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在欧洲人心目中的演变:从强大到废墟

中国与欧洲相距遥远,然而最晚在汉朝,中国和欧洲就有了来往,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建成,从那以后经历了一千六七百年,直到马嘎尔尼访华,中国在欧洲人心目中经历了根本性演变。这一演变加速了列强对中国动武的时间。

十二世纪以前:中国给欧洲人的印象是中国很强悍。比如,那之前的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印象一直是古希腊人描绘的那样:身高一丈,寿命二百。

马可波罗时期:中国很富有。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历时三年多,于1275年到达元朝的首都,与大汗忽必烈建立了友谊。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当时中国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古城,也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马可·波罗在一次威尼斯和热那亚之间的海战中被俘,在监狱里口述了《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马可·波罗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新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利玛窦时期:中国很伟大。明朝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到中国传教。王应麟所撰《利子碑记》上说:"万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玛窦,号西泰,友辈数人,航海九万里,观光中国。"利玛窦1610 年 5 月 11 日(万历三十八年),因病死在北京,在中国长达27年时间。利玛窦对中国文明非常称赞:除了还没有沐浴"我们神圣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他感叹"柏拉图在《共和国》中作为理论叙述的理想,在中国已被付诸实践。"而且他还发现中国人非常博学,"医学、自然科学、数学、天文学都十分精通。"但是他也发现"在中国人之间科学不大成为研究对象。"

马嘎尔尼时期:中国很落后。英国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搜集情报,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马嘎尔尼一行从1793年7月1日在舟山登陆到1794年1月离开广州,在中国访问6个月时间。

马嘎尔尼使团的访华给中国和英国乃至欧洲带来了不一样的影响。

对中国来说,丧失了一次与近代工业文明接触,认识世界,改变封闭状态的良好机遇。但古老的中国逐步走向封闭,自认为"天朝上国",夜郎自大,对于外面已经天翻地覆的世界充耳不闻,不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而新兴的资本主义世界正虎视眈眈地看着中国这个古代的帝国,而清政府却故步自封,停滞不前,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英国就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西方坚船利炮的攻击下,打开中国的大门,也开始了近代百年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

对于英国、欧洲来说,主要是其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通过马嘎尔尼使团回英国后的回忆及记述,他们向英国人乃至欧洲人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在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之前,欧洲在17-18世纪出现"中国热"。许多的思想巨匠赞美中国的儒家文化与政治经验。但是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后,其使团记载明显不同于之前欧洲人传统影响里的中国,使中国的形象完全颠覆。马嘎尔尼访华后说:"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从此,18世纪之前盛行于欧洲的关于中国强盛富庶的看法开始根本改变 。如黑格尔在读过斯当东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后,对中国形成简明的看法:"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专制政治的帝国……个人从道德上来说没有自己的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非历史的:它翻来覆去只是一个雄伟的废墟而已……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

落后就要挨打。看清了中国真实面貌的马嘎尔尼回国后不到半个世纪,英国在1840年在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开始大打出手。

古代中国在欧洲人心目中的演变:从强大到废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