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安为何未进武庙?

笔尖丶画风


简单粗暴拆解一下这个问题,谢安是谁?武庙是什么?最终合成题主的问题。

说起谢安,我可有一段故事要讲了。谢安这个人其实在历史上颇有存在感,我们当今能读到的各种文字资料,都有他的身影出现。但是他的名气似乎不是那么的大,或者说,他的名字不够家喻户晓!

▲谢安像

谢安的生平事迹

谢安既是宰相,又是名士,东晋人。如果这么介绍,恐怕大多数人都记不住他了,那么,诸君请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段摘自《世说新语》中的《咏雪》,收录进了中学课文,怎么样,是不是很眼熟!没错,这里的谢太傅就是谢安——才女谢道韫的叔叔。

我们接着看: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中的“非谢家之宝树”指谢玄,比喻好的子弟。自比“芝兰玉树”,而他的叔叔正是谢安。

还是在教材里的《兰亭集序》中的第一段: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中的“群贤毕至”指的是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

如果说以上的例子不足以说明谢安的能力功绩的话,那么下面我们具体说说谢安到底都干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

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 淝水之战,谢安正是幕后总指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成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正是被谢安这一仗给打出来的!

《世说新语》的《雅量》篇中记载: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 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和平,但他却面不改色心不跳,显得跟往常一样冷静。

武庙的由来

武庙十哲指的是唐朝开元十九年,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它以周朝开国丞相、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哪十人?

左列: 秦武安君 白起、 汉淮阴侯 韩信、 蜀丞相 诸葛亮、 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 李靖、司空英国公 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 张良、 齐大司马 田穰苴、 吴将军 孙武、 魏西河守 吴起、 燕昌国君 乐毅。

到了宋代增加到七十二位名将。

《宋史》卷一百零五 《礼志八》记载:

宣和五年,礼部言:“武成王庙从祀凡七十二将”于是释奠日,以张良配享殿上。按照朝向不同分档 :

一档:张良

二档: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并西向,田穰苴、 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并东向

三档:东庑,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并西向。西庑,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飃、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浚、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但、郭元振、李晟,并东向。

到元代武庙从祀规模大减员,很多人都被剔除了。

《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记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

这样就似乎又回到“武庙十哲”了。

唐、宋两朝入选武庙的人选稍有差异,但从入选的人来看,似乎标准很难界定。

比如唐朝有朔方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张齐丘,他能够入选,原因大概是培养提拔了郭子仪,而郭子仪在唐德宗时期声望巨大,绝对有资格入选,并且当时张齐丘之子张镒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凤翔、陇右节度使,属于宰相实权节度使,地位很高,有他的影响,所以张齐丘被抬入武庙,还名列郭子仪之前。

其他唐朝入选名将,或有灭国之功(比如李靖)、或有重大的影响所在朝代国家的战役胜利(比如霍去病)、或战功显赫、出将入相(比如曹参、诸葛亮)、或保护一方安宁(比如羊祜)等,唯独张齐丘,能找到关于他的事迹比较少,很显然是沾了子孙的光。北宋的武庙人选,似乎多了一条:兵家代表人物,比如田穰苴。

谢安没有进武庙的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谢安一生最大的功绩在于淝水之战,这也是他的大名广为流传至后世的原因,但是作为淝水之战的胜利方总指挥,

我认为:

  • 谢安更主要的贡献在于作为坚定的主战派而都督诸军,冲锋陷阵和临阵杀敌的功劳更多在于他的侄子谢玄
  • 苻坚为首的前秦兵败于此,更多是输给了自己而不是东晋,前秦内部矛盾不断,苻坚用人唯亲,最终导致兵败。从这个角度来讲,似乎谢安的功劳没有列入武庙的其他名将那么大,也没有更多体现出他用兵如神的地方。

总之一句话,想进入武庙,谢安在军事方面的贡献,相比而言还不够过硬。


关注 ,带你畅游历史星河,品读历史人物,汲取文化滋养~

随手转发是美德,

请在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 ,我们一起侃侃有趣的历史~


戰國君


首先一点,武庙是祭祀武将和军人的。而谢安是东晋著名政治家,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可以看出谢安任职多为文职,而非武将。接下来在对比一下他的文武两个方面的才华。

