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爆發期來臨,小鮮肉們該何去何從?再不轉型就雪藏


眾所周知,這個春節過的“不一般”。

一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疫情,大家為了“阻擊”疫情,主動待在家裡。

於是,劇也刷完了、創新菜式都嘗試的差不多了的網友們,開始“葛優躺”的姿態,關注起娛樂圈的“小鮮肉”們來。

有對他們過去的所作所為“吐槽”的;有指責他們現在“不作為”的;有覺得他們的未來堪憂的......

但是大家“放心”:疫情過後,娛樂圈的“小鮮肉”們日子不會有以前好過了!

“小鮮肉”剛出現的時候,還是個“好詞”。


流量爆發期來臨,小鮮肉們該何去何從?再不轉型就雪藏

王一博

前些年文娛產業得到了飛速發展,內地大量引進了日韓兩國的影視劇。

一些衝擊國內網友審美的“歐尼醬”、“歐巴”給第一批“小鮮肉”鋪了路。

“日風吹過”、“韓流肆虐”,內地一批年輕人緊跟潮流,迅速“躥紅”。

同時有公司看到“商機”!效仿日韓等國的方式,向市場輸出了大批“小鮮肉”。

2014年,有門戶網站組織了“中國十大小鮮肉”的活動。

“小鮮肉”這個稱呼被大眾熟知。

流量爆發期來臨,小鮮肉們該何去何從?再不轉型就雪藏

肖戰

但是,彼時的“小鮮肉”還不是一個“壞詞”。

是指年齡小,單純努力,陽光帥氣的男明星藝人。

小鮮肉們的“第一階段”,競爭激烈,批量生產!“不問作品,人氣至上!”

小鮮肉們的“第一階段”不是以時間點來概括的。反而像是一種職業。

高顏值是他們的“職業形象”,唱跳或者“表面性格”是他們的“職業技能”。

比如早期的吳亦凡和鹿晗;從小成名的王俊凱、王源;內地選秀第一批男團出道廣受關注的蔡徐坤;還有現在“風頭正盛”的王一博

等等。

這些“小鮮肉”身上都有幾個特點。

流量爆發期來臨,小鮮肉們該何去何從?再不轉型就雪藏

吳亦凡

大都沒有經過系統專業既能的學習,具備突出的演藝特長,多數是唱歌、跳舞;

面臨過激烈的競爭,瞭解演藝圈的“規則:

粉絲基數大且粉絲的年齡偏小;

一般“扎堆”在綜藝和商演,也有很多因為網劇出名;

作品的質量多數不過關,靠顏值撐起一部劇。

流量爆發期來臨,小鮮肉們該何去何從?再不轉型就雪藏

蔡旭坤

各家公司競爭激烈。經常霸佔“熱搜”,這也是很多人不滿的原因。

在這個階段,由於粉絲數量多、曝光量高,行程會“爆滿”。

但“小鮮肉”不會一直年輕、粉絲的選擇多、經紀公司後續發力跟不上、作品被人“挑刺”,“小鮮肉”都會面臨抉擇。

一些有“前瞻性”的藝人開始轉型;

一些則專注於打磨自己的作品,從用顏值說話到用實力說話。

一些跟不上節奏的,只能無奈被淘汰。

其實這種模式還能持續一段時間,但恰巧的是,疫情讓這個節奏加快了。

疫情過後,對比”小鮮肉“和醫護人員,網友和粉絲們的態度,會讓“小鮮肉”們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疫情之下粉絲更“理智”!“小鮮肉”將黯然退場!

不行?看看“非典”之後的香港娛樂圈。

香港也曾是“小鮮肉”盛行之地,一方面輕鬆享受著名利;

另一方面由於長期的資源佔比不平衡問題,引發了很多知名人士的不滿。

於是“非典”過後,香港娛樂圈的小鮮肉們憑空“消失”了許多。

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呢?

流量爆發期來臨,小鮮肉們該何去何從?再不轉型就雪藏

楊冪

在這樣的局勢下,流量明星的缺點在大眾眼裡被放大了;

大家開始追求生活中更有意義的事情;

各行業都受到了衝擊,現在就逐漸有人開始正視娛樂產業。

而且災難中,有真正的偶像讓大家崇拜。

我們需要榜樣的力量,但不再那麼需要“小鮮肉”。

大家需要的明星,應該是能給粉絲樹立一個好榜樣,激勵和引導粉絲們向好的方面發展的人。

而不是一個有著中性化、缺少陽剛之氣的“小鮮肉”,影響了年輕的一代!讓很多小朋友都想走“捷徑”。

現在“小鮮肉”們已經走在十字路口了,之前人氣高的,或許還能撐一撐。

人氣低的,疫情過後可能會“銷聲匿跡”。

這個過程會很快,不信我們走著瞧。

流量爆發期來臨,小鮮肉們該何去何從?再不轉型就雪藏

姜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