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大年初三,趙本山以遼寧民間藝術團(原本山傳媒)的名義向武漢捐款1000萬,支援武漢抗疫。很多網友評論:“白雲:也bie(四聲)都捐了。”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過去的春晚上,趙家班是流行語造梗機,是當年的潮流icon。趙本山的小品時代雖然過去了,但本山傳媒依舊是保持了“正在進行時”,可謂遍地開花,能人輩出。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從喜劇的層面講,本山傳媒是業內不可忽略的一支強勁力量,從MCN和公會角度看,劉老根公會是從yy時代輝煌至今的特殊存在。

不同於很多素人網紅,他們從開始就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以及過去二人轉或劇場演出的基礎與經驗,這些都讓他們在短視頻和直播時代的轉型,顯得如魚得水,獲得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雖然這個假期大家都在家過得不容易,但在自我隔離兩週的無聊時間裡,還是懷念能在電視上看到趙本山的日子。

勇猛依舊趙家軍

事實上,很多快手頭部網紅都喜歡邀請本山傳媒的知名藝人來自己的活動或直播間,會被認為“有排面”。比如趙四曾助陣散打哥活動,子嬌爺做客仙洋傳媒,丫蛋、田娃、小沈龍也都曾受邀參加二驢的驢家班活動等。

橫跨五大平臺的地表最強公會

“自己沒能力就說沒能力,還大環境,怎麼你到哪,哪都大環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這是趙本山在《鄉村愛情》裡的一段臺詞,話糙理不糙,被很多人稱“有道理”“有智慧”。

其實縱觀本山傳媒的發展曲線和路徑,你會發現他們從來沒有和時代脫節,他們總能迅速地捕捉和把握好當下最主流的媒介形式。

春晚時代,趙本山以“賣柺”“賣車”“昨天今天明天”“火炬手”等構建起早期的喜劇IP;

八點檔電視劇時代,本山傳媒又以《馬大帥》《劉老根》《鄉村愛情》等完成了一波東北文化的強勢輸出;網大興起的階段,本山傳媒又以《山炮進城》系列、《奉天往事》系列,搭上了網大分賬的順風車;對於當前的全民直播、全民短視頻時代,本山傳媒也很早入局,在早年的快手、映客等直播小視頻APP上,宋小寶、程野、劉小光、關婷娜以及一些還未成名的本山傳媒旗下演員幾乎霸佔了這些直播小視頻APP。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在眾多地方電視臺、微博、微信時代的MCN都面臨新的轉型時,本山傳媒早已做的風生水起。出身草根並沒有讓他們錯失時代發展的機遇,相反地,他們“步步趕得上”。又或者說,在看似“土氣”的背後,他們一直牢牢把持著流行的方向盤。

很多人將趙本山之所以成為趙本山,歸結為語言藝術的勝利,只看到了那些搞笑的包袱和臺詞,沒有看到趙本山小品裡最高級的是對社會某些現象、群體的諷刺。語言只是外衣,諷刺才是內核。

趙本山最常用的,就是以自身的淳樸憨厚的農民形象去反襯很多階層“包裝精美”的虛偽,比如《紅高粱模特隊》裡的穿的花裡胡哨的服裝設計師;《牛大叔提幹》裡那個“吃到胃下垂”的馬經理,《拜年》裡要承包魚塘的“範鄉長的小舅子”等。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小品《紅高粱模特隊》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小品《牛大叔提幹》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小品《拜年》

所以那些年,趙本山扛起的東北喜劇大旗,從來不是語言的勝利,而是文化的勝利,是勝在對社會矛盾和現實的捕捉、反思、加工、演繹。

但可惜的是,趙本山的弟子們大多隻學到了語言和技藝上的功夫,從思想上並沒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將東北喜劇帶到一個新的高度。從這個角度講,此後的東北喜劇,無論什麼團體,在深刻性和社會性上來講,都遠不及趙本山時代,甚至大多有些“跑偏”。

“我覺得現在的春晚所有的語言類節目加一起,都沒有以前趙本山咳嗽一聲,有意思。”微博上有網友這樣開玩笑說道。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就目前本山傳媒旗下藝人的短視頻內容現狀來看,諷刺是徹底不見了,更多的是抖機靈和討好,流於對日常的一種戲劇化處理,覺得似乎誇張+反差就能製造笑果,但這種對日常的戲謔往往由於觀察不夠深入、體會不夠細膩,而顯得膚淺和潦草,甚至很多隻是將以往段子進行了視覺化的拍攝和呈現,未免太過偷懶和取巧。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行業內對喜劇也似乎陷入了一種僵化的模式裡,好像網絡化就很難指向更深刻的主題,好像時間短就不能進行更有力的表達。

也許趙本山不應該成為中國喜劇的最高峰,這種現象的存在是中國喜劇的悲哀,也是所謂“娛樂至死”時代的悲哀,如果一個全民娛樂的時代,都不能誕生和造就真正的新時代喜劇大師,不能超越20年前一個農村沒上過幾天學的農民創作者,那就真的應了那句互聯網上的黑話:“我不是特指誰,我是指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趙本山在中國有多牛?

不要讓商業上的成功掩蓋了內容上的原地踏步。人民期待真正有特色、有時代共鳴的喜劇內容,這是本山傳媒在短視頻時代的歷史任務,也是所有創作者的革命目標。

願中國喜劇能真正做到“支稜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