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臣死后配享太庙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写历史人物志的人


很多人都知道配享太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那么这种荣誉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呢?对后代到底有什么益处呢?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件事,什么是配享太庙。太庙是皇帝的宗庙通俗一点就是皇帝供奉自己祖先牌位的地方,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只是各个朝代的叫法不一样。中国历代都以孝治天下,所以说非常的重视祭祀,太庙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在故宫里就有现成的太庙这座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的正方形建筑位于紫禁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成祖朱棣在1420年修建的,整个太庙占地面积200亩,非常的奢华,当然现在的这个太庙并不是原装货,还是嘉庆20年重新修整的。

一般人进不了太庙,必须是亲近的,有大功的才能进入太庙,享受这个资格,整个清朝的时候,东配殿只有14个人接受供奉。具体有代善,多尔衮,多铎和豪格等。

配享太庙是一种荣誉到底有什么用呢?首先配享太庙,并不是爵位也不能世袭,说白了就是一个荣誉,而且是比较虚的荣誉。这种荣誉并没有伴随着实际的金钱奖励,但是也享受着皇家的香火,足够子孙后代吹嘘几辈子了,

其实配享太庙也没有特权,比如说张廷玉虽然配享太庙的,但是他的儿子们一定想要做官,还是要参加科举制度,但是无形之中沾光那是肯定的。

第三配上太庙也并不是没有变动的。这种资格搞不好还会被剥夺的,比如说和珅的弟弟和琳,因为他的哥哥和珅倒台,所以说他的牌位就被嘉庆皇帝给撤了出去,祠堂都给毁掉了。

大清276年,能够获得这种荣誉的人,不过27个人这种概率相当低,封建社会讲究三纲五常。配享太庙之后,皇帝要给大臣拜祭这个这个荣誉是天大的荣誉,子孙后代会非常的高兴。


历史小新人


实际好处基本没有

其实若以现代的眼光看,配享太庙没啥实际好处,对于本人来说活着不可能享受那待遇,都死翘翘了啥待遇都白费,提升点下葬规格无非多占几米土地,多浪费点建筑材料,还能怎么样?清朝时候配享太庙的大臣都可以按郡王里下葬的,不一样埋土里出不来?

对于儿孙更没啥优待,那玩意不像爵位可以世袭,除了大祀时能混进太庙磕头,基本蛋用不顶。想当官你还得参加科举,想升官你还得苦熬资料,不小心得罪了皇家,祖宗的神牌就人家扔出来,你还得顶着唾沫去收拾残局。

对!你没看错,配享太庙也不是一劳永逸,稍不留神就会被扔出来。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你把前一个皇帝跪舔舒服了,不见得下一个也觉得顺溜。别说只是大臣,明嘉靖年间大议礼的时候,原来庙号明太宗的朱棣都差点被扔出去。

就是面子好看

估计很多人会问,既然没有实际好处,为啥古代那么多大臣削尖脑袋想混个配享太庙的待遇?这事如果细扯起来太麻烦,还好吐槽机是个擅长举栗子的人,咱们可以用现代的角度解释一下。

话说那驴牌(LV)挎包造型丑、颜色深,为啥那么多败家娘们哭天抹泪的非得买?单纯是因为它贵吗?错了!是因为那玩意稀有,没事就号称全球限量多少个,背上它对自己的逼格提升很高。

瑞士那些纯手工名表也是这样,不止价格爆炸,还得审核你的人品,有没犯罪记录,是否对社会做出过贡献。一套跟孙子似的申请流程后,再花几十万买块机械表。那20块钱的电子表它走得不准吗?那些钱拿去撸串它不香吗?为啥非得这么折腾呢?答案很简单,为了和别人不一样!而所谓配享太庙就跟这个道理一样一样的。

其实古代帝王和现代黑心奢侈品商的思路是完全一致的,挖空心思琢磨如何花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阴险的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再以待遇来区别。然而总有一些人牛到就差一步登天,偏偏还可以继续立功,这时候你要咋办?总不能把自己的位置让给他吧?

在经过长期观察后,帝王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衣食无缺、位高权重的大臣在失去最高权力追求后,要么变得颓废无比,要么开始追求虚荣。这就好办了,要面子嘛!我给就是了!

