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農民說種田不如去打工,你認同嗎?

長龍俵哥


有些農民說種田不如去打工,你認同嗎?

是的,種田不如去打工,為什麼呢?


農村的土地就那麼一點,每家的承包地實際上只能夠一個人種植,每個人分的土地是有限的,依靠這點土地是養不活一大家人的,而且農產品的價格低而不穩定,有的時間還出現銷售難。種植業,擔心種植又擔心銷售,非常為難的。現在的土地每個工序幾天就幹完,大多數時間都是休閒。

坐在家裡不如外出打工,最少可以解決本人的生活問題。工作單位好,工資高福利待遇好,每年還可以給家裡寄點錢,自己存點小錢。


在外面打工,只要尋找到合適的工作單位,一切都不愁,敲鐘上班,蓋章領錢,不管單位的經濟效益,工資到時間是有的。不比在農村要考慮現在種植什麼作物,收穫時要考慮怎麼賣才能得到好收入。外出打工地點固定、工種固定、工作時間固定、休息時間固定。習慣後是比較輕鬆愉快的。出去打工一次基本就不想回來重新從事修地球。


老周說三農


土地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我國“三農”問題的核心。做為農民,似乎就應該是天生跟土地打交道。手裡攢著幾畝地心裡實在,就是幾天不去地裡倒騰一下,渾身上下不舒服。不過,近年來,農村出現了另外一種現象,幾乎所有的年輕人、中年人,卻不願種地了,一個勁地出門去打工。有些人還說“種田還不如去打工”。其實,這話說得也沒有錯。



糧食價格持續低迷,種地的成本不斷上漲

多年來,全球經濟環境不容樂觀,糧食價格一跌再跌。我國是農業大國,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困惑,又不得不跟隨國際市場調節糧價,也就是說也要穩定糧價,出現了糧食價格下跌的局面。而國內的農民種地想要獲得收益,就只有買糧。而糧食價格下跌或低迷,都將導致農民的收益下降。而種地的農資、機械等投入成本只漲不跌,這更加迫使農民收益的縮水。農民覺得種地只為餬口,要養家很不現實,漸漸地對種地沒有了興趣。


打工也是體力,打工的回報遠遠高於種地

農民種地的化肥、人工(或機械)等種糧成本與買糧的收入基本持平,或者也高不了多少,農民種地基本不賺錢也是現實情況。家裡有勞力出門打工就不同了,就是做小工,一個月淨收入不會低於2000元。那可能最少也買2000斤小麥。這些小麥沒有近四畝川水地是收不到的,還要種地的人辛苦勞作幾個月才能得到的。雖然說,打工也很辛苦,也必須付出心血和汗水,但勞作一天,其收入在那放著。種地呢,還得是風調雨順的好年份。不然,又得白忙活一年。


“種地一年,還不如打工一月”,是農民的感受和合計來的。農民流了一身的汗,種了一年的莊稼,可手裡還是沒錢。就算是糧食豐收了,吃又吃不完,賣又不也值錢。地也就扔給了父母或妻子,不荒蕪就行,夠一家人吃就行,更多的人還是會選擇去打工。這樣,有些農民說種田不如打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為生活而提神


人都有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追求,與之相對應,種田有兩種種法;打工也就有兩種打法。

種田:被動種田和科學種田

被動種田:如果種田是種那麼“一畝三分地”,我是認同的;目的只是有飯吃。

科學種田:如果種田是“種糧大戶”,我是不認同的。目的不僅只是溫飽,而且也是創業的門徑,則是自己當老闆。

打工:盲目打工和科學打工

肓目打工:是沒頭腦地盲目打工。表現為今天搞建築,明天搞搬運,見工就打什麼活都幹,目的只是單純地找點錢。

科學打工:則是有頭腦地科學打工。表現為有選擇地只在某一行業中幹,徹底摸清其中的技術細節和營銷規律;目的不僅只是掙錢,而且也想在這一方面尋找創業的門徑。

創業與打工的區別

打工與創業的區別很多,也很大。站在個人的角度,就形式而言:打工是給別的老闆幹活,創業則是自己當老闆。給別人幹話隨時可能丟飯碗,自己當老闆則永遠都不會被炒。

站在社會的角度,就價值而言:打工只是一種服務,為老闆服務,同時也在為公眾服務。創業則除了為社會和公眾服務之外,同時還是一種個人的創造,既是個人的發展,也是對社會的貢獻。

