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意义上的存在和物质什么关系?思维和意识什么关系?

银天使2015


存在超过物质。意识大于思维。物质只是存在的一部分。思维只是形成意识或者连接意识的一种方式。


式導


存在即物质,思维即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构成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何者为世界的本原?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物质与意识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也是二者的根本分歧。二者有无同一性---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或者说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据此的回答结果可以划分成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不过,绝大部分哲学家认为是可知的,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持不可知论的观点。

思维与存在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这同我们的生活实际也有密切的联系。相信世界可知与不相信世界可知是大不一样的,这两种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

相信的人,会经常保持一种乐观的积极的进取精神,相信前人没有认识的事物,一定会被今人和后人所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就会多一些。

人的意识是存在的,但它不是物质本身,它只是物质在意识的映射。

物质是存在的,但它不包含一切存在的东西。

存在应当是指事物的状态,就是承认该事物对物质具有作用的存在状态。比如,现象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一种物质,而更倾向于一种规律。而物质应当是客观实在的,也就是能为人所感觉的独立于意识之外的。

黑格尔说:“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就是现实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在,包括物质的存在和意识的存在,包括实体、属性、关系的存在。

人的意识本身也是一种存在。人思维的、虚幻的东西也是一种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是人的意识世界的外化(不是物化),本质上仍然是意识的存在。虚拟世界的载体---互联网的硬件设备---是物质的存在。

哲学上的物质其实是针对绝对时空而言的,揭示的是物质的真正本质。

“物质是在绝对空间中占有体积,具有质量、能量和信息,并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既不能被创生,又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则是相对时空中的物质,在相对空间占有体积,具有质量的就是物质,在相对空间长时间静止,甚至能被消灭或创生,因而有物质湮灭和质能转换的说法。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首先,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的问题。

纷繁复杂的世界包括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人们在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一方面要面对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按照自身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必然产生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在追问世界本原、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时,必须对这个问题做出明确的回答。

其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最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意识和思维都指生物大脑的生物电场活动。二者的区别体现在意思不同、出处不同、侧重点不同。

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思维是基本的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同时意识和思维二者的出处不同及侧重点不同。

意识可以反映已知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强调结果。意识是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也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思维是可以超于已知的范围,可以扩展到宇宙,强调过程。思维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籍。

最根本的一点,哲学的定义是会随着哲学家的思考而延伸不同理解的。

哲学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决定这一工具的标尺是“三元智慧”---“135”个人认知系统。

“135”个人认知系统的建立是基于综合三大哲学基础上的、科学的、包容的、系统的、新的哲学范式。


三元智慧


过年过节,大家见面很常见的话是,恭喜发财,年年有余。恭贺心想事成,幸福快乐等等。无论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都知道大家讲的是什么,这就要问一句话,人类的发展历史,是先有语言,还是先有哲学,或者说,哲学没出现之前,人类会说话吗?只要了解历史的人,或者是会动脑筋的人,都很快会得到答案,那就是,人类先有语言,后有哲学。人类互相交流,如果没有存在,物质这些日常语言等用语,大家还能互相交流吗?已经没有能够表达的用词了,大家只能做哑巴了,所以,什么存在,什么物质之类的,在人类没有哲学前,这些日用词语已经有了,大家也知道这些日用词是什么。哲学出现后,这些日用词会有什么变化呢?变化一定是有的,比如没有哲学前大家都知道白马是白,这是理所当然的,哲学出现后,有人用哲学证明了白马不是马,这就出现了分岐,迷信哲学的人,在生活中又不会用到马的人,就会认为大家说白马是马是错误的,经常使用白马的人,无论迷信哲学的人怎么说,他都会认定白马是马,这两人对白马的认知来源是不同的,一个人的认知来源是哲学,另一个人的认知来源是白马,所谓的认知分岐,其实是认知来源不同而已。


龙一欧


这个问题很好。

哲学上的存在和物质什么关系?思维和意识什么关系?

