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吴光明”们

在新型肺炎战“疫”中,全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在市司法局、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责任担当,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用实际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贡献。

慷慨解囊献爱

“这是我们所12个人的捐款,请数一数!”在十堰市郧阳区城关法律服务所所长吴光明的倡议下,全所12名同志向市红十字会慷慨捐款4700元,其中吴光明个人捐款2000元,并代表该所另捐1000元。这只是疫情期间郧阳城关所无私奉献、彰显大爱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市34个基层法律服务所、147名“吴光明”们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一个缩影。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是干什么的?跟律师有什么区别?可能还有人不太清楚。其实,他们也是法律职业工作者,然而,由于学历、年龄等多种原因,大多数人遗憾地并没能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但是,他们通过了其他相关考试,熟悉乡规民约,了解乡土民情,法律实践经验丰富,填补了十堰城郊尤其是农村的律师资源不足。

然而,他们“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吗?不是,他们人均年龄50,上有老下有小,还要帮衬孙子辈。他们很富吗?不是,他们案源受限,收入有限。他们是公职人员吗?也不是。但是,他们积极响应号召,踊跃献出爱心,纷纷主动请战。这样一个特殊群体,面对疫情期间案源枯竭的困难,他们依然踊跃捐款,慷慨解囊,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发挥独特优势

“我没发热,为啥不让我开车出去?”“去不了工厂,房贷咋办?娃娃学费咋办?我在家里愁得饭都吃不下啊!”……全市100多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不断接到这样那样的咨询。

扎根基层,了解民情,这是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先天的最大优势。疫情防控战疫打响以来,他们紧贴当地党委政府疫情防控工作总体安排部署,严格依照防控工作纪律要求,充分发挥近民、便民、利民优势,除了积极做最称职的志愿者、值班员、排查员,还努力做最好的疫情防控法律宣传员、人民调解员、基层维稳员。

“吴光明”们再一次不顾危险,主动走进群众,利用各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基层群众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为群众解答涉及疫情防控方面的法律困惑,针对企业延期复工、房屋租赁等领域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及时为党委政府决策、企业复工生产等提供法律意见。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矛盾纠纷化解,对涉疫情矛盾纠纷优先调处、快调快结,着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构筑群防群治、共御疫情的严密防线,从而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不好意思,刚刚在每家逐户再核查,这才回复你的电话……”吴光明打来电话解释道。晚上七点了,他还坚守在基层抗“疫”一线,忙碌在战“疫”最前沿。疫情面前,“吴光明”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迸发出震天动地的力量,向险而行,不胜不归。(张娟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