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被围,街亭至关重要,诸葛亮为何不回师救援?

冢虎卧龍


蜀汉灭亡时,总人口是94万人,按10个人养活一个兵的比例计算,蜀汉的军队总数约有10万人,镇守南部边境南中需要1万人,镇守东部边境永安需要1万人,汉中留守1万,成都留守1万,诸葛亮可用于北伐的机动兵力约在6万人左右。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让赵云、邓芝带领疑兵在箕谷吸引魏军主力,赵云、邓芝兵力约5千人,诸葛亮亲率主力出祁山,转住了魏军在祁山的堡垒,大约用了5千人,之后让马谡为主帅、王平为副帅率军守街亭,马谡军总计约有5千人,同时诸葛亮派出高翔率领一支军队在街亭以左的列柳城接应马谡,魏延率领一支军队在街亭之右的山谷之中接应马谡,高翔和魏延各有2千人左右。



其余4万多蜀军在诸葛亮的亲率下,攻向陇右五郡,南安、天水、安定三郡投降,广魏郡和陇西郡则拒不投降。

诸葛亮让马谡守住街亭的唯一目的,就是拖延时间,让陇右的蜀军攻下广魏郡和陇西郡,再巩固城防,到时候魏军就算来了,蜀军已经占据了城池,诸葛亮也不怕。

看一场战争,要明白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诸葛亮这一次北伐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想拿下陇右五郡,明白了目的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诸葛亮不救马谡?



在整场战争中,诸葛亮的重心就是拿下陇右五郡,而马谡在街亭的任务就是挡住魏军,在一段时间内,不让魏军进入陇右,马谡只要挡住魏军一段时间,就算完成了任务,而且马谡的任务是为整场战争的重心服务的。

再来看下地理位置,马谡所在的街亭在陇右的东边,是长安经陇山道通往陇右的唯二通道,而上邽是陈仓经渭水道通往陇右的另一个通道,现在这两个通道都在蜀军手中,蜀军才有可能去攻打陇右,拿下五郡。



当诸葛亮的蜀军出现在祁山时,赵云的疑兵已经失云了任用,魏国已经明白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在陇右,因此让张郃率领大部队源源不断的开往陇右,也就是说街亭和上邽两个交通要道,魏国的援军不断的会增援过来。

结果马谡在街亭战败,诸葛亮是不可能救的,为什么?

街亭和上邽两个交通要道必须挡住魏军的进攻,蜀军才有安全感,否则在陇右的蜀军就会陷入魏军的两面夹击。诸葛亮救马谡就得向北继续进军,那么街亭南边的上邽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诸葛亮救马谡,上邽又丢了,那么整个北伐蜀军,就会全部没有后路,这是非常严重的事件,会导致蜀军全军覆没。



而且马谡在街亭失败的非常快,完全打乱了诸葛亮的整体部署,马谡一败,高翔和魏延也陷入困境,只能撤退,否则会被魏军包围,要不是王平带了一千人坚守阵地,整个街亭战场的蜀军有可能全军覆没,包括高翔和魏延的军队。

诸葛一生唯谨慎,事实上对马谡的安排可谓周到细密,但凡只要有机会,诸葛亮也是会救马谡的,但诸葛亮是主帅,判断战场形势要以大局为重,如果救马谡影响了蜀军主力,会导致更大的伤亡,或者救马谡会导致蜀军陷入更大的风险之中,那么马谡就是可以放弃不救的。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回师?如何回师?街亭之战,赵云、邓芝为疑军,马谡为前军,诸葛亮为后军;诸葛亮身边的兵,根本就没有介入本次战斗;而且就算他要去帮,也是正面救援,没有回师一说;

就三方兵力来说,马谡为前军,正面抵敌张郃,兵力最多;赵云、邓芝为疑军,勾引曹真大军回防郿县,兵力次之;诸葛亮为后军,与马谡相距不远,马谡胜则合兵一处,马谡败则班师归蜀,兵力最寡;所以在这次战役中,马谡才是最关键的人物;马谡一旦失败,那么!蜀国的第一次北伐必定会满盘皆输;赵云、邓芝本来就只是疑兵,缺兵少将,根本无法正面抵敌曹真;况且蜀国的兵力,本来就弱于魏国,诸葛亮定出计谋时,是想利用赵云、邓芝两支队伍,将魏国的主力大将曹真引往郿县,使街亭防守空虚;再将所有的精锐部队交给马谡,让马谡去前线独自指挥,与魏将张郃决一死战;他想借曹真回防之机,一鼓作气拿下张郃,打开伐魏突破口;所以此次战役,诸葛亮几乎把所有的良将精兵都派了出去,留在自己身边的兵力,非常非常少;他把所有希望都寄予在了马谡身上,把所有的重兵都交给他去打张郃,因为马谡一旦拿下街亭,蜀军北伐便多了一道屏障,进则可攻,退则可守;



有人说是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或者说通信不好,诸葛亮来不及救援;简直是胡乱分析,连西县与街亭的地理位置都不了解,就妄作定论!!!其实诸葛亮之所以不救援马谡,一则没必要,马谡败兵那一刻起,第一次北伐就已经宣告失败了;二则自己兵力不足,以微弱之兵强行解救,只是添油战术,给张郃送菜而已!!!


