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居鱼——䲟鱼

䲟鱼(学名:Echeneis naucrates):体极为延长,头部扁平,向后渐成圆柱状,顶端有由第一背鳍变形而成的吸盘,其鳍条由盘中央向两侧裂生成为鳍瓣(laminae)约有21-28个;尾柄细,前端圆柱状,后端渐侧扁。吻平扁,前端略尖。口大,口裂宽,不可伸缩,下颌前突;上下颌、锄骨、腭骨及舌上均具齿。体被小圆鳞,除头部及吸盘无鳞外,全身均被鳞。背鳍两个,第一背鳍变形而成吸盘,第二背鳍和臀鳍相对;腹鳍胸位,小形;胸鳍尖圆;尾鳍尖长。体色棕黄或黑色,体侧经常有一暗色水平狭带,较眼径为宽,由下颌端经眼达尾鳍基底。

食肉性海鱼,常以吸盘吸附船底或其它大鱼远游和索食。以其它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当到达饵料丰富的海区,便脱离宿主,摄取食物。然后再吸附于新的宿主,继续向另外海区转移。


寄居鱼——䲟鱼

鮣鱼体细长,体长123.5-648毫米。背鳍XXII-XXVI,37-40;臀鳍35-38;胸鳍20-24;腹鳍1-5;尾鳍分枝鳍条15。鳃耙3+13-16。体长形,前方略平扁,向后尖柱状;体长为体高8.4-13.7倍,为头长4.7-5.6倍。头很平扁,背侧有一长椭圆形吸盘;头长为吻长1.6-2.4倍,为眼径5.2-7倍。眼侧中位。眼间隔全被吸盘占据。口略大,微斜,下颌较长。上下颌、犁骨与腭骨牙绒状。

鳃孔侧位,约达口角下方。鳃盖膜微连,不连峡部。除头及吸盘外,体全蒙很小长圆形鳞。侧线前端稍高。第一背鳍变成的吸盘由22-26对横软骨板组成。中央有一纵轴褶,周缘为游离光膜,横骨板后缘有绒状小刺,吸盘长约为头长1.4-1.5倍;第二背鳍始于肛门稍后方,与臀鳍对称,背缘稍斜且微凹,不达尾鳍。胸鳍侧位而稍高,尖刀状,短于头长。腹鳍胸位,长约等于胸鳍。

尾鳍小鱼(体长230毫米以下)尖长形,体长280毫米时为截形鱼再大渐呈凹叉状。头体灰黑色;头体侧有上下2黄白色纵纹;腹侧较淡。鳍灰黑色,小鱼尾鳍上下缘黄白色。


寄居鱼——䲟鱼

栖息环境

大洋性鱼种,䲟鱼游泳能力较差,主要靠头部的吸盘吸附于游泳能力强的大型鲨鱼或海兽腹面,有时吸附于船底,被带到世界各海洋。通常单独活动于近海之浅水处,也会吸附在大鱼或海龟等宿主身上,随著宿主四处游汤。

生活习性

食肉性海鱼,常以吸盘吸附船底或其它大鱼远游和索食。以其它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当到达饵料丰富的海区,便脱离宿主,摄取食物。然后再吸附于新的宿主,继续向另外海区转移。

宿主的变化很大,鲸、鲨、海龟、翻车鱼,甚至于小船都可能是寄宿的对象,或随潜水夫活动。以大鱼的残馀食物、体外寄生虫为食,或者自行捕捉浅海的无脊椎动物。


寄居鱼——䲟鱼

在分布区域的大部分海洋内是春季和夏季繁殖,在地中海是秋季三个月内产卵。受精卵外部有一个坚硬的外壳,以保护免受伤害和干燥。这些卵浮性很大,呈球形。当胚胎孵化,每个长度在0.47-0.75厘米。这些年轻的鱼有一个大的卵黄囊,眼睛无色素,有一个完全成熟的身体。小鱼在刚出时就形成吸盘并开始发展。并逐渐开始生长小齿,上颌骨、上下颌大齿。自由地生活一年左右,直到长度达到约3厘米,此时它们就会吸附宿主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