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粹京剧艺术所想到的


由国粹京剧艺术所想到的

对于京剧而言,笔者既不是票友,也不是戏迷,甚至也谈不上是爱好者。但每每欣赏那些名家演唱的那些名段,那般行云流水,那般美轮美奂,真是叹为观止,如痴如醉,忍不住拍案叫绝,应该算是京剧艺术的热心观众或听友吧。这不,春节期间,又看了一遍京剧《杜鹃山》和《红灯记》,听了李胜素、于魁智、袁慧琴、孟广禄、杨春霞等京剧表演艺术家演唱的京剧名段,萌发了写一写京剧的冲动。

不少朋友都知道,京剧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国粹和国剧,是具有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国戏曲剧种。在国外,京剧往往代表着中国的戏曲艺术,2010年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不是吾辈所能尽言。如本人这个年纪的朋友,大约在上小学时,可能与京剧有过亲密接触。那个时候,传统京剧剧目因表现的不是帝王将相就是才子佳人而被视为封建毒草遭到停演,革命现代京剧则是盛况空前,全民(当然学生也不例外)排练表演京剧样板戏盛极一时。时至今日,恐怕不少中年朋友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唱段仍能张口即来。当时的情形是,京剧的传统内容被掏去,而舍弃不了的是京剧这一大美的形式。作为为表现“內容”服务的“形式”的京剧,在此期间,却得到了发扬和光大,得到了继承与创新。《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杜鹃山》《龙江颂》《磐石湾》《海港》等一批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剧目的艺术成就,在今天仍然被许多人称赞有加,直呼经典。这种情况,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京剧艺术的强大生命力。

个人认为,这些京剧样板戏,确实不辱其名,堪称部部经典,不可因为某种特定原因,或埋没尘封,或否定批判,或遮遮掩掩,这些都是不正常不正确的态度。京剧样板戏的创作指导思想,恰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借鉴的。其理由有三:一是这些京剧样板戏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了空前高度,并且思想性与艺术性也达到了完美统一,尤其是把政治性融入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之中,是歌颂党的领导的力作,是歌颂人民的力作,是歌颂军队的力作,这个需要学习借鉴。二是这些京剧样板戏一以贯之地突出主旋律的创作指导思想,精湛高超的作品质量,非凡的艺术表现力,这个需要学习借鉴。三是这些京剧样板戏是改革创新、推陈出新的成功艺术作品,其尊重艺术规律的科学态度,大胆探索的精神勇气,这个需要学习借鉴。同时,京剧样板的团队创作模式也应学习借鉴。比如,可以集中全国拔尖京剧艺术人才,创作一批反映现代生活现实题材讴歌新时代唱响主旋律的优秀剧目。同时,在电影、电视剧、歌剧、舞剧等领域也可如此效法。如此,以在文艺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社会面起到导向传播作用,更好地服务人民,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与此同时,一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俗语引发了我的某些联想。那些现在仍活跃于舞台上的京剧名家们估计除了在圈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外,而在社会在大众尤其在年轻一代中的知名度恐怕要小得多。让人想不通也要想得通的是,一首通俗歌曲唱红了,就能天下尽人皆知捞得钵满盆满,而京剧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殚精竭虑的练功到头来则往往是默默无闻回报无多。这种功利化的倾向与导向,对京剧这门国粹艺术的发展和传承显然是不利的。

我在想,在现在年轻一代人中,还有多少人喜爱京剧?手头没有这样的数据,不敢妄言。一些现象和情况表明,作为国剧的京剧,其前景并不容乐观,已经到了需要振兴、抢救和保护的地步。从供给侧与需求侧两方面来看,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那就是要让更多的年轻一代喜欢看京剧;而怎么让年轻一代喜欢看京剧呢?那就是应该向过去京剧样板戏取经,创新京剧艺术形式,创作现代京剧剧目。

总之,在今天,无论是有关主管部门,还是京剧艺术院校和表演团体,抑或是广大京剧观众和爱好者,都有责任有义务为振兴京剧艺术贡献应尽之力。我们一定要想方设法让作为中国国粹国剧的京剧艺术发扬光大,一代一代永远传承下去。

由国粹京剧艺术所想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