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的墓被盜過嗎?唐代還有哪些帝王墓是保存完整的?

文物考古聊歷史


武則天的墓叫乾陵,它是唐陵中唯一沒有被盜過的陵墓


武則天的墓埋葬的不是她一人,而是她和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稱為乾陵,它的地址在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

乾陵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個沒有被盜的陵墓,而且它的主墓是其中保存最完好的。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在1961年3月4日,乾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上乾陵曾多次被人覬覦,但都沒有成功

古往今來,有很多盜墓者都想打乾陵的主意,但不是找不到墓門,就是打不開墓,乾陵歷經風雨,依然蒼蒼。


🛡五代時,時任後梁耀州節度使溫韜盜盡了領地內的唐墓,唯獨乾陵沒有遭到禍害。史載:“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到唐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為了籌措軍備物資,不惜動用40萬大軍來盜挖乾陵,後來儘管挖出了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但也沒有找到墓道口。迫於戰爭時間緊迫,朝廷追兵趕來,而且一時半會還找不到墓道口,最後黃巢只能恨恨收兵。現存梁山主峰西側的一條深溝,就是當年黃巢的傑作,後世稱其為“黃巢溝”。

🛡而在民國時期,由於時政不明,社會混亂,盜掘古墓更是無比猖獗。國民黨將領孫連仲竟然打著保護乾陵的幌子,兵圍乾陵,然後對外說是實彈演習,暗地裡卻動用一個師的兵力來盜掘乾陵。

士兵們用軍隊的炸藥四處爆破,但始終找不到墓道口。正在大家挖得起勁兒的時候,突然晴空霹靂,雷雨大作,士兵們頓時嚇得不敢再挖了,都認為是武則天顯靈,再挖下去大家都得遭殃,所以都不願意幹了。見此情景,孫連仲也只好作罷,帶著部隊倉惶走了。


綜上所述,所以說武則天的墓沒有被盜過,它是唐陵中唯一沒有被盜過的陵墓。唐代其它的帝王墓都被盜過,沒有保存完整的。


墨雪問心


中國有三大奇異皇陵,一個找不到,一個不敢挖,一個挖不動。武則天的乾陵就是挖不動的那個,這也是它幾千年來不被盜的原因。

為什麼挖不動

挖武則天乾陵的有三波人,他們分別是黃巢、溫韜和孫連仲。

黃巢因為缺少軍餉就打起陵墓主意,他曾動用四十萬軍隊去挖乾陵,可最後只挖出一條四十米大溝,因為挖錯了方向,墓道口都沒找到。現在那個地方被稱為“黃巢溝”也算個小景點。

溫韜在關中做了七年節度使,在這七年時間裡大大小小的皇陵都慘遭他的毒手,唯獨乾陵是個例外。溫韜也曾帶幾萬人上山挖墓,可人一上山便風雨大作,無法展開挖掘工作;可人一下山又立馬放晴。沒有人知道原因,溫韜也不敢再挖了,歷史也只記載了一句“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孫連仲在挖乾陵的時候可不是動用幾萬人手工挖,而是用現代化裝備機槍、大炮等。墓道口三道石門均被炸開,正要準備進去的時候,突然狂風肆起,烏雲遮天蔽日,飛沙走石,抗日名將孫連仲看到這種情況,也不敢再挖,叫人把墓道口重新堵上就撤了。

這只是挖陵動靜比較大的幾位,真正想盜乾陵的不知道有多少,都因各種原因中途中止無功而返。

為什麼會有奇異的現象,中間有什麼故事?

唐高宗病逝後,武則天便下令讓當時非常有名氣的風水師袁天罡和李淳風來尋找最佳的墓穴。袁天罡根據星象選了一塊好寶地,在地上放了一枚銅錢,蓋了地層浮土就回去了。李淳風根據地理位置也發現一塊寶地,然後利用五行八卦找準點位拔下自己的髮簪插入土中也回去了。

當大臣們找到他們所說的位置,驚人的發現李淳風的髮簪正好插在袁天罡銅錢眼中,隨即武則天下令修建陵墓。

因為唐太宗開創了開山式陵墓,簡稱開山陵,即整座山都是陵墓的保護層,地宮入口比較難找,所以黃巢四十萬人來挖,挖錯了方向。當年孫連仲在炸墓的時候也連炸了一月也沒找到入口。

關中十八陵,其它陵都怎麼樣了?

