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檢測“假陰性”,這屆病毒太狡猾?


2月5日,一名發熱肺炎患者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確診為新冠肺炎。這名患者入院前三次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均為陰性,甲流核酸檢測陽性,因此於1月30日以“重症甲流”被收入院。入院後插管上呼吸機,通過肺泡灌洗檢測才發現新冠病毒核酸陽性。

實際上,不止北京,多地均出現過核酸檢測假陰性的情況。

“假陰性”意味著,一些症狀較輕的病人自以為未受感染,不能及時治療,同時他們在社會上流動,也會增加其他人的傳染幾率;而病人出院時顯示“假陰性”,會讓他們誤認為自己已經治癒,造成不必要的“二次感染”。

北京世紀壇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丁新民表示,這次病毒感染有些症狀非常不典型,不是病毒更狡猾,是我們認識不足,隨著病例積累,再狡猾的病毒也是會逐漸被發現的。(視頻來源:新京報“我們視頻”)

假陰性是怎麼造成的?

核酸檢測陽性率到底有多少?

危重症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在接受央視採訪時給出了一個範圍:30%~50%。

核酸檢測“假陰性”,這屆病毒太狡猾?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偏差?

第一,樣本侷限性。在檢測敏感性上,肺泡灌洗液大於上呼吸道的口咽或鼻咽部的分泌物,但對輕症患者來說,肺泡灌洗液很難被採集到。

第二,操作複雜性。核酸檢測操作步驟複雜,技術要求高,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

第三,試劑盒質量。國家藥監局為應對疫情加急審批部分試劑盒用於新冠肺炎病毒檢測,市面上也有廠商在加急自主研發試劑盒,由於時間倉促,試劑盒產品的質量參差不齊,影響檢測結果。

第四,新冠肺炎病毒對人體器官侵害的特異性也存在差異。

“任何病毒的核酸檢測結果,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陽性,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也不例外。”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高佔成也表示,檢測結果與患者本身病情輕重程度、疾病發展階段、取樣採樣方式方法和實驗室自身檢測條件相關。

別再迷信核酸檢測了?

核酸檢測“假陰性”,這屆病毒太狡猾?

圖片說明: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朋友圈截圖

前幾天,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影像科副主任張笑春的一條朋友圈引起了廣泛討論。張笑春本人對此表示:“我的意思是不要只等待核酸檢測的結果,在做核酸檢測的同時、進行肺部CT影像檢查,將肺部CT呈現急性炎症徵象的患者、按照‘疑病從有’的原則及早收治。而核酸檢測依然是最終病原學診斷的金標準,其病原學證據是無可替代和不容置疑的。”

既然無可取代,為什麼還要召喚“CT影像”?

因為CT檢查方便、快捷、直觀,在基層醫院易於普及。

但必須要注意,CT是一種能夠進行肺炎疾病診斷的影像學方法,可引起肺炎的病毒有很多,不一定是新冠肺炎病毒。所以,核酸檢測依然是目前確診的最重要依據。二者不能互相取代。

包括張笑春在內的醫生們認為,非常時期,可以通過CT輔助診斷,減少交叉感染,使盡可能多的人不被感染,也讓感染的無症狀患者能及時被發現和及早治療。

這一建議也得到了國家衛健委的回應,在2月5日發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正式將“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者”作為湖北省臨床診斷病例標準。

核酸檢測“假陰性”,這屆病毒太狡猾?

圖片說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截圖

那麼,對於那些核酸檢測為假陰性的人,誤診是否會耽誤他們的治療呢?

首批上海醫療隊醫療組組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科教授周新在接受《解放日報》採訪時表示:“從大方向來講應該不會,但從個體來講,可能受一些影響。比如你做了兩次都是陰性,我把你放回去,事實上你還是個病人。在流行區域裡比如在武漢,儘管是陰性核酸,但是有發燒、呼吸困難、CT檢查有肺炎的影像,還是要列為臨床診斷的病例。”

由華人運通首席冠名、長安信託特約贊助的大型人物專題紀錄片《我是科學人》全網上線,歡迎觀看。

傳承科學精神,汲取榜樣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