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赵佗归降的原因是什么?

人生不过初见


导言:首先,不是太苟同题主的提法:南越王赵佗归降。赵佗只是接受西汉的册封,不存在归降。赵佗曾对第一次出使南越的陆贾,喋喋不休夸耀刘邦予以反击: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意思是我要是在中原,成就不在刘邦之下。明显是不服气,试问,归降的有这么霸气侧漏的回应吗?故将赵佗归降之事,说成南越王赵佗称臣,比较合适。至于称臣的原因,不过是其自备待变构想的体现,权宜之计。

  • 自备待变

《史记 南越列传》记载: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时任南海最高军政长官任嚣并无愚忠,深知秦二世的暴政,不得人心。临终前,将未来岭南的战略构想告诉了战友赵佗:当今天下大乱,未来还不知道如何。将远离战火的南海郡,隔绝栈道,掌握在自己手中,静观以后的局势。可称之为“自备待变”战略构想。

想法契合度颇高的赵佗,很好继承和发扬了任嚣的“自备待变”战略构想,使得南越国能在诸强林立之中,存世93年。

任嚣病逝后,赵佗继任南海尉,注意而不是郡守。当年因岭南僻远,政令不畅,设南海尉,秦中央赋予专断之权,集军、政、财权于一身,统制南海、桂林、象三郡。

秦始皇病逝于东巡途中,赵佗下令隔绝于中原联通的栈道,聚兵自守,除去忠于秦国的官吏,换上亲信,控制南海郡。此后又趁着中原楚汉之争,无暇顾及,兼并了象、桂林郡,建立南越国,比西汉还早一年。

可以说“自备待变”是务实的。务实的还有赵佗,估计在陆贾达到岭南之前,已经盘算好称臣,原因嘛:

  • 军事实力不足

征服岭南的这支秦军人数在50万,分五路进攻。百越之地,大多以分散的部落,未建立统一的政权,需要出动这么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吗?再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远隔千山万水,这样一支军队的后勤补给,又该如何解决?

此外,北戍的秦军30万。“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鍉”,说的是秦国害怕造反,收缴了所有兵器,需要军队驻守关东六国,那么,秦国是否还拿的出50万军队南征呢?很有可能这支南征的秦军,包含了后勤部队。

《曹操注孙子兵法》:“车驾驷马,卒十骑一重。养二人主炊家子,一人主保固守衣装,厩二人主养马,凡五人。步兵十人,重以大车驾牛......

曹操麾下,若是骑兵部队,后勤兵占1/3;若是步兵部队,后勤兵占1/5。撇除生产力代差、路途遥远、战斗减员的因素,取1/3,那么,留给赵佗的这支部队大约17万人。

  • 滞后的农业生产

从长远上看,这支秦军统一岭南后,要解决粮食问题。但据根据《水经注》引述《交州外域记》的记载:

交趾昔未有郡县时,土地有雒田,其田从潮水上下,民垦食其田。

是说岭南为设郡县时,在交趾这个地方的农业生产,是一种依靠在滨海潮水涨落处开垦的种植,是靠天吃饭的落后原始生产力。虽然说秦国通过中原移民带来先进耕种技术,但有受制于生产资料。赵佗在吕后执政期间反抗,宣布称帝,脱离西汉政权。就在于吕后实行的“别异蛮夷”政策,控制了生产资料:禁止向南越国输出铁器,牲畜也只给公的,难以繁殖。

  • 政权未稳固

赵佗兼并桂林、象二郡后,忌惮象郡当地部族势力,又将象郡一分为二,分为交趾、九真二郡,各只派一位官员管理,而没有照搬一整套行政机构进行治理,是担心造成当地部族的反抗。史籍记载:西瓯其众半赢,南面称王。有鉴于此,赵佗西瓯地区从桂林郡划出,成立苍梧王国,由同姓王赵光治理,加强其控制。

南越国周边,东北是闽越国,北面是长沙国。秦末农民起义之时,无诸率众归附吴芮,两人助汉灭楚有功。刘邦分别封将无诸在闽越国,吴芮封在长沙国。其中闽越国有一定的投机性,趁着赵佗逝世,发兵攻打南越国边境。