那么什么是最大的面子呢?华夏人最重视两样东西,一曰戎,二曰祀,打仗这玩意风险太高,还是在祭祀上想办法吧!于是逼格奇高的配享太庙就新鲜出炉了,从此大臣们蜂拥跪舔。

太庙那恐怖的逼格

那么太庙祭祀的逼格到底多高呢?这么说吧!无论明清,太庙都是重中之重,永远排在祭祀三个等级的最高位,称之为大祀。大祀的礼节虽然各朝有不同,但是天子亲祀绝对没跑,除非极特殊情况才能请假。

如果只是天子参加还不是规格高,祭祀太庙还得有专门的祀官负责喊,上什么酒要喊,上什么肉也要喊。天子还得亲自上表烧掉,向祖宗报告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请祖宗保佑之类。

当然,这也不算太过份,最恐怖的是百官中还得有人陪祀,一般品级不够的还没资格,吐槽机之前就写过明朝一个倒霉四辅官因为判死刑被朱元璋取消陪祀的段子。这帮陪祀的全程得在底下跪着,到节骨眼儿上还得行礼,这逼格可就不得了啦,等于后世满朝文武精英给叩拜,在下面必然爽翻天啊!


总结起来吧,所谓配享太庙其实并没有实际好处,只是皇家代为供奉时享、荐新,再加上文武官员祭拜,面子上好看而已。这是一个典型的荣誉头衔,象征意义大于现实意义,只是古代重视祭祀,所以显得很牛。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太庙是古代王朝供奉历代皇帝的地方,如果大臣功劳甚大,有时皇帝也会恩准其配享太庙,那么古代的配享太庙究竟有何意义,后代又会有什么好处吗?先说第二个问题,实际上,配享太庙的大臣后代并没有所谓“特权”,比如满清汉臣唯一配享太庙的张廷玉,其四个儿子张若溎、张若霭、张若澄 、张若渟都是举科举入仕途,并没有受到什么优待,所以这些大臣的后代们其实好处并没有想象的那麽大,最多也就是能在皇帝面前露个姓名,博得存在感罢了,当然这也是一种好处。

简单来说,好处就是可以享受皇家的香火供奉,配享太庙就是到皇家陵园里占个位置,并有个神祖牌到太庙里供奉起来。然后以后每任皇帝祭祖拜先帝的时候就会一起拜拜这些大功臣。只要是人都得拜皇帝,能够反过来被皇帝拜那可是最大的殊荣。爵位不会降。在古代爵位虽然是可以世袭传子,但是这种爵位传袭每过一代就会降低一个级别,公爵降侯爵侯爵降伯爵,五代过后就是普通平民了。如果能够混一个配享太庙的话,那么这种人家的爵位就是世袭不降的。

清朝两百多年里,只有27个人享受到这个崇高的荣誉,汉人里头只有张廷玉死后有幸进去。那些有幸进去的满人也都是在国家危难时候,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建立过奇功,力挽狂澜的有头有脸的满人。张廷玉是谁,为什么有那样的荣耀呢?张廷玉是官二代,老爸就是大清的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一样的大官。张廷玉先后给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当过马仔,从礼部尚书到吏部尚书到户部尚书、再到军机大臣,大清的各部门一把手几乎当了个遍。后来雍正病危的时候也惦记着自己的马仔,驾崩前嘱咐张廷玉跟允禄和鄂尔泰当了顾命大臣,并在遗嘱中写明让张廷玉死后到自己身边配享太庙。由于张廷玉的才干和忠心出了名,乾隆上台后,张廷玉继续受到重用,直到年迈退休。张廷玉活到83岁去世,死后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不管是对配享的本人,还是其家族,都是一项莫大的荣誉,但也像是虚名,可以带来关注度,并不能为后代带来实实在在的权利与富贵。传之后世的是爵位、财富与家学,以及官位恩荫附带的利益。


湛可爱sun


今天的太庙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东北侧,是明清两个皇帝祭祀自己先祖的地方,在儒家的思想中祭拜先祖是相当完整的制度,最早的太庙只是供奉皇帝。配享太庙是皇帝对臣子的一项无上的光荣的奖励,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的人的时候,可以将自己的牌位放在太庙中共接受供奉,简单的来说就是一种非常高的荣耀,这些有功的大臣和历代皇帝一样享受它们后世子孙的祭拜,配享太庙的资格相当的难得,整个明朝只有37个人获得这个荣誉,大部分是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清朝将近300年的时间,却只有26个人获得这个荣誉,

汉族仅有张廷玉获得配享太庙的资格,太庙是皇帝的私人宫庙,一般的皇亲国戚都是没有资格进入的,因此配享太庙的必须是皇帝亲近的有功于社稷的大臣,这些大臣们不光功劳很大,而且要受到皇帝的宠爱,且得到了皇帝的允许才能进入太庙享受待遇。