一、首先,在这里先着重亮明观点,哲学上的物质与存在,绝对不是一回事,意思不能等同。那些说等同的要么别有用心,要么不懂装懂。

我们要清楚,一般说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二者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由此导出了划分唯物与唯心两流派,这样看哲学的主要问题清晰明了。然而,有人说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也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二者是同一个意思。这种说法广为流传,但是这的的确确是混淆的说法,无根据的说法。

可以这样说,物质与意识谁是第一性的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哲学划分哲学流派的方法。而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更多是古典哲学形而上学的思想。二者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方法。不是划分唯物与唯心思想的方法。

广义上的存在是一个混杂的概念,它既可以是客观的存在,又可以是主观的存在,物质的存在精神的存在包括关系的存在等,所以存在的范畴要远大于物质的范畴的。存在,不同的哲学家对其有不同的说法,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比较含混歧义。物质,相对比较明确,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把存在与物质等同这是显然错误的说法。到了黑格尔追究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形而上学达到顶峰,把思维与存在辩证统一了起来,近现代的存在主义,比如叔本华、尼采、萨特,仍然是形而上学的范畴。因为,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就是,从存在出发的哲学思想,是自我与自我意识的感知知性的哲学流派,存在的对立面是啥,不存在,或说虚无,那么,只有通过自我知性感知到的才可谓存在,像黑格尔的追寻存在本身的本体论思想,就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形而上学。近现代的存在主义运用现象学,现象是存在的显现,只是摒弃了本体论的存在的理性的思辨,因而近现代存在主义的存在哲学也只能局限于唯心主义范畴,但它的优点就是哲学生活化,比较注重研究人自身的生存、存在。

比如,萨特说,

“近代思想把存在物还原为一系列显露存在物的显象,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某些是哲学家们陷入困境的二元论,并且用现象的一元论来取代它们。”

萨特认为,现象的显现并不像康德的现象返回到本体那样返回到存在。萨特是否定了本体论的本体作为现象存在的依据。所以萨特有一句经典的话,“存在先于本质”。他认为整个现象显现的无限系列本身就是存在的根据,现象本身为自己的存在所支持。这与黑格尔的不同,黑格尔是追寻到了精神实体作为思维与存在的先决条件。存在是思维异化的结果,二者辩证统一。但不论怎么说,存在是什么,是我可感知的对象,而我不可感知的对象就是非存在,归根还是自我意识的范畴。当我感知到我存在的同时,难道不是我对自己本质的认识。可见,萨特也是自相矛盾的。

二、同样,意识与思维也是不等同的。意识是相对物质来说的,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思维呢,按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而言,存在是思维不断异化的产物,那这里就把思维无限夸大了,即把存在也都囊括其中,但我们知道按辩证唯物哲学来看黑格尔是唯心主义,不承认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的存在。而恰好反过来,辩证唯物哲学来看的话,思维可以分不同的思维类型,象形思维、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这些更多可以看作是人大脑作用的过程,如果,把这个大脑作用的过程也都算作意识的主观能动反作用的话,那么,思维就都是意识的作用范畴而已。但,如果说,意识只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么看,思维更多具有过程性运动性的意思,而意识更多是思维的结果的意思了,那么,这样看的话,思维与意识是一套整体的大脑作用,彼此是不同的,不是谁包含谁的问题,而是先后关系问题,先有思维的运动然后有意识能动的反映。但,不论怎么说,综之,思维与意识是不等同的。


质跃


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所以需要在终极意义上回答,这样的讨论恐怕是枯燥乏味的,我尽量能用通俗语言,希望读者可以读下去。

哲学,以及一切人类的学问,说到底都是人的学问。

所谓“人的学问”,是指人类,用自己封闭的感知手段接收到事物信息后,再通过自己的先天逻辑格式,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并最终行成某种统一的系统。

