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要捨得給員工工資,曹德旺:給員工工資不能打破行業規則,誰對誰錯?

行走中的錦鯉


如果阿里不打破規則,就沒有現在的阿里巴巴批發網、淘寶、天貓、支付寶。

如果騰訊不開創免費加增值服務的模式,我相信咱們得通訊也沒有這麼便利。

如果一個線下的店鋪或公司,現在也不和互聯網結合,不轉變觀念,那麼被淘汰的,一定是它。

規則,是既得利益者害怕別人趕超,才定下的有利於他們的規矩。但是,永遠按規則辦事,最後只能止步不前。

我是贊成任總的觀點的。任總曾經在公開場合說,我在華為只佔股1%,我在華為現在就是一個“傀儡”。言談間充滿了自豪。事實也證明,任總的思路也是正確的。

華為公司,由於不上市,市場對它充滿可猜測,媒體有說,實際華為的體量,已經是好幾個阿里或者騰訊。而且華為的薪酬體制,一直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華為全廠持股。每個人都是公司的股東。

我們說,判斷一個企業家的偉大與否,我們看的不是他賺錢的能力,而是他對於金錢的態度,還有對財富的如何分配。這也是財商的思維,這樣才能讓大家擰成一股勁,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堅持、去努力。

因為,我是廠裡的股東,我,是為自己而努力,為自己而活,為自己的家人而活。

不要跟我談理想,因為我現在的理想就是不上班。現實是不允許的,那麼我想要為之終身奮鬥的,一定要有家的感覺,錢一定是按照我工作的效果而分配的。

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公司,創造利潤的手段,就是剋扣員工工資,從員工身上節流,而不去考慮去研發新產品、尋找新突破去來源。

最終,我們發現,其實你節約的錢,會讓你損失不僅是一倍,甚至是數倍。

我當年所在的公司,7年間,辦公室每個月3000塊錢一個月,一直沒有變化,結果我這些跳槽的朋友,去別的公司,立馬就6000元一個月,甚至有上萬的。這些人走了以後,公司還要新招聘員工,重新培養,重新進入下一個惡性循環。我和我的同事有時就會說,你看咱們公司就是精英培養平臺,培養好人才,人家就走了😄。

所以,敢於給員工發高工資,才是對公司最節約成本的方式,當然還要有末尾淘汰機制,綜合起來。

我是王小雷,更多理財知識歡迎您的關注。


王小雷


至於曹德旺,和任正非這兩個說法我覺得都在理,但是工資給多給少每個月能到位就好,因為他們就靠這點工資養著一家老小,我是幹工程的所以我特別瞭解工人的難處,比如我的工人進來幹活沒幾天孩子要錢,工人還不好意思借,我從事工程快二十年了,尤其孩子快開學那個間斷,自然就能看出來他們缺錢的那個難處又不好意思張口借錢,所以開學前三天就開會決定,不管來幹幾天的都可以借錢,甚至於可以多借幾千,不能小看受苦人其實他們內心很感激你的,只不過他們不會花言巧語表達只是每天默默無聞的給你在賣力的幹活!!受苦人真的很難,我們靠智力吃飯他們靠苦力吃飯,說白了靠智力吃飯總比靠苦力吃飯的要好點,別克扣工人,他們雖然說是弱勢群體,但是他們的內心很實在!!!


老賴看新聞


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文化,而企業文化主要特徵,跟老闆有關係。

任正非與曹德旺都是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任正非處在主要生產通訊設備的高科技產業之中,曹德旺則處在汽車玻璃這個具有歷史的傳統制造業之內。他們分別創造及成就了各自行業的龍頭企業,都用人之道的理解應當都是非常實用,非常接地氣的。

任正非曾說過:要捨得給員工工資,給夠了錢,普通員工也會變成人才。工資的激勵,能不能成為員工成長的催化劑?這當然是符合邏輯的 ,重賞之下三軍用命啊。

2018年,當華為的營收數據公佈時,有一個數據驚到了企業界:華為18萬員工平均工資達到了110萬元。無論是國企還是民企,應當還沒有其他企業能達到這個薪資均值高度。而在2019世界500強的名錄中,華為一如既往的成為民企的領頭羊。企業夠優秀,企業薪資夠靚眼,這就是華為。

當然,華為有這麼高的平均工資,也是員工拼命努力而來的。這符合老道理:努力越多,收穫更多。

捨得給員工工資的任正非,打造了一個具有強大內生力與外部競爭力的華為,他的工資觀在發展中得到了驗證。

曹德旺是閩商的領軍人物,其創業史與改變開放史同頻,由小而大的草根創業令他更加註重穩健發展與同業平衡。注重不與同業的薪資水平拉開距離,這符合曹德旺樸素的唯物觀。

曹德旺是閩商首善,其慈善之舉廣為人知,近期又在疫情發生時捐出1個億。以前就有員工說,捐了超過百億的錢,怎麼不加工資啊。曹德旺回答則是,“我給你加工資,還要考慮到其他企業能不能承受,因為其它企業不能承受,就我一家企業這樣做,會打破企業的行業規則。”

從個人來講,還是更讚賞任正非的工資觀。以前馬雲也說過,人才走了,一般只有兩個原因:錢沒給夠,以及心裡受了委屈。這說明給夠錢,對企業發展還是很重要的。


波士財經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工資收入是推動企業創新第一生產力。

華為與福耀公司性質決定了兩位老闆的風格不同。但有一個共同點是任正非和曹德旺都不吝嗇。


華為公司是一家技術公司,我們日常所用的華為手機只不過是其小小的版塊之一,但從華為手機的發展速度可以看出,華為捨得投入研發資金。據網上曬出的華為工資表和華為招聘條件,華為對人才的要求相當高,但回報也相當高。

