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昕的正手弧圈球是不是加转弧圈球?横拍能拉出这效果吗?

橙子乒乓球


这是一个好问题!国球第六人来回答:

很明显,许昕的正手弧圈球不止是包括加转弧圈球一种。在回答好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的了解下弧圈球的历史、然后再掌握下弧圈球的简单分类。在此基础上对题主的问题进行具体解答。

弧圈球的前世今生

先说明一下,弧圈球技术并非我们中国乒乓球队发明的,而是日本人率先在比赛中使用。1961年,日本人宣布发明了乒乓球的“秘密武器”弧圈球,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便是当时大名鼎鼎、有着“弧圈球专家”美誉的木村兴治。

下图便是乒坛老前辈木村兴治,谁能想到日本人发明的弧圈球技术能发展成为今天的主流技术。

众所周知,弧圈球这项技术发展到今天,早已不是所谓的“秘密武器”,反倒是我们中国乒乓球队对这项技术的理解和技战术运用显得更加细腻一些。提起弧圈球,想必大家都知道该技术具有旋转强、杀伤力大、稳定性高的特点,所以成为当今乒坛翘楚们的主流进攻技术。

换句话说,想成为超一流选手,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这项技术,题目中提到的国乒主力许昕、还有马龙、樊振东等,包括外协会的波尔、奥恰洛夫、张本智和、林昀儒,在比赛中都会频繁使用得分利器---弧圈球技术。

弧圈球的分类

事实上,弧圈球的分类比较简单。

第一种是按照击球的方位,可分为正手弧圈和反手弧圈两种,有的把侧身弧圈也加进来了,严格意义上,侧身弧圈也属于正手弧圈的范畴。

第二种是按照旋转这一指标,又可分为三种::加转弧圈球、前冲弧圈球和侧弧圈球。

在了解了弧圈球的前世今生以及简单分类后,结合题目要求,我们重点介绍下正手弧圈下三种不同类型的弧圈球。事实上,反手的情况也大抵相同,只是在发力上没有正手来的更顺畅一些。

先来熟悉下弧圈球的“飞行弧线”这个概念,如下图:

下面进行一一介绍:

第一种是加转弧圈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高吊弧圈球。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种弧圈球贵在一个“转”上,从外表上看,加转弧圈球第一弧线显得比较高,速度相对慢一些,落到对方球台反弹后,第二弧线反而下坠很快,让对方不好借力,能起到很好的节奏变化,为下一板创造抢攻机会。

高吊弧圈的应有场景和技术关键点:主要用来对付下旋球,技术使用上板形要稍微亮一些,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打开一些,击球时向上发力的成分大一些,向前的成分少一些。在撞摩比例上,摩擦的成分相对更大一些。


下面请欣赏高调弧圈球的视觉呈现:可以看出,拉球的下降前期,引拍的幅度更低一些,向上摩擦的更充分一些。

第二种是前冲弧圈球。这种球第一弧线比较低平、速度更快,前冲力和杀伤力更大。尤其在对付半高球时非常奏效,借助好的落点,有时可一板得分,是弧圈球中的主流技术。我们经常听说的爆冲弧圈球就是前冲弧圈球的一种变种形式。在前冲的基础上体现了一个爆字,具有很大的杀伤力,在使用爆冲弧圈球技术时,重心转移的更加充分。从外表上看,动作幅度更大,具有一般定乾坤的特点。

前冲弧圈应有场景和技术关键点:在对付不太转的机会球和上旋球时,运用此技术比较多,要求拍型更加的前倾,跟加转弧圈相比,向前的成分多一些,向上的少一些,撞摩比例上,撞击的成分更大一些

下面请欣赏前奥运冠军马琳的侧身爆冲弧圈球:引拍非常充分,蹬地--转腰--收臂一气呵成,大家可以体会下他重心从右脚向左脚转移的感觉,向前发力的感觉更多一些,击球后迅速还原重心。

第三种是侧弧圈,也叫侧拐弧圈球。这个在比赛中用的相对较少,从外表上看,这种球到了对方球台后会拐弯,弧圈比较诡异,一般是在自己跑位不是很及时的情况下,来一板侧弧圈跟对手周旋,然后在伺机转攻。

