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月球叫做廣寒宮,為什麼古人知道月球很冷?

中華復興之路勢不可擋


現在很多人提到古人,就感覺他們的預言很準,其實古人的預言基本上全是錯的,一兩個巧合撞對了,就會大肆宣傳。大部分猜錯的預言,民眾會選擇性遺忘。

其實古人知道高處不勝寒的道理。他們會聯想到掛在高空中的月亮,肯定符合高處不勝寒的道理,於是認為月球上是冷的。


其實古人猜對了一半,但是邏輯出發點壓根就站不住腳。

月球由於沒有大氣層,也沒有液態水,所以熱量不能存儲到月面上,這樣一來導致月球白天溫度可高達120多攝氏度,夜晚可低至零下180多攝氏度。

月球處於冷熱的極端,所謂的廣寒宮在白天溫度可比沸水還熱呢。


古人同樣的預言還有天上一天地上一年

現在很多人馬馬虎虎地聽說過相對論就得出速度越快,時間過得越慢的結論。於是認為,天上的速度比地球快,所以天上時間慢,於是古人又說對了?

其實所謂的天上在廣義相對論裡面相較於地面是弱引力場,其時間流逝反而越快。空間站距離地面也就400公里,主要考慮狹義相對論的速度對時間的影響,而弱引力場對時間的影響會很弱。所以空間站上的時間的確比地面慢。


但是衛星高度比空間站高得多。所以這時候弱引力場導致的時間變快效應會超過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變慢效應。於是衛星時間反而比地球還快,那麼在這個角度上看,古人的預言的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就是錯的。

古人對自然現象的預言不具有科學性,即便猜對了,也只是巧合而已,並不值得過分解讀。


科學認識論


現代人稱月球,中國古人稱月球為月宮,嫦娥到了月宮後,她所居住的地方叫做廣寒宮。

廣寒宮到底冷不冷,冷到多少攝氏度,我在科學雜誌上看到過,好像是零下150幾度,這麼低的溫度,確實夠冷。

漢朝東方朔在《十洲記》中記載:“冬至後,月養魄於廣寒宮”。古人的著作也這麼寫 ,看來說廣寒宮冷還是有根有據的。

不過絕大多數古人寫廣寒宮的冷,倒不是溫度冷,而是指廣寒宮的冷清和孤獨。

我們可以想想,廣寒宮裡只有嫦娥、吳剛、月神、月宮娘娘、外加一隻小白兔,這麼大個地方,只有如此稀少的人,怎麼不冷清?

再說,月宮屬陰,與陽相對,也聽上去也讓人有點陰冷陰冷的感覺。所以詩人也有冷月的說法,但沒聽說過有熱月。

總的來說,廣寒宮的冷主要指是一種感覺,一種意境美。








六妙長春


古人們將月宮稱之為“廣寒”,並不是因為知曉月球表面的物理溫度,更不是因為古人們登上過月球,而是建立在陰陽學說和古代歷史之上的“美妙幻象”。 <strong>

廣寒宮的由來

中國古代“十三經注疏之首”的《易經》將天地萬物分化為“陰陽兩極”,陰與陽相互調和,此消彼長,共生共存。

最初的“陰陽學說”來自於古人們對天象交替、自然現象的總結,人們把象徵著光明的日輪視為“陽”、代表著黑夜的寒月視為“陰”。

“陰”是萬物的構成元素,代表了宇宙之中所有物質的對立面。

但“陰”所包涵的暗、寒、聚(水寒則聚冰)是實體化的,所以古人們認為,在象徵著“自然之陰”的月亮之巔上,一定矗立著一座孤獨寒冷的宮殿。而所謂“廣寒”一詞,本來是道家學說《洞真經》中,所描述的一座位於北方之極的“至陰仙山”——廣寒山。(位於山東濰坊,現在已經更名)

後來經過神話故事的加工,人們幻象的那座月亮之巔上矗立的宮殿,變成了嫦娥仙子居住的地方,廣寒山也變成了廣寒宮。

歷史中的廣寒宮

根據古代典籍記載,早在4000年前的山東省濰坊市境內,曾經有一個名為“寒國”的國家,寒國中所矗立的宏偉宮殿叫做“寒宮”。寒國的國君“寒浞王”,消滅了以後羿為君的國家,霸佔了后羿的妃子“姮娥”,姮娥美麗動人、傾國傾城,是一位絕世罕見的美女。