之所以刘邦将吴芮封在长沙国(下辖湖南、江西)的原因:

1、吴芮担任鄱阳令时深得民心;

2、吴芮手下多越将;

3、吴芮对刘邦忠心耿耿。

此外,刘邦还分封徭毋余为海阳侯,南海武为南海王,封地都在南越国境内,诸多措施是为了达到分化南越国的目的。


  • 结语

赵佗是一位有远见的政治家,能审时度势,做出正确的选择,使得南越国处在有力位置。南越国立国不久,无论从军事实力、农业经济、国内外形势,都不足以对抗西汉。与其意气用事令岭南陷入兵祸,不如称臣,只是个名头。实际上呢,正如赵佗对第一次霸气回应陆贾一样,虽然称臣,关起门来仍是皇帝。从赵佗孙赵眜墓,出土的器物与墓葬形制,都违反了西汉的礼制,可见一斑。


公子霜尘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赵佗其人

赵佗本是秦国一名官吏。秦始皇平定南方后,设立桂林、南海、象郡,其中南海郡的军政长官是任嚣,而赵佗就是任嚣麾下的龙川县令。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大乱,任嚣想乘机割据南方,只是他年迈多病,尚未起事就病逝。临死前,任嚣把南海郡托付给赵佗。赵佗依任嚣的遗嘱,断绝与中原的交通,割据称雄,并吞并桂林、象郡,成立南越王国,自立为南越武王,与北方的大汉帝国分庭抗礼。

第二,刘邦以陆贾出使南越

在赵佗割据南方的同时,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打败项羽,建立大汉帝国,并削灭异姓诸侯王。到了公元前196年,刘邦开始考虑南越问题。他打算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解决,即封赵佗为“南越王”,使南越国成为汉帝国的藩国。要派谁出使南越呢?刘邦想到了陆贾。陆贾是个文人,喜欢吊书袋,动辄说《诗》谈《书》。刘邦以前看不起他,骂道:“你这个书呆子,老子在马上得天下,读《诗》《书》有何屁用!”陆贾答说:“在马上得天下,未必可以在马上治天下呢。倘若秦王朝可以行仁义,法先王,陛下安得有之!”刘邦听了愣了半天答不出话。这以后,刘邦对陆贾印象深刻,把出使南越的艰巨任务交给他。陆贾怀揣准备给赵佗的印绶出发了。

第三,陆贾杀赵佗之威风

赵佗听说汉帝国使者到来,故意摆出摆出一副妄自尊大的架式,坐没坐样。陆贾斥道:“你本是中原人,自甘沦为南蛮,把中国的风俗都忘了。想凭区区南越之地,与天子抗衡,怕要大祸临头了。”赵佗见陆贾来者不善,赶忙危襟正坐,道歉说:我在蛮夷之地呆久了,差点忘了礼仪。

陆贾也不废话,向赵佗剖析利害:以西楚霸王之强,天子刘邦只用几年就平定天下,这不是人力能达到的,而是天意。大汉天子只是不愿百姓再陷战争之苦,所以不想对南越用兵。南越非但不北面称巨,反而倨傲自大。倘若大汉派十万大军南下,就可以轻松灭了南越。

赵佗并不吃这套,反问说:我跟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厉害呢?

陆贾也不是书呆子,奉承道:足下似乎要更厉害呢。

赵佗有几分得意,又问:那我与皇帝相比呢?