侧拐弧圈运用场景和技术关键点:相持过程中,对方调你正手大角度时运用该技术较多,需要配合使用交叉步,发力方向上,由后下方先向右侧前方,再向左前上方包裹球的面积更多一些,摩擦自然也会更加充分一些,你拉过去的球同样也会拐弯。


下面请欣赏侧弧圈的视觉呈现:对面用反手侧弧圈兜拐出一道诡异的弧线,随后己方用正手侧弧圈进行回击。

回到问题本身:

在介绍了上边提及的三种正手弧圈球和视觉呈现后,想必大家都清楚了,许昕作为国家队的头三号人物,他对以上三种弧圈球的运用自然也不在话下,而不仅仅是只用加转弧圈球。

具体来说:当来球位置不是很理想时,或者遇到不好直接发力冲的半出台球时,许昕大部分时候会拉一板加转弧圈球先吊起来球,然后打到自己的相持节奏中去;

当对方在回摆过程中出现机会球时,或者对方接发球质量不高时,许昕会采用前冲(爆冲)弧圈球,直接一板解决战斗;

当跟对方形成中远台对拉时,许昕往往会利用直拍手腕的灵活性,兜拐出极具观赏性的侧弧圈,令人心旷神怡。

下面请欣赏许昕在实战中的弧圈球技术运用

案例一:先加转再爆冲

许昕发球后,马龙回摆出现半出台,许昕先是一个加转弧圈把球吊起来,马龙只能侧切一板过渡,许昕逮住机会,侧身爆冲直接得分,马龙望球兴叹。

案例二:用前冲弧圈反拉对手的高吊弧圈

许昕在对阵张本智和的比赛时,他发球后,张本摆短,许昕故意回摆他正手半出台,张本使用高吊弧圈先把球挂起来,但是质量太低,而且正中许昕下怀,直接用前冲弧圈反拉得分。不夸张的说,许昕的正手弧圈球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他对于各种弧圈球的使用已达到了随心所欲的程度,“天下第一正手”的美誉就是这么来的。

案例三:发球后接侧身爆冲反拉直线

许昕发侧旋短球,让对手先拧拉起来,他直接侧身抢冲直线得分,满满的都是套路,总有一款适合对手。这发抢极具视觉冲击力。

另外,在了解了弧圈球的特点后,对于题目中的第二个小问题就不难理解了,横拍选手肯定也能拉出以上三种弧圈球,拉加转弧圈当然更不在话下,由于横拍握拍原因,力臂更长,所以发力更加直接,老球迷应该知道昔日世界冠军王励勤的正手大力弧圈吧,重击炮式的进攻摧毁了多少对手的防线, 直到今天还被很多球迷津津乐道。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一起交流乒乓技术,共同提高。对于弧圈球的运用,你有何心得体会?欢迎下方一起探讨。

国球第六人


这是一个颇为玄妙的问题。

问:许昕的正手弧圈球是不是加转弧圈球?横板是否也能拉出这样的力道?

直接了当的问答:许昕的正手弧圈球不是加转弧圈球。横板拉不出许昕那样的力道。

道理何在?

首先许昕拉的那弧圈球基本上都是退台后(中远台)拉的前冲弧圈和侧拐弧圈。以侧拐弧圈为主。

所谓加转弧圈球实际上是高吊弧圈。只是有人把高吊弧圈误读成了加转弧圈。

弧圈球本来就是高速旋转的状态,还加个什么转?

加转弧圈一一或者是给弧圈加转,那本来就是个笑话!

给弧圈球冠以“加转“二字,显然欠思考。弧圈球根本不存在什么加转的问题。

很明显,有人把轻拉、拉带和小上旋当成了弧圈球。殊不知那比弧圈球还差着一个档次呢。

换一个角度讲,高吊弧圈是用来拉下旋球的,由于更侧重于摩擦,因此拉出来的球弧线更高、旋转更强,才有利于把下旋球拉起来。

用高吊弧圈球把下旋拉成上旋球后,便开始了中远台的对拉。此时的球已变成了上旋球,因此只能用前冲弧圈和侧拐弧圈对拉。不能用高吊弧圈去拉的。

所以许昕的正手弧圈球不是所谓的加转弧圈。

许昕的正手弧圈球为什么会在世界高手中独占鳌头?实际上得益于许昕用的是直板!其次是许昕的协调发力最充分。

为什么直板能拉出那么大的力,横板难道就不行吗?

