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爆发期来临,小鲜肉们该何去何从?再不转型就雪藏


众所周知,这个春节过的“不一般”。

一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疫情,大家为了“阻击”疫情,主动待在家里。

于是,剧也刷完了、创新菜式都尝试的差不多了的网友们,开始“葛优躺”的姿态,关注起娱乐圈的“小鲜肉”们来。

有对他们过去的所作所为“吐槽”的;有指责他们现在“不作为”的;有觉得他们的未来堪忧的......

但是大家“放心”:疫情过后,娱乐圈的“小鲜肉”们日子不会有以前好过了!

“小鲜肉”刚出现的时候,还是个“好词”。


流量爆发期来临,小鲜肉们该何去何从?再不转型就雪藏

王一博

前些年文娱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内地大量引进了日韩两国的影视剧。

一些冲击国内网友审美的“欧尼酱”、“欧巴”给第一批“小鲜肉”铺了路。

“日风吹过”、“韩流肆虐”,内地一批年轻人紧跟潮流,迅速“蹿红”。

同时有公司看到“商机”!效仿日韩等国的方式,向市场输出了大批“小鲜肉”。

2014年,有门户网站组织了“中国十大小鲜肉”的活动。

“小鲜肉”这个称呼被大众熟知。

流量爆发期来临,小鲜肉们该何去何从?再不转型就雪藏

肖战

但是,彼时的“小鲜肉”还不是一个“坏词”。

是指年龄小,单纯努力,阳光帅气的男明星艺人。

小鲜肉们的“第一阶段”,竞争激烈,批量生产!“不问作品,人气至上!”

小鲜肉们的“第一阶段”不是以时间点来概括的。反而像是一种职业。

高颜值是他们的“职业形象”,唱跳或者“表面性格”是他们的“职业技能”。

比如早期的吴亦凡和鹿晗;从小成名的王俊凯、王源;内地选秀第一批男团出道广受关注的蔡徐坤;还有现在“风头正盛”的王一博

等等。

这些“小鲜肉”身上都有几个特点。

流量爆发期来临,小鲜肉们该何去何从?再不转型就雪藏

吴亦凡

大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既能的学习,具备突出的演艺特长,多数是唱歌、跳舞;

面临过激烈的竞争,了解演艺圈的“规则:

粉丝基数大且粉丝的年龄偏小;

一般“扎堆”在综艺和商演,也有很多因为网剧出名;

作品的质量多数不过关,靠颜值撑起一部剧。

流量爆发期来临,小鲜肉们该何去何从?再不转型就雪藏

蔡旭坤

各家公司竞争激烈。经常霸占“热搜”,这也是很多人不满的原因。

在这个阶段,由于粉丝数量多、曝光量高,行程会“爆满”。

但“小鲜肉”不会一直年轻、粉丝的选择多、经纪公司后续发力跟不上、作品被人“挑刺”,“小鲜肉”都会面临抉择。

一些有“前瞻性”的艺人开始转型;

一些则专注于打磨自己的作品,从用颜值说话到用实力说话。

一些跟不上节奏的,只能无奈被淘汰。

其实这种模式还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恰巧的是,疫情让这个节奏加快了。

疫情过后,对比”小鲜肉“和医护人员,网友和粉丝们的态度,会让“小鲜肉”们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疫情之下粉丝更“理智”!“小鲜肉”将黯然退场!

不行?看看“非典”之后的香港娱乐圈。

香港也曾是“小鲜肉”盛行之地,一方面轻松享受着名利;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资源占比不平衡问题,引发了很多知名人士的不满。

于是“非典”过后,香港娱乐圈的小鲜肉们凭空“消失”了许多。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流量爆发期来临,小鲜肉们该何去何从?再不转型就雪藏

杨幂

在这样的局势下,流量明星的缺点在大众眼里被放大了;

大家开始追求生活中更有意义的事情;

各行业都受到了冲击,现在就逐渐有人开始正视娱乐产业。

而且灾难中,有真正的偶像让大家崇拜。

我们需要榜样的力量,但不再那么需要“小鲜肉”。

大家需要的明星,应该是能给粉丝树立一个好榜样,激励和引导粉丝们向好的方面发展的人。

而不是一个有着中性化、缺少阳刚之气的“小鲜肉”,影响了年轻的一代!让很多小朋友都想走“捷径”。

现在“小鲜肉”们已经走在十字路口了,之前人气高的,或许还能撑一撑。

人气低的,疫情过后可能会“销声匿迹”。

这个过程会很快,不信我们走着瞧。

流量爆发期来临,小鲜肉们该何去何从?再不转型就雪藏

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