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為何要傳位給咸豐,而不是強悍的鬼子六恭親王?

晟世福華


因為清朝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競爭異常慘烈,後來的繼位者雍正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樣的事情,手足之間相互殘殺,創立了秘密立儲制。

聖旨寫好了,放到正大光明的匾後面,不到老皇帝死的這一天,誰也別想知道誰是繼承人。所以,這些阿哥們只能好好表現自己,以求讓父皇欣賞自己,從而獲得將來的皇位。

當然,天資實在太差的除外。



到了道光年間,道光在自己立儲上是犯過愁的。

因為道光連接三個兒子早夭,這對於一個父親來說,是一件打擊多麼大的事情。

直到道光的陵墓遷到西陵以後,他的第四子也就是後來的咸豐皇帝才長大成人。

到了道光晚年,同樣面臨傳位的問題。一是嫡子奕詝(實為第四子),二是六子奕欣。

這期間發生了兩件事,讓道光下定了決心。

論才華和本事,奕詝遠不如奕欣。可是道光是一個講究以仁治天下的皇帝,他認為大清的守成之君必須要仁德。可惜道光看錯了大清,更看錯了奕詝。

第一件事就是有一年春狩,眾皇子跟著道光一起去打獵。

武藝高超,箭法出眾的奕欣依然是大獲而歸。道光很是高興。

可是看到身邊的奕詝卻一箭未發,道光很是納悶,問為什麼不射箭打獵呢?

奕詝說:現在是春天了,萬物都開始孕育新的生命,兒臣實在不忍心把箭射出去,這樣不僅傷害了一個母親的性命,更連它肚子裡的孩子也一塊殺害了。

聽奕詝說話,道光很是感動,認為這就是他需要的仁德之君。

但是這還是不夠的,不能因為這一件事就把一個過來交給他,這只是一個加分項而已。

事情的真相就是奕詝實在比不過他的六弟。



後來還有一件事,才是決定性因素的。

道光晚年,放在病床上生病了,這個時候把奕欣傳了過來,問了一個問題。

道光說:將來我死了,皇位如果交到你的手上,你怎麼振興大清啊。

這個時候奕欣說了定當勵精圖治,將來好好幹等等一系列的想法和政策。

道光聽著也是這麼一回事。

後來又把奕詝叫來,問他應該怎麼辦?這個時候奕詝只會哭哭啼啼什麼也說不上來。

道光問他為什麼哭啼卻什麼也不說。

奕詝說了改變他的命運和大清命運的一句話:我的父皇就要死了,我怎麼還有心情來談論國事呢?只有傷心欲絕,痛不欲生。

道光聽完,更加確定了自己的想法,於是就這樣,奕詝在道光駕崩以後,順利繼位。

結語:看來在關鍵時刻示弱,從另一個方面戰勝對手,打擊對手,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


觀復一鑑


因為在道光眼裡,無論是否被矇蔽了,道光認為四皇子奕詝要強於六皇子奕訢的,也認為四皇子奕詝更適合執掌國家。

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訢雖不為同一個母親所生,但是奕詝的母親早逝,奕詝由奕訢的生母靜貴妃撫養,兄弟兩個感情也非常好,如同同胞,同吃同習同住,在所有皇子當中奕詝和奕訢的能力出類拔萃,道光在晚年立儲問題上,主要考察的也就是奕詝和奕訢。

一般認為奕詝在爭儲的問題上有了一些小手段最終矇蔽了道光的眼睛,比如在一次狩獵中,由於六皇子奕訢武藝高強,收穫很大,奕詝自知不如,就未狩一獵,道光問為何如此,奕詝回答道“萬物繁衍,不忍射殺。”,又有一次道光問及若你們當皇帝該如何治國,六皇子奕訢回答了井井有條,奕詝又自知不如,只哭道“國家不能沒有父親治理。”,幾件事情之後,奕詝深深感動了道光,道光認為奕詝忠孝可嘉,在古代儒家忠孝倫理為先的時代,忠孝屬於最高品質,因此道光認可了四皇子奕詝,秘密將儲君之位給了四皇子奕詝,希望繼續發揚儒家思想精髓,以仁孝治國,另外道光也十分疼愛六皇子奕訢,知道奕訢文武雙全,因此又在詔書中補充了一句“奕訢為恭親王”,這也是清王朝唯一一封有2個人的傳位詔書。