之所以我要先强调这一点,是要大家理解物质、存在、意识、思维这些概念的本质属性。比如常见的“客观实在”的说法,认为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能够被人类意识所感知的。这是唯物主义最容易迷惑人的地方。对此,我喜欢用例子来说明。

树叶是绿色的,这是所有人共同的认知,但现代科学理论认为,颜色只是人类对光这种能量的一种主观分类。人类只能识别一定范围内的光谱,为了通过区别物体反射的光谱,从而快速区别这些物体本身,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最终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区间判断,达到区分各种物体,最终能够生存的目的。也就是说,树叶本身有没有颜色,或者说,树叶本身有没有被人类规定为绿色的光谱释放出来,人类永远不知道,也不必知道,人类只需要通过树叶本身反射光,认定树叶是绿色就可以了,因为只需要如此,人类已经能够生存于世。

现在大家可以理解客观实在的含义了!我们人类所说的客观实在,其实只是人类的主观认定罢了,而这种必然的主观认定才是客观实在。只要是人,一定会认定树叶是绿色的,绝不可能有其它颜色,哪怕你已经知道绿色不过是自己的主观认定,可一旦你看树叶,也依然会把它看做绿色,这才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啰嗦了一大堆废话,无非是想让大家明白,人类言说的一切物质,都只是人类自己意识之中的而已,与那个假设的物体本身不是一回事。我说“假设的物体”,不是否定物体的存在性,而是说,物体本身没有办法被人类证明。我一说树叶,就是那片看到的长在树枝上、绿色的物体。可不论是我“看到与摸到”都只是我的感知结果而已,仍然不是“树叶”本身。我的感知手段,只能把物体感知为我个人能够感知的物体,但和物体本身却一定是不同的。

换句话说,人类言说的世界,是人类自己“反应”成为的世界,那个假设存在的世界真实的样貌,人类永远也不知道。而且,假设的世界的真实状态人类也不必知道,因为人类在自身反应的世界里已经能够生存了。从这个意义来说,人类一切的学问都只是人类的学问而已。

如果大家读懂了上面的啰嗦废话,就能明白存在和物质的关系了。人类言说的存在,都只是人类主观认定的存在,与物质本身并不同一。

讨论意识和思维之前,我想先要说明一点,我的讨论基础是进化论,没有基础的讨论,或者脱离科学理论的讨论,我不涉及,比如神的旨意。

人类早已经证明其它动物也是有意识的。羊吃草、狼吃羊,这肯定是各自意识的作用结果。我们人类常说的本能是一种意识,这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为了生存所需,在进化过程中,动物会把复杂的认知过程压缩为一个直观反应,这个直观反应被叫做本能。比如肚子饿→_→去找食物→_→看到食物→_→吃掉食物,这些对动物来说都是本能。

其实在感到“肚子饿”之前,身体内部还有极为复杂的过程,但进化会把极为复杂的评估是否需要进食的过程都压缩为“肚子饿”这一个反应,这个反应叫做感性。感性也是感知方式之一,属于意识的一种。

那么植物呢?当我们说本能反应是一种意识后,立刻会有一个问题出现,感知是什么?

植物一定是有感知的。一棵树,树叶不断向上长,树根不断向下伸,它就是在感知到阳光、水与其它养分后做出的反应。那么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知和意识没有本质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所以说,感知也是一种意识。

那么分子呢?原子呢?甚至再向前推的基本粒子呢?由于能力有限,我只举一个例子吧。一个氢原子一旦感应到两个氧原子,它们彼此会结合成一个水分子,从而相对稳定的存在。这个过程完全是自然而然地发生,那么我们只能认定,感应也是意识的一种形式而已。

有个成语叫“杀鸡儆猴”,很奇怪,为什么不说“儆狗、儆猪、儆马”,单单说“儆猴”呢?这说明,同样是哺乳动物,由于智力水平不同,猴子已经有了很复杂的意识,甚至已经可以简单思考到自己的身处环境和地位,可以从杀鸡联想到自己的危险,并做出服从人类命令的行为。毫无疑问,“联想”已经不是本能反应,而是具有了简单思维推理过程,但这依然是符合认知的方式。也就是说,思维也是意识的一种形式。

