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感人故事:素不相識,他照顧確診患者5歲兒子,自己被隔離…(組圖)

非常時期

甘願冒險幫助僅有幾面之緣的

確診患者朋友

照顧一個素不相識的5歲男孩

接回自己家隔離

都說患難見真情

這段發生在“陌生人”身上的真情故事

讓人紅了眼眶...

市民唐健:“我只想點燃一顆愛的火種”

2月9日,經過三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的市民唐健,被批准出院了。從得知幾年前僅有幾面之緣的“陌生朋友”雙雙感染新冠肺炎,到接他們的5歲的兒子豆豆(化名)回家隔離,再到豆豆確診,自己也被一起送至定點醫院隔離進行醫學觀察,唐健的這10天過得“跌宕起伏”。現在,記者想和大家分享這個關於普通人的並不普通的愛和勇氣的故事。

防疫感人故事:素不相識,他照顧確診患者5歲兒子,自己被隔離…(組圖)

唐健目前留在集中隔離區繼續觀察

他把確診患者的孩子接回家

這個春節,對於豆豆一家而言有些“一言難盡”——豆爸豆媽相繼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住院治療。而豆豆作為密切接觸者,被留院觀察,做了兩次核酸檢測得出陰性結果後,考慮到醫院的環境,院方認為居家隔離對豆豆來說相對更安全。相關部門給出的方案是先由專業人員為豆豆家消毒,然後把豆豆送回自己家,再讓親屬來照顧他。可是豆爸豆媽都不是本地人,雙方親屬都在老家,且年事已高,能不能經得起舟車勞頓?在途中會不會有被傳染的風險?是否能通過所在省的交通管制……一切都未知。

就在豆爸、豆媽一籌莫展的時候,他們幾年前加入的一個本地學習小組微信群瞭解到他們的現狀,熱心腸的群友們開始出謀劃策,而唐健也是該群的一員,通過大家的描述瞭解了事情的經過。事實上,唐健與豆媽豆爸並不熟悉,僅在兩年前學習小組組織的朋友聚會上見過幾次面,更不認識豆豆。

“得知這個消息後,我就在考慮把豆豆接回自己家照顧的事了。”唐健告訴記者,那會自己正在從成都返回青島的途中,而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媽媽近期都在外地,他一個人住,家裡有足夠的空間可以提供給豆豆。“當時,我正好還看了父親被隔離後,17歲腦癱少年死亡的新聞,覺得太痛心了。”說到這,唐健停頓了一下,再開口時,聲音帶著哽咽,“那是別人辛辛苦苦養育了17年的孩子啊,說沒就沒了。如果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是不是能避免這個悲劇?”思此及彼,他聯繫了豆媽說出了自己想照顧豆豆的想法,並把自己和家裡的照片都發給豆媽,並進行了視頻,再三保證能照顧好孩子。而此時,相關部門也告訴豆媽,因為家中物品較多,消毒要花大量時間,消毒後還需要通風,所以孩子暫時不能被送回家中隔離,而是需要先送到另外的房子裡隔離,而且多數時間只能自己待著。

豆媽和唐健都擔心孩子獨自待在密閉空間裡心理受影響,反覆考慮之後,豆媽決定把孩子交給唐健。經過醫院考量、疾控中心研判,唐健這一想法得到了肯定,豆豆可以實施居家健康監測,同時社區居委會、衛生院醫務人員也做了大量工作,加強管理,確保不出問題。

1月30日,唐健從成都回到青島,1月31日晚,豆豆被專車護送至唐健位於嶗山區的家,一大一小的居家隔離生活正式開始。“說一點不擔心是假的,說不怕死更是假的。”耿直的唐健說,自己一直是比較謹慎的人,但面對可愛的豆豆,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他心裡滿是憐愛。當晚,他把豆豆安頓好後,發現孩子沒有可替換的衣服,為了讓孩子第二天能穿上乾淨的衣服,這個並不擅長細緻家務活的大男人,把豆豆的衣服用消毒液浸泡,又反覆沖洗乾淨後,才放心睡下。

防疫感人故事:素不相識,他照顧確診患者5歲兒子,自己被隔離…(組圖)

豆豆在唐健家住得挺舒心

一大一小相處甚歡的三天半

為了照顧孩子初到陌生環境的心理,最初兩天,唐健總是讓豆豆睡到自然醒,然後問問孩子想吃什麼再給做。香腸、土豆絲、米飯、熗鍋面……豆豆點什麼,只要家裡有食材,唐健就給做什麼。因為在醫院時,豆豆已經通過視頻跟唐健“接上頭”,住在這位和藹可親的伯伯家也未表現出不安。甚至跟記者視頻聊天時,還能邊摸著唐健家的貓邊介紹自己的這位新朋友:“因為它頭上有三個點,所以叫三毛。”