但最終的事實證明了,道光皇帝確實選錯了,如果在和平年代,奕詝的仁孝也許能起到國家品德的表率,有一番作為,但是在列強虎視眈眈的時代,應該要靠像六皇子奕訢這樣具有勇略的王者,關鍵是奕詝也就是咸豐的壽命太短,最後既然家族的大權旁落,讓女人當了家,後來的同治光緒均有勵精之心,但卻當不了家。


雖然咸豐皇帝確實不如恭親王奕訢,但在真實歷史中其實也還是不錯的,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不堪。在其執政的十幾年中期間,清洗軍機處,任用改革派官員革新弊政,提拔漢族官僚,鎮壓太平天國叛亂。從《清文宗實錄》中記載,他此時的工作極為勤奮,每天都有許多諭旨下達,頗有其先祖雍正之風,很多事情必躬親,不依靠軍機大臣。其審理“戊午科場案”,處斬一品大員柏葰,使得清王朝此後幾十年間官場風氣。對英法外敵也是強硬對待,短暫的廢除了《天津條約》,只是確實實力不是一個級別的,在八里橋被碾壓式的打擊後,咸豐才怕了。

很多人說奕詝有膽有識,但從他任軍機大臣在中法戰爭中的妥協表現來看,奕詝也並非完美之人。不過咸豐做錯的事情有2件,這2件都是他自己能控制的。一是1860年逃離北京,放棄臣民;二是1860-1861這最後一年生命的自暴自棄。


曹老師xixi


道光將皇位傳位給咸豐而不是後來的鬼子六奕訢,原因我認為主要有三點,分別是咸豐的表現比較孝順,和善、還有就是道光的眼光以及咸豐的出生三點。

下面我們就分別來看一下這三點具體情況是什麼。

一、咸豐也就是愛新覺羅·奕詝的表現。

雖然奕訢弓馬嫻熟,文武全才,但是在道光的眼中,奕詝(zhǔ)表現的更深得道光的喜歡,奕詝的表現都有什麼呢?我們舉兩個網上流傳最多的故事為例子解釋吧。

其一,在一次諸位皇子去南苑圍獵的時候,奕訢在狩獵的時候,十分注意表現自己,獵殺的動物最多,但是奕詝卻沒有張弓搭箭射出去一支箭,因此並沒有一點斬獲,在圍獵結束的時候,道光看著奕詝的範圍內,一隻動物都沒有,就以為奕詝很笨,一隻獵物都沒有弄到。

於是他就為奕詝,為什麼你一隻獵物都沒有獵殺到?道光沒想到奕詝沒有一隻獵物的原因竟是“時方春和,鳥獸孕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且不想以弓馬一技之長,與諸兄弟爭高低。”

什麼意思呢?就是現在是開春,鳥獸都是開始繁殖的時期,我不忍心殺了他們,不然有傷天和,並且不想用這區區的弓馬和兄弟們爭高下。

這讓道光就對奕詝開始刮目相看,覺得他十分善良,愛護生命。

其二則是道光病重的時候,他找來奕詝和奕訢,問他二人如果自己死掉了,他們二人都有和治國之策,六皇子奕訢張口滔滔不絕,說了很多自己對於治國的理解,而奕詝卻什麼都沒喲說,只是哭哭啼啼的表達自己對道光的孺慕之情,讓道光十分受用。

因此,表現的更為孝順、愛護生命的奕詝能成為道光的接班人,此為原因一。

二、道光的眼光

道光作為大清第八位皇帝,雖然在政治上做了很多措施,比如整治鹽道,開通海運,平定叛亂,讓林則徐銷煙,但是道光作為皇帝並沒有太多的天分,再加上他之前大清就開始顯示出了頹勢,他並沒有能力力挽狂瀾,大清在他的手中並沒有出現重新繁榮的情況。

所以說道光並沒有當皇帝的天分,對於治理國家並不是很在行,因此關於自己繼承人的決定,也不是根據誰能夠對大清更好,而是根據自己的喜好,溫文爾雅,對人對事更加溫和的奕詝則成了他更喜歡的繼承人,儘管奕詝的文治武功都不如六皇子奕訢。

三、奕詝的出身

為什麼這裡要說道出身呢?難道說六皇子奕訢不是道光親生的嗎?

