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連的,對煙臺這個城市很親,不知道煙臺的兄弟姐妹怎麼評價大連呢?

竹筍念熊貓


我是煙臺牟平的。解放前我們村二百多戶,有幾十口子在大連幹。有做生意的,有當學徒的,有上中學的。

大連比煙臺成立晚三十多年,我們村的人有幸參加過大連市的城市規劃。開玩笑,實際上只是去給外國規劃師拉拉繩,跑跑腿。那時大連還沒有人口。我們村在大連落戶的也不少。

改革開放前,村裡經常有人去大連,賣什麼農產品,那時船票便宜。生活在大連的人回來,個個洋氣,使我吃驚的是,他們的口袋上有拉鍊!

改革開放後,也不知怎麼了,兩地的聯繫少了。好象兩地做生意都不怎麼多。可能是工業農業方面,都很相似,自然景觀也相似。你在煙臺能找到大連貨?不常見。以前,大連貨很多。


牧童歌聲


我對煙臺是寒心和深深的恐懼,我是大連人,老公是在大連上班的煙臺人,我們結婚到現在有13年了,買婚房我父母拿了25萬,剩餘的我和我老公一起還貸,公婆沒有拿一分錢,彩禮也沒有,後來要辦婚禮,我父母出4萬,我們出2萬,讓公婆再出2萬辦個簡單的婚禮就行,可公婆連這2萬都不肯出,說什麼婚禮就是個形式,過日子是給自己看的,最後導致婚禮也沒有辦成。後來我懷孕了,婆婆名義上是來大連照顧我的,其實都是我在做家務、做飯什麼的,她每天就是躺著和看電視,後來生孩子,老公也正好出差,我是剖腹產,我媽在醫院給僱了一個月嫂,還看不出什麼矛盾,出院回家後,由於我父母有自己的買賣,不能每天都伺候我月子,我媽媽在的時候還好些,一天5頓飯,幫我弄孩子,等我媽媽回家了,婆婆依舊每天就是躺著和看電視,倒是會弄3頓飯,但其中兩頓是剩飯,而且鹽放的特別多,我根本沒法吃,也不幫我弄孩子,也不給我洗衣服,鄰居看不下去了,來我家幫我把衣服給洗了,餵奶的時候孩子會哭,她就指著我鼻子罵,說我的奶不好,我忍著不說話,最後回奶了,婆婆一般晚上6點半吃完飯以後就什麼都不管了,在房間裡躺到第二天7點半起床,一天半夜孩子哭了,我起來給孩子弄奶,婆婆或許嫌孩子吵到她了,站在走廊裡罵我,說我不會弄孩子,這次我沒有忍,戰爭爆發了。過了幾天,孩子滿月了,婆婆給了3千元錢就回煙臺了,當時我還有些感動,雖然錢少,但至少給錢了,誰成想,剛回煙臺沒幾天,就給我老公打電話,讓帶5千回煙臺,我一生氣就給了4千,結果婆婆全家人都說我不是東西,兒子要點錢都不給。再後來二胎也出生了,兩個孩子沒花爺爺奶奶一分錢,一直是我父母在幫助我們,生這兩個孩子我父母給了8萬,還有其他的金銀首飾什麼的。生活剛上正軌,公公得癌症了,依舊一分錢不拿,完全寄希望於我們,受不了流言蜚語,我們拿了錢,老公也3個月沒上班,最後婆家人說“如果我上班的話,多掙些錢,讓公公去住icu病房,還能多活幾天。”講真,我的三觀被震得細碎。這其中我們還幫公婆還了5萬多的外債,還有很多很多事情就不細說了,總之提起煙臺我的心都寒透了。


9零落成泥碾作塵


我是煙臺的,我對大連的感受和你對煙臺的感受一樣,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這種親切感並非來自大連漂亮的城建和較高的美譽度和知名度。而是當你走在街頭,發現人們說著和你一模一樣的語言,得知你來自煙臺各個縣市區,大連人對你的認同和友善,並且往往會說,我老家也是煙臺(蓬萊的,黃縣的,牟平的。。。)

這種感覺真的很奇妙的。

這源於我高中畢業在大連上學,當年報考大連學校,目的是既出了省,又坐船五六小時就到。但到了大連卻發現,居然這感覺跟沒走出煙臺一樣,大連人說自己是“海南丟”,自我解嘲+革命樂觀主意精神,意思是被渤海南岸的老家人民丟到東北大連這片土地上來,大連人對來自膠東老登州府(煙臺威海)的人也有一種熱情和親切感。

後來查了一下,山東說三種方言,魯西北魯中地區是冀魯方言,魯西南濟寧菏澤是中原方言,煙威青是膠遼方言,後來又有專家糾正,膠東遼方言其實是個偽命題,其中的青島地區和煙臺萊州是青萊方言(古青州和萊州兩府),他們與冀魯方言聯繫緊密,較為相似,而煙威+青島萊西(煙臺萊陽分出),則是真正意義上的膠東方言,其中大連煙臺則是膠東方言的登連片,從這個角度去說,煙臺大連居然到了語言分類的小片,而威海則另一片,可想而知煙臺大連有多像。

