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企业该如何接种“疫苗”?

疫情之下,企业该如何接种“疫苗”?

去年网上有一句话说: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句话未必完全准确,但却说明了当下经济环境的严峻形势。我们身为这个时代的主人,哪怕形势再复杂严峻,我们也应该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用正向思维的模式去思考——

对于冠状病毒而言,如果我们能迅速研究出相应的普适性疫苗,或许就能够在下次疫情发生时更有效地应对。

对于复杂的经济形势而言,如果企业能够及时改变认知、放远目光,针对即将到来的变化进行变革,或许就能够在危机到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就像一些标杆企业,为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前十年、十五年就在一些核心业务上做好了“备胎计划”,使企业度过了潜藏的危机。

疫情之下,企业该如何接种“疫苗”?

积极应对、提前预防,如果我们能提前做好“备胎”,提前打好“疫苗”,我相信2020年以及往后的十年,中国企业依然能够伴随时代的脚步,昂首向前!


疫情之下,企业该如何接种“疫苗”?

第一,面对疫情,信心是长效的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对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充满信心,认为“中国的许多遏制疫情的措施实际上正在成为疫情应对的新标杆”,并且强调,世卫组织不赞成甚至反对对中国采取旅行或贸易禁令。

我们企业应该对国家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充满信心。面对疫情,信心是长效的疫苗。

我们要缓解自身的恐慌情绪,阻止谣言蔓延,倡导理性、乐观的积极态度。同时,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中坚力量,不能再给国家造成更大的负担,也不能期望国家在这时候伸出援手,企业必须要自救!我们必须要坚守岗位、勇于担当、遵守秩序,让企业回归到正常运行的轨道上,这样才能维持整个社会运转,为中国经济恢复活力注入能量。

疫情之下,企业该如何接种“疫苗”?



第二,聚焦价值客户,回归价值创造的本质

受疫情影响,可能会导致部分需求下降,但是只要我们充分理解客户需求,总会找到活下去的道路。这里的客户需求不只是客户的短期需求,企业还要关注客户的长期价值需求。

企业应该把眼光放长远。很多需求其实是长期持续的,变化的往往只是满足需求的手段。例如,对于生物制造企业来说,投入研究预防病毒的疫苗就是一个长期战略,这关系到的是人类恒久不变的生存需求。现在的疫情之下,企业尤其要潜心找到客户的真实需求以及未来的发展诉求,增量不足抓存量经营、短期减少看长期变量,原来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得更好,抓技术改进、做好新品培育和试点,主动与客户共创、战略牵引,做好五年的前瞻性规划等,不要等疫情过去、需求爆发的时候没来得及准备。

一句话:

客户需求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每一个企业只有回归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提供“领先的技术水平、高度稳定可靠的产品、快速响应、高水平的服务和具有长远生存的可能”,客户才不会抛弃我们。只要努力找准客户需求、满足客户需求,我相信中国企业一定能够度过这个疫情下的寒冬,并锻造出生存与发展的资本。



第三,持续管理改进,与“黑天鹅”共舞

本次疫情必将对部分行业、部分企业造成冲击,除了疫情之外,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还会遭遇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黑天鹅”成了经济这个湖泊里的常态,会大摇大摆地游动到我们的面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未来的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我们的企业不只要直面它们,更要能够认知它们,抵御它们。

道德经六十四章的精彩阐述已经给了我们指示:“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在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危机爆发时想要改变就要花费更大的代价。

疫情之下,企业该如何接种“疫苗”?

对于传染病来说亦是如此,研究疫苗、打疫苗的成本,远远低于病毒传染爆发而付出的代价。就像人需要打疫苗来抵御可能感染的病毒一样,企业的“疫苗”就是管理改进,不断进化和完善管理体系。因为管理改进、打造管理体系的成本,远远低于企业面临风险和挑战时仓皇失措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内部规则的确定才能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在不确定性多发的今天,企业要提前做好与“黑天鹅”共舞的准备,才不至于在波澜起伏时翻船。

疫情之下,企业该如何接种“疫苗”?

在当前,中国的企业经过10年、20年、甚至30年以上的发展,我们有机会,也必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让中国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到达全世界,让世界重新认知中国制造,这也是一个世界强国应该承担的责任。

许多世界500强企业在公司治理、战略管理、人力资源、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企业文化体系等管理领域不惜重金投入,通过持续的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打造,保障企业永续经营和发展。因为他们知道当今市场的竞争已经演变为管理的竞争。要想应对国际竞争,与国际大公司同台竞技,我们在技术与标准上要有共同语言,更需要在管理思想、管理方法上更上一层。



第四,疫情让中国企业更加强大,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疫情之下,企业首先要遵守基本的规则,不发国难财。让企业照常运作,回到正常的轨道继续服务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就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

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去思考如何能够在疫情之中帮助大家、帮助社会。

2003年的非典疫情时,阿里巴巴、京东等企业转向了网络零售,让无法来华的外商转到了线上交易,不但成全了很多因非典而耽搁的商业合作,还让这两个电商企业焕发了更强的生命力。

与大家认为的“非典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不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的观点是:“非典时期,谁都不应该想到,这是一个机会,而应该想到,大家碰到什么麻烦,我们能够怎么帮助到大家,这是一种责任。”

疫情之下,企业该如何接种“疫苗”?

我们的企业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之下,企业要找的不是国难下的机遇,而是要想想社会需要什么?客户需要什么?我们怎么做可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哪怕这并不能带来很高的利润——这就是企业在疫情中应该有的担当。只要企业抱着这种为他人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心态,企业就能够走得更远、做得更大。

疫情让中国企业更加强大!




启示:回归常识,共同建立信息时代的规则

我们的社会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跨越的阶段,工业科技、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但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重大疫情无疑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许多灾难片上的场景并不只是停留在想象之中,它们是真的有可能发生的。

科技进步再快、社会发展再快、经济再强盛,我们也不能为所欲为,而恰恰应该回归常识,例如尊重环境和自然——这种常识是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都不可缺少的,回归常识能够让我们在不断创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避免遇到很大的挫折。

疫情之下,企业该如何接种“疫苗”?

迎接创造“新”的同时必须适当地守“旧”,否则我们必将在各类“新事物”涌现的同时遭受随之而来的厄难。

信息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基础之上的,三个文明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同步发展的,我们永远不能脱离农业与工业的保障。尤其是当前初步进入信息社会的阶段,我们尚未建立完备的信息社会的文明规则和法治,例如目前的网络上散播的谣言与谩骂,使得只有“信息”而无法形成“文明”。我们要做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的连接者,既要遵守现代社会的文明成果,更要大家携手共建和推动信息社会的规则制定与生态建设,降低新事物出现而带来的风险。

疫情之下,企业该如何接种“疫苗”?

莎士比亚说: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疫情并不可怕,可贵的是我们仍然对未来充满信心。

愿所有企业充满信心,理性应对,我们终究会在白昼到来之时,共同迎接朝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