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老了以后,它的子女为什么不照顾它们,会吗?是本能吗?

qzuser


很遗憾地告诉各位老年读者:这是真的。自然界中最大的奢侈是什么?是衰老和自然死亡。绝大多数野生动物永远也不会体味到“老年岁月”是何滋味,一旦体能从颠峰下降,它们的死期也就快到了。被群体抛弃甚至驱逐,被食肉动物捕获甚至死于后代之口都是有可能的。
图:老年狮王被赶出狮群后


野生条件下,赡养行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与文明蜜罐中的人类不同,野生动物获取能量是要付出代价的。丛林法则的制约下,个体将能量无偿奉献出去是违背生存法则的。

生存与繁衍是生命最主要的任务,所以照顾幼体的“爱幼”行为是一切高等动物的天性,这有利于物种繁衍;而野生条件下的“尊老”是纯粹的消耗行为,它无法提供任何回报,所以这不是动物的本能行为。
图:照顾幼崽的行为是高等动物的本能。


所以说,羊羔跪乳只是因为羊羔的腿太长,不跪着够不着乳头;乌鸦反哺只是因为一些鸟类有互相喂食的习惯(如鹦鹉和鸽子),它们用这种方式向同类表示亲昵,不是出于“孝道”或赡养。

人类与动物的不同

动物中也有赡养行为,比如狼群与鲸群,它们就会赡养老年成员。但它们会把老年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降得很低——基本上处于最低档,只能维持生存。只有人类,不止赡养老者,而且会让老年成员在群体中享有一定的“特权”,这是为什么呢?


动物需要确立一种优势才能在残酷的自然中生存,各方面非常弱鸡的人类选择了智力优势,其它强势物种则选择了体能优势。这样一来,各个物种中体能下降而经验丰富的老者便有了不同的待遇——在人类群体中是个宝,在其它动物群体中便成了累赘了。反正我认为,正是赡养长辈的行为,让人类可以从老人的言传身教中汲取生存的智慧;正是赡养行为的产生,大大提高了人类智慧发展的速度,并最终使人类成了地球生物之王。

写在最后

人类脱离了动物界,成为了地球的万物之灵,所以人类(尤其是中华民族)拒绝奉行丛林法则的那一套动物规则!我觉得,所谓文明,它的本质就是反自然和反动物本性的。我们用几千上万年的时间修正了自己身上的动物性,开始赡养自己的至亲,可千万别又回头把动物性那一套给拾起来——毕竟谁都有老的那一天。

如有谬误,烦请指正。欢迎喜欢科学的朋友们关注:纯野生科学家。专业化繁为简,每天分享通俗易懂的科学小知识。

纯野生科学家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有哪些动物会这么做:大象,被称为动物的智者,它们是一种非常善良有爱心的动物,较其他动物智商高,对群体里的老弱病残都非常的照顾;虎鲸,也是一种高智商动物,它的群体成员也会照顾它们;像狼群、野狗,都会照顾老者,给它们从外边带食物。这些都是动物中智商比较高的。

而人类作为智慧生物,则不用担心老无所依,尊老爱幼,赡养老人是每个人都认为理所应当的,当然,也有极少数人没有孝心,估计是退化了吧,到了连动物都不如的阶段。

虽然养老只有高智慧才懂,可是伟大的母爱却被所有的动物继承了下来,动物世界里,舔犊情深的镜头比比皆是,这是母爱的伟大之一。

所以有些高智商的动物在老的时候会得到照顾。


艳如血


人和动物有区别,人类知其父与母,而动物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当父母老了而没了劳动力,其儿女会赡养照顾他们,直至善终,在去世后其儿女和后子孙还会在过年、清明时去上坟祭拜,感恩和缅怀先辈,但动物可以吗? 搜狗问问 动物长大之后就脱离了母亲的庇佑,在自然界要生存,就要躲避天敌和寻找足够的食物,整天都为了生存而奋斗,很难像人类一样在道德和精神层面上养育照顾老的。如果照顾老的,而在自然界生存又那么困难,别说延续后代了,活下去都可能不太现实,因此有了雄狮将老狮子赶出狮群的现象。 搜狗问问 另外,群居动物还好说,起码年轻的和老的生活在同一群体中,可能存在养育和照顾的现象,而独居动物即便是想养育和照顾老的也不太可能。 其实,某些动物会照顾老的,流传盛广的就是乌鸦反哺的故事,但真正见过的人很少,也许这只是一个寓言故事,毕竟人类对动物的认知也存在着错误,比如现在人类发现鸳鸯并非像传说中的那样忠于爱情。 搜狗问问 因为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强者生存,弱者就会被消灭。也有个别年纪大的食肉动物,或者有族群其他动物照顾,直至老死,但大多都是单独离开到某个地方等死,但是他们也有可能被杀死或病死,早期人类也是如此。


0孤月痕0


动物宝宝从出生到自己会觅食这段时间,一直由动物爸妈精心呵护照顾着,等到宝宝会自动找食吃有生存能力了,动物爸妈就不管了。

西方国家的父母在自己孩子长到十八岁了家长就不管了让你自己谋生去吧。这跟动物的生存法则是不是很象?而且他(和它)们都有攻击力,很霜道,这都是生存中不可缺少的性格。相对来说中国人是不是缺少了这种霸道的性格?