陆贾轻蔑地说:大汉皇帝讨暴秦,诛强楚,一统中国,继承五帝三皇的伟业,乃是自有天地以来所未曾有。足下不过数万人马,地盘比不上汉帝国的一个郡,怎么能比。

赵佗还是嘴硬道:我没在中原起兵,否则未必不如大汉皇帝呢。

第四,南越臣服于大汉

赵佗虽然死要面子,但他心里明白,南越是穷乡僻壤,人口稀少,经济落后,要是真与大汉开战,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同时,陆贾又能说会道,跟赵佗聊得来,在他南越住了几个月,天天与赵佗饮酒畅谈,两人成了无话不说的好友。在陆贾的劝说下,赵佗最终下定决心,自愿称臣,归附汉廷,与汉帝国互通使节。这样,陆贾便以汉帝国使节的身份,将“南越王”的大印授予赵佗,南越也就成为大汉的藩国。陆贾终于顺利完成外交的使命,准备回国复命,赵佗非常舍不得,赠送了许多南越珍宝物产,价值千金。



君山话史


统一六国后的大秦王朝,有一个更为宽广的帝国版图构想,秦始皇将目标瞄向岭南百越之地。赵佗深受秦始皇器重,两次为副将征讨岭南,公元前223年,赵佗追随国尉屠睢的50万大军攻打岭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引起当地人的顽强反抗,被当地人用毒箭射死。秦始皇重新任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一起率领大军平定越地,经过四年的努力,公元前214年,岭南大地划入了大秦帝国的版图 。

然而此时的中原大地硝烟四起,大秦帝国摇摇欲坠。病重的任嚣和赵佗分析了岭南的未来局势。岭南现在虽然属于大秦的领地,根基不稳,如果大军离去,北上中原,很难预料会有怎样的后果。两人一致认为,必须守住岭南这块土地,无论中原谁来称帝,岭南都不能随意丢弃。任嚣死后,赵佗筑起三道防线,还趁机兼并了桂林郡和象郡,将岭南地盘扩大。中原战乱平息后,以番禹为都城,建立了南越国,赵佗成南越王。

公元前195年,刘邦的使臣陆贾来到南越国,在陆贾的劝说下,赵佗选择了臣服,南越国开始向汉朝称臣,并向汉朝进贡。好景不长,同年刘邦去逝,吕后临朝掌控朝政,与南越国的矛盾激化,派军前来攻打南越国,因环境不适应而未到达。赵佗见汉越矛盾不断产生,担心吕后通过相邻的长沙国来吞并自己,心灰意冷,于是就脱离了汉朝,自称“南越武帝”。十几年后,吕后去世,汉文帝又派陆贾前来劝说,赵佗再次归顺汉朝,同时去除了自己的帝号。

赵佗是南越国的第一位君王,因为是他把岭南并入中国的版图,所以他被后世认为是第一个开发这里的人,毛泽东更是评价他为“南下干部第一人”。

在赵佗的统治下,南越国不仅社会稳定、民族融合,经济和文化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家欣欣向荣。公元前137年,一百多岁的赵佗去世,南越在他死后不到三十年就被汉朝灭亡。

赵佗第一次征讨岭南时,不像主将屠睢那样滥杀无辜百越人,而是对百越却一直实行“和辑汉越”政策,一方面安抚当地越族,另一方面又劝导自己的士兵和越族通婚。由此,他促进了汉族与当地各族人民的融合,赵佗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功臣。


悠然读史


从表面上来看,是陆贾辩才无双,从根本上来说,还是由于这笔“交易”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

一、当时的形势

在中原来说,秦末农民起义大爆发,秦帝国仅存在15年便轰然倒塌,楚汉相争,刘邦获胜,一统中原。此时,匈奴来犯,刘邦御驾亲征,结果白登之围让刘邦彻底认识到,已经不是向外扩张的时候了,对于周边国家还是以和平为主,先把内部问题搞定再说。

而此时的南越国情况也有些类似。

秦灭六国后不久,始皇帝便命屠睢率五十万大军攻打南越。虽然最初的战争很顺利,一路没有太大阻碍便到了番禺(属今广东广州)。但随即在接下来平定百越的战争中,他们却遭到了百越人民的顽强抵抗。这些当地人常伏于山林丛薄之中,与野兽共处,而在夜晚突袭秦军,对秦军造成了巨大打击,主帅屠睢甚至因此而死。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令任嚣为统帅,继续攻击百越各部族,才总算平定了岭南地区。但在此过程中,秦军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之后,秦在新占地区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并任命任嚣为南海郡尉,赵佗任龙川县令。