爱尚文史


诸葛亮不回师救援关键是此时无兵可派。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命赵云、邓芝为疑兵出斜谷,据守箕谷,吸引魏军的注意力,而自己亲自带蜀军主力出祁山,攻击陇右,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而降蜀,形式可以说不错。

但是此时蜀军在陇右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经过荆州、夷陵之败以后,蜀军损失惨重,虽然经过诸葛亮几年的努力,有所恢复,但是此时蜀军的实力还是远远不如魏军,诸葛亮的北伐大军最多只有4、5万人,再扣除赵云这一路疑兵,诸葛亮出祁山的部队更少。

而此时陇右五郡里虽然有南安、天水、安定叛乱,但是陇西和广魏并未投降。而刘备去世以后,虽然魏国放松了对蜀汉的警惕,在雍凉二州驻军不多,但是这里胡人很多,因此地方部队并不少。

诸葛亮出祁山以后,雍州刺史郭淮就集中部队退守上邽,随后在街亭之战时击败了在列柳城的高详;陇西太守游楚也调集军队守城,并且逼退了前来攻城的蜀军;而凉州刺史徐邈则派遣大军进攻南安。

这几路魏军数量都不少,加起来至少也有2万之众,再加上陇右其他零散魏军,数量更多,虽然这些魏军大多是州郡兵,战斗力相对较差,但是他们熟悉地方,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因此诸葛亮并未排除魏延等大将去防守街亭,而是以马谡前往,这固然有培养马谡的想法,但是此时他更需要魏延等人来对付陇右的魏军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在马谡遭到进攻的时候,蜀军也是正在忙于在陇右各地作战,诸葛亮身边没多少部队。所以诸葛亮不是对马谡见死不救,而是真的派不出兵。


不沉的经远


马谡被围,街亭至关重要,诸葛亮为何不回师救援?马谡,字幼常。自幼死读兵书,徒有虚名,实乃庸才。派马谡守街亭是诸葛亮的一招错棋。街亭乃通往汉中的咽喉要道,如失街亭,汉中不保。诸葛亮十分清楚。派马谡守街亭,一来是诸葛亮和马谡相处多年,义同生死。所到之处尽力指教马谡。以为他学得一些用兵之道。而且经不住马谡一再请战,并立下军令状,以全家性命担保,诸葛亮才把守街亭的重任交付于他。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曾交代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一生用兵谨慎,派马谡守街亭是他一生中最大错误。马谡为主将,王平为副将,到达街亭后,马谡统兵山上,远离水源,乃兵家大忌。王平力劝马谡在街亭当道扎营:如魏兵骤至,断吾汲水之道,不战自乱。马谡不听劝阻,王平只好分兵五干于山西十里扎寨。次日,魏之名将张郃率大军杀来,见马谡统兵山上大喜。马谡的战术是:居高临下势如破竹。当时正值署天,士兵口渴难熬,马谡几次冲杀都被杀回。只好闭门死守。二日后士兵大开塞门降魏。马谡只身逃回,负荆请罪。诸葛亮为何不派援兵?并不是不派援兵,王平扎寨后,速画了街亭地图以及马谡安营山上一并派人连夜送于大寨。当时最快的办法也只有骑马。当诸葛亮接到王平的图本,欲派杨仪驰援则已晚矣。街亭已被张郃占领。马谡王平自绑到大帐请罪。大势已去。




天高云淡839


原因是诸葛亮无兵可用。

很多人受《三国演义》影响,以为马谡守街亭仅仅只是率领一支部队,这其实是错误的。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意思是:“诸葛亮命令马谡都督诸军在前面迎敌,与张郃在街亭大战。马谡没有听从诸葛亮的安排,致使被张郃打败。”

历史上的马谡并不是得到诸葛亮的命令率领一支兵马前往街亭驻守,而是作为诸葛亮的前军都督指挥主力军作战。基本上诸葛亮把所有身家都交给马谡了。

《三国志•马谡传》也记载:“(马谡)统大众在前”。

所以当马谡兵败的时候,诸葛亮实在已经是无兵可用了。

《三国志•马谡传》记载刘备曾经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然而诸葛亮依然任命马谡为参军,予以重任。第一次出祁山时,诸葛亮“违众拔谡”,不顾众人劝阻而让马谡统帅大军,最终还是自己吞下了苦果。

在“识人、用人”这两项上,诸葛亮终究是不如刘备啊!




