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身”更要“护心”,疫情来袭,别让这4种情绪化思维伤害你


“护身”更要“护心”,疫情来袭,别让这4种情绪化思维伤害你

镜子物语:彻底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后,你会活得更有勇气。

春天,本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季节。但2020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封琐了人们的脚步,似乎每一寸空气里,都潜藏着危险。

担忧、恐惧、焦虑、不安。我看到,有人忧心忡忡,整晚失眠,偶尔咳嗽一声就害怕半天;有人没来由感到心慌胸闷,浑身不舒服,慌忙跑去看医生,结果根本没事;还有人,把恐慌转化成愤怒,只要新闻上报出某个病毒携带者的行动轨迹,评论区里就立刻会群起而攻之……

面对灾难,我们有理由悲观,但我们也必须把负面情绪控制在一定限度内,不能任其泛滥。而一个人的情绪反映,并不取决于外界环境的刺激,而是与他的思维方式息息相关。

《事实》一书的作者汉斯·罗斯林说,我们大多数人在看待周围的世界时,都存在一种或几种情绪化的思维本能,这些思维本能让我们无法看清真相,只会看到这个世界越来越糟糕的样子。

我们只有认识到自身的这些思维偏差,并予以纠正,才能从消极悲观中超拔出来,让自己无论面对怎样的情况,都能够保持理性、平静和乐观。

“护身”更要“护心”,疫情来袭,别让这4种情绪化思维伤害你


01 警惕负面思维,别只关注坏事

这个世界上发生的事,既有好事也有坏事,而我们总是更多地关注坏事。

天灾、人祸、战争、暴力、疾病、纠纷……只要你稍稍留意就能发现,我们每天在各类媒介上看到的,以及人们经常拿来谈论的,多数都是这些负面新闻。

因为社会的很多进步,都是以很缓慢、很分散的方式发生的,不能吸引读者,不太具备新闻价值。飞机安全航行几亿次都不会得到报道,但一次失事,一定会世人皆知。

这也造成了,我们总是很容易就能注意到世界上发生的所有坏事,而非常难以发现正在发生的好事。

这种情况天长日久,就塑造了我们的负面思维本能。在我们的观念里,世界正在变得更坏,而事实并非如此。

罗斯林曾做过一项轰动世界的调查。他设计了13个简单的选择题,考察的都是一些关于世界现状和趋势的基本事实。几十年间,他让成千上万的人回答这些问题,其中不乏各个领域的权威、教授、专家,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人们回答的正确率最高只有9%,还不如一只随机做选择的大猩猩(正确率33%)。

比如这个问题:在全世界所有低收入国家里,有多少百分比的女孩能够上完小学?20%、40%还是60%?多数人选20%,而正确答案是60%。

问题:全世界人口的预期寿命现在是多少岁?50岁、60岁还是70岁?多数人选择A,部分人选择B,而正确答案是70岁。

问题:在过去的100年间,死于自然灾害的人数是如何变化的?几乎翻倍、保持不变还是几乎减半?多数人选几乎翻倍,而正确答案是:几乎减半。

人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都表现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倾向于最坏的选择。而真实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个世界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越变越好,我们都错了。

不得不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被负面思维左右着。我们看到恐怖主义、空气污染、世风日下、人情冷漠、生存艰难,一遇到坏事,就很容易陷入悲观。我们感叹着:人间不值得,却不知道,自己的想法极有可能是片面的。

要摆脱负面思维带来的坏影响,我们就要认识到:不好和更好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我们能够听到更多的坏消息,仅仅是我们对坏事的关注度和监控能力提高了,并不一定意味着事情已经无法收拾了。

正确的做法,不是刻意回避那些负面消息,而是要在脑海里保留两套思维方式:看到好消息时,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看到坏消息时,先冷静下来,问问自己,事情是不是也有好的、进步的方面,只不过没有报道出来而已。

“护身”更要“护心”,疫情来袭,别让这4种情绪化思维伤害你


02 拒绝恐惧本能,准确评估危险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人类形成了根植于脑海深处的恐惧本能。这种本能对于我们的祖先躲避猛兽、逃离危险非常有帮助,但在环境早已发生巨大改变的今天,它对我们的影响力依然不曾衰减。

当一条新闻能够激发我们的恐惧本能,这个事件就会变得非常引人注目,所以媒体一定会倾向于更多地报道这类事件。而铺天盖地的关于危险的报道,会让人们认为这就是世界的真实情况。

当我们陷入恐惧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没有空间思索事实了。在恐惧的滤镜下,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所以不要在恐惧中做决定。

恐惧本能会误导我们去关注那些我们最害怕的事情,而不是真正危险的事情。可怕的事情仅仅给了我们一种危险的感觉,但是另外一些真正危险的事情则会威胁我们的生命。

据统计,在所有导致人类死亡的因素里,自然灾害占比为千分之一,谋杀占比为千分之五,恐怖主义占比为万分之五,飞机坠毁占比仅为十万分之一。这些小概率的致死事件,获得了极大的关注,而真正危险的事情,比如闯红灯、熬夜、饮食不规律等等,却经常被我们忽略。

恐惧本能的存在提醒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先不要被吓倒。要记住,我们面临的真实风险,并不取决于它看起来多么吓人,而在于,它的危险程度和发生的概率有多高。只有克制住自己的恐惧本能,你才能做到遇事冷静分析,做好能做的防范措施,更好地保护自己。

