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任熊《十萬圖冊》

任熊(1823-1857)字渭長,一字湘浦,號不捨,浙江蕭山人,清道光至咸豐年間海派繪畫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藝術師法陳洪綬而別開生面,與之並駕齊驅晚清畫壇,他與其弟任薰、其子任預、其徒任頤合稱“海上四任”,又與朱熊、張熊合稱“滬上三熊”。


《十萬圖冊》是任熊的傳世名作之一。全畫共十開,泥金箋本,青綠設色。畫前有周閒題“參倪兩王”四字,畫後有周閒、黃鞠和竹溪居士跋各一段。十開均有任熊篆書圖名“萬笏朝天”、“萬橫香雪”、“萬竿煙雨”、“萬壑爭流”、“萬丈空流”、“萬點青蓮”、“萬卷詩樓”、“萬林秋色”、“萬松疊翠”、“萬峰飛雪”,下鈐“任熊印信”白文印。從周閒跋文可知,元代倪瓚曾為陶宗儀畫過《十萬圖冊》,清代王翬曾摹一冊,周閒得王翬摹本並隨身攜帶於行篋中。任熊偶見,遂復作此本贈孫禮齋,但此本畫法與王翬摹本有天壤之別,因此只是借用圖名的重新創作。


清|任熊《十萬圖冊》


清|任熊《十萬圖冊》


第一開“萬笏朝天”,畫壁立千仞的群山,山峰陡峭,層層疊疊,直上直下。畫家先以鬆動的筆墨勾勒皴擦點染山石的層次,然後以石青、石綠自上而下多次暈染,遠山用石青、石綠和淡墨直接畫出,山石間點綴小片雜樹,或淺或深。蘇州“吳中第一山”天平山其山峰直立,峻峭嶙峋,當地的和尚將之比作文武百官朝見皇帝時所持之笏,故稱作“萬笏朝天”。


清|任熊《十萬圖冊》


第二開“萬橫香雪”,畫蘇州香雪海,畫中一片高低不平的坡地,近處以水墨為主,遠處以青綠為主,層層描繪,中間一條小溪蜿蜒流過,前景有一座小橋。溪水兩旁及山坡上,一片雪白,彷彿大雪紛紛,其實是梅花凌寒開放,舒展冷豔的姿色,傾吐清雅的馨香,令人怡情陶醉。畫家以白粉作白點撒落在畫面上,時疏時密,給人繁花似錦、香氣撲鼻的感覺。


清|任熊《十萬圖冊》


第三開“萬竿煙雨”,畫自右向左峻峭山崖石壁下一片茂密的竹林,氤氳縹緲的雲霧瀰漫在竹林間,形成一片波濤翻滾的“雲海”。遠景的山崖石壁和近景的山石以青綠法畫出,流水以白描法勾勒,密密匝匝的竹林及波濤洶湧的雲海皆自左向右傾斜,雙勾,然後以石青石綠暈染。雲海的雙勾畫法彷彿群山,山即海,海即山,山海不分,可謂“遷想妙得”。


清|任熊《十萬圖冊》


第四開“萬壑爭流”,畫南方山林間淙淙溪水。春暖雪融之際,一股股溪水形成瀑布,呈現勃勃生機。山石簡潔洗煉,以水墨分染層次,極具形式感。溪水瀑布以流暢的墨線勾勒,然後稍加分染,疏密有致,彷彿能夠聽見流水的聲音。畫面上部以雙勾法畫小叢雜樹,點染石青石綠,東晉顧愷之從會稽山回來,被問及山川之美時,答曰:“千巖競秀,萬壑爭流”。


清|任熊《十萬圖冊》


第五開“萬丈空流”,畫江南太湖一帶的湖光山色。畫面左側有青綠巨石突兀聳立,其間雜樹姿態俯仰,右下角亦有青綠巨石與之呼應。巨石之間的湖水以墨線畫出層波疊浪,波浪輕輕拍打岸邊,激起簇簇水花。遠處留出大片空白,水天一色,波瀾不驚,煙波浩渺,無邊無際。如果說“萬壑爭流”畫的是小溪之動、之滿,“萬丈空流”畫的則是大湖之靜、之空。


清|任熊《十萬圖冊》


第六開“萬點青蓮”,畫盛夏荷塘。唐李商隱詩云:“隔樹澌澌雨,通池點點荷”。又宋楊萬里詩云:“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綠色的荷葉,白色的荷花,層層疊疊。荷塘中右側一塊太湖巨石以水墨勾勒分染,更襯托出荷塘的無限生機。荷葉荷花呈S形向遠處綿延,水面不勾不染,全部留白,意在突出荷花與荷葉。一派江南景色,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清|任熊《十萬圖冊》


第七開“萬卷詩樓”,畫幾高大的株梧桐、雜樹,枝繁葉茂,樹蔭下露出一座樓閣的屋頂,透過開啟的門窗,可以看到室內排列著整齊的書架,架上放滿了書。梧桐、雜樹的樹幹和樹枝為水墨,樹葉或為雙勾或為點葉,皆罩染濃重的石綠。古代有許多藏書家,稱自己的書齋為“萬卷樓” ,形容主人書籍收藏之豐富。以“萬卷樓”命名的書齋,由宋至清有數十家。


清|任熊《十萬圖冊》


第八開“萬林秋色”,描繪的是金色的秋天,紅黃色彩的樹木,錯落在曲流之間,真實生動,呈現出獨特面貌。


清|任熊《十萬圖冊》


第九開“萬松疊翠”,此圖景色高遠,山腳坡石上密密叢叢的松林,山泉飛瀉而下,整個畫面給人凝重厚實之感。


清|任熊《十萬圖冊》


第十開“萬峰飛雪”,山峰、樹梢都鋪滿了積雪,茫茫一片,恰似宋代著名山水畫家郭熙形容冬日山川,為“冬山慘淡而如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