在中原大乱之际,任嚣、赵佗等人也早有不臣之心。后来,任嚣病逝,临死前将一切事务交到赵佗手上。赵佗随即趁秦朝政府无暇南顾之际,吞并了象郡和桂林郡。并封锁通往中原的通道,并于公元前204年正式独立,建立南越国,仅比刘邦的大汉建立早两年。

赵佗对南越的统治,并没有一股脑地引入秦朝当时的全套办法,而是在以融入当地生活习惯为基础,引进中原地区的先进技术和制度。对赵佗而言,他的统治还是以稳固南越国为主,向中原扩张并不在他的计划范围内。

二、陆贾的到访

刘邦最初统一的时候,也曾想过像当初秦始皇那样攻占南越,他甚至还把南越的南海、桂林、象郡一起都分封给了长沙王吴芮。但是因为受挫于匈奴,再加上之后内部诸侯王需要处理,刘邦已无力再对南越用兵。

所以,在公元前196年,陆贾带着刘邦的诚意来到了南越国见了赵佗。

双方的交谈甚至上是一个从互相给下马威到互相给台阶的过程。

陆贾看赵佗接见态度不好,就开始提赵佗本是中原人,祖坟也都是在中原,你又照顾不到,还是要指望大汉;紧接着就说什么实力对比之类的,赵佗这时候确实实力已经远远比不上刘邦了,虽然当初秦政府派的是五十万大军,但经过战争的损耗,水土不服死去的,再加上生老病死难以为继的,实际上战斗力已经大打折扣了。

当然了,赵佗也知道汉政府来劝降,也是不想派兵攻打的,不如找台阶互相给个面子最为妥当。所以,赵佗扯到让陆贾评价一下他跟萧何、曹参、韩信,还有刘邦,孰强孰弱,陆贾自然聪明绝顶,把赵佗抬到高于萧、曹、韩等人,仅次于刘邦的高度。

双方就在这样一个友好的气氛中,达成了和议。


结果,就是赵佗向汉政府称臣,汉政府派专人替赵佗守祖坟。顺带的,赵佗也在随后与大汉的交流当中,得到了不少好处,比如专业人士、技术,以及南越缺少的资源等等,或求赠,或购买,都陆续引进到了南越国。南越国自然也不再是汉朝南方的威胁,双方进入和平发展阶段。


三、吕后时的“小插曲”

南越称臣后一年,刘邦去世,吕后掌权。

时间长了,吕后就开始不太拿外面这些国家当回事了。北边的匈奴冒顿单于曾经给吕后写了一封轻薄信,吕后差点要出兵讨伐,但手下大臣一提起当年刘邦的往事,自然也就作罢了。但是南面的南越,是不是就好欺负一些呢?

公元前181年,吕后下令,南方边界禁止向南越出售铁器和其他一些南越需要的物品。

多年来的和平瞬间被打破了,南越虽然国小势微,但也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中原派去攻打南越的军队,根本无法适应南越的气候,还没过南岭,就撤退了。反而南越的军队出来打了长沙国几个县之后扬长而去。

不过,想让南越大规模攻汉,自然也是不现实的。

一年后,吕后去世,诸吕被灭,文帝即位。为修好与南越的关系,文帝一方面命人修复赵佗先人的祖坟,并重新安排上守墓之人,另一方面再派陆贾出使南越,才总算是调和了两国之间的矛盾。赵佗再次向大汉称臣。


后来,南越国又传承了很多年,直到汉武帝时期,才在公元前112年最终被大汉吞并。


水一白聊历史


秦始皇三十年,秦王派遣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经过艰苦战斗,秦打败了越人,设置郡县。

秦二世元年,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南海尉任嚣分析了当时的形式,表示也想参与到反抗暴秦的队伍中,但此刻的任嚣已经身染重病,随时都有可能挂了。

任嚣就再三思虑最终找来了能够信任的将领赵佗商量,最终他们觉得,现在的中原正在发生战乱,恐怕会有盗兵入侵他们的领地,为此应该做好最坏的打算,要是有机会也可以做一方的王。