“护身”更要“护心”,疫情来袭,别让这4种情绪化思维伤害你


03 了解规模错觉,不必放大焦虑

人们总是容易注意局部而忽略整体,这是我们的本能之一。这种规模错觉会让我们总是夸大某个单一数字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规模错觉会使我们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看得见的受害者和个体事件上,并夸大其意义,给自己带来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

因为经常看到一些世界上受苦受难人群的新闻、图片,人们普遍会回答,世界上只有20%的人,基本生活需要得到了满足。而事实上,这个数字非常接近80%,甚至是90%。

2016年,全世界的婴儿死亡人数是420万。看到这个数字时,我们的反应一定是:太可怕了。我们很容易联想到每一个夭折的婴儿背后都有一对伤心的父母,这个数字足以让我们哭泣很久。

但是在2014年,这个数字是450万;在1950年,这个数字是1440万。突然这个恐怖的数字看起来小多了。事实上,这个数字目前是处在世界历史上的最低点。

2009年1月,几千人死于猪流感。然而与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不同,受到感染的人数并没有翻倍增长,专家认为这次流感并不是非常严重。而在两个星期内,关于猪流感的新闻遍布了所有的新闻媒体。

罗斯林对此做过一个统计:两周内,共有31人死于猪流感,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253442篇关于此事的文章,平均每一起死亡得到了8176篇报道。

而同样在两周内,全世界大约63066人死于肺结核。在贫困国家,肺结核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而且它是可以传染的,肺结核病菌也可能产生抗药性,并杀死很多中等、高等收入国家的人。

然而关于肺结核,平均每起死亡却只得到了0.1篇文章的报道。每一起猪流感死亡事件获得的关注比肺结核死亡多了82000倍。

规模错觉使我们视野狭窄,以偏概全,要避免这种影响,有一个方法,那就是研究比例。当我们看到一个看起来很大的数字时,最好把它除以一个总数,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比例。你可以问自己:这个数字应该和什么数字做比较呢?这个数字一年前是多少?十年前呢?它在其他国家是什么样?它是什么数字的一部分吗?

当我们测算出各种比例的时候,就会更容易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并且因此不再放大自己的恐惧和焦虑。

“护身”更要“护心”,疫情来袭,别让这4种情绪化思维伤害你


04 走出单一视角,避免归咎他人

我们非常喜欢简单的想法,并倾向于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有单一的原因和单一的解决方案,这是人类的单一视角本能。用这种方式看问题,我们的大脑会更省力。

单一视角本能造成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当坏事情发生时,人们总是试图找到一个清晰而简单的理由去责怪他人,我们习惯于说:“这都是你的错。”

我们希望能够客观理性地分析和思考问题,但还是经常被归咎他人的冲动所淹没。我们指责无良的商人、不负责任的官员、说谎的记者,我们愤愤不平地想,老板太苛刻、同事太阴险、爱人根本不理解我……

当我们过分执着于指责他人的时候,就会迷失自己的重点,丧失学习能力,忽略对事实真相的理解。而这又大大降低了我们预防或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一起空难发生了,如果大家都忙于指责飞行员打瞌睡,而不是去研究造成灾难的真正原因,那事情就危险了。

2015年,有4000名难民在试图用橡皮艇偷渡到欧洲的过程中溺水遇难,激起了人们巨大的恐惧和同情。人们很快找到了替罪羊,把愤怒一股脑发泄在那些贪婪残忍的偷渡贩子身上。

但是究竟为什么这些难民不能坐正规的交通工具去欧洲呢?毕竟按照国际公约,这种从战乱国家逃来的难民是可以在欧洲享受庇护的。对于这件事,罗斯林顺藤摸瓜地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与欧洲打击、禁止非法移民的政策有关。

无论是飞机还是正规的渡轮,工作人员仅有45秒的时间来判断面前的人究竟是非法移民还是难民,而这种事儿即使是大使馆也要花8个月才能做出判断。

所以为了执行禁止非法移民的规定,工作人员只能采取一种最现实的做法:拒绝所有没有签证的人登机或登船。而难民要获得签证几乎是不可能的。偷渡变成了唯一的选择。

说到底,欧洲政府本来赋予了难民寻求庇护的权利,但其移民政策却使得这项权利无法实现,这客观上造就了偷渡的市场。人们如果不是受归咎他人思想的影响,很容易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同样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也不应当一股脑地指责专家把事情搞杂、商家利欲熏心、媒体对我们撒谎,或是老板太苛刻、员工太懒惰、某个人不讲道德,我们不应当为任何事责怪任何一个个人或团体,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错,而是因为当我们找到了替罪羊的时候,我们就停止思考了。

真正的事实往往非常复杂,存在着系统性的原因,如果你真的希望看清这个世界的话,就不要简单地思考该去怪谁,而是要多方面考虑,深入分析。唯有如此,你才能保持清醒和理性,真正理解事情的运行规律,而不是被无端的愤怒所蒙蔽。

“护身”更要“护心”,疫情来袭,别让这4种情绪化思维伤害你


不管是负面思维、恐惧本能、规模错觉还是归咎他人,这些情绪化的思维本能遮蔽了我们的双眼,让我们很容易陷入不必要的恐慌。只要走出这些误区,你就会看到,这世界其实正在变好,我们的明天,依然充满希望。

七棱镜:文学硕士,资深媒体人,广告策划人,崇尚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的文字控,每年读书100的终身学习者。专注提供自我管理/职场成长实用干货文。让我们一起,越变越好。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期待遇见爱学习、爱思考、追求优秀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