九尾读正史


马谡失街亭,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的转折点,让诸葛亮在拥有一片大好形势急转直下,并最终失败,退回了汉中,也失去了拼命打下的西北三郡。

如题,既然街亭这么重要,那诸葛亮为什么在马谡丢街亭之后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增兵援助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无兵可派

诸葛亮在派马谡去的时候就说明了街亭的重要性,他也知道马谡要面对的都是谁——曹魏名将张郃和“冢虎”司马懿再加上十几万的曹魏将士。



原文说得好:

街亭虽小,干系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军皆休矣。

既然都知道街亭如此重要,那诸葛亮肯定是把自己手下能调用的所有精锐都给了马谡,后来马谡失败之后,诸葛亮无奈只能玩一下空城计也可以知道诸葛亮是真的无兵可调了。否则,不用说增兵援助了,但凡诸葛亮手下还有多余的将士,他也肯定会让马谡全带上去守街亭重地。

二 街亭丢的太猝不及防

诸葛亮是万万没想到自己信任的爱将马谡会犯了兵家大忌——兵进险地,把所有的将士都聚在山上,结果让张郃切断水源,大败而归。

诸葛亮本来想的是让马谡在大路结营,阻挡住司马懿和张郃的大军,拖延一下,让自己腾出时间来消化后方的凉州三郡,稳定后方,进而早日腾出兵力来支援战场一线。

他一再叮嘱马谡要阻挡住张郃,他也把自己能拿出来的兵力全都给了马谡,他可能觉得在自己的认知里面,马谡有能力处理好这些,当街亭失了之后,诸葛亮也是玩玩没想到会败得那么快,败得那么彻底,准备善后都来不及,哪有功夫去派兵支援马谡啊?

三 街亭已失,失不再来

前者已经说了,马谡带着诸葛亮能拿出来的所以兵士去了街亭,这一大败,诸葛亮已经没能力去作战了。

就算有兵力去夺回街亭,你确定诸葛亮会去?曹魏兵士十几万,而且张郃和司马懿这俩战场“老油条”肯定也知道街亭的重要性,他们不会犯马谡的错误,他们有能力守住,也有条件守住。

诸葛亮已经为了守住街亭拼尽全力了,再凭什么去夺回已经失去的街亭啊?

说的不好,希望大家多多指教,如果大家觉得还不错,希望多多点赞,多多关注,我会不定期的更新三国小文章,谢谢!


暮雨夜行归何处


一是陇西一带地势崎岖,道路难行,加之古代通信技术落后。两军沟通不便,恐怕诸葛亮接到马谡的地图时,张郃就破了蜀军的壁垒。

二是敌我双方军力对比悬殊,魏军人数超过5万而蜀军只有2万。

三是双方军事主官素质经验差距太大,马谡和戎马半生的张郃相比只能是渣渣。

四是两军的状态和士气的差异,蜀军出川已有数月,加之被困孤山,厌战情绪高涨,投降者甚多。魏主曹睿亲征,背后就是长安,若不死战,关中不保,魏军自然是情绪高昂。


你要信我ya


其实诸葛亮并不是不想救援,而是根本就没法救援!

理由如下:

一是诸葛亮过分相信马谡,而马谡确实无统兵之才,导致街亭丢失得太快,这一点诸葛亮也是想不到的。如果马谡能再多抵挡一阵子,诸葛亮的援兵也许就会到了。

二是在街亭西方,还有魏国的一个郡没有投降,那就是陇西郡。这个郡在诸葛亮的后方如鲠在喉,对全军都是一个威胁。如果诸葛亮派军救援街亭,那么很可能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那样恐怕平安撤退入汉中都不现实。

三是当时的国力限制,马谡率领前往街亭的是蜀国的精锐军队,一旦失败蜀国元气大伤,当接到败报时街亭之失已成定局,蜀国军力已经不允许再继续作战了,而且粮草供给也跟不上了。所以,只有选择撤回汉中。


红尘入世亦不闲


第一次北伐应该是诸葛亮除了南征以外的第二次大规模带兵,经验上有些不足,再加上第一次北伐时战绩出乎意料的好,造成诸葛亮有些贪功,另外也不想放弃当时的成果,所以造成蜀军兵力较为分散,时间上来不及,只能先派马谡火速带兵守住街亭要道,遏制住魏国行进,以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既得战果,和从容的聚集兵力,另外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诸葛亮没有想到孟达会败亡的这么快,司马懿的闪击确实出乎他的意料,这样造成本来缺少兵力的雍凉地区能得到荆州方向的兵力支援,造成诸葛亮局部的兵力不足。



梦语独断


如果救了马谡,那曹真可就会击败赵云邓芝后直取汉中了。这样凉州没有拿下,后路又被断,就没得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