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马,古驿道上的可渡关

从威宁县的幺站镇、金斗乡过可渡河就到云南宣威的杨柳乡。这极为普通的一段路,在以前、在过去竟然有上至总督、将军、巡抚、下至七品县令;也有状元、文人墨客;商人贩夫走卒及千军万马走过,这就是千年古驿道及雄伟的可渡关。

这里山高谷生,河水湍急,要渡河十分困难,于是这条河就称“不可渡河”。直到清朝康熙30年,云贵总督范承勋修建了石桥,人们从石桥上轻松就走过了这条河,当有人在问这条河还能不能渡过时?人们惊喜地回答:可渡可渡。

雄伟磅礴的乌蒙山连绵起伏,群山巍峨雄壮。山顶云雾缭绕,山脚江水湍急。一条古驿道从黑色山恋上蜿蜒而下,过了石桥后又在红色的土地上盘旋而上。铺在古驿道上的石板在若干年的风霜雨雪侵蚀、在漫长的时光中人脚、马蹄将石板的棱角磨去,一个个都玉滑圆润。

亿万年流淌着的可渡河是北盘江的支流,河边有一个规模很大的乡镇——杨柳乡,在过去这里是名声显赫的重要关卡——可渡关所在地,这里是由黔入滇的重要通道。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率领大军从这里经过、明朝时的傅友德大军从这里的路过、还有状元杨升庵,清朝云贵总督鄂尔泰等等都是从这里走进彩云之南的。当他们告别繁华的中原、告别温馨的家庭、告别妻子儿女来到这天之涯、地之角的边陲之地,跨进这偏避的可渡关时不知有何感想?

诸葛营、得胜坡、古炮台、围仗、奶仗(从前一位女将军一边和敌人拼杀,一边休息时抓紧时间给孩子喂奶)、绷仗,从可渡关的这些地名可以看出这个地方的战略位置十分的重要。

因为位置是很重要,所以,这里发生过战争次数没有人能数得清楚。当每次可渡关城楼上旌旗飘摇的时候,又有不知多少颗人头落地?可以说可渡关古驿道上曾经洒满了鲜血。

当然可渡关除了刀光剑影之外,也有侠骨柔情的一面。这里不但有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


金戈铁马,古驿道上的可渡关


金戈铁马,古驿道上的可渡关


金戈铁马,古驿道上的可渡关

一,在可渡河畔高高的翠屏崖上,镌刻着八个“方丈有余”的大字:“山高水长,水流云在”。这是明朝嘉靖年间,写过《三国演义》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临江仙一词的状元郎杨升庵写的。杨升庵被贬谪云南时,一路爬山涉水,当走到可渡关这个偏僻的河谷里时遇到了宣威籍御使缪文龙。两人一见如故,“诗酒往来,盘桓数日”,这一次酒酣兴高时挥笔写下了这几个大字。

二,可渡桥。现在的三孔石栱桥是1917年由广东虎门总司令赵越修建。桥长37米,宽2米,两边有半米高的栏杆。而以前有云贵总督范承勋建的石桥也被洪水冲毁。

三,在可渡村街上,即现在的杨柳乡政府附近有一座炮台及一个叫“三股水”的景点,一个山洞里同时流出清、浊、乳白色三种颜色的水流。

四,古驿道。可渡河南北两岸,保存了一段由青石板铺成的驿道,全长5000多米,宽两米,是云南省保存最完整、最大规模的一段古驿道。这条古驿道始建于秦始皇时期,在汉朝王莽时加宽,又在明代朱元璋时候扩修,是过去古代云南通往内地的“高速公路”。

五,别的名胜古迹就多如牛毛了:可渡关南关门、北关门、古城墙、孔明桥、古碑林、古戏楼、古炮台、烽火台、接官亭、摩崖石刻等等。这些古迹在可渡关大地上如闪耀的明珠,璀璨夺目。

金戈铁马,古驿道上的可渡关

从秦朝以来,千百年的时光悠悠而过,白云苍狗,古道西风的可渡古驿道上 走过的将相王候、达官贵人、走卒贩夫、读书学子无一不化做尘土,只有这条千百年来被行人、马蹄踩踏过的古驿道依然静静地躺在大地母亲的怀抱里。不管是朝代的更迭,世事的变迁,古驿道上只有光滑的石板和古驿道旁的青草相伴着,过了一春又过一夏,石板和青草不弃不离。一阵微风吹来,青草摆动着,仿佛向那驿道上的石板问好,纵然人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