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做人、做事,中国人都一直很讲究一个“度”。经常说的过犹不及,多了、少了都不好,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万事须讲个“度”,这个“度”,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平衡。宇宙的运动讲平衡,事物的发展讲阴阳,生态也讲平衡等等,如果失去了平衡或者打破了平衡,就会出现矛盾和问题。


怎样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为人处世,与人交往,说话也要讲究一个“度”,什么话在什么时候说、说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把握一个“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

万事万物皆有分寸,月是懂得分寸的,它慢慢地缺了,又慢慢地圆了;时间是懂得分寸的,它公平地给予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不长也不短;自然是懂得分寸的,四季有规律地轮回,变换得恰到好处。

人,更应该懂得分寸。一些人之所以能够一路顺风顺水,不仅仅在于他们的聪明、勤奋,也在于他们对人性的洞察,他们懂得什么叫恰如其分,什么叫不偏不倚,什么叫见好就收,一句话,他们能够把握分寸。

说话、做事,以做到恰如其分,那是最高境界。事实上,把握好了人生分寸,就等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因此,做人、做事做到恰到好处,也是人生的一门学问!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怎样努力去学习呢?

1、婉转表达。我们说话要讲究一些技巧,最好婉转表达自己的一些思想或想法,特别是对一些问题重大、矛盾尖锐的问题,应持慎重态度。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的是,直爽并不等于毫无顾忌。不要总是把直爽当成口无遮拦的借口,不要总是说:“我这人就是性子直,你别介意啊!”性子直也不能成为当众揭人短处的理由!

不分场合,不讲分寸,不顾他人的感受,很容易把人家搞得下不来台,势必遭人嫉恨、树“敌”很多。


怎样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2、话说三分。说话小心些,为人谨慎些总是无害的。一个毫无城府、喋喋不休的人,会因显得浅薄俗气、缺乏涵养而不受欢迎。俗话说得好:上帝之所以给人一个嘴巴、两只耳朵,就是要人多听少说。

3、忌聊隐私。不要窥探别人的隐私,当别人闲聊他人隐私、工作差错、失误等等问题时,千万不要口无遮拦,凭想象随意添油加醋,。不能故意渲染和张扬对方的错误,更不能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即使已经属实,也不宜私下议论、传播。

4、适可而止。即使一个很好的题材,演讲时也应适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长,一方面“言”多必有失,另一方面,也会令人疲倦;若不能引导对方发言,或必须仍由你支撑局面,那就应当另找新鲜题材,这样,才能把对方的兴趣维持下去。

5、视而不见。有些事情你看到了,或者明白上级、对方的意图,也不一定非得要说出来,这叫做“视而不见”,或者“看破不说破”,特别是当你看到了不应看到的东西,更是如此。许多“祸从口出”的例子,就是没有把好自己的嘴造成的。


怎样把握好说话的“分寸”


6、话忌浅薄。与人言变、交流,体现出你的风度、气质,在不知不觉中,展示出你的文化底蕴和学识状况。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浅薄无知、满口粗话的人。因此,多读书、多学习,做一个有内涵的人,这对我们的人生、事业是很有帮助的。

“分寸”的把握,极其重要而又极难度极大,需要随时修炼,它是一门人生的艺术,需要长期修炼,不可能短期速成;同时,应当先修“内”而后修“外”,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当“内”修达到一定程度,外形的谈吐、气质、风度,自然而然随之改变,此时,你已掌握了这门艺术,人生的命运也随之改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