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胶卷拍照,底片最高分辨率都相当于哪个级别的数码相机?

2马老师


感觉这个问题不严谨,胶片的色彩还原和层次感舒服,不失真。至于像素,取决于你的底片面积,135你测光再好放到一米颗粒还是会出来,而且受限于底片扫描设备,各有优势、各有喜好


还让不让改了


胶片的分辨率是分子级的,理论上可以近乎无限放大,这只是理论上,实际使用中是不可能的。

数码相机会产生噪点,胶片会产生颗粒。颗粒跟噪点一样,都会影响画质。胶片的颗粒产生与冲洗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大多数的冲洗条件下,100度的135胶片能放到14寸,特别好的冲洗效果,能放到18-20寸。

有人说135胶片相当于600万像素,有人说1000万,还有人说2000万,这些数字都算对。因为不同的感光度,不同的冲洗条件,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差距非常大。另外如果将胶片转换为数字,扫描或电分的条件也很重要。

我有时候冲洗黑白胶片,如果想降低颗粒度的话,我不是定到20度,而是18-19度,选择盘洗,10秒搅动一次。药水会选择d23。这样洗出的底片颗粒非常细腻,当然对比度也较低,大光圈拍美人,放出来效果蛮好的。

单说胶片的分辨率,影响它的因素有镜头素质,最佳光圈,相机曝光组合,胶片感光度,选择冲洗药液种类,药液温度,药液新鲜程度,冲洗时间,相纸选择,放大尺寸,扫描仪器选择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冲洗条件,有条件要找高等级的图片社,说家门口那种洗印店,无论柯达还是富士,冲洗质量都不可能有保证的。这跟自己冲洗黑白胶卷不一样,稍微重要点的片子药水我都是一卷一换,冲洗店能管你这个?药水快用废了就迫冲呗。那些说600万像素的朋友,你把胶卷寄到北京一些著名图片社试一试,保证让你大吃一斤。

现在玩胶片,玩黑白的多一些。自己冲自己放。用柯达卷的话,柯达出的那个冲洗液效果要比自己配的d76好些。一大瓶子够用好多卷。

最舒坦的玩法是8x10直接印象,底片多大,照片就有多大,那画质,那质感,完全不是数码能比的。拿起放大镜,你可以细细品。

胶片还是很好玩的。很有意思。


张四五六


用胶卷拍照,底片最高分辨率都相当于哪个级别的数码相机?


哈苏中画幅相机,10年前,5000万像素大概是20万块钱。今天,1个亿像素的哈苏相机,是380000,这个比用胶片拍照的成本贵多了,可是,为什么商业摄影不用成本更低的胶片拍摄呢?


你好,胶卷也分为很多尺寸品种,常见的有35mm胶卷和120胶卷。我具体谈谈:


一、如果不只是胶卷,还包括胶片的话,8x10胶片的分辨率

8x10底片的胶片分辨率,大概实际上相当于1-2个亿像素。

不是说胶片的分辨率只有1-2个亿像素,主要是8x10相机的镜头的分辨率不够高。


如果是印刷胶片,由激光照排机在胶片上输出,那个分辨率确实是惊人的,而且印刷胶片也更大,A4A3根本不是问题,有人民日报那么大的印刷胶片,按照4000dpi进行输出,你可以想象一下,分辨率是不是几十亿几百亿像素呢?


只是,8x10的胶片相机,不是印刷胶片用的激光照排机。

8x10的胶片相机,镜头的分辨率太差,所以,真正最终能够获得的实际分辨率,只有1-2个像素。

如果把这个8x10的胶片,用激光照排机来输出黑白文稿,那轻松10个亿像素是没有问题的了。


二、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胶片和相机,是图书馆用的缩微胶片

如果用缩微胶片和缩微相机,换算为35mm胶卷,大概相当于最高4000-5000万像素的分辨率,当然,要用最顶级的缩微胶片和缩微相机,缩微镜头。


只是,无论激光照排机,还是缩微胶片,缩微镜头,也只是针对高反差的对象,具备最高的分辨率,如果是正常的有丰富明暗层次和丰富的色彩层次的对象来说,分辨率就很低了。


比如说,激光照排机或者彩色影视,印刷黑白的文字,分辨率可以达到4000dpi,但是,印刷彩色照片,却很难达到300dpi。


三、如果是摄影用的胶卷和相机、镜头,那么,确实很遗憾,分辨率很低


35mm规格的胶卷,相机,镜头,顶天也就是10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水平。

120规格的胶卷,相机,镜头,顶天也就是50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水平。


大家可以想一想,商业摄影,要求够高了吧?可是,为什么,哈苏、飞思的中画幅数码后背,在只有2000多万像素的时候,就把哈苏的120相机给淘汰了呢?

