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界“戰疫”熱的冷思考

誰都不會想到,全國人民忙忙碌碌為農曆己亥豬年掃尾,準備熱忱迎接庚子鼠年,跨過新年的鐘聲迎來的卻是一級比一級更嚴峻的疫情防控現實。逼仄的形勢給了整個社會一個措手不及,驚魂未定之際,慈善圈、企業界率先做出回應,紛紛捐款捐物。


危急之中,美術圈的反應也不可謂不快,過去的幾天,各類美術機構,多級美協,紛紛發佈抗“疫”美術作品徵集令,以聲援一線的勇士們,體現社會擔當。我們當然需要為藝術家和藝術機構的敏銳、熱情和責任感點贊,這波行動很好詮釋了藝術為人生的理念。藝術只有來源於生活,又反作用於生活,才能顯示蓬勃和持久的生命力,才有其存在的社會價值。文藝和現實社會生活無法分開的魚水關係,決定了在災難面前需要有所作為。


美術界“戰疫”熱的冷思考

趙振華大型組畫《抗擊非典》


但是,在一片鋪天蓋地的喧囂之中,“戰疫”美術創作熱的不足之處也顯而易見。最大的不足是作品的主題單一和表面化傾向,尤其典型的是一味的“紅光亮”。從發佈的作品看,十有八九聚焦於當前抗“疫”的少數人物,少數群體,出現創作題材和形式扎堆“撞衫”的普遍現象。這裡筆者並非否認醫護工作者的偉岸形象和崇高作用,也不是否定對他們的歌頌。只是重複的歌功頌德未免產生物極必反的反面效果,讓人視覺疲勞,況且一味的跟風也是藝術創作的大敵。再者,以醫者仁心的高尚情懷和目前現狀,想必他們自己也不願意外界過多地關注他們個人。


眾所周知,組成抗“疫”防線的除了成千上萬的醫護工作者,全社會每一位成員都是參與者。筆者看新聞報道,武漢各級定點醫院向火神山醫院集中轉移重症病例期間,120司機二十四小時待命,與重症患者直接接觸,他們卻卻從容淡定,令人敬佩。由此及彼,窺斑見貌,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從基層一線幹部到各類志願者,再到捐贈款物的老百姓,甚至是居家自覺隔離的人,方方面面、角角落落有太多的平民英雄值得讚頌,有太多的家國情懷值得挖掘,而這些都隱藏在日常細節之中,豐富的現實感人情節和單一的美術作品主題形成強烈反差,讓人看著總感覺少了一種什麼味道。作品主題的單一化透露出美術家視野的狹窄和藝術理解上的偏差。


美術界“戰疫”熱的冷思考


還有就是創作的嚴謹性缺乏,眾多徵集令發出,作品隨即鋪天蓋地而來,這固然有今非昔比的渠道優勢,但還是讓人感受到圖式生產和傳播的驚人速度,感受到當前文藝的快餐式消費現狀,作品創作的快速化必然導致質量不如人意。這些抗“疫”作品形式材料從國畫、鋼筆畫到水彩畫再到版畫、漫畫應有盡有,但是質量上看隨意塗鴉和粗製濫造意味濃厚。


這其中,利用新聞圖片進行“畫面語言轉換”的痕跡明顯,更令人遺憾的是直接“借用”的例子並不鮮見。剛剛過去的十三屆美展被吐槽為照片畫展,如今在這一波戰“疫”熱中又情景再現,讓人咋舌。藝術創作從內容到形式破繭成蝶的莊嚴感難覓影蹤,藝術創作中的“孕育”和“醞釀”太過簡單和容易,作品缺少醇厚的內涵便不足為奇。


美術界“戰疫”熱的冷思考


數以萬計的抗“疫”美術作品短時間內被生產出來,也難掩浮躁氣氛。這幾天美術界一窩蜂的露臉照好不熱鬧,在各種媒體助推下輪番登場,可謂個個摩拳擦掌,處處蠢蠢欲動。很多藝術家以此作為投稿獲取美術圈各種進階資格的良機,也就導致了創作符號化路數的必然性,“切題”和入選的現實召喚矇蔽了美術家把視野投向更廣闊的社會畫卷。還有不乏以賑災義賣等為噱頭前後奔忙,藉機炒作自己的價格行情,殊不知在這大敵當前的緊要關頭,直接捐錢捐物更為實在。凡此種種,災難面前,美術圈如果不能在創精品這個根本上下足功夫,最終沒能以精品力作示人,人們是否只能把這波熱鬧看作眾生相在上演?


美術界“戰疫”熱的冷思考


總的來說,在這一波戰“疫”的美術作品中,能夠吸引人讓人駐足回味的力作幾乎不見蹤影,欣賞優秀藝術品那種發自內心嘖嘖稱讚的敬佩感無法被喚起,文藝號召的力量感未出現。種種作品弊端暴露出當前美術創作的一些軟肋,比如創作能力的不足,比如題材和視角選擇切入的平庸化,再比如思考深度的弱化,這些都指向一個更深刻的問題,即藝術家深入生活的程度依然不夠,對社會現實的感悟有限。相反,我們看到技術的高度發達方便了信息和資料的獲得,但是閉門造車的創作缺陷也顯露無遺。


美術界“戰疫”熱的冷思考


文藝在社會進程中發揮作用的例子不少,社會緊要關頭也從來不缺文藝家的身影,也產生了一大批優秀的、彪炳史冊的藝術作品。顯然,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事件必定載入歷史,但是這一波的美術作品中,熱鬧過後,會有與之相適應的經典永流傳的作品嗎?需要藝術家們思考。


依筆者看,作為美術家而言,面對洶湧疫情,如果心有萬般情愫不得不言,那麼潛心創作,用力作說話。如果只是急於蹭熱度,那麼大可不必,人民群眾的眼光也是雪亮的。對於各類美術組織機構而言,待疫情過後篩選展示而不是急於交差,來一個大型的戰疫美術創作集中展覽,做到求質不求量,精益求精是否更好更有意義?


實際上,在社會災難面前,與科學相比,文藝還是體現出了他的羸弱,所以不如適當退後,把戰場更多地讓於科學也未嘗不可。當前,疫情繼續,隨即而來的美術創作熱也不會一時停歇,我們希望這樣一類優秀作品能夠出現:從不同的、豐富的細微之處,人們窺見疫情之危和人性壯美,不動聲色又湧動力量。好的美術作品,一定有字斟句酌、恰到好處的畫面形式語言,還有細緻入微、獨一無二的人間溫情或是獨特內涵,就如一杯醇厚的香茗耐品,嚴峻的疫情面前,我們期待這樣的藝術作品出現以溫暖心扉。

(作者為藝術評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