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幹這種事的爹媽,就是在親手養育一個自卑自棄的孩子


常幹這種事的爹媽,就是在親手養育一個自卑自棄的孩子


常幹這種事的爹媽,就是在親手養育一個自卑自棄的孩子

不管何人,

若失去了耐心,

就失去了靈魂。


常幹這種事的爹媽,就是在親手養育一個自卑自棄的孩子


在很多父母看來,對孩子發火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在這個世界上,恐怕沒有不對孩子發火的父母,但有的父母卻能很快調整情緒,重燃耐心;有的父母情緒則越來越升級,開始……。

這幾天宅在家裡,常常會聽到樓下那家媽媽對女兒的歇斯底里——

“給你講了多少遍了,你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你為啥算不出來!你再看看群裡,你們班的其他同學都算到幾位數了!?”

“我真想給你一巴掌!”

“你上課都學了一些啥?就這樣簡單的題還在這哼唧哼唧作半天!”

“等於多少!!!告訴我!!!!!!”

“我才給你教的都白教了是吧!腦袋瓜不知道是吧!!!”

“你不努力,開學了你就會落下來,落下來你就跟不上,跟不少你就自卑,自卑了你就更難受!你知道不知道!!!”

“不會寫算了!我也不管了!!自己愛咋樣就咋樣去!!!”

……。

因為對孩子教育的敏感,我順手把這些聽到的都原原本本的記了下來。很難想象,這是一位媽媽在給二年級的女兒輔導作業時的一番“逆耳忠言”。


常幹這種事的爹媽,就是在親手養育一個自卑自棄的孩子

誰沒有耐心,誰就沒有智慧。

面對失去耐心的父母,孩子的大腦肯定是“短路”的,遺憾的是,這位媽媽卻依然在命令孩子臣服於自己,並保持積極有效的思考。

換位思考,便可知這又怎麼可能呢?

我們的大腦需要安全和肯定,而不是威逼和否定。當我們與孩子的溝通完全被後者掌控,孩子的大腦只能選擇做一件事——想方設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反觀上面這個事實,當父母的教育始於缺乏耐心,終於耐心耗盡,孩子在這一過程中能夠體味到的只有——

被羞辱、被踩踏、被責難、被逼迫、被嫌棄、被拋棄、被洩氣、……等等連自己都只想快快逃離的感受。

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只能憑藉父母的這些舉動相信自己不行,形成消極的自我評價思維模式。

……。

更嚴重的是,如果父母經常用怒懟孩子,沒完沒了傾瀉自己的焦躁,會給孩子未來的大腦埋下機能障礙的隱患,後果不言而喻。


常幹這種事的爹媽,就是在親手養育一個自卑自棄的孩子

一切偉大的工作,並不是用力量而是用耐心去完成的。

教育孩子正是這樣一份偉大的工作,它需要父母投入持久的耐心,以確保自己能調動更多的智慧,協助孩子成長。

道理很簡單,沒有智慧,就會失去方向和尋不到辦法,而耐心恰恰是滋養智慧的土壤

失去耐心,就會利令智昏。


常幹這種事的爹媽,就是在親手養育一個自卑自棄的孩子

忍耐是痛的,但它的結果是甜蜜的。

想方設法引導孩子確實累,因為既費時,又需要耐心和動腦筋,結果卻能使孩子形成強大的內驅力;

訓斥責難無需思考就能脫口而出,確實簡單易行,還讓我們看見孩子服帖,看似立竿見影,卻是以“摧毀孩子內在的自尊自信、讓孩子大腦常常短路”為代價,迫使孩子承認自己不行。

舍前擇後,長此以往下去,當孩子一生都揹負著對自己負面評價的思維習慣與思維模式時,卻無人為孩子所遭遇的這種慘痛經歷買單!


常幹這種事的爹媽,就是在親手養育一個自卑自棄的孩子

成大事者不在於力量的大小,而在於能堅持多久。

耐心在養育孩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即是如此。

因為,萬事皆有因。一切結果,皆源自一定的過程。

過程南轅北轍,越使勁就離我們所期望的終點越遠,直至無法改變。

所以,“不耐煩”時,迷途知返恐怕是對孩子最負責任的選擇。


常幹這種事的爹媽,就是在親手養育一個自卑自棄的孩子


“兒童哲學啟蒙”推薦關聯閱讀: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