这个问题,只要你想一想为什么,结论就不难的出来了。


2004年的时候,一台2000多万像素的哈苏或者飞思,大概要十几万。

2004的时候,一台120胶卷的哈苏相机,也就是几万块钱。


对于商业摄影来说,一直都是使用120胶卷,胶卷的成本,其实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在当时,拍摄一卷120胶卷,带冲洗费用,也就是最多七八十块钱。

你觉得对于世界500强企业拍摄商业广告来说,真的出不起这胶卷费用吗?


最常见的35mm彩色胶卷,无论柯达还是富士,正常冲洗扫描,顶天相当于600万像素的数码单反相机


因此,最根本的,还是胶卷的分辨率太差了。

更不要说,哈苏,飞思的中画幅数码相机,有5000万像素了。

和哈苏的5000万像素相机相比,哈苏120相机,真的有优势吗?

你想一下,哈苏5000万像素相机,10年前大概是20万块钱,使用成本比120胶卷贵多了吧?


何况数码相机的折旧费用很高,折旧速度很快。


综上所述,只要你用脚趾头想一想哈苏数码相机取代哈苏120相机的这个历史进程,你就可以很轻松的得出结论了。


光线摄影学院



以前富士公司老员工来回答一下。


民用的ISO200胶片,135规格的,颗粒RMS,等效600万像素的信息容量。测算过的。


所谓不辨不清!看来我一个非常简单的回答,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胶片颗粒对应像素是如何计算出来的呢?我说的话科学依据在哪里呢?为什么纽约摄影教材是错误的呢?我还得用评论的形式给大家解释清楚。胶片的颗粒是卤化银颗粒不假,但是大家没有学过感光化学这门专业课程。真正的胶片中卤化银颗粒是以分子团形式出现的,而是大家脑子中想当然的一颗一颗小小的粒子(分子)。是团子(由很多卤化银分子抱团组成的,这才是大家真正看到的颗粒),不是分子。大家,包括纽约教材把分子错误地认为是“团子”。可惜今天中国的网络中已经无法找到胶片在显微摄影状态下的图片。如果有,大家一看就明白。正因为是“团团”,所以胶片的分辨率不能用颗粒多少来表达。而是有一个科学的东西。叫做RMS,均方根颗粒度,来表达。我们举一粒子,柯达T-MAX100是大家公认的非常优秀的胶片,RMS级别达到8,非常高,对应的分辨率是:200线对/mm高反差,63线对/mm低反差。我们就用最高反差分辨率来换算。相当于7200*4800像素。3400万像素。但是目标不是全部都是轮廓(高反差)。事实上目标充满了细节,所以必须用低反差指标来进行真正的评估。就像看镜头的MTF曲线,大家要关心的是高频率部分才对。如果用低反差分辨率来计算,T-MAX100胶片只有2268x1512像素。才刚刚达到340万像素相机的能力。均衡计算,135规格的T-MAX100胶片仅仅相当于一台1200万象素的相机。所以大家从600万像素转到EOS-5D这样的1200万像素的相机时,会感到心里一阵激动。你从ISO200负片转换到T-MAX100时其实也会有同样的感觉。T-MAX是一种用T型扁平颗粒的高级黑白胶片。低反差的分辨率不过如此之差。那么用RMS高达12-13的民用ISO200彩色负片来评估,600万像素对应,是合理的。这是当年富士公司内部计算的结果。为什么大家都答不对,也找不到理由来解释?因为大家没有学过。中国最权威的摄影原理教材在哪里?在91拍照网。因为只有齐老师本人才会这样孜孜不倦地给大家真正解释好摄影的原理。


91拍照聊相机


荒谬至极,胶片是化学银盐感光颗粒,颗粒是极小的,需要显微镜才能观看,理论上来说,只要你镜头分辨率到位,胶片分辨率可以无限跟进;另外,胶片的乳胶涂层有厚度,物理感光过程中使胶片分层感光,这就使宽容度极大地增加,层次分明,较为好看自然,这是数码永远不可能具备的,也就是说数码味的问题!所以,艺术家追求照片本身的承载价值的时候,应该用胶片!而新闻、商用市场都应该用数码,因为传播方便!所以,未来应该建立两种体系,高端艺术类的风光摄影等,你要想拍卖,那么必须是胶片作品,版权购买可以涉及原始胶片!而商用新闻则必须数码!


