當文學大師魯迅成為公眾的“笑柄”,何謂文明進步?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這句話是毛澤東對魯迅的高度評價,這樣的評價放到今天是否已經過時?在這個追求文明進步的時代,難道真的已經被時代所淘汰?

作為中國學子我相信對魯迅先生都不會感到陌生,從我們步入學校的那一刻,我們就與魯迅學生結下了不解之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少年閏土》、《孔乙己》、《藥》、《朝花夕拾》等,都是出自文學大師魯迅之手筆,但這只是魯迅文采的冰山一角,我們對魯迅學生的瞭解太少太少了。(本文系本人原創個人觀點,只供閱讀思考,抄襲不雅)

當文學大師魯迅成為公眾的“笑柄”,何謂文明進步?

魯迅先生的文章是否應該減少在中小學課本中?很多網友、專家對此評價不一,目前的趨勢是正在逐步減少魯迅文章,支持者表示魯迅所處的那個時代與我們相差太大,魯迅所批判的也已經不復存在,因此魯迅文章的現實價值不高。時代在改變,我們學習的內容也要與時俱進,這是無可厚非的,但魯迅先生的地位為何越來越“賤”?

當文學大師魯迅成為公眾的“笑柄”,何謂文明進步?

這些天魯迅先生莫名其妙上了熱搜榜,公眾號惡意侮辱文學大師魯迅,稱貪財的魯迅!自媒體如此公然對文學大師進行深刻“批判”,這不僅歪曲歷史,還是對魯迅乃至文學的詆譭攻擊,而且言辭鑿鑿列出對魯迅的種種質問,我想說:你有資格這樣評價魯迅嗎?這就是我們認識的魯迅先生?

當文學大師魯迅成為公眾的“笑柄”,何謂文明進步?

無獨有偶,其實不僅僅魯迅,包括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杜甫等都曾成為網友的“笑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多麼博大的胸襟,這是何等的氣概!心繫天下的胸懷,如今卻成為了我們生活中“玩偶”,這是我們需要的營養嗎?這是所謂的文明進步?

當文學大師魯迅成為公眾的“笑柄”,何謂文明進步?

自媒體沒有底線侮辱文學大師魯迅然而不了了之,其目的不過是吸引眼球來帶貨,滿足個人的利益,這是非常不齒的行為,

奈何魯迅不是第一次“背鍋”,有多少魯迅的經典名言經網友改變後成為了“笑柄”,更令人震驚的是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一絲反抗的意思都沒有!

當文學大師魯迅成為公眾的“笑柄”,何謂文明進步?

前些天德雲社相聲演員張雲雷使用”流氓語言”褻瀆京劇藝術家,觸碰到了藝術協會和人民群眾的底線,德雲社也不是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德雲社內部需要整頓,另一方面,我們捫心自問:

我們需要的營養就是這樣的嗎?我們可以一笑而過,那我們的子孫後代呢?傳承到他們那一輩的都是什麼有價值的?

當文學大師魯迅成為公眾的“笑柄”,何謂文明進步?

不管何人,創作的基石為“德”,沒有德,再好的文章、再好的作品也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我們追求的是文明進步,但不是以犧牲、消費古人來實現,況且這也不是真正的文明進步,我希望能夠有所改觀,但事實上可以實現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