十里梅花香


动物是不是(绝大多数)都不赡养父母?为什么人会呢?还有什么动物存在这种行为呢?

直接从结论上来说的话,多数动物是没有照顾亲代的行为的,只有包括人类在内的极少数的物种拥有。也就是说这种行为既不是人类独占的,也并非动物界普适的。不过这是一个好消息,既然动物也拥有,我们就可以确定“孝道”是可以通过进化获得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动物,从进化的角度解开照顾亲代的秘密。

虎鲸也有更年期?

虎鲸是一种典型的会照料亲代的动物,它们是海洋的霸主,可以长到7米长9吨重,大白鲨对它们避之不及。虎鲸与人类有八大相似之处:

  • 1.我们的智力都比较高,虎鲸可能是海洋中最聪明的动物;
  • 2.我们都是群居动物,拥有社会性。
  • 3.我们都拥有复杂的语言且非常擅长交流(虎鲸甚至也很喜欢骂街)
  • 4.我们都非常擅长集体捕猎,且拥有惊人的技巧;
  • 5.我们都是自己所处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
  • 6.我们的寿命都很长
  • 7.人类女性与雌性虎鲸是动物界极少见的进化出绝经的动物。

是的,第七条虽然听起来有一些无厘头,但严肃地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要知道几乎所有的雌性动物都是可以终生生育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天也不会停止。就连现在与人类关系最亲近,被认为是第二聪明动物的黑猩猩多数雌性个体也不会绝经(但存在高龄失去生育能力的个例)。

为了更好地发挥余热?

因为这个性状是如此的罕见,而人类与鲸的亲缘又是如此之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绝经是为了配合某些进化的需要特别进化出来的。

那么个需求到底是什么呢?通过研究虎鲸的生活习性,人们发现年长的雌性虎鲸常常在家族中拥有着一份重要的工作——照顾下一代。不仅如此,虎鲸奶奶还承担着教导着孙子辈们捕猎技巧的责任,而且是通过语言和示范的综合教学。

虎鲸的捕猎与多数食肉动物不同,非常依赖知识的传承。对付不同的猎物要用不同的技巧,比如猎杀大白鲨最好用的诀窍“强直静止”——将猎物冲撞后翻个肚皮朝天就会动弹不得,就是这样代代相传的。而虎鲸从来不攻击人的原因很可能是“奶奶传授的食谱中没有这种两脚裸兽,它是什么鬼,让我仔细瞅瞅”。

这种现象是绝经进化需求的绝佳解释,很容易就能想明白如果保持终生生育,自然也就没有精力为自己的孩子照顾后代了,人类很可能也是源于相同的原因,老人照顾孙辈也是人类几千年来多数家族的现象。根据人类学家推测,历史中某个时期曾存在的母系社会并不是因为什么采集,而是因为部落中的知识与信仰通常是由年长女性负责传承的

口牙不行的老人与老鲸

但这是为什么呢?其它老动物就不需要子女照顾了吗?是的,因为我们与虎鲸还有一个相似之处:

  • 8.我们都有一口烂牙

人类与虎鲸的牙都是一生只有一套的恒牙,而我们过长的寿命导致还没有等身体彻底老去,牙齿就已经撑不住了。动物学家发现很多老鲸的牙齿被彻底磨秃了,同样过去的人常常刚过50一口牙也就掉得差不多了。

没有了牙齿,无论是捕猎还是进食都变得非常困难。这时候如果有子代的照顾还可以继续活下去,但是在自然界食物与能量都是宝贵的,如果只是白白地赡养老年个体而完全没有收获的话,就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行为,这么做的族群的竞争力就会下降,会在物种内竞争中被淘汰掉

自然选择给出了终级答案——老年个体的“发挥余热”确实大大增加了物种的竞争力,所以在人类与虎鲸中都进化出了“孝道”。原来赡养父母不仅仅属于“人性”或“天理”之类人伦领域的讨论范畴,还是更理性、更客观地自然选择所钦定的。

那么知道了赡养的原因,自然也就可以理解不赡养的原因了。其实对于动物来说赡养衰老亲代本来就是一件有害无利的事,只有在满足特定的条件下才能对生存产生帮助,对物种繁荣产生价值。

所以在人与虎鲸相似的八条中,只要有一条不满足都不太可能进化出“孝道”。比如说大象,虽然它们已经满足了前七条(虽然大象不吃肉,但因为没有天敌,也可以认为是食物链最顶端)。不过坏就坏在大象的牙齿太好了,因咀嚼植物的需要,大象一生可以换六套牙齿,所以年老的个体也不太需要后代的照顾,依然保持着终生的繁殖力,到死都在照顾着自己的孩子。

这就是动物们不兴孝道的原因了,我是酋知鱼,一条尊老爱幼的科学作者,欢迎关注!


