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和年羹尧同样飞扬跋扈,为什么结局却不同呢?

用户68289336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唯有陋室铭,鄙人Gurunding-古兰丁,大家好~;

很高兴能来回答这个问题!

古往今来“伴君如伴虎”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么做为皇帝“雍正”来说,更是这句话的忠实的实践者。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从雍正皇帝中着手分析。

在二月河老师所写的《雍正皇帝》一书中,曾把雍正皇帝的这个人物形象给写活了,虽然未必与历史上真的雍正一模一样,但是应该也不远了,所以在这我就拿《雍正皇帝》一书做为蓝本从中来分析一下:

一、雍正说:“有做孤臣的心思,就没有办不了的事”。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雍正皇帝是非常欣赏孤臣的,因为他自己也可以算作是孤臣出身,因此在雍正一朝当中,有如田文镜、李卫、还有低调内敛的张廷玉等人,皆以做孤臣为榜样,或背靠大树(雍正)实心办事、不畏强权,或如张廷玉,低调内敛,不予外人结党营私,拉帮结派,只做本分,因此这些人最终皆是身居高位,得以善终。

所以,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李卫的“飞扬跋扈”是因为他一心为雍正皇帝、为国家大业,实心办事,不畏强权,得罪了很大一票人。因此,说他“飞扬跋扈”的皆是被李卫惩治过的土豪恶霸、贪官污吏,正因为他的“飞扬跋扈”才越加显示出自己的“孤臣”身份,越“孤臣”那就会越加受到雍正皇帝的青睐,因为这个“孤臣”是雍正皇帝一个人的臣子,决有“宁我负天下人,绝不负皇恩浩荡”之心。

二、雍正说:“你这书读的好啊!好就好在时刻不忘圣人的忠恕之道,与人为善;好就好在时刻以江山社稷为重,而不像有些人,想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自己的禄位。”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雍正最重视的就是两件事:一、要忠诚,要忠君爱仕;二、要以江山社稷为重;

当然雍正最讨厌的也是这两个:一、不忠君;二、不以江山为重只想着自己的禄位。

从上我们就可以知道,年羹尧范了雍正的两个大祭:不忠君(居功自傲,挟功邀功);不以江山为重只想着禄位(拖延消灭反叛军的时间,要大将军的头衔)。

正因为如此,年羹尧在那时起成为了雍正眼里的沙子,杀之不祥,弃之可惜的状态。

于是,年羹尧愈加“飞扬跋扈”,他的跋扈和李卫的不一样。年羹尧的跋扈在于“天大地大我最大”,什么人都敢得罪,有时候连雍正皇帝这也不给面子,愈加让雍正皇帝对他不满,也就间接造成了年羹尧最后沦落到了“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的地步。

综上所述,说到底,在这个世界里,做事和做人虽然一样重要,但是做人远远比做事难多了。老人常说:“先学会做人再去做事”便是这样一个道理。

与各位共勉之~谢谢~


Gurunding


李卫对雍正是忠心耿耿的,而年羹尧则是首鼠两端。

从这年羹尧的出身来说,年羹尧其实是个读书人。按照大清朝的规律,加上年羹尧的能力,即使他不依靠雍正,自己也能够闯出一番天地来。换句话来讲,随着年羹尧权力的增大,重要性加重,他是有机会改换门庭的,并不一定要一心跟着雍正干。比如雍正举荐十四王爷做大将军王,而十四王爷则举荐羹尧陕甘总督作为交换条件。

八王爷和十四王爷自然也懂陕甘总督这个位置的重要性,为什么还要举荐年羹尧?不单单是因为他们中了雍正的计策,而是因为他们知道雍正的手下也不是铁板一块。高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年羹尧进京以后,先去八王爷和十四王爷那里报道。雍正大怒,立刻去吏部把年羹尧出任陕甘总督的文书拿走了,说是还要和尚书房商议。年羹尧只得长跪不起,给雍正洗脚才让雍正满意。雍正敲打年羹尧让他知道利害关系,明白自己的主子是谁。

其实年羹尧对雍正是不满的。年羹尧起身本想去给雍正倒洗脚水,但是他犹豫了一下,又走了。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年羹尧内心是有想法的。