当然配享太庙只是一种荣誉,并没有实际的福利,甚至后世皇帝一句话就可以将这个人的牌位移出。但是获得配享太庙资格对于后世子孙还是有相当大的帮助的,这些获得这项资格的人自然早已经位极人臣之人,本来位高权重又获得了,又获得了皇帝的认可,只要没有经历改朝换代,那么后世子孙都可以享受祖上的荫蔽,荣华富贵过一生,在各种考核提拔之中都能够获得加分,从而更快的提拔升迁。


如是我闻人


宗庙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秦汉时期才正式命名为太庙,仅供皇帝而且供奉,一些有功劳的大臣可以配享太庙,去世之后,将他的名字刻在一个木头上,然后放在皇帝列祖列宗的牌位旁边,这代表着后代皇帝到太庙去祭祀,还要给顺便给配享太庙的大臣们也给跪下磕头了,这在古代社会来说是非常高的荣誉。当然这是最高门槛的一种荣誉,含金量也是最高的,能够得到配享太庙的人物相当的少,

一般三种人能够拿到这种荣誉,第一种是皇帝宠爱的皇后。比如说司马炎的皇后出生玄弘农杨氏,他的皇后,所以说得到了配享太庙的殊荣,

第二种就是皇帝认可的有功之臣,他们自然拥有很大的功劳,比如说是开疆拓土,而得到这种功劳的人士一般有,常遇春 徐达 司马光赵普等等,

第三种就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功劳,但是皇帝特别信任他与皇帝的关系相当密切,所以说。皇帝也给了他们最高的荣誉,比如说张廷玉等等。

当然配强代表之后不代表这个荣誉就会一直拥有,如果家里的后人不争气,还是会被撤掉这个荣誉的,比如说和珅倒台之后 他弟弟排位就被撤出。房玄龄的儿子谋反之后,牌位也被移走了,而随着王朝的变更,配享太庙的资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说武则天的父亲在武则天称帝的时候,自然能够配享太庙,而当武则天退位之后,他也被撤出了太庙。

还有一个特殊的例子,就是张廷玉。是大学士张英的儿子。是清朝唯一能够配享太庙的汉臣,不过他这个过程相当的曲折,在雍正年间,张廷玉受到皇帝的信任,皇帝给了他配享太庙的承诺。而等到乾隆继位的时候,他不再受到皇帝的信任,一大把年纪了,还被乾隆多次责罚,退休之前。配享太庙的资格也被剥夺了,直到他回到桐城老家去世之后,乾隆皇帝念在他是老臣的份上,还是将他进了太庙。配享太庙对本人对其家族也是相当大的一种荣誉,虽然是虚名,但也能带来关注度,虽然并不给后代带来实际的权力。但也表示了皇帝对他们这个家族的信任能够有很多的附带价值。


历史战争人


当这些古代牛人们的人生走到尽头时,皇帝们或许会给他们这样一项特殊荣誉——“配享太庙”。

太庙,是古代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配享之典,国家所以报功而劝忠也。”(《五礼通考·功臣配享》)

帝王们通过这种方式,用以表彰有功于国的忠臣烈士。

太庙是古代王朝供奉历代皇帝的地方,如果大臣功劳甚大,有时皇帝也会恩准其配享太庙,那么古代的配享太庙究竟有何意义,后代又会有什么好处吗?先说第二个问题,实际上,配享太庙的大臣后代并没有所谓“特权”,比如满清汉臣唯一配享太庙的张廷玉,其四个儿子张若溎、张若霭、张若澄 、张若渟都是举科举入仕途,并没有受到什么优待,所以这些大臣的后代们其实好处并没有想象的那麽大,最多也就是能在皇帝面前露个姓名,博得存在感罢了,当然这也是一种好处。

简单来说,好处就是可以享受皇家的香火供奉,配享太庙就是到皇家陵园里占个位置,并有个神祖牌到太庙里供奉起来。然后以后每任皇帝祭祖拜先帝的时候就会一起拜拜这些大功臣。只要是人都得拜皇帝,能够反过来被皇帝拜那可是最大的殊荣。爵位不会降。在古代爵位虽然是可以世袭传子,但是这种爵位传袭每过一代就会降低一个级别,公爵降侯爵侯爵降伯爵,五代过后就是普通平民了。如果能够混一个配享太庙的话,那么这种人家的爵位就是世袭不降的。