王小川797


叶公好龙的人真多。

本人80后,亲手冲过上百个卷是有的。光学放大机不知道有多少人玩过?自己扫的卷更多。

胶片除了大画幅的画幅优势,中幅和135胶片对应数码在现今全是劣势。感光度低,分辨率低,绝对的偏色(除非拍照严格按色温使用相应色镜)。

说胶片分辨率无限高,建议多看看高质量的摄影集或者光学放大的负片或黑白。135的高质量印刷只能印大半个巴掌大个的尺寸,再大就看得出劣化了。光放135真放不了多大,放得稍大点真不能看细节。


大象14286


到底胶片相当于多少像素?这个问题,早在数码相机一诞生,人们就开始探讨,10多年前就已经终结了,不知最近为什么又有了一些人在讨论?

大概10多年前,《中国摄影》杂志出了一期对比测试。因时间久远,凭记忆写的一下内容,如果有人能找到原文,不胜感激。

对比的是一个中画幅胶片机,全副胶片机,全副数码相机,对比测试的方法是,用焦距相当的牛质镜头最佳光圈,拍同一个建筑物,用最佳商业工艺印大照片,看最终成片上的细节。

结论是,对于2400万数字全幅相机,中画幅相机勉强一战,全副胶片机一败涂地。

没有记错的话,两个全副机都是尼康的。

从此,几乎没有人在讨论胶片机的分辨率,只谈感觉,味道,怀旧。

只谈某胶片的个案,没有意义。就像过去的珠算大神,再高明也搞不过计算机。


赵树松


看了一些网友的回答,都很客观。胶卷和数码照片的区别,有的朋友觉得差别不是那么明显,可能主要问题还在于最终照片的输出方式问题。

数码照片常见的基本上是通过打印把电子文件转换出来,可以打印各种尺寸,装裱起来很好看。

胶卷显影后,常见的输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扫描仪把底片的影像转换成电子文件,这个时候跟数码照片的电子文件相比没有大的区别。

我插入一个图片,就是下方的图一,是胶卷显影后的底片转换为电子文件的,看起来很平淡。

如果这个场景使用数码相机拍摄,并上传电子文件,可能要观感好一些。

那么再来看看使用放大机输出的,这个是胶卷影像输出的另一个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种“玩儿法”。

下图二是放大机输出的,跟图一的输出方式相比,直接观感差别还是很大的。

如果数码照片打印输出、胶卷用放大机输出,这两者的区别怎么判断?

最简单的是黑白影像,直接看黑色部分,胶卷的能分辨层次,数码的则不能。这个是通常说的数码黑白影像“死黑”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在层次上有差别,跟两种成像方式有关,很多网友对此做了详细解答,就不赘述了。

那么选择哪种方式来记录或者说创作,还是取决于自己的喜好。慢慢拍慢慢玩儿,那么胶卷挺有意思,反之胶卷很麻烦。如果最终还是扫描分享,真不如数码相机方便。

所以胶卷和数码这两种载体,需要比较的不在于分辨率。恰如农历新年将近,正是选春联的时候,手写的春联和印刷品之间从外观来看没什么大的区别,但内在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吾大伟


约2400万像素左右。胶片的分辨率是靠极细的化学团,大化学团越细,胶片越细腻。以135胶片36mm×24mm来讲,过去胶片一般为70~90点(mm),100点就是极细的了。3600×2400=864000。现在数码三色排列在同一平面,再X3约2600万以内,由于绿感光元件占50%,再适当减点,所认2000万~2400万即相当于胶片最好效果。当然胶片还有无数更细微颗粒,这一般在分辨率上是不计算的。大颗粒的最细程度决定胶片分辨率。


大安第0


请搜一搜阿波罗登月的照片,胶卷相机照的。再搜一搜嫦娥四号的照片,数码相机照的。有人说我国的照相技术还不如美国50年前的技术,事实是,现在的数码相机还不如50年前的胶卷相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