但姮娥卻對殺死後羿的寒浞王冷若冰霜,寒浞王為了能夠得到姮娥的真心,幾乎傾盡國力,建造了一座巨大、華麗的宮殿,這座宮殿就是“廣寒宮”。

寒國以月亮作為圖騰,所以在後世人的心中,“廣寒宮”便成為了月亮的象徵。居住在廣寒宮的姮娥,也變成了神話傳說中的嫦娥,通過神話故事,續寫著與后羿的愛恨情仇。

“廣寒宮”,與世隔絕、沉靜悽清。彷彿將塵世間的一切虛華與清苦,都拒之門外。

銀河寂滅,萬星閃爍,在寂寥的宇宙之中,獨守脫離塵世的簡淨時光。

廣寒宮是古人們渴望遠離喧囂與繁華的“心靈宮殿”,是淳樸與雅逸的“幻象之城”。

人生在世,光陰短暫如鏡花水月,何不在心靈深處建造一座恬淡素淨的“廣寒宮”,安慰那縷嚐盡艱辛,流轉天涯的靈魂。

廣寒宮,是思鄉人的淚水,是孤獨者的安慰,更是古人們最美好的幻想……


白話歷史君


古人從來沒有把月球叫做廣寒宮,只是說廣寒宮是上界神仙為嫦娥建的一座宮殿,據說是一隻具有宇宙靈性的蟾蜍幻化而成,所以又叫“蟾宮”。

由此可知廣寒宮只是建在月亮上的一座宮殿而已,不能對等借代。當然在古人心目中月亮的確是寒冷的,這不僅僅是從把月球上的宮殿叫做廣寒宮看出的,還從古人把月亮稱為“太陰”,而把熱力四射的日頭稱為“太陽”可以看出。那古人為什麼這樣認為呢?這由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古人純粹是憑感性猜測。

就像亞里斯多德憑感性經驗認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的快”一樣。古人把月球和星星看作是天,天比地高――高處不勝寒,所以認為它是冷的。

古人起初並不知道月球也有白天黑夜之分,有寒冷(零下190℃)的時候,也有炎熱(127℃)的時候,實際上不能簡單地說月亮是熱還是冷。但古人卻憑主觀臆想武斷地認為月球是寒冷的。

第二,太陽出現在白天,而月球一般出現於夜晚,相對來說夜晚比白天涼爽寒冷。

太陽在白天發光發熱,給人帶來溫暖,但在夜晚雖有月亮但絲毫感覺不到熱意,只有一點光亮,還是皎潔的,因此才把它叫成“月亮”。當然古人起初並不知道月光實際上是反射的陽光,是太陽光照射在月球上然後又反射到地球。而是把它當成自發“陰光”的星象,後來逐漸知道,也認為是借太陽之光。日月對舉,故稱月亮為太陰。古代哲學中曰:“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兩儀指陰陽,其中陰指女性、柔、冷等的意思。這個太陰是四象之一,意指陰柔、冬寒或水、北極、幽暗、陰溼等。古人早就發現女性月事與月球運行有關,而女性為陰,因此把月亮稱作太陰,意指陰冷。

第三,來自古代神話傳說。

清東昇《長生殿》:“吾乃嫦娥是也,本屬太陰之主,浪傳后羿之妻”,


嫦娥是太陰的主人,月亮就是太陰。嫦娥只有玉兔相伴,還有個傻吳剛被罰,在不停地砍伐桂樹,實在是寂寞淒涼,真是“嫦娥應悔偷靈藥”,月亮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冷宮”。

現在好了,有嫦娥四號去作伴了,就不寂寞了。


物原愛牛毛1


我們都知道,月球上一片死寂,沒有玉兔沒有嫦娥更沒有廣寒宮。



古人之所以稱月球為廣寒宮,不是因為知道那裡冷,而是遠古時代地球上真的有一座“廣寒宮”。

關於這個問題,這就不得不說“廣寒宮”的由來。而這個故事的關鍵人物便是“寒浞”。

在信仰圖騰的古代,存在這各種大大小小崇拜大自然的氏族部落,如:狼族、龍族、魚族,當然還有我們後面要說到的月亮族。

寒浞是夏朝的一個君王,是月亮族的首領,更是當時的一代梟雄。



正是因為他統一了自太康失國54年以來的分裂的天下,且滅了當時強大的氏族部落有窮氏族的首領。而有窮氏的首領,正是我們熟悉的射九日的后羿。

嫦娥原名叫姮娥,原是后羿的妻子,后羿戰敗後跟了寒浞。

寒浞為了取悅嫦娥,特地為她建了一座宏大宮殿,嫦娥就住在這座宮殿裡面。

由於這座宮殿廣大,且為寒氏首領建造,所以這座宮殿便叫廣寒宮。

這便是廣寒宮的由來。

總不能飛到月球沒地方住吧,後來的嫦娥奔月傳說,就把嫦娥居住的廣寒宮一同帶到了月球上,於是月球上就了廣寒宮。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和我留言分享!