秦被灭亡后,继承任嚣遗愿的赵佗迅速“击并桂林、象郡”。并把岭南三郡并为一体。过后赵佗为了避免岭南地区重新出现百越的分裂状态,防止南越也想中原地区一样经常遭受的战争之苦,于是他建立了南越国。

高祖刘邦为结束岭南地区的分裂状态,实现国家的统一,分析当下形式后,决定采取和平政策,试图通过承认赵佗的存在,通过实行松散的统治,劝服赵佗臣服于大汉,这样赵佗既然“自保一方,兵力震于荒裔”,大汉派遣陆贾出使南越。

赵佗觉得双方开打的话,对双方都没有什么好处。再说了,对汉称臣,山高皇帝远的,对双方都有利的,赵佗的明智,不仅消除了汉与南越的对峙,而且开辟了一条从分裂到统一的和平途径。

赵佗在南越仍然称帝,只对汉称臣,称王。,而且经常“使人朝请”,维护与汉的和好关系。

结束语:赵佗投降归顺大汉王朝,有利于南越政治的稳定、军事的稳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

使岭南社会经济实现飞跃式的跨越发展,使岭南社会形态从原始社会的分散的部落统治,促进了汉越民族的融合,并把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带到了南越之地,使南越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使得南越一跃跨入封建社会的队伍中,为今后的历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悦读038


南越王赵佗拣了大便宜,他在南越地区割据称霸是他抓住了时机,没有这个时机他什么也不是。

秦军三大主力,长城军団,在北方戍边防胡人南下,蒙恬为长,后为王离;南越军团,南方清剿不臣,同化域异,団长是任嚣;草创的郦山军団是章邯的军队。秦末国内纷乱。南越的秦兵因各种原因回不来,加上任器自保属地,下令关闭通往中原地区的关口,至便进出断绝。

时逢赵佗为南海龙川令,南海尉任嚣死前让赵佗为南越长官。赵住的很快平定附近不服势力,把几个秦郡占住,自称南越王。南越王坐大。

及等到高祖击败项羽之时,中国初定。国力不足以平定尉佗向南越,便因好给了他称王的诏书。

高祖使陆贾赐尉佗信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佗不礼貌,"魋结箕倨"见陆生。陆生也不怪,只是说他:

“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在真定。今足下反也不是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且夫秦失其政,诸侯豪桀并起,唯汉王先入关,据咸阳。项羽倍约,自立为西楚霸王,诸侯皆属,可谓至彊。然汉王起巴蜀,鞭笞天下,劫略诸侯,遂诛项羽灭之。五年之间,海内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天子闻君王王南越,不助天下诛暴逆,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冢,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

这些话入雷灌耳,吓了赵佗一跳。想想也对。你赵佗就是一只爱出风头的蚂蚁,捏死你容易。项羽那么歪,不也死翘翘了。你的祖坟在真定,真定在赵国,整冒火了,挖坟挫骨扬灰,你仔细想想吧!

於是尉他乃蹶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因问陆生曰:“我孰与萧何、曹参、韩信贤?”陆生曰:“王似贤。”复曰:“我孰与皇帝贤?”陆生曰:“皇帝起丰沛,讨暴秦,诛彊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五帝三王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居天下之膏腴,人众车轝,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今王众不过数十万,皆蛮夷,崎岖山海间,譬若汉一郡,王何乃比於汉!”尉他大笑曰:“吾不起中国,故王此。使我居中国,何渠不若汉?”乃大说陆生,留与饮数月。曰:“越中无足与语,至生来,令我日闻所不闻。”赐陆生橐中装直千金,他送亦千金。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


劉一千五


导语:

南越国王赵佗,活了足足100多岁,统治岭南81年之久。所谓归降汉朝,只不过是中原王朝好面子的一种说法罢了。赵佗的确接受了刘邦封赏印信,却始终没有真正投降过汉朝。

西汉王朝刚刚建立,刘邦在国内还有很多诸侯国没有消灭。百废待兴之时,刘邦根本腾不出手来收拾南越国。而且他担心赵佗手里50万秦军席卷关中,那一切就都完了。所以这是一次平等共存的相处方式,不存在谁臣服了谁。