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奕詝的母親是道光的孝成全皇后,是道光最喜歡的老婆,孝成全皇后剛入宮就被道光封為全嬪,僅僅三個月之後就升為全妃,一年之後,年僅十七歲的年齡超過了所有比她先進宮的嬪妃,成為了全貴妃。並且她生下的公主也因此深得道光的喜歡,就連駙馬都是道光女婿裡面最出色的。

孝成全皇后去世之後,道光也沒有再立新的皇后,可見道光對於這位皇后的喜愛,哪怕是道光對於自己的陵墓的事情,也是讓孝成全皇后和自己合葬,其他的妃子都葬入另外的妃嬪陵園。

因此,奕詝也是屬於子憑母貴,相比較靜妃生出來的奕訢,奕詝更得到道光的喜歡,也可以說,奕詝能夠成為道光的繼承人,他的母親是孝成全皇后佔了很大的因素。

結語

現在我們來看,道光的眼光並不是很好,因為咸豐繼位之後,成為了著名的逃跑皇帝,躲在熱河不承擔責任,抽大煙,好女色,三十多歲就去世了,並且在位之後動亂四起,加速了大清王朝的覆滅。


關注小太陽,每天都有新鮮的歷史知識雙手奉上哦。


小太陽D


道光選皇太子的時候,在咸豐奕詝和恭親王奕忻兩個人中選,道光讓倆人比試騎射狩獵,咸豐本來就不是恭親王的對手,當然比不過。咸豐的老師給咸豐出主意叫藏拙示仁,就是讓咸豐比試的時候不要騎馬射殺獵物,空手回去,結果道光問咸豐為什麼一無所獲,咸豐說父皇教導我們要有仁愛之心,所以不忍心射殺懷孕的動物,道光就認為咸豐行!還有一次,道光分別叫兩人到大殿上說我不久於人世,把國家交給你你打算怎麼辦?談談怎麼治國安邦!咸豐跟恭親王在各個方面都沒法比,所以咸豐的老師又給咸豐出了個主意,到大殿後跪下就一直磕頭哭,結果道光看見咸豐聲淚俱下,問為什麼?咸豐說我就希望父親健康長壽,我還要孝順父皇,道光一看就被感動了。結果後來就立咸豐為皇太子了。


預防電信詐騙常識


清宣宗道光帝生前寫下了秘密立儲詔書,這也是清王朝秘密立儲期間最為特殊的一份詔書。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這份詔書不僅涉及到皇位傳承問題,還包含了一項“人事任免”——“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立儲詔書中居然包含了對另一位皇子的冊封,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那麼,道光帝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行為呢?其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道光帝為什麼會選擇“平庸”的清文宗咸豐帝而不是“強悍”的恭忠親王奕訢(鬼子六)?



嫡庶之別

雖然清王朝並沒有嚴格遵循“嫡長子繼承製”,但是嫡子優先的大原則還是事實存在的,道光帝本身就是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嘉慶二十五年,清仁宗嘉慶帝駕崩於避暑山莊,情急之下,身邊的人居然沒有找到嘉慶帝隨身攜帶的秘密立儲詔書。但是,回北京乾清宮取回另一份備份又需要時間。國不可一日無君,最終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出面,宣佈由道光帝即位,她給出的理由就是道光帝是嫡長子!至於背後那些原因,這裡我們就不去深究了。可見,彼時“嫡長子”還是頗有些市場的。



咸豐帝與奕訢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嫡出!雖然咸豐帝出生時的身份也是庶出,但是隨著其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成為道光帝的繼後,潛邸時期的咸豐帝也跟著水漲船高,成為了彼時道光帝唯一的嫡子!這對於奕訢而言是致命的,因為嫡子優先是清王朝的祖制,除非非常必要或者萬不得已,道光帝是不可能去破這個例、不惜違反祖制的!雖然孝全純皇后去世之後,奕訢的生母博爾濟吉特氏成為了攝六宮事的皇貴妃,儼然就是代理皇后了!但是,她就缺一個名分,可是道光帝到死也沒有給她這個皇后名分!因為這個名分,奕訢也永遠只能是庶出了……



傳統思維

道光年間,雖然英國人用堅船利炮敲開了清王朝的國門,但是清王朝統治階層的思維依然停留在原地,並沒有與時俱進。對於道光帝而言,面對江河日下的江山社稷,選一位穩重、中庸的守成之君比選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皇帝要更加保險。雖然未必可以將清王朝帶回“康雍乾盛世”,起碼短期內不會敗光老底!