武略上面:谢安曾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这也只是谢安军事史上重要的一笔,也只有这一战值得载入史册。

文韬上面: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足以看出,谢安主要还是一个政治家,并非军事家,他的政治能力完全得到世人的肯定。

最后在随便提几位供奉在武庙里面的人物,孙膑、李广、霍去病、周瑜、关羽、郭子仪等人都皆为武将,并且所指挥的战争不止一场。


历史TOP榜


谢安,东晋时期的政治家、文人。

武庙,祭祀武将的地方。

这牛头不对马嘴的,你说谢安怎么坐的进去,是吧。



先简单介绍一下谢安。

关于谢安,或许认识他的人不多,但是关于他的一个成语大家肯定知道,“东山再起”说的就是他。

谢安也算是出身于名门大家,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从小便与众不同,随着年纪的上去,他的名声开始在朝堂之上传了开来,宰相王导就非常看好他,多次叫谢安入朝为官,但都被谢安拒绝了,拒绝的理由也倒是实在,每次朝廷来人他都说自己生病了,不宜当官。

后来谢安实在是没法了,他就一个人跑到了东山隐居了起来,当了一名隐士。

再后来因为他弟弟谢万从豫州刺史被贬为庶民,令谢氏家族的权益受到了影响,谢安这才高兴出来做官。

从此,谢安便开始走上了仕途,这时候他已经四十多岁了。



谢安靠他出色的才华,从最低级的司马开始做起,一直做到了辅佐太子殿官——太保。

这一段时间内,他也经历了许多战事,其中与苻坚对峙的泗水之战最为出名。

泗水之战上,谢安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数十年的和平。

也是因此战役,功劳太大的他被孝武帝所猜忌,为了保命只能主动交出所有权力,前往广陵避祸,真是成也泗水,败也泗水。

纵观谢安一生,他并不是如张飞、关羽一般冲在队伍最前端的武将,而是如孔明一般,作为军队的首脑负责布战术,正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至于武庙这一说法,是在唐朝之时开始盛行起来的,皇帝把姜子牙作为武庙的主祀,张良为配祀,外加十哲六十四名将为从祀。

后在宋朝时期,皇帝又给六十四从祀中新添加了八名武将,成了七十二从祀。

武将十哲为: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

七十二从祀为(部分):李广、霍去病、吴起、田单、赵奢、王翦。

武庙的作用便是祭祀先贤,那么像题主所问,谢安一个政治家是不可能会被安排进武庙的。


郁黎话史


谢安是文人,少以清谈知名,再吵一持重、雅量著称。后担任东晋宰相,有治国之才,而无率军作战之实。

武庙兴起于唐高宗上元初年,封姜太公为武成王。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所祭祀之人都是为国家立过赫赫战功的武将。所以,谢安进不得武庙。


南宫外史


武庙,唐朝所建,祭祀的是历代名将。

东晋入武庙的是车骑将军康乐公谢玄,也就是谢安的侄子。

同时期,入选武庙的前秦名将是丞相王猛。

王猛是前秦丞相,谢安是东晋丞相,王猛能入武庙,为何谢安不能?我想这就是提出本问题的由来吧。

谢安,与王猛不同,王猛文武全才,号称“功盖诸葛第一人”,内可安民,外可领兵打仗。

比如,公元370年灭前燕之战便是由王猛率领。

而谢安则不同,他是典型的政治家、文人雅士。东晋是门阀政治,谢安出山代表的是谢氏出山,而谢氏的名将是其侄子谢玄,而正是谢玄领北府兵在淝水之战中大破前秦苻坚。随后,谢玄北伐,收复了大片的北方失地。

也就是说,王猛=谢安+谢玄,所以同样是丞相,王猛能入武庙,而谢安不能。


心向青山


我先说一下武庙。

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又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也就是武庙只祭祀军人。

那么谢安呢?他不是军事家,他是政治家。我们大多数人因为泗水之战认识他,但是泗水之战他是总指挥,在前方打仗的是谢玄,他自己则都督扬州、豫州、徐州、兖州、青州五州军事,总管长江下游。

从谢安一生来看,历任征西大将军司马、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都是文职。太元十年,谢安病逝,年六十六。获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


所以谢安是文官,不能进武庙。


历史收纳馆


谢安是被定义成文官,自然不会进武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