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史〔19〕:吴三桂囚禁木懿


纳西族史〔19〕:吴三桂囚禁木懿

图为丽江小长城


第六章 清代丽江的改土归流和纳西族社会的发展

明末清初,云南境内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领义军攻占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旋即清军入关,李自成败退出京,清军入京,建立大清国。次年,李自成死于湖北。顺治三年(1646年),大西农民义军领袖张献忠战死四川。此时,云南滇南土司沙定州与明世袭镇守云南黔国公沐天波混战,全省一片混乱。顺治四年(1647年),大西义军余部在李定国等人带领下进入云南,“扶明抗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率清军入滇,占领了昆明,并很快打败大西军。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害永历帝于昆明。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叛乱,康熙二十年(1681年),清军最终平定了叛乱。随即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恢复和促进云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在这近40年的动荡中,丽江木氏土司迅速走向衰落,雍正元年(1723年),丽江比较和缓地进行了“改土归流”,改流后清王朝实施的一些治边策略促进了纳西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改土归流后,木氏“闭门天子”的壁垒被冲破,推动了纳西族和各民族文化交流以及纳西族地区的发展。同时,位于藏族土司和彝族奴隶主统治势力范围接壤地区的纳西族,因失去木氏土司武力保护,有相当多的人口为当地其他民族所同化。民族矛盾和民族压迫等社会问题,直到1950年后才逐步消除。


第一节 吴三桂囚禁木懿

顺治四年(1647年),云南社会动乱,丽江木氏土司受到很大的冲击,“搜掠历代所赐金银牒物并敕诰,俱被馨尽,地方焚掠一空”[1]。

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入滇,“收云南入版图,建置各如旧,寻裁通安、宝山、兰州、巨津四州、临西一县归丽江府”[2]。丽江土知府木懿“争先投诚”。次年,批准“仍袭土知府之职,管理原地方”[3]。

吴三桂来到云南后,图谋不轨,曾向洪承畴问“自固之策”,洪答:“不可使滇一日无事而已”,吴对此心领神会[4]。

丽江地处滇西北,与藏族地区接壤,自明代以来,常有兵革,吴三桂常以该地为砝码,来作为“不可使滇一日无事”的策略组成部分。

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北胜(今永胜)开茶马互市。

当时“北胜边外达赖喇嘛干都台吉,以云南平定,遣使邓几墨勒根赍方物及西番蒙古译文四通入三桂,求于北胜州互市茶马。三桂以闻,部议:‘北胜州无开市之例,但滇省初辟,时事不同,请敕该蕃酌议。’三桂奏曰:‘马市原在陕西、西宁,从无云南北胜州开市之例,但北胜乃云南北徼,其外接壤西番,又其外却为蒙古,所产马匹,与西宁边外相等……今既愿通市,臣愚以为允开之例。’上可其奏”。

茶马互市有利于当地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但吴三桂却为购马备战而主张开市,并常借此制造紧张氛围。

康熙六年(1667年)三月,吴三桂奏:“蒙古干都台吉聚兵丽江、北胜,请移兵捍御”,五月又奏:“蒙古干都台吉遣人至北胜州,乞赴滇省通省”。当时“六月,蒙古据丽江中甸地,西番二宝法王哈马临清塔丁等来奔,令居南关外古城”。九月,吴三桂借此巡边,疏称:

蒙古移兵夺的,离丽江、北胜不远,另自中甸出丽江,或由永宁走北胜,逼我门户,一举足而入里帘。我兵既少,万难捍御,若待蒙番压境,方议发兵,相去一千四五百里,安能救危疆于一旦乎?万一事出意外,敌人阑入边境,不惟省城动摇。

木懿被吴三桂囚禁的事,《木氏宦谱》记为康熙八年(1669年),并述其被囚原因说:

吴逆到滇,心怀不轨,欲结吐蕃以为外援,见丽所辖地方防御严密,公(指木懿)素秉正直,每被逆鳞,吴逆怀恨,突于康熙丁未年(1667年)行谕,着备土兵一千名,公推故不从。是以将元朝所赐历代掌管镇边金印之一颗,三台银印一颗,一并严追去讫。次年,又将原管江外照可、你那、香罗、鼠罗、忠甸五大地方,割送吐蕃,以为和好之计,而钱粮累公赔纳。至康熙八年内,始蒙抚部院李具题豁免。彼时滇省大小土司,尽授伪职,争换札付,以媚吴逆。独公坚持清白,行札屡次严追,宁死推托不缴,留与子孙,以彰忠义。吴逆尤加怀恨,令公结连吐蕃,以为内应。而公固守,始终不移,吴逆只得押令公御事,以应袭木靖委署府事,管理地方,遂诬公以私通吐蕃,拿赴云南省城囚禁七年,几为倾陷。[5]

吴三桂利用滇西北地区一些民族矛盾为其服务,当时人就看得十分清楚。刘健说:

云南自土酋平后,内地宁谧,诸番部落治兵构怨,不过自相仇杀,初无有犯中国心,边将生事挑衅,番人游骑间至边外,亦未尝大举深入也。赵某辈阿三桂意,妄报边警(言“西番人入寇”北胜)。三桂挟封疆以自重,张皇边事,自负“万里长城”,镇将欺督抚,三桂欺朝廷,怀藏弓烹狗之虑,深市权固位之念,重劳王师,伤财所不顾矣。[6]

倪蜕说:

是时,兵权悉在吴逆,包藏祸心,养寇自重,诡言蒙番入犯,调兵北胜。将此案俟之来年,及来年叛作,而剿之说遂寝。[7]

而“蒙番”对吴三桂的用心也逐渐看破了。康熙十一年(1672年),吴三桂将金沙江以内喇普等地方割送给“蒙番”,以塔城关为界。以其“所有额征秋粮二百石、编银六十六两四钱三分,仍令丽江土官赔纳”[8]。吴三桂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求援于蒙古,不许”。“乞蒙兵侵犯秦、蜀边境,冀以分我兵力,蒙古知其诈,留其使于番中。”[9]


吴三桂叛乱后,丽江木氏土司曾积极协助清政府平叛。土司木尧还派头人,前去四川联络清军将领,并积极筹措粮草,修筑丘塘关防线。康煕二十年(1681年),木尧奉大将军固子命令,“调集夷民万余,谨守堵剿”叛军残部逃窜,他与傈僳族民众一起,在澜沧江边歼灭叛兵胡国柱等部万余人,当时战斗十分激烈,胡国柱“计穷自尽,所获军辎器械无数,并获毖象二只”[10]。

纳西族史〔19〕:吴三桂囚禁木懿


参考文献及注释:

[1]《木氏宦谱》,云南省图书馆藏抄本。

[2](道光)《云南志抄·建置志》。

[3]《木氏宦谱》,云南省图书馆藏抄本

[4](清)刘健:《庭闻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年版。

[5]文中所提到“蒙抚部李具题豁免”一事,据倪蜕《滇云历年传·云南事略》称: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巡抚李天浴题请豁免中甸等处无征米麦,从之。丽江土府,元明时俱资以障蔽番,后日渐强盛,于金沙江外则中甸、里塘、巴塘等处,江内则啦普、处旧,阿墩子等处,直至江卡拉、三巴、东卡皆其自用兵所辟,蒙番畏而尊之曰:‘萨当汗。’地既广远,因额米麦、地亩银两外,认纳条编银五百三十一钱。康熙四年,蒙番同犯,侵据中甸等处,吴三桂归罪木懿,羁管省城。所有中甸等处额征米一百四石六斗八升零,令懿子木靖赔补,至是巡抚始请豁免”。

[6](清)刘健:《庭闻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年版。

[7](清)倪蜕:《云南事略》,云南大学历史系民族历史研究室,1979年。

[8]同上。

[9]同上。

[10]《木氏宦谱》,云南省图书馆藏抄本。

纳西族史〔19〕:吴三桂囚禁木懿


执行主编 和志菊

文章来源 郭大烈、和志武著《纳西族史》2015年版

图片来源 网 络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纳西族史〔19〕:吴三桂囚禁木懿

免责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立场,与本号无关。

纳西族史〔19〕:吴三桂囚禁木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