前幾年華為招聘985.211還有機會錄用,現在211已經很難敲開華為大門,華為更多選擇國內頂尖大學專業人才和國際知名高校專業人才,而且對於有在蘋果等國際公司任職經歷的另眼相看。高技術人才除了對腦中技術的成就感,還有對收入的要求,華為在此方面相當大方。



而福耀玻璃則不同,作為一家對國際市場壟斷的大型玻璃製造商,它也有足夠的科研技術支撐,但整體對比來看,一線工人佔據了主體,曹德旺在美國收購儀式上表示,福耀拯救了一批美國下崗工人。福耀在生產線和設備上佔據了極大的技術優勢,而工人用哪裡的都可以。


面對大量可替代的工人群體,曹德旺更尊重市場規則是對的,而且他曾公開表示,福耀集團的工人工資肯定是排在行業前面的。

對於核心技術研發領域,無論是任正非還是曹德旺,都不會降低標準和減少投入,科學技術的核心是人,而驅動人的關鍵是收入。


深讀晚安


似對罵似較量實搶人!拉籠人才古今都有勁!做領頭羊有超班人才!財德仁義拉人才條件!(題;古今勝出都需籠人才)


永動機一


同樣是資本家,有的資本家依靠壓榨剩餘價值賺取超額利潤,有的是靠先進的生產技術來賺取超額利潤。曹德旺就是前者,任正非是後者。他們都是正確的,可是在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上,他們就有了天壤之別。所以在紀錄片《美國工廠》中,曹德旺派往美國的管理人員,技術骨幹,與美國當地人員互相講話都聽不懂,造成管理困難。同樣的情況沒有一點可能發生在華為的海外業務中。所以,華為能和美國政府硬懟。因為我就是最好的,美國若是“寧要資本主義的草,不要社會主義的苗”,結果只能是在通信領域落後於朝流。曹德旺只能選擇到美國辦廠,有朝一日,美國政府不要曹德旺了,他也只打道回府,別無他法。總之,他們的境界天差地別。


吳國安世界第三


站在老闆的角度兩個都對,因為兩個行業沒有可比性。任正非那是科技企業,科技企業的工作不是什麼人都能幹,人才相對緊缺。而玻璃行業相對技術要求低也用不了那麼多高技術人才,普通工人遍地都是!你這基本等於拿錢學森和一個農民工作此較,這能比嗎?缺一個農民工對囯家社會沒什麼影響,但國家要缺了像錢學森那樣的人才將會是民族的災難!


通惠河畔806


都沒錯,都是大能。蛇🐍有🐍道,鳥有鳥巢。


破譯國學密碼


世界是物質的!企業發展的紅利當然要由企業員工來分享,從這點看,任總和曹總說的不矛盾。


邊城車站


“殺豬殺屁眼,各有各的章法”,這兩名企業界的風雲人物所講的,其實不存在對與錯的說法,主要是他們所站的角度與出發點不同而已。

為什麼人們會對兩人言辭有一個對錯的想法呢?

①、個人名氣與形象的差異,使得他們在普通人心理會有不同的認知與判斷。

客觀的說任總無論在人氣還名氣都比曹總略微勝一籌,尤其是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華為的打壓行為,更是激起了國民對華為的支持。而任總又是一個十分低調之人,他與曹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使得兩人在普通人心理會有產生一種潛意識的判斷與認知。

因此普通人從潛意識的角度,來判斷這兩位企業家的言辭是否,很多時侯其實是受到這兩位企業家的名氣與形象的影響。

②、兩位企業家的說辭,可能會是不同人群的反應各不相同。

任總的說法更能打動職場人的心臟,也更容易獲得員工的響應與支持,畢竟每個職場人工作的核心,就是為了獲得更多的薪酬。

所以,任總的說法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鼓動性,也是最能打動員工的講話,自然任總在普通人心中會有極高的歡迎度。

而曹總的講話,可能會受管理者和老闆的喜歡,畢竟規章制度是公司管理的基石,這些規則往往是管理者的主要屏障與管理手段。

普通員工人數遠遠超過職場領導,自然員工對任總的反應會遠超遭總,從而會覺得任總說法更準確。

③、兩位企業家所站的角度不同。

華為任總主要是從員工薪酬的發放角度來說,員工到企業公司上班的目的與需求,主要都是為了獲得理想的工資。只有儘可能滿足員工的需求,才能更好的調動起他們工作的極積主動性,否則他們便會進入“佛系的生活”。

而曹總主要是從公司管理的角度來說,為了確保公司與行業的正常發展,那麼在對員工加薪時,必須應該考慮公司自身的情況,行業的具體現狀。

如果沒有規則限制的加薪,不僅會給公司帶來不良的影響,甚至是破產倒閉,還會對整個行業的正常發展帶來極大的破壞性影響。

所以為了確保公司與行業的正常健康的發展,那麼對員工的加薪應該堅持一個行業的標準與規則,這是不能打破的底線與原則。

當然這兩位企業家的說法,也與公司所處的行業、公司的文化理念、公司員工的整體素質都有著密切的關係。每個企業家所站的公司領域不同,工作的特徵會有所差異,人員素質各異,最終讓他們都說出了各自領域的“真心話”“大實話”。所以任總與曹總的話,都是正確的,不存在孰對孰錯的說法。

好了,我就簡單的分析到這裡,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幫助。

以上分析,僅供參考。若有興趣,可以關注【視職場】,將會帶給你更多的職場知識,幫助你解決職場困惑。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與觀點!

【視職場】青雲計劃獲獎者,優質職場創作者,一個有著20年職場生涯的老司機,專注分享職場知識,解決職場困惑,建構職場關係。

~~~分享職場知識,快樂職場人生,感謝你點、評、分、轉、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