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写诗有用吗?

白马帅哥1


写诗赚钱的很少,靠写诗成为诗人,成名成家的年代也过去了,过去有许多报刋杂志发表,现在没有了,卖不出去,诗歌一栏已被砍掉,尤其律诗更没市场,剩下一些退休老人还在搞诗社,写些老干体,年轻人都不参与。现在网络很发达,想怎么写都没人管,水平高低都行,没人审稿,自娱自乐,没法产生利益,多数人还写诗,知道产生不了利益,是用来抒发,说点高雅的话,风啊雪啊寄托一下,使胸里诗书不致完全遗忘。我也是如此,早年还想投稿成为一名诗人、作家、出诗集,但现在只利用它当日记,在自己的朋友圈写一些诗,记载一点美好。如果用白话文写,要写许多字,不知有没有人看,目又花,所以干脆就写成诗,四八句简单好整,有格没格皆不重要,只要自己觉得好就行。当然,如果写诗能写到李白或徐志摩的水平,肯定是有用的,起码被人崇拜,就有人来找你了。



枫叶乱舞


在此我要顶直的说,​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不论他(她)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业,什么所好,这“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乃是我每个国人都当有的信念!亦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且人人都当尽上自己的本分为国为民排忧解难!

自进入“头条”两年多来我也写了一些东西,虽然算不上什么诗,但所写的皆是我对生活、人生、情怀、志向的真实追求与表达!

你问这“写诗有用吗?”我要实实在在的说,不但有用,还大有所用!她,不但锻炼了我的写作,丰富了我的生活,增长了我的阅历,更使我深刻的去认识自己、解剖自己,改造自己,从而使自己能够日臻完善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竭力地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鄙人所写的作品在发表于“头条”的同时也向本人微信朋友圈给于转发,不单激励着自己,从而也激励着别人,从而去做一真、善、美的人,你说这写诗是有用还是没有?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好了,恕不赘言,下面鄙人就抄录两首曾经的拙作于后,恭请雅正!

(一)​《七言“自由体” · 感恩父母 莫负己心!》

描述:父母养我们这么大不容易,凡事多体谅一下父母,不要跟父母顶撞,也不要跟父母赌气。当我(们)在跟父母争吵的时候,我(们)又哪里晓得父母的心在流血······

秋高气爽临重阳,满园菊花郁金黄。

中华文明历千古,敬老尊长渊源长。

魂牵梦萦思故土,日思夜想念爹娘。

愧悔欲养亲不待,余恨空留负天良!

(二)​《七言“自由体” ·风雨同心-共克时艰!》

风谲云诡疫频传,雨愁烟恨漫九寰。

同仇敌忾战肺疾,心系家国阻凶顽。

共为唇齿相友助,克己慎行互辅援。

时变之应须警惕,艰难险阻不畏前!




王汉超昵称微尘


在判定写诗有没有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这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诗,原意指把心中的思想想法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语言。从中可以看出“诗”是一种表达语言。

既然是一种表达语言,那么在古代,“诗”是读书人,有文化的人的一种写作表达方式。说明会写诗是一种文化修养的体现

比如说,唐朝的骆宾王七岁写了《咏鹅》,这么小的年龄就会写诗了,拿现在的孩子比他就是个天才,放在当时也是一个文学才人。

有文化有才能就有机会参加科举进入仕途,再加上考科举之前就小有名气对仕途的影响不言而喻。

现当代也出了不少有名气的诗词人,比如说,毛泽东、海子、徐志摩、冰心。他们的诗歌也出版也有收入。当时的文化环境允许诗歌的蓬勃发展也造就这代诗人。

现在诗哥越变越小众化,我觉得是中华文学传承退化,没有大力发展造成的。改革开放以来,万物复新,经济步伐极快,读书=工作=前(钱)途=财务自由=有钱人。人们似乎没有更多的经历把时间“浪费”沉浸于意境的生活。所以现阶段,我们大部份国人极度缺乏精神生活,放大了说缺乏精神文明,这是很可悲的。

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生活,到死的那一刻,你才会发现这辈子活的很空虚,白走时间一趟。

写诗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财富。这个是无价的,不可衡量,也不允许被衡量。

如果为了生活生存写诗,机会渺茫。动机不纯,也写不出什么好诗来。




舟影


看到你的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提的非常非常好。那么我就分为三个次第来论述一下写诗的用处吧。

第一个次第就是先要真正懂得的何为诗?我个人认为(诗)其实就是文化精髓通过浓缩以后用几句话,几个字表达出来一种意境而已,用四个字总结出来就是(化繁为简)。

第二个次第就是写诗也需要天赋与悟性的。没有这两个基本条件根本无法做到写诗的境界层次而已。用四个字总结出来就是(虚度光阴)。

第三个次第就是能写诗的人不一定是有知识,有文凭的人。但是必须是有智慧的人(因为有智慧的人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与人生经历)。

那么请问你认为写诗有用吗?你怎么回答呢?