01陆贾成为说和南越国王赵佗的重要人物。

其实如果郦食其活着,这件事铁定是他去。当年郦食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能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都纳入刘邦的版图,可见他的口才有多厉害。

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史记》

这次的任务是一样的,但是行程却完全不同。陆贾必须要从长安前往广州,直线距离就有1200多公里,按照当时绕路的程度,陆贾几乎走了足足4000公里才到达广州。

广州是赵佗的都城所在,他见到赵佗以后,并没有任何卑躬屈膝的行为,而是以大汉使节的身份与赵佗对话,只用了四步,就劝成功了赵佗。

  1. 首先,陆贾明确地告诉赵佗,赵佗本是中原人,亲戚朋友也都在中原地区。甚至祖先的坟墓也都在中原地区。如果想要以偏安一隅的小政权和大汉王朝对抗,那就是以卵击石。
  2. 其次,陆贾不断吹嘘刘邦出色的地方。从沛县一个亭长开始,第一个攻入关中。虽然遭到项羽不公平待遇,可是刘邦励精图治,收复各路诸侯,最终灭了项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大业。总之陆贾就是为了告诉赵佗,刘邦是不可战胜的。
  3. 再者,陆贾开始说软了,他说刘邦虽然这么强大,但是这么多年的战争下来,刘邦心疼自己的百姓。他不希望再打仗了。陆贾这次来的目的,其实也就是为了避免两国交战而来。
  4. 最后,陆贾甚至指责其赵佗,他严词告诉赵佗,如果刘邦命人带十万人马南下的话,不要汉朝军马动手,你手下的人马就会因为不想跟汉朝作对,而把你给绑了送到汉朝去。而且你的祖先坟墓,铁定是要被汉朝人给挖了的,我们拦都拦不住。

这一系类的说辞,抑扬顿挫,简直就像是在表演口才一样。赵佗听了陆贾的说辞,不仅没有感到生气,反而觉得很过瘾。

所以赵佗接受了陆贾带来的印信,答应臣服汉王朝。不过这只是口头上的承诺,因为南越国从始至终都是他们家的天下。

02赵佗纯属捡了个漏,成为南越王也是运气好。

秦始皇一统六国以后,并没有收拢自己的野心。为了扩大自己的版图,他吩咐屠睢带领大军进攻岭南,结果屠睢真战死了。所以秦始皇再次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带领50万大军进攻南方的百越。

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於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馀,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馀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史记》

50万大军南下以后,没想到没过多久秦始皇就病死了。任嚣并没有带兵回去,而是继续在南方作战。

而秦二世上台以后,赵高乱政的局面,使得任嚣和赵佗失去了回去的想法。他们打算在岭南地区开辟一个属于他们的王国。

  • 很显然,任嚣当时已经有了这个想法,所以后来楚汉争雄的时候,任嚣手下的50万人马压根就没打算参加战斗。
  • 所以说一直到汉高帝刘邦灭亡秦王朝之前,任嚣一直都是这50万人马的主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任嚣将会是南越国的首任国王。
  • 很可惜的是,公元前206年,听说秦朝灭亡的消息以后,任嚣忧郁成疾病死了。这可给了赵佗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过去赵佗不过就是任嚣的一个跟班,做梦也不可能想到会成为50万大军的主帅。现在群龙无首之下,赵佗果断接过帅印,成为了50万人的头目。

这个时候赵佗将秦国派到岭南各地的郡长官,全都换成了他的自己人。实实在在地掌握了整个岭南地区的控制权。

时机成熟以后,赵佗便在岭南地区建立南越国,成为了南越国第一任君主。由此可见,赵佗纯属运气好,否则哪里轮的到他做皇帝呢?

