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坡区看守所:“最安全的地方”是怎么炼成的?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往日香火旺盛的华岩寺不免显得冷清,而景区相邻的九龙坡区看守所同样是大门紧闭,门上“已封闭隔离”的通知牌显示着,这里是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严防死守的重点。


“严进严出,是为了整体的安全”

疫情爆发伊始,网络上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张图片“现在,这里成了最安全的地方”,说的就是监所。虽有戏谑的成分,但也不无道理,看守所的安全,来自于封闭隔离。


九龙坡区看守所:“最安全的地方”是怎么炼成的?


接到疫情防控要求的时候,九龙坡区看守所所长何川涛顿感压力陡增,“说是‘最安全的地方’,可监管场所环境封闭、人员集中,疫情防范的难度可能比社会面更大。”面对这样的局面,九龙坡区看守所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全所监管民警、辅警、工勤人员停止休息,从2月1日来时,所有参勤人员吃住在所,不得离开,实行每15天一班的封闭管理,为的就是保证轮休的人员在家也要待够隔离观察期。


封闭严格到什么程度?即便是监管民警要到大门口收发室领取一个快递,也必须由所领导批准,取件时还得全面消毒。


九龙坡区看守所:“最安全的地方”是怎么炼成的?


如果说看守所内部对疫情的防范尚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内部安全,可对于新收押人员就“防不胜防”了。


针对新收押人员,看守所要求办案单位在医院对被送押人体检时,增加测量体温、CT、核酸检验等项目,同时必须掌握其15天内活动轨迹。“这样做肯定增加了办案单位的工作量,但这是必须采取的措施。如果新收押人员隐瞒了武汉旅居史或者密切接触史,一旦进入封闭的监所,关押的人员都会有危险。”监管民警表示:“办案人员与新收押人员密切接触,严格的体检也是为战友们的安全负责。”


刑满人员开玩笑:“这里安全,不想出去”

以往的春节,是亲友探视的高峰,但今年的情况特殊,封闭隔离的看守所,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见不到亲友,不免让在押人员有些想家。


“现在的疫情,我们每天都跟大家通了气:全市都在战疫,大家都在克服。就是在外面的市民,也都是少见面、少出门,这样才能最大可能隔绝病毒的传播。”这样的思想工作,监管民警不知道做了多少次。


九龙坡区看守所:“最安全的地方”是怎么炼成的?


多劝多疏导,总算见到了效果,但也有个别情况特殊。大年三十才送押的汪某是湖北孝感人,汪某在“旅行社”做地接,并以此进行诈骗。入所时间较晚的汪某了解疫情的严重,而家乡孝感确诊病例相当多,而家人都在老家,不担忧是不可能的。副所长叶兴茂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主动和汪某家人联系,了解情况,并将其家人一切安好的消息告知汪某,让他宽心。同时带来的还有一个好消息,叶兴茂和其原籍地警方取得了联系,待疫情控制后,上网单位将尽快将其接回。这也意味着,汪某有望早日与家人会面,“但一切都要等疫情过去,现在接回只是徒增风险。”


九龙坡区看守所:“最安全的地方”是怎么炼成的?


监所安全防控得好,在押人员也看在眼里,在此期间刑满的陈某竟然开玩笑说“不想出去”。监管民警告诉他,“这可不行,我们给你配发的口罩,回去之后只要按我们每天给你讲的防护知识做,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出门聚会,一样很安全。”


下个月退休的他:我会坚持在岗!

九龙坡区看守所时正值元宵节,在押人员们都吃上了汤圆,而这一碗汤圆,是所内负责后勤的“张团长”一早5点就开始准备的。


“张团长”可不是指的他管伙食团,而是指民警张兴伦此前在部队就是团级干部。一如既往地在后勤上忙活,许多人都没意识到,下个月老张就要退休了。


九龙坡区看守所:“最安全的地方”是怎么炼成的?

“这就是‘张团长’退而不休的军人本色。”何川涛有点感动,其实张兴伦的工作交接都已经完成,所里安排他近期可以休息一下,然而疫情当前,张兴伦主动向看守所支部请战,要求参加第一批封闭上勤管理工作。因为老张清楚,这段时间物资紧俏,要给这么多人在饮食、卫生上给予保障很不容易,自己干了多年后勤工作,必须把这些难题先理顺。


每天天还没亮,张兴伦就会准时出现在厨房,准备馒头、鸡蛋,同时开始与送货单位联系货源,严把进货、检查的关口,确保原材料入所安全、齐备。


九龙坡区看守所:“最安全的地方”是怎么炼成的?


“抗疫情,保平安。是一种担当,一种精神,一种使命,我是老党员,是军人,是民警,我责无旁贷。”就这样,原本春节之际说好了陪陪平日身体有恙的妻子、说好给女儿做可口的饭菜、说好在假期好好放松一下,许多的说好,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都换成一句“说好的警察使命”。

(九龙公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