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堅持練這5個動作,可增加骨密度、減少跌倒、預防肌少症

隨著年齡增加,50歲以後,骨骼肌量平均每年減少1%~2%,60 歲以上慢性肌肉丟失估計30%,80 歲以上丟失約 50%。當肌肉減少30%時將影響肌肉的正常功能,引起肌少症,出現身體虛弱、易跌倒、行走困難、步態緩慢、四肢纖細和無力等症狀。

據科學研究,運動是獲得和保持肌肉量和肌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切勿長期久坐不動、臥床休息。下面一起來看看哪些訓練對肌少症可以提供有效地幫助吧!


1、屈膝單腿站立


跌倒是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死亡的首位原因,而肌少症造成的肌肉力量下降,也增加了老人的跌倒風險。

預防跌倒可以針對性的選擇一些專項平衡訓練,增強身體對重心的控制能力,降低平衡能力的衰退速度,減少跌倒發生。


每天堅持練這5個動作,可增加骨密度、減少跌倒、預防肌少症


動作指導:兩腿併攏,雙手叉腰;緩慢微屈膝;重心轉移至左腿,抬右腳,堅持3~5秒;身體失控前還原,換另一側。

注意半蹲時,膝蓋不能超過腳尖,身體不能向後仰,一定要確保身邊環境安全,無雜物。如果覺得有難度,可藉助椅子和牆面進行輔助練習。


2、下肢筋膜動力恢復


肌少症合併低維生素 D 時髖部骨量降低更顯著,這時我們可以通過拉伸髖部周圍軟組織、鍛鍊髖關節周圍肌肉力量,舒緩髖關節僵硬和不適。


每天堅持練這5個動作,可增加骨密度、減少跌倒、預防肌少症


動作指導:雙手放於臀部外側,從腳掌開始發力,踩地,感受臀部肌肉收縮,重複動作做十次。


3、原地腳尖訓練


骨骼肌的數量是決定骨密度的重要因素。骨骼肌丟失會導致骨密度丟失,嚴重的會引起骨質疏鬆。原地腳尖訓練可以提高身體協調能力,預防骨質疏鬆,緩解腰痠、背疼、腿抽筋。


每天堅持練這5個動作,可增加骨密度、減少跌倒、預防肌少症

動作指導:左右腳各十次,每天10~15分鐘。


4、曲髖肌群力量訓練


想要增加肌肉強度、大小和持久性,需要進行抗阻訓練,循序漸進的肌肉訓練是提高肌肉質量的最有效方法。


每天堅持練這5個動作,可增加骨密度、減少跌倒、預防肌少症


動作指導:一側腳踩地,另一側腿伸直到最大幅度,保持5秒換另一條腿。重複3次。


5、坐姿伸膝


低強度抗阻鍛鍊, 也可使局部血流量增加2.3倍,促進膝關節周圍肌肉間協同用力,提高肌量和肌力,同時還能提升膝關節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每天堅持練這5個動作,可增加骨密度、減少跌倒、預防肌少症


動作指導:雙腿呈八字,從膝關節伸直,勾腳尖繃緊保持5秒。重複做5次。

更多健身訓練,盡在“康樂e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