最後說我的結論:煙臺人對大連的感覺最為親密和特殊的,這種特殊的親密感甚至超過了自家小兄弟威海,不僅是語言更像,這感覺像是,威海一直是和自己雖然是分家但一直住在隔壁的兄弟,而大連則是分家後旅居異地的兄弟,同樣親密,也更牽掛。

最後,歡迎每一個海南丟,每一個大連老鄉常回家看看,不管多少年,膠東人民還是會把大連人當成自家人。


樂圖亂彈


煙臺,大連和丹東說話口音真的蠻像,大連生活著很多膠東人,兩城市互通著很多親戚,本人的爺爺奶奶年輕時紮根在大連,姑姑叔叔現在也生活在大連;經常去大連,晚上坐船早晨到,不影響休息的,大連碼頭旁就是韓國商品批發城,火車站旁有俄羅斯商品批發。大連保留著很多日式和歐式建築,很洋氣,至今還行駛著的有軌電車也承載著大連發展的歷史。

作為東北的橋頭堡,大連的城市建設在九幾年就開始了,加之當時城市化開展早,城市面貌相對好一些,被譽為花園城市,主馬路旁很多綠地廣場,這一方面煙臺在城市規劃方面還是要學習的。生活習慣煙臺大連基本差不多,民風淳樸,孩子孝道,農產品海產品也基本一樣,還有一點,大連的男人、女士都很能哈酒,酒量大,這一點和煙臺一樣,哈哈。唯一不同的是夏天大連氣候舒適一些,基本不超過30度,同樣,冬天煙臺比大連要暖和一點。

兩座城市都不錯,都是首批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希望海底隧道早日開通,為東北和華北百姓謀福祉。


漁人草舍


本人煙臺土著,16年5月去大連發現王國玩。坐的奧凱航空的小飛機去的,住在火車站附近的快捷酒店。晚上去樓下大排檔吃飯,被坑了小一千。第二天打車去機場,司機師傅人很好,說大連煙臺都是一家人。不是說大連人不好,只是一小部分大連人真的給大連抹黑!


寧淺畫丶


我父親的親人幾乎全在大連,小時候幾乎所有的假期都是在大連度過的。和堂兄妹們的感情和親姊妹一樣,愛屋及烏對大連的感情也是非常親切的。嚴格來說大連的口音和芝罘區還是不同的特別是幾個圈舌音比煙臺人發音好,煙臺的蓬萊和長島發音帶點大連味。感覺大連經濟發展近幾年比煙臺落後了,工業產值早就被煙臺反超了。好在企業工人工資不比煙臺低,但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已經被煙臺甩了幾條街了,可能是財政沒有錢的原因吧。大連飯店消費水平高但菜市場的物價比煙臺低,老百姓幸福指數應該比煙臺高吧。


恐龍哥哥旅遊


我是煙臺的,我也是和你一樣總是對大連這座城市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我自己認為是因為煙臺和大連的方言太接近了,幾乎一模一樣,完全沒有溝通障礙,大連和煙臺的語言相似度比起從煙臺分出去的威海還要高很多,這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畢竟中間隔了一個渤海,而我們的鄰居青島跟我們完全不是一個語言體系,好奇怪呀!跑題了,總之我就是很喜歡大連人。


此人極其俊美


沒去過大連 但是一直很神往 小時候記得十二三歲的時候吧 有一個兒時玩伴 她就在大連 每當暑假寒假的時候才能見到 那時候即使很長時間不見 不聯繫(那時候沒有電話也聯繫不著) 但從不覺得太久沒見而生分 可是十多年過去了 一提到大連 我只能想起曾經有這樣一個人 可我卻想不起來了她的容貌 甚至是姓名 時間的流逝 歲月的成長 讓我認識了很多朋友 同時也失去了很多朋友 真的希望有一天我還能遇見在大連的你[比心]



萌琦琦777


是啊 大連和煙臺不僅是口音相近 市區的佈局結構也差不多 1980年第一次去大連的時候 那時還沒怎麼發展擴大 在我印象當中大連也是東西狹長 火車站 碼頭 大海 都是在北邊 站在大連的街頭聽著熟悉的口音 就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一點也不陌生。


全實設計


大連和煙臺的口音是一樣的,我小時候是分不出來的,最近幾年有點能區分出來了,大連話中東北口音多一點。大連城市乾淨,廣場多,感覺寬敞,煙臺老城區平地少,確實沒有大連洋氣。

我印象深的是大連人等公交車自覺排隊而且很整齊,差不多二十年前的印象,那時候北京公交車站哪有排隊的,我也算膀大腰圓,然而經常性被擠的上不了車,至今我都沒學會這項生存技能。就是現在北京公交車站排隊也經常是有人管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