選擇一位具有開拓精神的繼承人就完全不同了,雖然他有可能把清王朝帶向另一個盛世。但是,同樣有可能將清王朝這條破船帶向徹底沉沒!一統天下、強盛無比的秦王朝和開啟盛唐氣象的隋開皇盛世都能被雄才偉略的秦始皇和隋煬帝折騰光,更別說是早已病入膏肓的清王朝了……道光帝賭不起!他首先得保住江山、對得起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



不巧,道光帝只有這兩個選擇,沒有第三條路。咸豐帝雖然能力“平庸”,但是性格穩重,而且非常“孝順”(當然,這裡面有杜受田的功勞),在玩弄權術方面也還是比較厲害的,正是典型的傳統“守成之君”。反觀奕訢,他對於西方的東西過於熱衷,而且在玩弄權術方面是相當欠缺的。這一點從奕訢被咸豐帝兩口子玩成那樣也能看得出,他在玩弄權術方面的確不是咸豐帝的對手!而這,恰恰就是中國古代傳統帝王所必備的“技能”。一個不擅長玩弄權術的帝王,註定了他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絕非皇位繼承人的上上之選!這恐怕也是道光帝最終放棄奕訢的原因之一,這個人太鋒芒畢露卻又不擅長權術,的確不符合傳統帝王的標準,不是嗎?



在權衡利弊之後,道光帝最終選擇了咸豐帝,但他內心依然是糾結的!為了能讓這種糾結心理得到緩解,道光帝在秘密立儲詔書了加上了“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但是,這根本無法改變任何東西,僅僅是道光帝心理上的自我安慰而已。即便是一些人說的為了保全奕訢,恐怕也只是一廂情願罷了。作為皇帝,咸豐帝如果真的想要殺掉奕訢,恐怕他也只有引頸待戮的份兒,不是嗎?



事實證明,道光帝的眼光還是非常獨到的。奕訢不僅沒能鬥得過咸豐帝,連寡嫂慈禧都沒玩得過,最終讓慈禧利用“甲申易樞”給踢回家抱孩子去了……這樣一個志大才疏之人,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為奕訢說話!他唯一拿得出手的所謂“洋務運動”,最後也以“甲午海戰”的完敗慘淡收場……可想而知,如果道光帝真的傳位給了奕訢,搞不好清王朝亡得更快也未可知,不是嗎?至少本人這麼認為!



記得前些年陳寶國先生曾經主演過一部電視劇《恭親王》,這部電視劇剛出來時的片名叫《一生為奴》,用來概括奕訢的一生太確切不過了!他只適合做具體的事情,根本不是當皇帝的料……從中國傳統帝王的角度而言,奕訢比咸豐帝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他唯一的優點就是思想上放得開,可是,難道這不是他的身份決定的嗎?一個親王,不用擔歷史責任,搞砸了皇帝背鍋!如果他成了皇帝,他還能那麼“開放”嗎?恐怕就很難說了……咸豐帝只是沒有趕上好時候,如果是在道光朝之前,未見得他就成不了一個合格的“守成之君”,不是嗎?


農民工歪說歷史


最重要的是子憑母貴和年齡居長,次要的是師傅杜受田的幫助。其實所有關於皇位繼承人的問題,最先考慮的必須是一點:嫡長子繼承製。這是凌駕於其他任何東西之上的。咸豐帝奕詝,無論從嫡還是長的角度,都比恭親王奕訢更適合繼承皇位。