没错,目前所有的横板均未达到许昕直板拉球的力道!

为什么?

这就是直板拉弧圈球所特有的优势。

优势在哪?

这就是由于直板是垂直握拍的缘故。

由于直板的垂直握拍,有效的形成了尽可能长时间的包球状态。因此能够最大限度的把力量传导给乒乓球。

所以许昕拉出的弧圈球势大力沉,无敌于天下!

而横板的握拍方式决定了包住球的时间短于直板。因此给于球的力道有限,自然拉不出许昕那样势大力沉的弧圈。

那么其它的直板选手是否也可以拉出跟许昕一样的弧圈球呢?

行,也不行。除非他有跟许昕一样的力道和极佳的手感。

要不怎么说:许昕是独一无二的人民艺术家呢!

如果有人要问:如何学会许昕那势大力沉的弧圈球?

那将是另一个回答。





江城老水775


许昕的正手弧圈球是加转的弧圈球

许昕的正手弧圈球在拉的时候球拍和乒乓球有一个斜侧的接触,使得整个球是有一个旋转的,老秃研究过他的旋转角度和方向,一般都是微微的下旋球,这种球的下降高度虽然不大,但是在大赛当中,所有的选手都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很有可能判断不好球落下的轨迹,从而使得球拍和乒乓球的接触没有那么完全,导致选手的失误。

横拍可以拉出这样的效果

只要你勤加练习许昕击球的角度其实是可以拉出这样的效果的,那球友们就要问了,许昕击球的角度到底是怎么样的?大约是一个三十度左右,但是这个三十度并不是一下拉到三十度的,是通过手腕的抖动,先到一个15度之后,再次发力的三十度,这样打出去的球会更加的稳定,也会有更好的肌肉控制力。

有正确的练习方法才会有效果

最近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也没有打球,大家在家的话也是可以练习的,大家对着墙按照我说的方法去击打,而且打回来的球也有很好的观察路径,不仅对你打加转弧圈球有帮助,对接加转弧圈球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老秃侃体育


许昕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前冲不是高吊。从握拍方式来说,横板的发力更集中,所以中远台拉出同等旋转和力量的球是没有问题的。直板的区别在于,能用更小的动作在近台发动进攻,手腕和手指上的变化可以打出落点非常刁钻的球,而且由于侧身上的优势,正手进攻更容易还原也快,这个是横板比不了的。


keyevent


我们都知道许昕的正手好,许昕拉出来的球速度旋转力量都是世界一流,许昕拉出来的球是非常非常转的弧圈球质量非常高,许昕正手如此突出也就造成了他反手相对弱,但是许昕的正手,近台冲退台吊完全不输给最高水平的横板,可能唯一的隐患是反手位,攻防稳定性还是稍微欠了点。

横拍当然也能拉出如此高质量的弧圈球,比如小胖樊振东,马龙都可以。




枫叶说球


没错,许昕的中远台大多数都是加转,其实只要看击球点就可以了,许昕习惯在球的下降期击球。许昕打张本,两种风格的极致对比更明显,张本永远站近台打球的上升期,拼速度,许昕基本都是站中台打球的下降期,拼旋转。

横板能不能打出这种球?其实欧洲选手大多数也是偏中台对拉,大角度非常拐的弧线,对比许昕,他们的旋转不差,但是速度有差。


赖宝的朋友


应该说是略微加转的侧弧旋,主要是侧弧旋比较难对上点!横版可以,而且可以拉的更转。横版发力更自由,所以更转。


抱不评


许昕拉的球带有强烈的侧拐!


油城平歌


许昕拉出来的侧弧圈,横拍比较难达到许昕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