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科學家研究出的“超級細菌”,真的能解決全球變暖問題嗎?為什麼?

頭號專家


全球氣候變暖並非人或其他動物造成的,而是地球與太陽相對位置發生角度移位造成的。


瀑下鯽語


在最新的一期《細胞》雜誌上,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一支團隊發表了一篇非常引人關注的論文——利用合成生物學的方法,他們造出了一種自然界裡不存在的大腸桿菌,而且讓它們學會了“吃”二氧化碳!這項研究也在同期《細胞》雜誌上得到了專文解讀。

這項研究為啥如此重要呢?這還要從生物的“吃飯方式”說起。根據食物來源的不同,生物可以被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叫做“自養生物”。顧名思義,它們能夠自己生產有機物來養活自己。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我們身邊的植物了——從一顆種子到一棵大樹,植物“吃掉的”不是土壤,而主要是空氣裡的二氧化碳。第二類生物則叫做“異養生物”,它們不能自己產生有機物,只能通過進食來攝取。人類就是“異養生物”。在生物實驗室待過的朋友們都知道,大腸桿菌也是一種異養生物。而這支團隊想要從純科學的角度,研究能否通過改變它們代謝的方式,讓大腸桿菌從異養生物變成自養生物。“我們想要知道為了實現這種轉變,DNA藍圖需要發生多極端的變化。”本研究的第一作者Shmuel Gleizer博士說道。

在這篇論文裡,科學家們先是引入了一條固定二氧化碳的通路,可以讓大腸桿菌“吃掉”二氧化碳,並從中獲取能量。此外,他們也改造了卡爾文循環等生化途徑,讓大腸桿菌能通過簡單的電化學合成甲酸鹽(formate,一種一碳化合物),促進二氧化碳的“消化”。但擁有這些通路,不代表大腸桿菌就喜歡這條通路。為了強迫它們改變“吃飯”的方式,研究人員們又利用自然選擇的力量,通過讓異養通路里的關鍵酶發生失活,並限制培養環境裡的糖分,以促進大腸桿菌接受新添加的自養通路。

200多天後,大腸桿菌開始接受新的生活方式。350多天後,這些細菌完全接受了嶄新的命運。後續測序結果則發現,這些細菌裡,最少出現了11個新的突變,讓它們能夠適應自養的生活方式。其中,部分突變出現在固碳的循環中,另外一些突變則發生在一些功能不明的基因裡。

“本研究首次改變了一種細菌的生長模式,讓我們腸道里的細菌學會了植物才有的技能。” Gleizer博士點評道。

“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個便捷的科學平臺,能增強對二氧化碳的固化。這有望解決食物和能源的可持續生產問題,也有望應對全球變暖帶來的挑戰,”通訊作者Ron Milo教授補充道:“利用生物技術,把大腸桿菌的碳源從有機碳變為二氧化碳,是建立這個平臺的重要一步。”

不過我們也需要注意,這雖然是合成生物學領域的一大突破,但就結果來看,採取了新生活方式的大腸桿菌,產生的二氧化碳要比消耗得更多。想要緩解全球變暖的危機,科學家們還任重而道遠。


生命科學探究


在科學中,只要我們一說到關於“細菌”的問題,可能大家第一反應就是這個“細菌”會不會對人類產生影響,畢竟是關係到自身的利益,所以需要了解。而根據《新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們這次是專門研究出了“人造細菌”。

效果堪稱“超級細菌”,並且已經成功培育出現了,到底是什麼情況,我們來看看,這個“超級細菌”的誕生。可以說與我們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是一個毫無疑問的。首先我們在瞭解科學家們說的“超級細菌”之前,先來看看這個問題。

在地球,上我們都知道地球溫度是越來越高,而今年甚至有可能會打破有史以來第5個最熱的年份,所以說令人非常的擔憂,而導致全球變暖持續上升,溫室氣體的作用是最大的,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等。對於這些溫室氣體來說,含量最高的就是二氧化碳,也是人類排放最多的。

但是人類要想降低地球溫度,又不損害自己的利益而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基本上是不可能,為了嚴格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世界許多國家也簽署了《巴黎協議》,來提醒要保護地球,但是效果並不是很好,反而二氧化碳的上升趨勢越來越強。