一、清朝也追求嫡長子繼承製度


有人可能會說,清朝不是漢人政權,不講嫡長子繼承。其實從康熙開始,他們一直追求嫡長子繼承,只不過一直有客觀原因阻礙住了。康熙在二阿哥胤礽兩歲時就立他為太子,就是因為他是皇后赫舍里氏的次子(赫舍裡皇后長子承祜早夭),甚至在他不斷有荒唐舉動被廢后還給了個機會復立,最後實在不行了才二度被廢。甚至最後即位的雍正我們都不能排除康熙有從嫡長子繼承的角度考慮(雍正養母是康熙第三任皇后佟佳氏)。


雍正只有一個皇后烏雅那拉氏,她只有一個兒子,也就是雍正長子弘暉,可惜早夭,最後即位的弘曆也是當時活著的兒子中最年長的,符合無嫡立長原則。


乾隆很早就將富察皇后之子二阿哥永璉寫進傳位詔書,後來永璉去世,乾隆又傾心富察皇后的次子七阿哥永琮,可惜也早夭。第二任皇后輝發那拉氏失寵,不廢而廢,自然也不能讓她的兒子即位。最後選擇的永琰是僅次皇后的皇貴妃魏佳氏的長子,並且將其母追封了皇后。


而道光皇帝旻寧(本名綿寧),則是正宗的嫡長子。他是嘉慶原配皇后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的長子。而且嘉慶長子(庶出)早夭,所以等於也是長子。嘉慶駕崩後,繼後鈕祜祿氏也以嫡長子的原因,沒有選擇自己的兒子,而是支持綿寧。作為嫡長子繼承製度的受益者,道光自然也對嫡長子繼承製度非常支持。

二、嫡長子繼承上,奕詝明顯優於奕訢

明白了清朝皇帝對嫡長子繼承的執念,就能分析奕詝、奕訢二人的差別了。

道光皇帝生前共立了三個皇后,第一位是孝穆成皇后鈕祜祿氏,為道光做皇子時的嫡福晉,不過在道光即位前就去世了,後被追封皇后,無子。第二位孝慎成皇后佟佳氏,道光二年立為皇后,無子,道光十三年去世,無子。


第三位就是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她在道光二年選秀入宮,封全嬪,此後頗受寵幸,青雲直上。道光三年封全妃,道光四年就晉升全貴妃。一年一升,超乎尋常。十一年,生皇四子奕詝,十三年孝慎成皇后去世後晉升皇貴妃,總領後宮,次年晉升皇后。道光二十年去世。道光皇帝對這位皇后真的十分鐘愛,以致她去世後再也沒有立皇后。故而,奕詝是道光唯一可以算作嫡子的兒子,並且有母親的因素,自然會讓道光愛屋及烏。


而奕訢呢,他的母親倒也是非常得寵。博爾濟吉特氏道光五年入宮,初為靜貴人,次年升靜嬪,並生下皇次子奕綱,七年升靜妃,九年生皇三子奕繼(奕綱、奕繼都不滿週歲早夭,並且在道光八年還流產過一個孩子),十年生皇六女,十二年生皇六子奕訢。真的是非常“高產”,十三年升靜貴妃,僅次於皇貴妃鈕祜祿氏。二十年皇后鈕祜祿氏去世,靜貴妃升皇貴妃統攬六宮,並負責養育皇后之子奕詝。

可以說博爾濟吉特氏就差皇后一步,僅僅因為她進宮晚一些。而且本來有機會靠奕綱、奕繼兩個兒子翻盤(皇長子出身低微不受寵),但都早夭,最後奕訢年紀就比奕詝小了,而鈕祜祿氏成為皇后,恐怕奕詝也有加分。這就是子憑母貴與母憑子貴的相互作用。

但無論怎麼說,奕詝就是身份、年齡都比奕訢更為合適了。這是沒辦法的。

三、老師杜受田的加分

很多講咸豐即位的書、影視劇都會把杜受田的作用拔高。當然,杜受田教奕詝是有幫助的,但恐怕還是要排在奕詝出身更好之後。因為奕詝的才能確實不如奕訢,奕訢詩文、騎射樣樣精通,況且奕詝曾經墜馬,稍有些跛腳。但杜受田教他讓道光感受到他是個仁孝之人,最終成功當上了繼承人。這是加分項,不是決定項。