配享太庙,是古代褒奖功臣的一种制度,历朝历代均沿袭下来。除了感念这些劳苦功高的功臣以外,这项活动更多的是为了达成这样一些现实目标:比如,引导官员、民众忠君爱国,向功臣们学习;再比如,唐代配享功臣,文臣多于武将,这也是一种价值导向,意在引导民众多习文而不学武。毕竟,文臣本事再大,相对武将来说还是安全的。





寰宇世界历史地理姿势


太庙是一个王朝统治者死之后寄托灵魂的地方,这些皇帝在生前享尽了荣华富贵,死后还要有一个专门的地方让后世人祭拜他们,里面供奉的都是各路神仙以及祖宗牌位,历朝历代都有太庙北京的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供奉先人的地方。

那么什么是配享太庙的配享太庙是皇帝给自己的大臣们死后的一种无上的荣誉,这些大臣们为皇帝卖了一辈子的命,流血流汗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活着的时候皇帝给他们很多奖励,死了之后也没有忘记他们,让他们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资格,也给他们的亲人带来了很多的面子,其他的大臣也会非常的羡慕。为皇帝卖命,皇帝不花一分钱就让天下的成功为他卖命干活,这样统治的基础就会越来越稳固。

说白了配享太庙就是一种荣誉级别的激励手段,而配享太庙并不在正殿而是在偏殿。在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等级是非常的严格的,普通人没有这个机会获得这个荣誉的只有那些皇帝非常亲近的大臣才有资格获得这个荣誉,在满清王朝200多年的时间内,总共只有27个人获得了这种至高的荣誉,汉人中只有张廷玉有幸进入。张廷玉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大的功劳呢?张廷玉是一个官二代,他的老爸是大学士张英,张廷玉先后给雍正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当过秘书,做到了军机大臣的高位,张廷玉为满清的皇帝卖命的非常非常的,为晚清皇帝卖命,宵衣旰食,擅于揣摩领导的意图,这样的人皇帝自然非常的赏识。尤其雍正皇帝看到张廷玉是非常的粗心,经常给他赏赐,有一次一出手就想给他上万两银子,后来在雍正皇帝病危的时候,还在惦记着自己的马仔,

驾崩之前还嘱咐张廷玉当顾命大臣,在遗嘱中还写明让张廷玉配享太庙,乾隆上台之后。却有意的为难这个老人,对他进行打压,但是最终还是让他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资格。

配享太庙是皇帝给他的一种死后的待遇,是一种荣誉,虽然不能吃也不能喝也不能继承。但对于后人来说,也是一种有面子的事情。别人非常的羡慕嫉妒恨,自己也可以拿出来显摆,配享太庙就是一种无形的崇高的荣誉,是一种无形资产让后代,让家族的后人无形中就高别人一等。


历史小新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什么叫配享太庙?就是说臣子去世后,名字放在皇帝的列祖列宗牌位旁。后代皇帝到太庙祭祀祖先,给先皇牌位磕头的时候,顺便把配享太庙的臣子也跪了。这在古代可以说是为人臣者的最高荣誉。

什么人才能配享太庙呢?

1、皇帝在世时宠爱的皇后,并且有较大的家族影响力,品行端正。比如司马炎的武悼皇后杨芷,出生弘农杨氏,这个家族在汉朝就已经是大豪门;在教养方面,史书记载杨芷“婉嫕有妇德,美映椒房”。皇后配享太庙,只在魏晋时个别政权存在过,并非后世主流。

2、得到皇帝认可的有功之臣或宗亲。这类人需要有很大的功劳,或开疆拓土,如常遇春、徐达、沐英、清初铁帽子王,或有拥戴之功,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或在文治方面有大建树,如司马光、赵普。

皇帝极其信任的人。这种人,既无盖世之功,但就是会做人,会与皇帝建立密切关系,让皇帝在生前就离不开,比如张廷玉、和珅的弟弟和琳。

配享太庙,并不代表着可以一劳永逸,如果家人不争气,还是会被撤销牌位,比如和珅倒台后和琳就被撤出;房玄龄的儿子谋反,也导致房玄龄配享太庙的资格被取消。

随着帝王的变更,臣子的历史评价往往是动态的,这也会影响配享太庙的资格,比如武士彟,由于武则天的关系。被追加进太庙,后来武则天去世,武士彟又被撤出太庙。

再比如王安石,在生前争议不断,名声时好时坏,虽然进了太庙,但随着评价的降低,也被撤出太庙。

司马光是北宋名臣,《资政通鉴》的作者,王安石的政敌,属于保守派。别人往往只能配享一个皇帝的太庙,而他却能拿到两张门票,同时配享宋神宗和宋哲宗两个皇帝的太庙。

还有一个是张廷玉,他是大学士张英的儿子,也是大清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在雍正年间,张廷玉深受信任,被皇帝许诺,将来配享太庙。等到了乾隆继位后,张廷玉去世了。乾隆才念在他是先皇老臣的份上,让他进了太庙,不过张廷玉已经感受不到了。