03南越国最强大时,曾经席卷广西湖南地区。

赵佗可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成为领袖以后,极力想要扩大自己的地盘。不仅将广西桂林打了下来,而且继续北上,一直将长沙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汉高帝刘邦才意识到了南越国的可怕之处。所以他立刻从长安派人前往南越国招降。

因让佗自立为帝,曾无一介之使报者。陆贾至南越,王甚恐,为书谢,称曰:“蛮夷大长老夫臣佗,前日高后隔异南越,窃疑长沙王谗臣,又遥闻高后尽诛佗宗族,掘烧先人冢,以故自弃,犯长沙边境。且南方卑湿,蛮夷中间,其东闽越千人众号称王,其西瓯骆裸国亦称王。---《史记》

为什么说是招降呢?理由很简单,因为刘邦占领了关中,他自认为关中包括中原地区,才是大国所该拥有的地方,南越国偏安一隅,人口稀少,刘邦并不重视。

可是赵佗手里有50万大军,而且是强大的秦国军队,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刘邦以比较高的姿态,招降南越国赵佗。

还有一个可能,因为南越国最后是被汉朝给灭了,所以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就相应变得非常低。为了美化汉王朝的大一统局面,所以后人故意开始抹黑南越国的存在。

甚至南越国最强大时拥有半壁江山的事实,都逐渐被汉朝给抹杀了。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你的王朝已经消失了,现在是汉朝说了算,想怎么说,南越国都无可奈何了。

总结:刘邦不愿意跟赵佗开战。

陆贾说得十分慷慨陈词,简直就是在威逼赵佗。其实这就是一种假象,当时的刘邦哪有功夫对付赵佗呢?

异姓王基本都开始造反了,刘邦四处征战,又杀了军事指挥官韩信,所以他压根就没有这个能力,对付赵佗手里的50万秦军。

担心秦军卷土重来,刘邦只好以一种强硬的态度来处理南越国北上的事情。真实实力也正如赵佗所言,如果他带兵北上的话,是不是就可以跟刘邦一样,成为天下的皇帝呢?

其实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毕竟秦军的战斗实力在哪里,而刘邦又把自己的诸多功臣给诛杀了,好在赵佗是一个知足的人。


江湖小晓生


名士陆贾再立新功

两千年前的军事家孙子,曾说过战争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因而古往今来,有数不尽的能言善辩之士,活跃在两军交锋的前面。例如先秦时期的弦高,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莫不如此,刘邦的手底下也有这样的高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陆贾。

公元前196年的番禺,一次辩论赛如期上演。正方是刘邦的使者陆贾,反方是南越国王赵佗。按照辩论赛的流程,陆贾开门见山要求赵佗俯首称臣,却不曾想收获了一脸不屑。随后进行的是攻辩环节,陆贾开口道:“我主刘邦起于沛县,仅仅花了四年的时间,荡平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四方诸侯来归,这一切昭示我主乃是天子,你此时不降何时降?”

——巧辩之士陆贾「公元前240——公元前170」

赵佗也毫不示弱说:“我的实力也不容小觑,南海、桂林、象郡是我的根据地,三十万秦军是我的杀手锏,横浦、山阳、湟谿等关隘已封闭。故而就算我嘚瑟,你又能奈我何!”话音刚落陆贾的左手连摇数遍,提醒道往事不可忘:“想当初你和任嚣肆意屠杀土著人,为了掌握政权你除掉了秦朝设置的官吏,更重要的是三十万秦军无不思念着家乡。别看你坐的是王位,实际坐在了火山口上。只要我主派兵陈列边境,那些土著人、秦官的亲属、思乡的秦军皆会遥相呼应。”

——南越国「公元前204——公元前112」,国都在番禺,历五代末代帝王是赵建德。

听完陆贾的话,赵佗是后背发凉。因而把土地、户籍交给了陆贾,刘邦也大方的封赵佗为南越王,顺利解决了南越国的问题!

