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進行時丨車企復工在即,但挑戰並未結束

 抗疫進行時丨車企復工在即,但挑戰並未結束

2020年春節,因疫情影響,武漢被按下了暫停鍵,中國車市也被按下了暫停鍵,在一波波“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呼聲與感動中,我們也不難開始思考,疫情之後,中國車市該如何復甦。

 抗疫進行時丨車企復工在即,但挑戰並未結束

暫停容易,復興卻難。儘管根據先期規劃,在疫情重災區之外的諸多車企都在2月10日正式進入復工狀態,但基於當前疫情還未完全得到遏制的情況下,諸多限制以及考量都是擺在這些車企面前的現實難題。根據IHS Markit早前的預測顯示,上海、廣東和武漢在此次疫情中將至少減少15萬輛汽車的生產,儘管最終造成的經濟損失仍缺乏具體的估計,但整個事件對汽車行業帶來的損失將遠遠超過2003年非典疫情。

01

車企生產復興不易

防控、三方供給皆需考量

 抗疫進行時丨車企復工在即,但挑戰並未結束

眾所周知,汽車生產基地就是一個大型的人群聚集場所,而疫情所橫亙在復工車企面前的首要難題就是防控工作。日前,東風日產就針對2月10日的復工做出表示:會在保障人員的安全和儘快恢復正常的經營秩序間,取得一個平衡。而這個平衡是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在做的。並且在先期也基於人員情況、防疫物資採買、信息報送、政企溝通等12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復工的各項應急預案,通過落實責任制度、建立運行管理機制、加強宣傳教育引導、人員關懷、有效幫助員工解決居家辦公問題等,為復工提前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抗疫進行時丨車企復工在即,但挑戰並未結束

而廣汽集團及其下屬企業廣汽本田、廣汽豐田、廣乘國際、廣汽研究院、廣汽菲克、廣汽三菱、廣汽商貿、智誠實業、如祺出行等企業也在復工的同時採取了多項柔性辦公措施,包括現場辦公+在家辦公雙模式、員工入廠測量體溫、宣傳欄張貼防疫公告、需公共接觸區域配備紙巾及消毒液等;並且還針對員工用餐,採取了分批制、打包制、如“高考”一般的遠距離就餐等方式,杜絕員工的聚集及接觸。

除此之外,上汽大眾在應對疫情期間的復工上,還成立了一支約500人左右的志願者隊伍,根據公司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和復工需求,共分6支隊伍分佈在場景模擬、測量體溫、員工停車場疏導、班車和食堂管理、心理疏導等工作中。

 抗疫進行時丨車企復工在即,但挑戰並未結束

當然,上述做法也是大多數復工車企都會採取的措施,但都僅僅建立在先期防控及應急層面上,對於復工本身很難提供絕對的保障。試想一下,如若工廠裡出現感染,不僅工廠會再次停工消毒,一同上班的工人也會被隔離觀察。因此,當前復工僅是一個對產能復興的助推過程,大部分車企都不敢太冒進,僅敢恢復部分生產線,採取輪崗分批制復工,對於車企生產鏈的復興來說,是比較緩慢的。

 抗疫進行時丨車企復工在即,但挑戰並未結束

另外,當下供應商的供給也存在諸多問題。據瞭解,湖北省現已擁有超1100家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其產品涵蓋底盤、車身、變速箱、內飾、玻璃等;而這些企業由於受疫情影響,目前都未能進行復工生產,因此也就進一步造成了車企的復工及生產的艱難。

日前,現代汽車就成為了首家由於零部件商供應被打斷而暫停生產的境外全球汽車製造商,現代汽車在停工聲明中表示:“韓國工廠將根據零件供應狀況靈活運行。”而其姊妹公司——起亞,也是如此。可見,當前疫情對車企生產的影響已輻射到了更廣的範圍,產能復興不易。

02

經銷商也面臨挑戰

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此次疫情不僅對車企的生產端造成了影響,同時終端銷售市場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儘管諸多車企早前紛紛推出瞭如不設考核目標、開啟線上購車模式、加大購車優惠力度等為經銷商“減負”的相關政策,但大多都集中在車輛售賣以及宣發層面,而那些由於消費者出行需求遞減被影響的售後保養等業務卻並未得到太大的幫扶。

 抗疫進行時丨車企復工在即,但挑戰並未結束

與此同時,對於那些已經正式開門迎客的門店來說,除了要應對當前線下客流的減少之外,還需考量每天產生的硬性花銷和展廳公共區域的消毒防範等諸多問題,而這對其在特殊時期的整體運營無疑是存在巨大的挑戰。

堂哥點評

當下,疫情對車市造成的影響已無可避免,根據IHS Markit的預估,如果在2月10日復工,則一季度下滑可以控制在20%之內;同時很多新車的上市紛紛推遲,今年上半年車市的發展無疑將異常艱鉅,行業洗牌也將進一步推進。除此之外,在大浪淘沙之後,能扛過這半年艱難挑戰的車企,在後續還將再次面臨消費市場的考驗;因此,在啟用各項應急復工措施的同時,再次提升自身競爭力,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