上文中提到的溫韜除了乾陵挖不動以外,其它陵墓無不一遭他的毒手。

溫韜是關中節度使,是關中權利最大的一個長官,而他最大的“政績”不是保一方平安,而是盜墓,五代史記載“韜在鎮七年,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其所藏金寶。”從悉發掘之中可以知道,除了乾陵,沒有一個逃過了其被盜的命運。

可以說,除了乾陵沒有被人盜取成功,其它的都無一倖免。而乾陵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墓中的財寶,還是相當大的考古價值,聽說王羲之的真跡《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


雜錦盒


武則天的乾陵被盜過,但均未得手。乾陵墓位於咸陽市幹縣境內海撥1千多米的梁山之側。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他動用了40萬士兵,對乾陵進行瘋狂挖掘,但挖到最後連墓冢具體方位都沒找著。第二個光顧的是五代十國的華原節度使溫韜,他也動用了數萬人準備挖掘乾陵。可是士兵一上山就遭到狂風暴雨的襲擊,連續幾回都一樣,士兵一下山天氣立馬轉晴!溫韜也弄不明白到底是什麼一回事,所以也只能就此作罷。第三個就是民國時期的將軍孫連仲。他打著軍事演習名號,在梁山上安營作寨,並用炸藥炸開了墓道,正準備進墓時忽現龍捲風,風沙走石,天昏地暗。孫也這好撤兵下山。乾陵就此躲過一劫。

"關中十八陵"被盜被破壞的也不在少數,如定陵,就屢遭羌和吐蕃焚燬和資掘。明萬曆二十七年又遭太監梁永巡陝時洗劫。還有泰陵,也曾遭多次破壞洗劫,朱溫篡唐時,華原節度使溫韜對在境唐陵悉數發之。浩劫不僅使宏偉地面建築蕩然無存,有的甚至直接破壞了棺槨及遺骸,實令人髮指。

改革開放後對"關中十八陵"又進行了重新整理和修復,現在的"關中十八陵″環境幽靜,山道整潔,樹木蔥籠。也是瞻仰旅遊的好去處。


風清滴露


武則天的乾陵位於今天陝西乾縣,是關中唐十八陵中唯一沒有被盜掘的唐代帝陵,這座帝陵是中國歷史上是唯一的兩個皇帝的合葬陵,也是唯一的女皇帝的陵墓,更因為其氣勢雄偉,按照長安城二分之一比例來完成,又有矗立陵前的無字碑,引來後世猜測與爭議。唐末曾有黃巢起義軍企圖盜陵,因山體堅固,所以旁側挖掘,傳說當時雷雨交加,士兵紛紛說是“姑婆”顯靈,大約因為這個原因,挖盜終止,卻在山下留下一條“黃巢溝”。一直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當地人無意之中在半山腰發現了墓道口,可是墓道內黃沙灌注,石板相扣,堅固異常,可見其完好保存,未被盜掘!因此有關部門將其完好封存,保留至今!陵前石碑“唐高宗乾陵”為清代陝西巡府畢沅所書,另有一塊是由郭沫若先生所題“唐高宗與則天皇帝合葬之墓”,這是現代史學家為這不易的女子正一回名吧!

唐代另外十七座陵墓自西向東穿過陝西關中乾縣、禮泉、涇陽、三原、富平、蒲城,陵墓都在不同時期被盜掘,最引人遐想的就是太宗昭陵所陪葬《蘭亭序》是否已經佚失在五代時期溫韜的盜搶中,或者他陪葬的也是前人高仿吧。有些已然封土都難見蹤影,筆者曾一座座去找尋,摸著橫在耕土中的石翁仲,不僅想起兩句“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閒情小樣


乾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千米的梁山上,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墓,佔地面積40平方千米。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個,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


關於乾陵地宮是否被盜和它體內的珍藏一直是人們非常關心的問題。據文獻記載,五代時,溫韜為後梁耀州節度使期間,“唐諸陵在其境內者,悉發掘之,取之所藏金寶。……惟乾陵風雨不可發。”

唐末農民起義,黃巢聲勢浩大。因缺少軍資,他動用40萬將士盜挖乾陵,直挖出一條40餘米深的大溝,也沒有找到墓道口,後因官軍追剿,黃巢才不得不悻悻撤兵。至今在梁山主峰西側仍有一條深溝被稱為“黃巢溝”。民國初年,軍閥混戰,盜掘古墓成風。

國民黨將領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率部下駐紮乾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

後來,當士兵們盲目挖掘時,忽然雷雨大作,數日不歇,軍中一時傳言四起,稱武則天顯靈了云云……盜掘不成,孫連仲匆匆率部離開了乾陵。古往今來,多少歹人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找不到的乾陵地宮墓道口。


擴展資料

陵墓格局——主陵

乾陵營建時,正值盛唐,國力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唐初,太宗李世民開創了“因山為陵”的葬制,陵墓由建築群與雕刻群相結合,參差佈置於有“龍盤鳳翥”之勢的山巒之上。

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千米。

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

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下宮等輝煌建築群多處。

唐朝一共有21個墓,只有三個不在陝西,其他十八個都在關中,簡稱“關中十八陵”,現在只有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沒有被盜,也沒用被髮掘,其它陵墓基本上全部被盜過。關中十八唐帝陵獻、昭、乾、定、橋、泰、建、元、崇、豐、景、光、莊、章、端、貞、簡、靖等十八座唐帝陵。

非常感謝為你解答,歡迎評論留言。


大鵬帶你看古建


武則天的墓被稱為乾陵,被盜過幾次,但都未成功!