“懂事”“聽話”是唐健提到豆豆時說的比較多的兩個詞。別看孩子只有五歲,但是像個小大人,每天都按照醫生的要求一直戴著口罩,和同樣戴著口罩的唐健隔著一定的距離交流,還不時跟家人通過手機視頻,不哭也不鬧。不過,在唐健家睡的第三晚,小大人忽然哭了。“孩子想媽媽了。”唐健找出了為推廣商品準備的直播設備,把手機固定好,直到豆豆和媽媽視頻聊天睡著後,才把設備收起來。

防疫感人故事:素不相識,他照顧確診患者5歲兒子,自己被隔離…(組圖)

豆媽通過直播視頻的方式陪伴豆豆入睡

有鄰居得知唐健把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接回家照顧的消息,很緊張。面對壓力,唐健選擇把所有的情況一五一十都進行了解釋說明,並告訴鄰居他的家裡在疾控的指導下已做好周密的居家隔離措施。

2月3日上午,唐健家附近的醫生照例按規定上門來為他和豆豆檢查身體。豆豆一張嘴,醫生髮現了一點不對的苗頭,“孩子體溫正常,但嗓子有點紅腫,還說有點頭疼。”這一症狀引起了醫生的注意,下午例行檢查時,又帶來一位兒科醫生,對豆豆進行了一系列詳細檢查,並取樣帶走。

2月4日0時30分,一陣電話聲打破了唐健家的寧靜。“疾控中心打來電話說,孩子的核酸檢測是陽性,要馬上送去醫院。”看著孩子安然入睡的小臉,唐健不忍心叫醒,於是詢問是否可以第二天早上再去醫院,得到肯定答覆後,唐健掛了電話又開始給豆豆收拾行李,怕豆豆在醫院覺得無聊,除了衣服,唐健還準備了玩具、繪本,“玩具、繪本都是我們學習小組的朋友送到門口後,我又拿進家的。大家都很關心豆豆。可惜後來這些都沒帶,醫院不讓,說是汙染過的。”

防疫感人故事:素不相識,他照顧確診患者5歲兒子,自己被隔離…(組圖)

唐健和朋友一起參加討論學習

“從來沒有後悔過,一點都沒有”

2月4日上午10時,唐健和豆豆再次被送至豆豆父母所在的醫院。見到孩子,豆媽一時間百感交集。“這幾天我們每天都視頻,唐大哥把孩子照顧得比我照顧得都好。孩子在家的時候,我們早餐都吃得很簡單,在唐大哥家,孩子早餐也吃得比家裡豐富。擔心孩子晚上蹬被子冷,唐大哥還專門多拿了個電暖氣到孩子房間。上午太陽好的時候,唐大哥還會給孩子穿上外套,帶到陽臺上曬曬太陽。”豆媽告訴記者,雖然送豆豆出醫院的時候,自己告訴朋友,只要孩子沒事她心態就不崩,但是在得知孩子確診後,她心態也沒崩,心裡卻對唐健充滿了抱歉。“當我知道唐大哥也要來住院檢查的消息後,心裡是自責、難過、不安的,早知道結果是這樣,當時就不讓豆豆出院了。或者出院讓孩子單獨一個房間隔離,有心理陰影就有吧,長大就好了。如果要以唐大哥的健康作為代價,真的太不應該了。”

唐健留院醫學觀察期間,雖然核酸檢測結果是陰性,但是CT結果顯示有一點小問題,不過在得知豆豆的狀態比較穩定時,他反而鬆了一口氣。因為和豆豆家分屬不同病房,見不到面,唐健每天都要和豆媽視頻來了解豆豆的情況,而豆豆也總是惦記著這位共處了4天的伯伯,經常主動找唐健視頻,告訴他今天跟誰聊天了,中午喝了什麼,護士阿姨給他送來了繪本。“他昨天還跟我說,咱們都趕緊好,好了之後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你家燒烤。我家陽臺上有個燒烤爐,他記住了。”

唐健的三次核酸檢測均為陰性,2月9日上午,他被批准出院,但因為仍有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需要被送至集中隔離區繼續觀察14天。當記者詢問他是否後悔過把豆豆接回家時,這個會坦誠說自己也會擔心、怕死的漢子卻沒有一絲猶豫地說:“從來沒有後悔過,一點也沒有。”

再次談及自己當初的決定,唐健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他只是平靜地說,疫情當前,同胞們眾志成城,每個人都應該拿出自己的愛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我只是想點燃一顆愛的火種。當大家的火種都點燃的時候,不管再遇到什麼困難,也會有人來光照。”

記者手記

即使暫時身處黑暗,

我們仍有足夠的理由對未來充滿希望。

因為,那些人性的閃光,

總會點燃一顆顆愛的火種,

匯聚光暖,熠熠生輝,

直到照亮生活的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