@夜行道


夜行道


首先,廣寒宮在中國古代指的並不是月球,而是嫦娥在“月球”上居住的宮殿。

其次,因為“高處不勝寒”一句詩作為古人認為月球上很冷的依據是不妥的,因為太陽也很高,卻給世間萬物帶來光明與溫暖,古人並沒有認為太陽是冷的。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古人印象中,月球很冷主要還是因為“陰陽”學說。在對立的陰陽中,白天是陽,夜晚是陰;溫暖是陽,寒冷是陰。作為白天和夜晚的代表形象,日便是“太陽”,月便是“太陰”,太陰也正是月球的別稱。

另外,月亮在夜晚出現並“發射”出白色的光芒,這種白光也屬於“陰”(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說的正是夜晚的寒光),在寒冷(陰性)的夜晚(陰性)發出白色(陰性)的光,那麼月球自然也是陰性的。

另外,在傳說中,月球上只有嫦娥、玉兔、桂樹等物(還有吳剛),其中嫦娥是偷吃了靈藥進入這仙界的,沒想到她的仙界確實如此空虛,如此寂寞,如此之“冷”。所以,她的宮殿被稱為“廣寒宮”,即宮殿周圍全是荒涼,所以,在古代詩詞以及傳說中,嫦娥所居之地是寒冷的。

綜上,古人認為月球很冷,主要是因為月球是“太陰”,代表黑暗和寒冷,而嫦娥奔月的傳說又符合這種陰陽觀念。不過,大家制度,其實月球在公轉與自轉中溫度在-233℃~123℃之間不斷變化,平均溫度達到23℃,算是冰火兩重天了。


國史通論


先說答案:題主知識儲備不足,望文生義的胡說八道。

在這裡我們要弄清楚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廣寒宮的名字來源是什麼?

其實我們不用做別的,只用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為了不麻煩大家自己查找,我把答案貼上來吧:


嫦娥住的“廣寒宮”,其實在山東寒亭。  

史籍記載中,有一位與寒浞密切相關的著名人物,她便是家喻戶曉的嫦娥。  

嫦娥本名姮娥,後來因避漢文帝劉恆的名諱而被改稱“嫦娥”,《詩經》稱她是“帝嚳下妃之女”。有史學家依此推斷,姮娥剛開始嫁給后羿,很可能是兩大部落的政治聯姻。  後來,寒浞殺掉后羿稱王,姮娥所在的部落又與寒氏結盟,她本人也改嫁寒浞。“過王”寒澆和戈姓的始祖寒豷(yì),都是她改嫁後生的兒子。山東濰坊市博物館研究員孫敬明介紹,濰坊市有個寒亭區,4000多年前,寒國的都城“寒亭”便位於此處。  

寒國的宮殿統稱“寒宮”,寒浞為了取悅姮娥,建造了一座規模更宏大的宮殿供她居住。宏大即“廣”,這就是“廣寒宮”的由來。寒氏又稱伯明氏,其部落以月亮為圖騰。“奔月”的中國神話傳說,其實反映了“寒浞殺掉后羿、姮娥改嫁寒浞”這一史實。

注意,嫦娥的傳說比較早是和后羿相關,再結合這樣的考證與傳說相對比——后羿被人殺,嫦娥吃了不死藥奔月的傳說,實際上很可能是對這段歷史的“為尊者諱的春秋筆法”而口口相傳的神話。


換言之,廣寒宮的“寒”,跟冷一點兒關係都沒有。這就好像陳凱歌的老婆叫陳紅,你總不能說他老婆是關公一樣的大紅臉吧?


所以,題主所謂的古人,在最初廣寒宮的名字上,根本沒有冷的意思。


但是為什麼題主會“望文生義”的以為廣寒宮很冷呢?