乾陵位於陝西省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合葬陵墓,皇陵在修建的時候,也是唐朝國力最鼎盛的時期,國庫充盈,陵園規模宏大,建築雄偉富麗,修建的時間更是長達23年,堪稱“歷代諸皇陵之冠”。

從武則天死後的那一天之後,乾陵就沒有安靜過。

第一個來光顧乾陵的就是黃巢,這哥們本是販賣私鹽的鹽販子,機緣巧合之下成了造反大軍的領袖,攻入長安後,這哥們大手筆啊,出動了40萬農民軍挖掘乾陵,把半座梁山都剷平了,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卻連一個碎片都沒有發現。後來唐朝軍隊反攻長安,這哥們打不過,只好逃跑了,乾陵逃過了一劫。

第二個來光顧乾陵是五代的耀州節度使溫韜,溫韜在任耀州節度使七年時間內,挖遍了唐皇陵,只剩下乾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滅,他出動了數萬人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風雨大作,人馬一撤,天氣立即轉晴,士兵們嚇得不得了,以為是武則天顯靈,趕緊放下鏟子、鑿子逃走了。這事讓溫韜心有餘悸,沒敢再繼續挖下去,遂此絕了念頭,乾陵至此逃過第二劫。

最危險的是第三次,民國時期的國民黨將軍孫連仲這出動了一個現代化整編師,帶著機槍大炮,當時孫連仲派工兵用黑色炸藥炸開了墓道三層條石,仍不知墓道的深淺,正在猶豫不決時,忽然刮來一股龍捲風,霎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部屬沒料到過去傳說中的稀奇古怪事兒,竟然真會出現在自己的眼前,十分詫異,紛紛退後,停止了作業。孫連仲聽了報告後也覺得詫異,擔心遭天譴,孫連仲命令停止挖掘,將已炸開的墓道口重新回填。就這樣,乾陵終於躲過最後一劫。

新中國成立後,幾位農民上山取石的時候,無意間發現了乾陵的墓道,陝西省在接到消息之後,馬上組織了乾陵發掘委員會,開始清理發掘乾陵墓道。發掘顯示:乾陵的墓道長63米,寬約4米,全部使用石條堆砌,並且在石條之間用燒熟的白鐵澆鑄其縫,使8000餘塊石條連成一體,而且墓室在主峰的腹部,除非找到墓道,不然,在沒有國家支持的情況下,想要重新挖掘墓道進入墓室的可能性為零。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長達1300多年的歷史中,乾陵才保證自己能夠成為唐關中十八陵中唯一未被盜掘的陵墓。

至於唐代其它的帝王墓,全都被盜過,就沒有保存完整的!


大江侃歷史


武則天的墓目前是沒有被盜過的,據目前考證,在唐代除了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沒有被盜過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被盜過。只是受損程度有所不同。

目前,被考古學家發掘研究的唐代帝王的墓並不在少數,多數唐代帝王的陵墓已經被髮掘,考古學家發現很多陵墓都被盜墓者竊取過。這個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唐朝後期戰亂動盪不安。最著名的安史之亂,持續了八年,並且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唐朝中央的實力,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地方割據的形勢。戰爭需要錢,而古代帝王的陵墓中多數都藏有很多金銀財寶,所以打仗者,他們可能會去盜取這些帝王的陵墓,就像曹操曾專門設立了一個職位叫摸金校尉,其職責就是尋找漢代皇帝的陵墓並挖掘其中的財寶。另一方面,就和一個叫溫不劫的人有關。相傳在李世民時期有一個叫溫不劫的人,這個人會讀心術。袁天罡發現了這個人的異能,便將其引薦給李世民。溫不劫也為李世民展現了這個異能。李世民大驚,後來給了他一個官。但是李世民對他十分防備。之後便找藉口將溫不劫抓了起來,並要殺掉溫不劫。但是溫不劫很幸運地逃走了,沒被抓到。事後袁天罡曾對李淳風講,“我預料到溫不劫的後人會從事盜墓,我將他引薦給皇帝也是希望他受到皇帝的恩惠,當他的後人可以在盜取皇陵的時候下手輕點。如今來看,恐怕當初的決定是不妥的。”溫不劫在民間隱姓埋名過了許多年,他的後人果然從事盜墓,並且十分針對帝王陵墓,大力洗劫了許多唐代帝王的墓。

綜上所述,迄今為止,唐代的大概只存武則天和李治的乾陵尚未被盜過,並且考古學家也未曾對其進行發掘。


秦觀歷史


有盜賊盜而沒有被盜,因為乾陵太大,而且在山上比較醒目,盜賊不敢使用大型的盜墓工具,而小偷小盜在山上根本不起作用,故而留到現在。


老齊雜談


根據現有的資料顯示武則天的乾陵是沒有被盜掘的,但我個人認為有可能也是沒有被發現。這個乾陵還有她的丈夫李治,唐朝的帝王陵已知的基本都被盜過了,都是盜墓賊盜掘之後搶救性發掘的。


老爺子愛歷史


應該沒有,歷史上許多人去盜墓都被武則天墓的怪相嚇跑了,現在是唐朝唯一保存完好的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