伊耆角木


鬼子六一直強調要勵精圖治,一雪前恥,治國能力比老四肯定強,但是老六總是把雪恥掛在嘴邊,這是反覆在刺激道光帝,反覆提道光帝的恥辱,讓晚年的道光很鬱悶。

而老四,雖然才能不及老六,但是在道光晚年,老四表現的極為孝順,滿足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也預期老四能夠延續他自己的政策和方針,這招可謂是非常高明。

而老六,每次見到道光,總是侃侃而談國事政務,很少關心老年的道光,讓道光感覺親情少了很多。

最終道光在左右為難時,最終還是感情戰勝了理智,讓老四繼承皇位,是為咸豐皇帝,在遺詔中明書封老六為親王,希望老六能夠輔佐老四,兄弟齊心,在道光眼裡,有老四的仁政和老六的才能,大清可保“盛世太平”!


小義老師扯歷史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道光帝在圓明園召見了端華、僧格林沁等大臣,並在眾大臣面前取出藏在正大光明牌匾後的立儲詔書,確立了皇四子奕詝為太子。

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它。

奕詝,道光皇帝第四子,母親為孝全皇后,道光二十年,生母孝全皇后鈕祜祿氏去世,由奕訢生母博爾濟吉特氏代為扶養,此後,奕詝與奕訢成為道光皇帝立儲的主要考察對象。論人品貴重、謙遜厚道,奕詝比奕訢強。但論文韜武略、果敢堅毅,奕訢又比奕詝強,著實讓道光皇帝難以抉擇,這也是道光皇帝建儲比較晚的主要原因。

那麼,為何道光皇帝最終選擇了奕詝為儲君呢?

  • 首先,嫡長子的身份是其他人無可比擬的。嫡長子奕緯死於道光十一年,二子奕綱、三子奕繼也先後夭折,奕詝成為嫡長子。按照周禮的傳統,“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宗法制作為選擇儲君的標準。而奕詝又是嫡子,還是長子,立奕詝也是順理成章的,雖然滿清對宗法制的繼承製度並沒有嚴格執行,但不可否認這也奕詝比奕訢具有優勢的地方。
  • 其次,出身身份高貴。奕詝生母為孝全皇后鈕祜祿氏,而奕訢生母博爾濟吉特氏雖然出身也不差,但畢竟不是被明典冊封的皇后,所以不管承不承認,出身問題上已然差了奕詝一些。

  • 再次,奕詝的性格穩重,可做守成之君。奕詝雖然在文韜武略上比不上奕訢,但貴在仁孝穩重。奕訢雖然文韜武略突出,但為人激進,從道光帝一生的執政理念來看,是偏於保守的,因而從這個方面來看,他更願意選擇執政理念與他相近的奕詝來做繼承人。
  • 最後,帝師杜受田的良好教育使奕詝受益匪淺。杜受田乃標準的儒家文人,他以仁孝教育奕詝,又以中庸之道教奕詝為人處事,所以奕詝才會在道光帝面前表現的仁義孝順、謙虛謹慎,鋒芒藏而不露,不爭而爭。而奕訢則不同,事事爭先,同時又對西洋之事關心甚多,引起道光帝的不滿,選擇誰為儲君,恐怕道光帝早已成竹在胸了。

這些原因結合起來,就形成奕詝的巨大優勢,經過多年的考察,道光二十六年六月十六日,道光帝秘密立儲。



《清史稿》記載的立儲原因

《清史稿》的《杜受田傳》中記載了一個小事,奕詝與奕訢兩位皇子的不同表現讓道光皇帝最終選擇了奕詝為儲君。

滿清皇帝有狩獵的習慣,道光皇帝也不例外。有一次南苑狩獵,道光帝吩咐眾皇子要好好表現。眾皇子聽後,都想借此機會在父皇面前好好表現一下,於是都使出渾身解數,驅馬狩獵。狩獵結束後,眾皇子紛紛向道光帝出示自己的狩獵結果,奕訢自然是捕獲最多的。而於眾皇子格格不入的則是奕詝,只見他兩手空空,一箭未發的站在一旁。道光帝十分奇怪的問他為何?奕詝不慌不忙的回答:“父皇,此乃萬物復甦的春天,鳥獸開始繁衍的季節,我不忍心傷害這些生靈,違反萬物的生長規律。”奕詝這一席話,讓道光帝十分高興,對眾皇子臣下讚道:“這才是皇帝應該講的話”。奕詝這番仁義道德的話,與道光帝的傳統與標準十分接近,此事後,道光帝決定了立奕詝為儲君。