就事物的性質而言:打工充其量只是一種職業;而創業卻說不定就會成就出一番事業來。

就事情的過程而言,打工和創業都是對個人能力與智慧的挑戰;但相比較而言,創業的挑戰難度及複雜程度又更大些,因而也更富刺激性和誘惑力。


三省坡天堂


這就不是認同不認同的問題。而是實際的生存問題。

以我為例,來說明吧。

家裡有12畝地。還是厚地。去年麥子收入8600斤。賣了9000元,回茬的玉米,收入了7000斤玉米,賣了7000元。種子化肥澆水收割機播種機共花了11000元。純利6000元。

今年出來打工,工廠裡上班。管吃住,一個月4000多。過年到現在已經給家裡交了18000元了。

如果不打工,我孩子上學沒有錢。吃飯沒有錢,家庭就沒有辦法運轉了。就沒有辦法生存下去了,只能等著國家救助的命運了。

建議國家政策給農村傾斜。因為農村種地的主體現在都是60歲以上的人了,如果不打工生存不了,打工土地荒蕪。這是不掙的事實。

至於有的人說種果園,蔬菜,等經濟作物,那就是看市場經濟了,家父二畝桃樹曾經賣了10元錢,沒有客商來收,熟了就直接掉地裡了,說多都是淚水呀。





山西谷哥


有些農民種田不如打工,說得也沒錯呀。

農民種田不掙錢,是農民都知道。以前我們種田畝產還要做得好才劃一千斤,就一元二丶三一斤,還要買種子,一畝要兩斤谷種,一包肥料,工呢?也只值一千二三百元,象我們兩三畝田,最多不上三千斤,那時才三角一斤,現在退耕還林了:種也只收千多斤穀子,也只夠吃了,我就沒種也打工。

我們老家現在有人承包土地栽的茶,沒打過工,沒掙過錢的六七十歲的老人去茶地鋤草,施肥,六十元一天,一個月至少也會掙一千多元,他們寧願打工也不種田,以農村生活,一天六十元也吃不完,種田一年一兩三千斤穀子有吃但沒錢花,再說勞力差的人犁田跟牛都跟不上,一個人也做不了,打工做自己能做的就可掙到錢,掙到錢可買吃的,還會有餘錢。

這幾天有事回趟老家,農民種的玉米才長上米,野豬就開始辦吃了,農民可真不容易。

農民只要有打工門路,肯定打工會比種田強。


吳安秀13


有些農民說種田不如打工。這事兒你怎麼看?

不用迴避,這就是一個鐵錚錚的事實。

我家是農村的,現在還在外打工。我就說一說自己親眼所見的一些情況。

目前在我們村,我們縣所有的村莊裡,幾乎年輕人沒有一個在種地。一是不願種,二是不會種。

我的父輩是地道的農民。種了一輩子地,現在還是沒有翻身。七八十歲的年齡,現在還在下地幹活。他不止一次的給我說過。寧肯出去要飯,也不要回來種地了。

自古以來,你見過哪個農民能夠依靠土地發家的,靠天吃飯的行業有太多的風險無法掌控。我們這每人才幾分地,大部分是丘陵地帶,水澆地很少,就算農作物,經濟作物價格再高,你也發不了財。

所以我在家種了幾年地,也搞過大棚。說實話,剛剛夠吃的,想賺錢沒那麼容易。無奈之下只能外出打工。打工一年賺的錢比土地十年賺的錢還要多。

當然我看到有人說他們有的地方是平原地帶。那裡的收成還不錯,也能賺到錢。我打工的時候也遇到過這樣的地方的農民,但是他們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家裡種地。