根據科學家表示,隨著全球氣溫的上升,越來越多的極端氣候變化將會對人類產生影響,所以隨之而來的就是致命性的“災難”。而就是因為這樣,不少的科學家們就逐步進入到了探索如何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可以利用的能源,雖然不少的方法也提出來了,但是效果也並不好。

而這次科學家們研究的“超級細菌”,也就是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根據《新科學》報告指出,這次的方式依然很簡單,就是可以利用人造細菌(超級細菌)吸收二氧化碳並將其轉變為環保的生物燃料,來幫助應對氣候變化,沒想到的是這個研究成功了。

這是來自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是一個重大突破,它們將大腸桿菌進行了“基因編輯”,設計出了新的大腸埃希氏細菌。科學家採用的方式是刪除了一些基因,將該基因為轉化或者添加為一個二氧化碳相關的“酶”基因片段,這樣就可以將細菌轉變成以二氧化碳為食,而不是以糖為食。

將其轉化為生物自身所需要的能量,這樣它們只需要消耗二氧化碳就可以生存下去。按照正常的情況來說,在還未改造成“超級細菌”之前,它們通常以糖為食,糖不是一種豐富的物質,並且相對來說也不多,所以說這種改造的成功,是雙方面的好事,可以解決生物的自身需求,還能夠在生物的生存上做出一定的貢獻。

這種方式相當於就是改造了細菌的生存來源,為了證明他們確實失去了生存所需的糖分,科學家將該改造後的“超級細菌”還放在了實驗室中,進行了長達200天的觀察,結果發現是成功了,微生物已經成功“進化”,並且不需要糖就可以生長,所以可以宣佈“超級細菌”的誕生。

不過根據科學研究者羅恩·米洛(Ron Milo)得表訴,該“超級細菌”仍需要做一些工作來減少細菌的二氧化碳排放,因為細菌在生長過程中也釋放二氧化碳,不能完全處於“超負荷”的消耗,所以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只能說這項技術具有“無限的可能性”,就看如何對新培養出來的超級細菌進行改造,還是比較期待,這也可以看出來,與地球產生二氧化碳的生命都存在關係。

當然,根據科學研究人員指出,“超級細菌”除了能夠吸收二氧化碳之外,還能夠用於產生其他化學物質,所以是一次改造多利用模式。科學家們也在申請批准,希望能夠大量的生產出這種“超級細菌”。這個時候可能不少的科學愛好者會考慮到一個問題,這些“超級細菌”在進行改造之後,是否會引發其他細菌的變異。

要是發展到“無法收拾”的情況下,那就不好了。到時候控制不好,還可能會影響地球生命的生存,確實大家說得也沒錯,這份報告也暫時沒有指出,是否會影響地球生命,後續我再來進行觀察一下,但是如今可以確定的還是與我們地球上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製造二氧化碳溫室氣體,它就是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所以是相關,沒有什麼疑問。


悟空科學


這件事確實事關重大。以科學家挑戰這個重大課題,值得讚賞。但我認為通過論證仍有困難,因為有些問題不解決,產生後果比較嚴重。

第一是超級細菌吸入和排出二氧化炭的量各佔比多少比例?如果排出佔到一半以上說明效果不太明顯。還不如多種些樹木等,它們吸入二氧化碳出來就全是氧氣,而且沒有半點副作用。

第二,由於該細菌生理機制改變,會不會帶來其他問題?這是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縣體我不懂。既有人已提出這個希望能從理論或實驗上作出解釋。

相信以色列科學家們有能力最終實施這個項目,達到最大限度防治二氧化碳的目的。從而造福於人類和地球。

個人觀點供參考。

2019--11--30


手機用戶54578927414


全球氣候變暖是當前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熱點話題,也是科學界為之深入研究探索的重要領域。

從現在的主流觀點來看,全球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是隨著人類日益增大的活動強度,各種化石能源的持續消耗,造成大量以二氧化碳為代表的溫室氣體過度排放,改變了地球原有大氣層的熱量吸收和散發模式,使區域增溫效應愈發明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暖,特別是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世界許多國家簽署了《巴黎協定》、《京都議定書》等,設法通過減排的方式緩解這一問題,但由於多方面原因,成效沒有預期那麼明顯。