結語

其實,不論從哪個角度來看,奕詝的儲君之位似乎都是鐵定的,也最符合傳統帝王標準的人選。事實上,道光帝的眼光並不差,咸豐帝在世時慈禧大氣都不敢出,咸豐死後奕訢雖然當了議政王,但被慈禧太后拿的死死地,可見,在治國理政方面,不見得奕訢真的比得上奕詝。


望風瑟瑟


我是專注歷史的莫地方,我來回答。

道光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有爭議的皇帝之一,鴉片戰爭失敗後他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對外的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可以說這是無數人對他詬病之一,太平天國起義的爆發,可以說他在位期間是焦頭爛額,基本上沒什麼太平日子,還有一件事情,就是他傳位給咸豐帝奕詝,並沒有傳位給奕朱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他選擇傳位咸豐帝奕詝呢?

咸豐奕詝的母親是皇后,地位高於奕訢

咸豐皇帝的母親是道光皇帝的正妻鈕鈷祿氏,兩人感情一直以來不錯,在道光皇帝成為皇帝后,他就一直不斷晉升到皇帝,併為道光帝生下奕詝,也是道光帝的嫡長子,道光皇帝本身就跟鈕枯祿氏感情不錯,必然奕詝作為他的兒子也會得到特殊照顧,可以說奕詝在皇宮地位是十分高的,我們知道清朝並不一定是嫡子繼位,道光對奕詝的鈕枯祿氏的感情,必然增加了奕詝繼承皇位的幾率。

相對於奕詝出身,奕訢出身就沒這樣好了,雖然他的母親也是深受道光喜愛,畢竟超越不了皇帝地位,可以說出身上奕訢沒有優勢,畢竟道光的心裡皇后的地位還是很重要的。

道光眼裡,咸豐穩重並孝順

綜合實力對比,奕訢明顯高於奕詝,可以說是個很不錯的儲君人選,這個也要道光帝十分猶豫不決,畢竟儲君是關於未來帝國命運,不能小視,因此,他要慎重選擇。

他想繼續考察下兩人,有一次皇家狩獵比賽中,兩位皇子都參加了比賽,可以說他們要一決高下,這個時候受到奕詝老師杜受田叮囑後的奕詝十分已經準備了一套完美說辭,狩獵結束後,奕訢獲得了不錯的成績,道光十分高興,他看到奕詝並沒有什麼獵物後,就十分不高興,這個時候奕詝就把杜受田給他準備的一套說辭告知了道光皇帝后,一下子扭轉了局勢,道光皇帝十分滿意奕詝的回答,皇位之戰在道光皇帝心裡已經有了傾斜。

道光帝皇帝最終的決定

這個時候大家也知道了結局,道光皇帝在臨終之前,決定在一次考察下他的兩個兒子,在確定儲君的人選,很快就問道了兩人治國看法上,奕訢的回答是頭頭是道,表面上道光十分滿意,實際上道光皇帝心裡不是滋味,畢竟他兒子沒有關心到他。

奕詝十分聰明他知道道光皇帝要什麼,邊哭邊磕頭回答出了要道光十分滿意的答案,就是自己父皇還在,他必然不會考慮皇位,奕詝實在聰明一方面表達了自己的孝順,還有一方面給奕訢下了坑,從而徹底要他失去了皇帝的繼承權,最終奕詝繼承了皇位成為了咸豐帝,奕訢成為了恭親王,咸豐登基後也開始對奕訢的各種打壓。

綜合所述

道光皇帝選儲君之上,考慮不太周到,從咸豐帝登基的所作所為,我認為如果是恭親王登基後必然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從這裡可以看出立儲之下,一定要選擇可以擔起大任的人,否則對國家都是十分有危害的。


莫地方


當我看到這一段咸豐與慈禧的對話,我就頓時覺得咸豐很昏庸,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批閱奏摺事關國家利益哪能這麼草率行事。史料記載咸豐遇事就只會哭,不會根據自己的國情判斷和人才的特點進行討論而做出有效性的決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