生命力提升


这个问题问的好,不过要看你问谁,如果你问一个经常写文章,或写诗的人,算是“拍马屁”拍到了点子上,他一定会引经据典,口若悬河,仿佛这诗有天大的好处,你若离了诗,就是没有情操,人生缺憾,不够完美。

如果问一个平常人,他可能会思考一下,然后瞪着眼睛看着你,反过来问你:“有啥用?能赚大钱吗?”弄得你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文华层次不同,理解认识不同,诗固然是好东西,但要看谁喜欢,喜欢就有用,不喜欢,说的再好,也是对牛弹琴,不懂。


用户我心也


很多事情不是分有用无用,而是分有意义和无意义。阳光,空气,鲜花,掌声,远方,这些没有任何功利性的东西,无时不在,它滋养了我们的人生。

诗歌,也是。

提起李白,杜甫,白居易,很多人讲不起太多他们的故事,但对于他们的诗歌,却是耳熟能详。就如说起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想起李煜;说起明月几时有就想起苏轼;说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想起海子;说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就想起顾城。

热爱诗歌,就像我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应该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



赵小涵的柴米油盐


有用。诗歌似乎不能让我们的银行账户增加一分钱,但诗歌可以点燃我们的生命之火,可以提高我们的生命品质。

其实,绝大多数人并不否认吟诵诗歌能陶冶情操,为审美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尤其是古诗词,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和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古诗词,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

诗歌是语言的精粹,读诗学诗在表达上会产生特殊的感染力。孔子就曾经说过:“不学诗,无以言。”不是说没有读过《诗经》就不会说话,而是说学习过会有更好的表达能力。

诗歌推动了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启迪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古诗词还成为考证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出口成章”和“出口成脏”是有区别的。世界上任何一门艺术都是因为“有用”才得以流传的,诗歌也不例外。通过诗的熏陶,可以滋养心灵,增强人文底蕴,提高综合素质。诗词的“有用”,具体体现在对人类灵魂潜移默化的净化上,“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艺海综述


这个问题的提出,有些叫我无法回答。诗是什么,是浓缩的韵文,简洁而包含深意。而诗歌又提出另一个属性,娱乐抒情。

诗特点就是它的抒发便捷,音调富有节奏感,适于传诵。

只是现在诗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已不是服务于广众,而是标新立异,在与国外的诗歌对接中,有些“东施效颦”之嫌,所谓自由诗,由于有些已完全颠覆了中文的传统格式和定义,已看不到中国诗歌的影子。而且以朦胧诗最为典型,只陷入小资的个人玩味和陶醉,大多数人不知所云的自我高深,而使诗歌有了许多被人误解和厌恶,而让人觉得诗已走向衰无。其实这是一个假象,介于现今媒体的领域宽泛,摄入的门槛的降低,得以写诗的范围更加广泛,人们尽情抒发释放权利得到提高,就有了花有千朵,任人采撷的局面,它传播力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不管你是自由诗,朦胧诗,无韵诗,只要你敢写,敢发表,便有人敢看。所以说诗的魅力和影响力,是永不会削弱的。至于题主提出的有没有用,不知是从那个方面讲,是以抒发个人情感而言,还是以此为生,还是为了出名?总之,设问太笼统,不好做出合适的回答。但若要说诗能不能消亡,那我告诉你了:绝不会!


sunkexin1


看远山起伏绵延,悠悠然时过境迁。以漠默莫沫的蹊跷姿势艰难回望眼,看见荒谬荒诞又荒废的残。残月穿云以为朝日,残阳如血又似圆盘。残念若皓首,残局可圆满?阶节接戒每一段,千日一里,回头更难!瓶颈难过又十年,安逸从容无盼。何日微风把信传?佳人共语栏杆。

---李沉舟妄言妄语于永阳



江湖夜语不点灯


我个人认为不管任何时代,无论旧体诗还是新体诗,只要不是无病呻吟,不是矫柔造作,不是草就而成。诗歌都能起感召人,警示人,鼓舞人的作用。比如屈原的《离骚》,《天问》;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叶挺将军的《囚歌》;王蒙约《青春万岁》;柯岩的《周总理,你在那里》。再有昨天晚上的央视元霄晚会上陈道明,张凯丽等明星朗诵的战“疫”诗歌《相信》,由于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朗诵者是激情澎湃,看的更是泪目,在抗击新冠病毒的关健时刻不仅深深感动了大家,叫人久久难忘,而且树立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城成,取得这场战“疫”最后胜利的信心和决心。看到这里,我相信你也会说“诗以言志”,有用!确实有用[赞][赞][赞][鼓掌][鼓掌][鼓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