在環境學領域,控制二氧化碳濃度主要有兩種思路,一個是進行固碳,利用植物對二氧化碳的吸收推動自身生長的機制,通過大量植樹造林使過度排放的二氧化碳“固化”在植物體內。



第二個方法是進行消耗,利用特殊的媒介,把二氧化碳轉化為生物能源,在此過程中逐步消耗二氧化碳。以色列科學家研究出的“超級細菌”,應用的模式就是上面提到的第二種方法。

以色列科學家制造的“超級細菌”,其原理就是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把大腸埃希氏菌基因中控制代謝的部分酶進行代替,即從以糖類為食變化為以二氧化碳為食,目前這項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經過基因編輯的“超級細菌”存活了下來,以二氧化碳為食並且能夠生存200天了。



這項研究目前來說只是一個初步的成果,那就是在基因編輯的技術方面實現了突破,雖然實驗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要多於消耗的二氧化碳,但可以通過技術優化逐步加以修正。我想說的是,這個項目的思路沒有問題,這種細菌技術一旦成熟,其應用前景將非常廣闊,但要達到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有點太理想化了,因為無論是這種細菌作為生物燃料,還是吸收環境中二氧化碳合成其它化學品,對於地球本身來說,碳的總量是不發生變化的,一旦這種細菌製成的物品,在燃燒或者分解的過程中,又會把之前吸收的二氧化碳全部釋放到大氣中,起不到根本性減碳的作用。不過,如果大規模應用的話,臨時性的儲碳效果還是有的,可以對減緩全球氣候變暖起到積極的作用。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恐怕不能。全球變暖的和碳排放有關,而且人類的發展需要的資源會越來越多,即便這種超級細菌能夠將二氧化碳轉變為生物燃料,卻未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的能源模式。

地球變暖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西方拋出了碳排放的觀點,此觀點有其理論依據,那就是二氧化碳等物質可以截留大地向太空輻射的熱,造成地表溫度的升高,過去幾十年全球淡水水體的分佈、海平面的上升、氣溫升高和地球氣壓帶的改變和碳排放有一定關係。但西方拋出此觀點的目的可能並不純粹,要知道西方是最早進行工業化的地區,他們歷史上早就排放了大量的碳,而且也是走了先排放後治理的過程,現在弄個什麼京都議定書巴黎協議之類的氣候保護協定來促使各國減排(叫的最響的基本都是西方發達國家),而目前全世界的主要能源就是碳有關的能源,所以減排可能限制一些國家的工業發展,事實上,近些年這些以減排為目的的協議有一些幫助,但是整體上碳排放仍成上升趨勢,主要是人類發展和環保之間的矛盾。發展首先得讓人吃飽,吃都吃不飽你跟他說環保問題,簡直扯淡。而且人類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是會不斷增加的,未來的碳排放還會持續增長。

儘管如此,減排確實是一個必須重視的任務,環境危害是長遠而且廣泛的,由於環境災難引發的經濟災難不比單純的經濟損失低,但是不能因為其他國家的影響而做出錯誤的判斷。個人認為,減排的重點可能並不是直接減少碳排放,而是開發新能源,光能、風能、潮汐能、裂變聚變核能,這才是能從根本上減少碳排放的新技術,以色列的“超級細菌”的研究固然重要,對環保有一定幫助。

這種超級細菌,根據《新科學》報告指出,可以利用這種細菌吸收二氧化碳轉變成生物燃料,這看起來減少了碳排放,但是生物燃料是幹嘛的,還不是拿來燒的,燒完之後不是又排出去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善太排放的問題,這種超級細菌對於緩解環境改變和能源危機有一些幫助,但仍不是長久之計。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改變能源模式,但是限於核能的安全不太可能全部替代現有能源,風能、潮汐能、光能等方式產能的效率難以保證,所以這個問題其實是人類發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發展對於資源的需求越來越多,但是技術尚不能實現無碳排放,植物數千萬年固定的碳一下子就被釋放了,靠一兩種所謂的超級細菌解決基本不怎麼現實。

總之,撿好聽的說,以色列的這種嘗試初衷是好的,但是要解決全球變暖的問題遠遠不夠,而且這是一項新技術,科學家們也並不敢隨意地將這些超級細菌釋放在自然界,害怕引發廣泛的生物危機,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技術累積,說難聽點,這還是一個噱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