只有風調雨順的時候,價格高的時候,產量高的時候,它可能會有一些收益,而且還是幾十上百畝的那種。一年也就幾萬塊。和打工差不了太多,但是辛苦程度不一樣。

就目前的形勢發展來看,以後土地集約化種植是大勢所趨,小農種植的方式一定會淘汰。以後個體種地的時代可能一去不復返了。作為農民的我們應該具備這種憂患的意識。

與其被動的等待,不如抓緊時間各想各的辦法。賺不了多的賺少的總比不賺強。鄉村繁榮起來,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

既然等不及,那就不要等啦。

比如有的地方有惠農貸款的時候,咱們可以貸款做一些創業項目。

有免費的技能培訓的時候咱們也可以去參加。

手裡有閒錢的時候做一些投資理財的規劃。

有的親戚混得比較有模有樣的時候,可以去投奔他那裡,找一些機會。

總之,讓自己的身體和腦子不閒下來就有得賺。







濟漂老崔的日常



其實這個問題,無論選擇那種,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壞,就看每個人怎麼看待了。有的人就適合種地,有的人就適合出去打工,沒有哪個更好,只是更適合罷了。

我從小生活在農村,看到過很多真實的案例,有人因為種地掙錢的,也有顆粒無收的;也見過出去打工幾年,在村裡蓋房又買車的,也有一年到頭沒掙到幾個錢,家裡地也荒廢了的。


如果想通過種地賺錢,肯定不能像過去那樣,只有創新,並結合當代的一些先進技術才能賺到錢。

我們鄰村就有一家種地的,家裡四五個蔬菜大棚,忙的時候還要僱人。他們的蔬菜都是銷往城裡,一年下來能賺不少錢,但就是辛苦,每天早出晚歸的,一年休息不了幾天。

一年四季雖然忙忙碌碌,但是日子過得還算幸福,家裡的老人和孩子都在身邊,一家人和和美美,想吃什麼就買點,偶爾也會去縣城改善一下生活。

要是打工呢,則完全不同了。我們村裡就有好幾家常年在外的,有一家好幾年都沒有回來了,院子裡的草差不多都一人高了。錢雖然是掙到了,但是依舊買不起房,只能趁著年輕多為孩子攢點錢。

在外面肯定沒有在家好,不僅住的地方條件差,而且吃的喝的都需要消費,孩子也是跟著東奔西走,感覺就像是海上的浮萍,沒有自己的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不管怎樣都是為了能生活的更好一點,為下一代創造一個更好的條件。沒有孰優孰劣,只要一家人能夠在一起,幸福快樂就好。


鄉村創農阿劍


這話看咋說了,我有200畝地就不會打工了,一畝地今年種玉米最少掙500元200畝地10萬。試問普通打工掙多少錢一共才五個月,並且只要幹三天活就可以了。就是種100畝地也能掙50000萬還不用幹活,你們不知道現在種地有多省事兒啊!


用戶7605346299531


我只種過五畝水稻,雖然不愁口糧,但錢袋子空,大暑搶收搶種共近一個月成天在田間工作,高溫38度,水都燙腳,收割時還要挑百幾斤擔的生穀子回家,一日又收挑十幾擔,用耕田機也得耕幾天。農閒看下田水,早晚施肥噴下農藥,平時上山砍木頭賣或割松樹脂賣,木頭要背要扛的,也非常累,我三十多才105斤,現在出來打工月薪4000,包吃九個鍾一天,噌噌噌胖起來50斤,[耶][耶]無論廠裡什麼工作都不覺得辛苦,因為比起幹農活是小兒科而己。[呲牙][呲牙]


1309586646551


在家裡種田如果種得好,沒有天災的意思是水災和旱災在樣災害不發生,農民種田收入不比在外打差,我村子有個老兄一家四個人,又兩個兒子在外打工,倆老夫妻在家種了幾十畝水田,年產糧食九萬多斤,收入13萬左右。一年打工多少幾萬元,種田要成本開資,打工不要成本要考體力,一天上班12小時工作也很累沒辦法在累也要幹養家務口,不果在外打工不是長久的總的要回家,我希望種田,種水果在也發家致富好路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