老将周灶的大败仗

他是一名老将,虽然名声没有卫青、霍去病广,但纵观他的一生也是战功彪炳。此人就是隆虑侯周灶,加入刘邦的队伍之时,刘邦还躲在砀县的大山里。后来为刘邦拿下了连敖,在担任长坯督尉期间击败了项羽的精锐,紧接着于汉高祖六年受封隆虑侯,最后在汉文帝十四年,和卢卿联手打败了匈奴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赵佗给他留了点纪念。

吕后执政的第四个年头,汉朝突然关闭了和南越的边境贸易。这一下子算是惹怒了赵佗,恶狠狠说:“当初我投降刘邦时,得到了永不关闭贸易的承诺,如今吕后不打招呼就关闭,害得我国的百姓连把菜刀都无法锻造,据我猜测肯定是长沙王的奸计,他想依靠汉朝的臂膀,来吞并我是痴心妄想。”

也许是逼迫汉朝重开贸易,又或许是打击长沙国的嚣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长沙的数个县。作为政治女强人的吕后,自然无法容忍赵佗的挑衅,在她执政的第七个年头,特意派遣久经沙场的周灶,率领汉军铁骑教训赵佗。

——南越武帝赵佗「公元前240——公元前137」

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巧的是周灶和马援一样,在攻打赵佗的时候为瘴气所伤,不得不撤军回朝。次年吕后因狂犬病离世,赵佗趁机贿赂闽越、西瓯等土著人,建立了东西宽万余里的南越国,他本人则是第一代南越皇帝史称南越武帝!

综上所述,赵佗之所以答应陆贾的要求,投降了国力孱弱的汉朝,原因有三:一是统治根基不稳,管辖地域是百越等土著人;二是同袍不肯合作,思念家乡和秦吏压榨;三是自然资源匮乏,两广地盘大可缺铁矿。

——END——


惜缘小历史


前112年秋,汉武帝调遣罪人和江淮以南的水兵共10万人,兵分五路进攻南越。 吕嘉和赵建德被擒之后,南越国属下各郡县包括苍梧王赵光,桂林郡监居翁,揭阳县令等皆不战而下,纷纷向汉朝投降。戈船将军和下厉将军的军队,以及驰义侯调动的夜郎军队还未到达,南越已经被平定了。汉武帝在平定南越后,将原来的南越国属地设置了九个郡,直接归属汉朝。这样,由赵佗创立的南越国经过93年、五代南越王之后,终于被汉朝消灭了。



自豪中国心


我是北派说书人,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说到赵佗,我们就应该想起秦始皇,说起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前,我首先说说,千古一帝秦始皇,可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存在,可以这么说,自从秦国一统天下之后,就再没有出现过比秦始皇再厉害的帝王了,因为秦始皇做到了让整个华夏统一,奠定了我们国家的基本国土疆域,以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废除了其它各国的一些影响统一的文化,才让千年后的我们国家,不像欧洲那样四分五裂,厕所大的一块地方却有着多种语言文化。

由此可见秦始皇的高瞻远瞩,据传秦始皇死之前,曾经和镇守北疆的蒙恬和镇守南疆的屠睢说大致这么说过,天下初定,但是六国贵族势大,难免再起反抗,到时候秦国很可能不保,但是是纵然秦都丢失,总共八九十万镇守南北疆的秦军精锐不得回援,否则异族大举入侵,后果不堪设想,这里的异族特指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

这也就造成了秦末起义的时候,秦军在与起义军的战争当中,为何军队当中那么多的刑徒,但是纵然这样,也是把陈胜吴广那么大规模的起义军给扑灭。

若是当初蒙恬没死,与屠睢的手下赵佗二人各携南北疆一半的兵力,还哪有后来的楚汉争霸,哪有后来的汉帝国。

后来楚汉争霸,刘邦胜出,虽一统天下,但是南方佣兵五十万的赵佗却因为秦国的覆灭,自立为王,名为南越,虽为南越,但是麾下将士家眷大部分为中原人,但是初立大汉的刘邦敢诛杀众诸侯王,但是却不敢动赵佗,唯有派麾下口才极好的大臣陆贾一番劝说后,赵佗很干脆的答应做了大汉帝国的附属,其实赵佗一直等着刘邦这这句话,互相给个台阶下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