最后当然就是人类了。

人类有感应吗?比如吸进的氧气和血红细胞结合。

人类有感知吗?比如婴儿睁开眼睛就能追随光感。

人类有感性吗?比如肚子饿。

人类有本能反应吗?比如看到美女就会被吸引。

人类有理性思维吗?这不用举例。

现在我们可以说意识和思维的关系了。所谓意识就是精神,也就是感知能力而已,根据复杂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感应→_→感知→_→感性→_→本能意识→_→简单理性思维→_→复杂精密逻辑理性思维。


何处是家乡


观点,记得恩格斯曾说过,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但我们简单来讲,可以说物质影响了思维,思维进一步影响你的意识,通过意识的改变,进一步影响物质,形成一个闭环结构。


是一个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对立

所有的物质存在,对人来讲都具有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物质是客观存在的,但输入到人脑当中,会形成你的形象意识,从而形成形象思维,但它存在的本身是属于抽象思维的,因为我们人类并不能来解释这个东西,为什么存在?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如何产生关系呢?就是说我们人类刚看到一个事物的存在,我们这里脑海当中会形成一个形象思维,那我们判断这个物体是大是小,这就是形象思维,但如果我们在脑海当中产生了这个事物如何使用?这种疑问的时候,我们脑海当中,就在潜意识形成了抽象思维,在这个思考问题的过程呢,就是我们的思维,而我们下一步做出的反应就是我们人类的意识。


我们把它简洁化来讲,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而在这其中有思维的存在。

因为思维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有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这样的条件,没有这些环境的存在是不可能产生出人类的思维的,所以说,人类的思维的产生和发展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演变过程,也就是说,你的思维是依附于事物现象。

我们为什么在一个恒等式当中,直接将意识和物质作为比较,就是因为物质和意识,他中间存在一个加工过程,而这个加工构成就是我们人类的思维,他们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总结:思维不等同于一时,但思维决定意识。因为在思维的过程中,是你对外部客观存在事物的一种加工过程,通过加工你对外部事物做出的反应就是所谓的意识。


迁移思维


存在包括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物质是客观世界。思维是意识的基础。意识是思维总结综合的成就。主观世界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整体。思维和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基础和局部与部分。客观世界是被反映的物质。反映与被反映等于是主观世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等于存在。客观世界等于物质。主观世界等于人的反映,思维,意识,判断,判定,决定,决断,决策,思想。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联系相统壹是真理。真理为人民服务是正确。


博学孙先生


哲学原理里规定: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物质具有客观存在的时空。存在是描述物质随时间变化的一种状态。存在和不存在是物质在空间里的两种形式。

意识的主体是物质,意识有多种表现形式,而思维就是寻找意识内容的一种路径。

意识有如一篇论文,思维就是符合这篇论文的论题。




辉歌49


个人的理解,不代表权威观点。哲学上物质是有形有相的东西,存在包括物质及意识及不存在的东西;思维是对物质存在的思索推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是物质存在的属性。

仔细解释起来,好像无法全面准确的表达,哲学是形而上学的一种纯思维形式,靠个人的兴趣与领悟。一旦解释起来就是片面的,它以无数的形式存在,就像“树”这个词,本身就是抽象的,它包括了所有的树,但又不是具体的哪棵树。

烧脑的问题留给哲人研究吧,我们能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太清醒了就没味道了,白白挤占了我们对七情六欲的烟火享受。人生有缺,生活无力的人,都是哲人。


道成肉身


存在,指客观事物的一种状态。物质是客观事物的一类,除了物质这种存在形式以外还有意识这种存在形式。即,物质是一种存在,意识也是一种存在。意识是人脑的一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思维是这种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意识的表现形式不仅是思维,还有感觉、情感和自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