雍正当时处境艰难,没有办法,他需要年羹尧。当时十四王爷是大将军王,手里有几十万大军,雍正便是利用年羹尧来钳制十四皇子。雍正继位的初期,自己的皇位不稳,还是需要年羹尧这样的人来支撑自己。

所以在《雍正王朝》中可以看到,雍正为了拉弄年羹尧,特意给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抬旗,甚至还把年秋月娶为自己的侧福晋。

特别是年羹尧在西北做大将军期间,他胡作非为必然为雍正所知,但是雍正还是忍了。同时,雍正还跟年羹尧很多赏赐。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雍正其实不信任年羹尧了。

为什么年羹尧还是要飞扬跋扈呢?其实年羹尧不飞扬跋扈也难活下去。自古以来,立下那么大的战功,能善终的有几个?

年羹尧如果谨小慎微,皇帝觉得你在收买人心,是不是想谋反?

如果想年羹尧那样飞扬跋扈,皇帝觉得你在藐视他的权威,是不是想谋反。

反正当皇帝看你不爽的时候,而且你对他还没有用的时候,你呼吸都是错的。

李卫则不一样,他是雍正在路上收留的,加上自己受教育程度很低。如果没有雍正,李卫什么都不是的。

李卫这个人办事靠谱,是个有本事的人,所以雍正才会重用他。另一方面来讲,雍正新政干的很多事情都是得罪士绅的,只有像李卫这样的人才会去干。

即使日后飞黄腾达了,但是他心里面还是认雍正的。虽然他有时候总是干一些出格的事情,但是无关紧要。

毕竟皇帝要用的人,你是扳不倒的。

李卫时时刻刻把雍正放在第一位,比如李卫做了官以后,和他媳妇去王府还是走路过去的。给孩子起的名字也是李忠四爷。

加上李卫并不知道雍正太多“不可告人”的事情,雍正无需对他灭口。

电视剧中,雍正对李卫是非常信任的。

为什么邬先生金蝉脱壳的时候要说去李卫那里呢?因为雍正是相信李卫的,会把邬先生的一举一动都告诉自己。邬先生是知道这一点,才特意要说去李卫那里的。不然,雍正怎么会让一个如此重要的人不在自己的监视之下呢?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更多精彩请关注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


李卫和年羹尧虽然都是飞扬跋扈,但是实质却是不一样的,自然收到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李卫的飞扬跋扈只是外在表现,内在实质是尽心尽力为雍正办差

李卫一直都是雍正的潜邸奴才,并没有在外面担任地方大员的经验,所以李卫前期一直是在雍正帝眼皮底下干活,勤勤勉勉,机灵聪明,雍正帝都看在眼里。后来李卫出任江苏巡抚,负责推行雍正帝提出的摊丁入亩政策,这个时期是李卫“飞扬跋扈”最集中的时期,因为李卫替雍正推行新政,阻力巨大,当地的官僚士绅阶层一直暗暗施压,如果李卫不采取非常手段是很难有所收效的!所以李卫的飞扬跋扈其实是为了完成雍正嘱托的使命而出现的无奈之举!


年羹尧的飞扬跋扈纯粹是一己私心,不把雍正放在眼里

在平定西北祸乱的时候,雍正任命年羹尧为大将军,同时兼任川陕总督,节制西北。这时候的年羹尧大权在握,对于下属官员犯错一律杀头,并且不经过吏部和朝廷批准,这已经是飞扬跋扈的显著体现了。等到年羹尧得胜回京,在皇帝面前还上演了一副卸甲的闹剧,这就更加加大了雍正疑心,年羹尧的飞扬跋扈纯粹是自取灭亡!


青年史学家


李卫的飞扬跋扈和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李卫并不是飞扬跋扈。因为他是个混混,所以在很多场合都是不按常理出牌的。这个就给那些读书人觉得这个人有点跋扈的感觉。不过李卫的跋扈的前提是对雍正百分百忠心的前提下。他的跋扈用于推广雍正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个方面的。雍正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杀他呢?

而年羹尧的跋扈在于影响到了雍正的权利,你想想他连雍正派过去推行新政的人都杀,雍正怎么会容他?毕竟,你妨碍到了我的新政,你就是不应该的,你犯了大忌讳。死得其所啊!


房房小建


李卫让雍正感觉忠诚,可靠。



汉月秦关


我是雍正也相信李卫忠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