配享太庙,不管是对配享的本人,还是其家族,都是一项莫大的荣誉,但只是虚名,并不能为后代带来实实在在的权利与富贵。


时光隧道2019


太庙是古代王朝供奉历代皇帝的地方,如果大臣功劳甚大,有时皇帝也会恩准其配享太庙,那么古代的配享太庙究竟有何意义,后代又会有什么好处吗?先说第二个问题,实际上,配享太庙的大臣后代并没有所谓“特权”,比如满清汉臣唯一配享太庙的张廷玉,其四个儿子张若溎、张若霭、张若澄 、张若渟都是举科举入仕途,并没有受到什么优待,所以这些大臣的后代们其实好处并没有想象的那麽大,最多也就是能在皇帝面前露个姓名,博得存在感罢了,当然这也是一种好处。

简单来说,好处就是可以享受皇家的香火供奉,配享太庙就是到皇家陵园里占个位置,并有个神祖牌到太庙里供奉起来。然后以后每任皇帝祭祖拜先帝的时候就会一起拜拜这些大功臣。只要是人都得拜皇帝,能够反过来被皇帝拜那可是最大的殊荣。爵位不会降。在古代爵位虽然是可以世袭传子,但是这种爵位传袭每过一代就会降低一个级别,公爵降侯爵侯爵降伯爵,五代过后就是普通平民了。如果能够混一个配享太庙的话,那么这种人家的爵位就是世袭不降的。

清朝两百多年里,只有27个人享受到这个崇高的荣誉,汉人里头只有张廷玉死后有幸进去。那些有幸进去的满人也都是在国家危难时候,为爱新觉罗家族的统治建立过奇功,力挽狂澜的有头有脸的满人。张廷玉是谁,为什么有那样的荣耀呢?张廷玉是官二代,老爸就是大清的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一样的大官。张廷玉先后给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当过马仔,从礼部尚书到吏部尚书到户部尚书、再到军机大臣,大清的各部门一把手几乎当了个遍。后来雍正病危的时候也惦记着自己的马仔,驾崩前嘱咐张廷玉跟允禄和鄂尔泰当了顾命大臣,并在遗嘱中写明让张廷玉死后到自己身边配享太庙。由于张廷玉的才干和忠心出了名,乾隆上台后,张廷玉继续受到重用,直到年迈退休。张廷玉活到83岁去世,死后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不管是对配享的本人,还是其家族,都是一项莫大的荣誉,但也像是虚名,可以带来关注度,并不能为后代带来实实在在的权利与富贵。传之后世的是爵位、财富与家学,以及官位恩荫附带的利益。


福子说历史


太庙是古代皇族的宗庙,宗庙制度是我国古代先祖崇拜的产物。最早的宗庙主要是供奉历朝历代皇家先祖的那是中国最高规格的宗庙。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其实配享太庙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荣耀名声,要知道我国古代的人那是十分重视名声对于名声的重视程度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从文天祥最著名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能看出古人对名的重视。而配享太庙那就相当于可以将自己的排位供奉到皇家宗庙里,那是可以享受皇帝的祭拜供奉,而且哪怕这个王朝灭亡太庙也会重建后朝的皇帝也会继续供奉,你想想这是多大的荣誉呀。所以呢只要古代的那些文臣武将们只要有机会配享太庙那绝对是前赴后继的,所以呢其实就这一条好处就足够了。

很多人认为这个好处只是名义上的没什么实际作用。在我看来虽然可能名声这个东西比较虚,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好处还是实实在在的。但是大家要知道配享太庙的人都是对国家有天大功劳的人。配享太庙也是一种很高的认可要知道一个朝代几百年的历史只有二三十个人才有资格配享太庙,从这就能看出配享太庙的难度。那么如果你的家人有人能配享太庙那就说明国家对你的家人高度认可,在这种情况下你未来的仕途之中只要不作死,那看在家里有人配享太庙的份上那肯定比其他人要有很大的优势呀是吧。而且对家族来说也是非常高的荣耀这种荣耀也必然会给家族带来很多的好处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