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傳媒開工首日裁員500人 你開始有危機意識了嗎?

財聯社2月10日訊,記者從新潮傳媒一高管處獲得證實,在剛剛召開的員工大會上,新潮傳媒創始人張繼學宣佈裁員500人,佔總員工數的10%,高管集體降薪20%,據瞭解,此次新潮的裁員將涉及公司的銷售、開發、服務等部門。


這不禁讓人感覺到危機,這一場疫情過後,企業是否會掀起裁員潮。


新潮傳媒開工首日裁員500人 你開始有危機意識了嗎?

裁員潮

小編之前有提到很多人微博調侃:2020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活著。企業何嘗不是?在這場疫情之下,沒有誰是優勝者,企業也很艱難,每行每業。在這種背景下"每個行業都很難,以退為進斷臂求生吧,2020年能活下來就可以了"


那對於個人來說,就不得不面臨一個不安:我會不會成為裁員潮裡的那一個?這裡就體現了一個東西的重要性:就是個人競爭力。隨時隨地要有憂患意識。


回溯以往:春秋戰國戰亂紛爭的年代要想立於不敗之地,就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就選自《孟子·告子下》一文。


新潮傳媒開工首日裁員500人 你開始有危機意識了嗎?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人的職場也是這樣的,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才會時刻保持清醒意識應對職場的變幻莫測,讓你的職場永遠精彩。

左丘明講過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才能不斷學習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只有未雨綢繆才會臨危不亂,化險為夷。

有學者發現:走在日本社會的街頭,會發現步履不停的日本人,穿著嚴謹的職業裝,筆直的步伐,緊迫的趕路,奔赴在一天又一天的工作途中。

那, 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何日本人的危機意識如此強烈?

這要從在日本人的潛意識裡面開始講起,關於“保持危機感”,是面對未知風險,增加自我的競爭力,在日本職場的基本生存法則。

關於日本人一直所為人稱讚的“高素質”:在日常細節上特別注重個人的修養,一方面在進屋的時候會主動的更換好鞋子,另一方面在擺放的時候,一定會把鞋子的腳尖朝外整齊的擺好。


其實這並不完全是日本人的素質體現,從日常生活的思維來看,這只是一件極其平常的小細節。但是,之所以養成這樣的習慣,歸根到底,從骨子裡是來源於日本人傳統的危機意識。我們知道日本地震頻繁發生,所以如此擺放鞋子,是為了“防範於未然”,也就是說“如果發生了突發事件(如戰爭、地震),便可以很快穿上鞋離開現場,增加生還的希望”。

其次,這種有備無患、以防不測的思維,在日本人的生活之中,已然根深蒂固地存在。

那麼作為當代社會的職場人,在可能面臨的裁員潮面前,需要具備的危機意識都有哪些呢?

1、學習意識危機

很多職場老人認為自己的經驗比較豐富,學習的積極性日益衰退。在給新人帶教的時候,和新員工講著學習經驗和技能,卻缺乏對自己終身學習的鞭策,所以面臨新機遇的時候,不能靈活的應對和掌握。

2、工作業績危機

每個人都是靠業績來衡量能力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兔子剛開始遙遙領先,卻最後被烏龜趕超,職場也一樣,沉浸在一時的優秀裡面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

新潮傳媒開工首日裁員500人 你開始有危機意識了嗎?

職場競爭力

3、工作崗位危機

每個工作崗位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如果工作效率低下,所有的工作都會被其他部門替代,那這樣這個崗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職場人要警惕工作崗位危機,不管什麼崗位都要堅持源源不斷的付出才會永久存在。

4、人際交往危機

職場處理好人際關係非常重要,很多危機都是由於同事關係相處不當造成的。這可能對你工作效率產生影響,也可能會對你工作配合產生影響。如果你的工作能力不錯,卻發現周邊的夥伴和你的關係很冷淡,就需要開始思考如何改善這個局面,協調好上下級關係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

總結:

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有一隻獅子和一群羚羊,獅子每天睜開眼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必須把我的牙齒磨得很鋒利,必須全力以赴奔跑,否則我就捉不到獵物而被活活餓死。同樣的羚羊每天睜開眼也在想一件事,我必須努力奔跑,否則我就會成為獅子口中的獵物,被獅子吃掉,這就是危機意識。

新潮傳媒開工首日裁員500人 你開始有危機意識了嗎?

虎和獅子

這就是危機意識,你不成長,你的對手在成長,你不學習,你的對手在拼命學習,你在睡覺,你的對手已經醒來開始奔跑。等你醒悟過來,對手已經甩你好幾條街,你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就湮沒在塵埃裡。

如果你現在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那麼你就要考慮,如果有一天,企業升級轉型了,你目前的崗位沒有了,你還有沒有拿得出手的本事來養家餬口,如果沒有的話,你就應該警惕了。這個時代唯一不變的就是每天都在變,沒有什麼是永恆的,永遠記住孟子的那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從現在開始學習,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