大概率時間是因為蘇軾的那首詞中的句子: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所以,題主的知識儲備不足的鍋,成功的甩到了蘇軾的臉上。


可是我要告訴你,蘇軾直接可以把鍋再甩回題主臉上你信不信?


人家蘇軾說的是:高處不勝寒。


啥叫高處不勝寒?


越往上走,越冷。


拜託,在古代科學不發達的情況下,這幾乎是個常識好麼?你總不能要求蘇軾搖身一變成為竺可楨,為大宋的自然科學事業發光發熱吧?


況且蘇軾說的高處不勝寒,指的是地上的高處(古人沒有月球概念),不是月球好麼?


這鍋,我認為蘇軾不能背,還是題主自己望文生義,甚至懶到連百度一下都不願意,就自己臆想的問問題。


第一個問題完了,我們說第二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誰告訴你月球上很冷的?


現實情況是,當我們看到月亮的時候,月球上簡直要燒著。


推演方式也很簡單,我們能看到月亮,是因為太陽光照到月球上,月球反光。

這意味著,當我們看到月亮的時候,這一面是被太陽照射的,這個時候月亮的溫度是多少度呢?至少180度以上。

這意味著,所以只要我們看到月亮,月亮就一定溫度遠遠高於地球表面,這時候你跟我說月球上溫度很低?怎麼可能呢?

當然,你會和我說,但是月亮也有不面向太陽的時候,那不是很冷麼?

沒錯,但是你別忘了,你的問題是“古人怎麼知道的”。

這裡的邏輯漏洞是,古人所謂的月亮,是他們看到的那個發光的月亮,而由於他們不知道月光的原理,所以你口中所謂不面向太陽的月亮,古人根本看不到,也就是說,這部分的月亮,不是古人口中的月亮。

理清這個邏輯關係了麼?


你說說,這已經不僅僅是知識儲備不足,已經是為了證明古人而非要證明古人了。這不是胡說八道是什麼?


我還是那句話,放過古人吧,人家就講個傳說,難道還需要為後世自己不努力,非要那古人給自己臉上貼金的不肖子孫負責?


給古人減減負吧,放過古人。


原創不易,大家覺得不錯,麻煩點一下下方的廣告支持一下沐雨。

我是江南沐雨,《眾神聊齋》作者。


沐雨縱橫眾神聊齋


古人:我不知道……

其實這只是個巧合吧,雖然月球的確有很冷的時候,但“廣寒宮”應該只是古人根據月亮帶來的意境取的名字。

嫦娥奔月的傳說

在神話故事裡,廣寒宮是嫦娥奔月之後的住所,在對這個傳說的考證當中,廣寒宮名字的由來其實和月球寒冷這件事……

完全,沒有,半毛錢關係。

只是史學家考證,嫦娥嫁給后羿之後,后羿被寒浞所殺,嫦娥後又嫁給了寒國的王寒浞。寒國的宮殿叫做寒宮,寒浞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宮殿給嫦娥,於是這座宮殿就叫做“廣寒宮”了。

明月高懸,月光清冷,是為寒

雖然古人難以確切知曉月球的溫度幾何,但從古代流傳下來的詩詞文章中,也能感受到在古人眼裡,月亮的確是一處清冷荒涼的所在。

首先呢,古人是知道“海拔越高,溫度越低”這個事實的。

不然也不會有像“高處不勝寒”,“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這樣的詩句流傳了。月亮高懸空中,被認為寒冷也是很正常的~

另外呢,白天陽光溫暖和煦,而夜裡月光通常清冷,也容易給人一種月亮上很冷的感覺。

月球並非一直冷~

現在科技發達,我們早就能夠探測出月球的溫度了。

月球是一顆晝夜溫差很大的星球。因為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所以月球無法像地球一樣,維持恆定的氣溫。在能夠接受太陽輻射的白天,月球的溫度能接近130℃,但是失去太陽輻射後,月球表面迅速降溫到-180℃以下。

晝夜溫差300℃,就問你怕不怕。。。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覺得有用的話就點個贊吧嘻嘻。


不吃腸的大腸


讓我們先把“廣寒宮”三字拆開來看:

簡單來說,夜晚代表寒冷,白天代表溫暖,月亮自然以“寒”為名。

“廣”,其意並不指廣闊,也指依山而建的宮殿或高大的宮殿,可見其與“宮”字有異曲同工之意。

《說文》殿之大屋也。

“宮”,指月宮,月殿。古人認為月中現出的圖形即可看作是小兔,也可看作是桂樹和宮殿。

注意,廣寒宮並非出自嫦娥的傳說,嫦娥故事在漢代《淮南子》中就有記載了,但是並沒有提到廣寒宮。

說月亮中有宮殿,大致起於“唐明皇遊月宮”的故事。見於《龍城錄》《碧雞漫志》《楊太真外傳》等書。

傳說,八月十五這一天,唐玄宗李隆基和申天師、鴻都客三人,由天師做法,共同進入月亮之中。來到一座玉光漂浮中的大門前,這是一座遊移不定的宮殿,寒氣逼人,露水沾溼了衣服,。進入其中,看到一塊匾額,上寫“廣寒清虛之府”。旁邊居然還有手持兵刃的士兵把守,兵器寒光凜凜。三人無法進入。天師就設法讓唐玄宗和鴻都客縱身飛到宮殿之上,虛無縹緲的雲霧裡俯瞰這座宮殿。只見其高大巍峨,還有清香沁人心脾,其下猶如琉璃一般的田地,有仙人道人乘雲霧駕仙鶴飛行穿梭,恍如遊戲一樣。又向前走了一段,只覺翠玉一般的冷光照射眼目,寒冷之極無法向前。再向下看,見到穿白衣的女子十餘人乘著白鸞鳳飛翔,在一株巨大的桂花樹下邊笑邊舞蹈,還聽到美妙無比的音樂聲。李隆基向來熟悉音律,便暗自記下了其譜曲。後來,天師領二人從天空盤旋而下,旋風讓李隆基感到一陣眩暈。等他再睜開眼睛,感覺剛才好像是喝醉酒做了一個夢,但是夢中的曲子還記得。第二天,李隆基還想讓天師帶他去月宮中游玩,天師笑而不應。唐玄宗一看月宮也不必再去了,可以把月亮上仙子演奏的曲子流傳在人間以示紀念,於是製成了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這就是唐明皇夢遊廣寒宮的故事。從此,故事中的“廣寒清虛之府”被後人簡稱為“廣寒宮”。


探謎古小說


古人把月球叫做廣寒宮,那時候還沒有人登上過月球,他們是怎麼知道月球上很冷的?

首先,並非只有古人覺得月球上很冷,題主提這個問題不也認為月球上很冷嗎?而事實上呢?

月球表面為超高真空,白天最高160℃,夜間最低-180℃。

你要晚上去,確實會凍僵,不過白天的話會烤熟的。所以月球真實情況並不能以“冷”來下定義。

認為月球冷都是出於主觀臆測,而我們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已經在骨子裡認為那地方就是個極寒之地,所以題主才會提出這個問題。

這個問題的基本要素都不對,反正都是想象出來的,跟古人去沒去過月球沒有任何關係。

其實都是臆測。

月球正面大量分佈著由暗色的火山噴出的玄武岩熔岩流充填的巨大撞擊坑,形成了廣闊的平原,稱為“月海”,實際上“月海”中一滴水也沒有。在沒有高科技的情況下,一眼看去清白一掛,整個月亮全是水,怎麼會不陰溼寒冷?

月海的外圍和月海之間夾雜著明亮的、古老的斜長巖高地和顯目的撞擊坑。它是天空中除太陽之外最亮的天體,儘管它呈現非常明亮的白色,但其表面實際很暗,反射率僅略高於舊瀝青。

因為它本身不發光,反射出來非常明亮的清光,而且月亮只在溫度低的夜間出現,相對於實力噴火,發光發熱的太陽,將月亮劃作和日精相對應的太陰,這再正常不過了。

從視覺、體感都覺得寒涼的月亮,在對太空認識粗淺、神話化的時代,自然而然地被想象很寒冷的地方。

至於為什麼稱月亮為“廣寒宮”?建在極寒太陰之地的宮殿,不稱“寒宮”稱什麼?我們又叫它“蟾宮”,所謂“蟾宮折桂”是也,為什麼?因為我們仰望月海,會發現陰影部分像極了一隻很大的蟾蜍和一隻小兔子。所以稱為“蟾宮”,而這隻蟾蜍基本上佔據了大半個月亮正面,霸佔了大半個月球的宮殿,還不廣嗎?

所以叫“廣寒宮”倒是挺形象的,既廣大,又寒冷。嫦娥自稱“太陰之主”,因為她就是蟾宮主人。

至於天蓬元帥是從哪個位置上去的,還有待考證。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