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洛杉矶时间9日晚,韩国电影《寄生虫》包揽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电影、最佳原创剧本四座小金人,是第一部同时获得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和最佳影片的影片。

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导演奉俊昊

而在2019年5月的第72届戛纳电影节,《寄生虫》已然大放异彩,摘下了戛纳最佳影片金棕榈奖。在电影世界里,戛纳最佳影片与奥斯卡最佳影片分别代表商业化和艺术性的最高荣誉,而上一部同时拿到金棕榈和奥斯卡的还是1956年的美国电影《君子好逑》,时隔多年《寄生虫》再一次做到了,亚洲电影之光当之无愧。

《寄生虫》是一部融合了喜剧、惊悚、悬疑等时下最流行元素的商业电影,有多处极具戏剧性的跌宕和反转,但同时拍摄手法和立意不落俗套,影片包含大量暗喻,通过巧妙的场景设计来帮助观众理解主题。

朴家别墅和金家半地下室房屋在垂直空间上的清晰关系,以及成为最后矛盾焦点的"有时会在地铁上闻到的那种气味",都展现了影片核心主题,关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复杂性和难以撼动。

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寄生虫》海报

总之,无论是故事结构、场面调度、还是隐喻讽刺,《寄生虫》都堪称无懈可击,票房成绩和载誉而归也都印证了其过硬的质量,而这巨大成功的背后正是韩国电影二十年厚积薄发的结果。



<strong>通过该片以小窥大,来回溯韩国电影的崛起之路,也为国内电影的快速发展提供镜鉴。

1、国情:逆水行船,不进则退,分级制度的建立和国民观影情绪的养成

韩国人口总量限制了韩国电影业的总体量,而文化产业作为韩国的拳头产业,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这一大背景下,耕耘出了电影之花生长的最肥沃土壤。

20世纪70年代韩国在出口导向型经济指导和三星、LG等制造业集团的推动下,开始连续30年GDP复合增长率达到19%,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90年代后,韩国大型财团开始全球化扩张,导致资产规模和负债率超过自身承受范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无数财团纷纷倒下。

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

1998年金大中总统提出文化立国政策以取代制造业为主的国家政策,随后其在釜山电影节上公开承诺将废除电影审查,对韩国电影创作"给予支援,不干涉"的原则。

2000年韩国电影分级制度正式确立,这给予韩国电影人最大的创作自由,为韩国电影日后的多元化和人性思考底色打下基础。

同一年前后,美国以加入WTO为砝码要求韩国取消配额制,韩国舆论再次动员国民"苟利国家生死以",爆发大规模示威游行保护尚处青涩期的韩国电影工业。

这不仅为韩国电影争取到喘息时间,进行好莱坞、港台电影工业的学习和人才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国民的观影情绪,在保护国产电影的认知下韩国上上下下凝成一股绳,奠定了韩国电影崛起的根基。

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韩国光头行动抵制好莱坞

2、精神内核: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

分级制度给予的创作自由下,韩国电影人在影片中倾注了自己对韩国社会的责任感,创作出不少让全世界观众产生共鸣、引人深思的影片。巧妙的将西方商业片的快节奏和刺激感,和东方文艺片的含蓄、内敛结合,实现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完美平衡。

20年以来,韩国诞生了无数电影佳作,《辩护人》《熔炉》《七号房的礼物》《燃烧》等无一不是用充满现实主义的关怀征服世界观众,而奉俊昊导演无疑是韩国电影工业的最佳代表。

2003年的《杀人回忆》,改编自1986年的华城连环杀人案,错综复杂的时局,个体命运的悲剧,影片既具有精彩的侦查破案故事情节以吸引观众获取票房,又通过直觉和科学、暴力和文明的对立,穿透时空来审视韩国社会。

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杀人回忆》剧照

2006年的《汉江怪物》,奉俊昊没有将视线过多的放在怪物身上,而是聚焦于怪物出现后的众生相,有趁机牟利、举报朋友的恶,也有父女情深的爱,揭露最真实的人性和国家机器下个人抗争的蚍蜉撼树。

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汉江怪物》剧照

2013年的《雪国列车》,奉俊昊开始了全球化的探索,一辆列车就像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作为人类最后的诺亚方舟,淋漓尽致的展现了人类的善恶美丑,社会的阶级分化,还有压迫和集权统治带来的恐怖。

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雪国列车》海报

奉俊昊导演在作品里从不选边站,作品人物价值观都是复杂浑浊,进而也显得格外真实。不同于美国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更多通过小人物视角,来勾勒整个故事框架。

韩国电影扎根于本土的文化土壤,在故事讲述中,毫不留情地揭露社会问题、针砭时事,揭露了人性的黑暗、社会的冷漠和个体的无助的同时,也不忘记指出光明所在,为不能发声的人发声,让国家变得更好。

3、驱动力:忠武路人才辈出,星光熠熠

忠武路是首尔最著名的电影街,这里有大量的拍摄场,优秀导演、演员人才辈出,被誉为韩国的"好莱坞"。

这里的导演,有暴力美学的三大巅峰奉俊昊、朴赞郁、金基德,执着于描写小人物的灰色人生,探讨社会化议题和人性;有商业类型片的杰出导演姜帝圭、罗泓轸,以这种轻松诙谐的叙事将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也有纯爱大师郭在容,爱情三部曲《我的野蛮女友》、《我的机器人女友》、《假如爱有天意》如雷贯耳,在早期韩流推广中功不可没。

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奉俊昊和宋康昊

这里的演员, 老一辈有忠武路三驾马车之称的宋康昊、崔岷植、薛景求,新一辈也有忠武路四小生的刘亚仁、金秀贤、宋仲基、李帝勋,其中刘亚仁凭借《思悼》更是一举拿下第36届韩国青龙奖最佳男主角,成为韩国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帝,未来可期。此外还有李政宰、郑雨盛、吴达洙等一众演技大咖。

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刘亚仁《思悼》


近年来韩国电影井喷式的佳作产出,离不开忠武路源源不绝的人才供给,对于文化内容产业来说,人才是核心,而忠武路就是韩国电影灵魂所在。



<strong>在大家都在讨论《寄生虫》横扫奥斯卡之际,大家的心头都忍不住冒出一阵阵羡慕,对于类型片发展仍处初级阶段的中国电影来说,距离韩国电影究竟有多远?

其实我国已经出现了韩国类型电影的雏形,《我不是药神》取材于 "看病"这一全民议题,有真实人物程勇可参考,通过主人公在圣人与普通人的两难境遇徘徊,搭建了成熟精彩、高潮迭起的故事情节的同时,也有韩式现实主义对社会矛盾的刻画呈现。

回溯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中国距离奥斯卡还有多远?

文牧野导演曾定义过好电影,分为三个层次,一个是娱乐性即商业变现的能力,一个是灵魂性也就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最后是社会性,即最容易拿奖的现实题材,这三个层次在一部电影作品里一般都是此消彼长的。

而要做到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必须实现这三个层次的平衡,基于政策管制和文化背景的双重因素,以及13亿人口巨大市场所带来的发展惰性,我国电影在《一代宗师》后,再也未进入奥斯卡的提名之中,更别提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这类高含金量的奖项。

希望载入电影史册的《寄生虫》以及影片背后韩国电影二十年逆袭之旅,能够给予中国电影人和观众以启示。扎根本土文化,探索出更多类似《我不是药神》的优质现实主义作品。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内地电影也能在奥斯卡星光大道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