酋知鱼


动物当然不需要照顾老年动物,食物短缺是根本原因。老年动物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可以让更年轻更有生殖力的同类有很多机会活下去,有利于种群的延续。但是,食物充足的动物群体则可能出现照顾老年动物的情况。人类则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了食物短缺的问题,才有了赡养老人的基础。但是,如果遇到缺乏食物的年代,老年人也是最容易被放弃的群体。尤其是农业社会。对历史上的草原民族而言,老年人也主要被看做累赘。孝道这种玩艺儿,是道德选择,而不是天性。更何况,孝道很快就会进去历史垃圾堆,随着财产继承权和财富分配体系的变化,相互尊重财产和人格的独立性,才是父母和成年子女关系的主流。


致善书院


养儿防老并不是动物的本能,繁殖后代,让生命在下一代延续自已的骨血才是本能。人首先是动物,繁殖下一代是首要事。然后才是有高级智慧的高等动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那些名门望族能几百年上千年人材倍出就是因为他们有机会筛选对象,男取智女取容貌(古代不让女人读书所以取容貌,但女红的水平也代表女人智慧高低)优秀的基因传承才让这些大家族名人倍出长盛不衰。人的智商总体上呈现平均化趋势,聪明的一代一代变平均,低于平均的也一代一代变平内,所以优生优育一代代的取智才能让自己后代总比社会平均水平高,家族才能长盛不衰。动物也一样,交配之前的雄性打斗就是选出最强的雄性遗传给下一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关注家族后代的人必定走向衰败。不关心下一代的人,说句人话叫愚蠢,说句骂人话,连畜牲都不如,畜牲交配前都要筛选一下谁更强壮。钱财地位都是依赖下一代才能守住


潜龙勿用之义龙


地球上大自然遵循生态平衡和能量守衡原则,这一相对封闭的区域内,动物和植物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能量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递送,每个层级生物在维持自身稳定的同时,必须要向上一级生物奉献部分个体。

比如说草原的狼和野兔,假定只有这两种,狼吃野兔,野兔要奉献部分个体给狼吃,肯定以老弱病残为优先,健壮的兔子就保存下来。假如兔子尊老爱幼,做到全体自然死亡,那就必然以无休止消耗草原上的牧草为代价,一旦牧草供应不上,兔子必然大量死亡,甚至有灭族的危险。同理,如果狠都能善终,必然以大量牺牲兔子为价,没了兔子作食物,狼也会大量死亡,有灭族的危险。所以大自然维持一种维妙的平衡,以部分个体作为上级生物的食物为代价。

大自然中根本不会有善终的可能,更不会有尊老爱幼的可能。动物本能哺育幼仔,只是为了群体的繁衍,维持群体的生存。一旦过了繁育年龄,就必然要成为更高等动物的食物,这并不是残忍,而是一种自然生存法则。

在动物界,根本不存在尊老爱幼,所有的本能是为了维持群体的存在。而人类之所以有尊老爱幼行为,是因为人类脱离了动物的社会属性,拥有人类文明。所以,不要把动物之间的爱憎上升到人类文明的程度,并指导人类社会生活,那就犯了低级错误!


西吴居士


是本能,也是规律。

很少有动物照顾垂老的动物,如果有,相对属于高级了。

人类就相对高级。

尤其东方的,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孝顺这个规则,目的就是老有所养。是一种前瞻性的道德体系建设,看起来很迂腐,但站在老迈的角度回看,这套规则是多么的正确。

对比之下,西方就很少有类似体系,他们之前是不管十八周岁以后的孩子,这些孩子成年后也不管垂老的父母……曾有文章描述西方国家是年轻人的天堂老年人的地狱。谁好谁坏?高下立见。

不过该体系其实是基于多子女的基础之上的,随着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如果还奉行这套规则,将来的趋势也不乐观。


秋皮丁88


为什么很多动物都遵行护幼不养老呢?因为动物不比人类,它没有固定的住所,没有它人保护一切都要依靠自己,看了动物世界的人都知道,常在路上就会遇到敌害而自命难保,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它为了群体的延续只有选择丢卒保车,放去病老体弱父辈选择保护幼仔的做法,因为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前仆后继,维护种族的繁荣昌盛。这也是动物世界的共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