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再次看《歡樂頌》,樊勝美的職場錯誤,我們一直在犯

假期“葛優癱”時,也是看電視劇最好的時候,我個人比較喜歡懷舊,總會重看以前看過的片子,而每次看老劇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在《歡樂頌》中,我們都羨慕曲筱綃的生活,想活成安迪那樣的人,卻不得不像關雎爾一樣拼命的努力,結果和邱瑩瑩一樣的傻,最後被生活逼成了樊勝美。

樊勝美跟她媽說過一句話,我印象特別深刻:“這些年你們把我當成衛生紙,天天讓我給我哥擦屁股。我都三十歲的人了,每個月還得借錢往家裡匯,我怎麼找男朋友,誰願意找我這樣的!”

劇中的樊勝美是外企資深的HR,精於人情世故,看似好像是個情商很高的主,但是,在我看來與其說是資深HR,倒不如說是在職場待的時間比較久的辦公室油子。


特殊時期,再次看《歡樂頌》,樊勝美的職場錯誤,我們一直在犯

1,樊勝美真的算不上是一名資深HR!

因為她的工作停滯不前,核心競爭力跟不上發展的需求。在我看來一個資深的HR,最起碼的學習能力是不可少的。不過,在劇中我們看到的樊勝美卻總是用她好像很正確的職場經驗來處事,很少去對自我進行提升,完全沒有想去學習充實自己的想法。

與安迪成鮮明的對比,安迪可以因為別人的一句話,通宵去讀完一本書,以便了解她所不知道的領域。

而我們的樊勝美大姐,上班時間時不時的看錶,希望快點到下班的時間,下了班不是去夜店釣有錢的帥哥就是回家躺沙發上敷個面膜,遊走在她所謂的上流社會中。

勉強的混在別人的圈子裡,所以在HR這個職位中混了這麼多年,也沒有實質性的提升。

而且特別虛榮,過於看中物質,總想踏入上流社會。都說HR是最會看人的,堪稱慧眼識珠,在我們樊勝美大姐身上卻並沒有體現出來。

特殊時期,再次看《歡樂頌》,樊勝美的職場錯誤,我們一直在犯

她看一個人是怎樣的,只會從這個人的家境和物質條件著手。活的過於虛榮,在她看來有錢有勢就是資本,從沒想過為什麼曲連傑要接近他,甚至在還沒認清曲連傑是什麼樣的人時,就毫無顧忌的跟他在一起了,只因他物質上能夠滿足她,可以讓她毫不費力地融入到上流社會中。

她不僅自己踐行著物質至上的信仰,還教育身邊的關雎爾和邱瑩瑩要嫁就嫁有錢人,結婚後就不用那麼辛苦的工作了,樊勝美做的這些種種足以看出她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都是有問題的。

特殊時期,再次看《歡樂頌》,樊勝美的職場錯誤,我們一直在犯

2,一個人不能太沖動,處理問題要理智。

作為經驗豐富的HR,最擅長地應該就是與人溝通打交道。可是,樊大姐竟然在知道了白渣男的真面目後去他家裡大鬧,最後還把自己鬧進了派出所,一個有經驗的HR大概也不會衝動到沒有底線吧!

樊勝美在關雎爾和邱瑩瑩的面前好像一副精通人情世故的樣子,但在處理她哥哥打人的事上就能看出,她遇事不能冷靜判斷、理智地處理問題。

最後還要依靠安迪和曲筱綃去幫忙解決她哥的事情。

特殊時期,再次看《歡樂頌》,樊勝美的職場錯誤,我們一直在犯

列夫.托爾泰在《安娜 卡列尼娜》中曾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樊勝美自始至終都想要嫁個多金的男人,以彌補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她在事業上不肯拼盡全力,在愛裡委曲求全,最後依然沒有獲得內心的安寧。

很多局面我們並不是不可以扭轉,如果真處在樊勝美的處境中,我們要想扭轉局面,要做到哪些呢?

3、正視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傷害,處理好對原生家庭的責任。

同事小麗出生在農村,家裡還有一個弟弟,爸爸喜歡酗酒,每次喝多了都會打媽媽,平時還喜歡大喊大叫,看小麗不順眼了就會罵一句踢一腳的。

特殊時期,再次看《歡樂頌》,樊勝美的職場錯誤,我們一直在犯

媽媽為了不讓小麗向自己一樣活的憋屈,四處借錢,供小麗上學,後來小麗工作了,為了能讓弟弟娶上媳婦,每個月除了給自己留下生活費,剩下的都寄回家,爸爸動不動還會打電話管小麗要錢,還罵她,說她在外面享福不管家裡。

在工作中,小麗總是低著頭,跟同事也很少交流,與我們說的最多的就是“對不起”,懦弱古怪的性格,使得很多同事常常在私底下對她議論紛紛。

雖然,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生活的家庭,但是我們能選擇以後的生活。

特殊時期,再次看《歡樂頌》,樊勝美的職場錯誤,我們一直在犯

這裡有幾個建議可以參考:

一,我們要正視自己的狀況,找出自己的優勢,也要勇敢地接受自己的不足,有意識地擺脫原生家庭對自身的影響。

二,勇敢地與原生家庭達成共識約定好權責,量力而為,不要大包大攬,都抗在自己的身上,早晚會壓垮自己。

三,摒棄玻璃心。我們生存的這個現實社會不怎麼會去眷戀內心脆弱的人,適者生存,是不變的法則。我們需要有越挫越勇的決心,不斷地給自己加油,堅持一下,再堅持一下,是可以做到的。

特殊時期,再次看《歡樂頌》,樊勝美的職場錯誤,我們一直在犯

4、敢於去承擔責任,不斷提升自己綜合素質,放棄對其他人的依賴。

在電視劇《都挺好》中,蘇明玉同樣也是被原生家庭辜負的女人,但是她並沒有辜負自己,即使家裡人不能供她讀書,自己掙錢也要讀書,遇到了貴人就抓住機會,從不讓自己放鬆一刻,不斷的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她知道自己只有自身有絕對的優質才可以在職場中生存,依賴任何人都會被狠狠的打臉,只有自己可以依靠。

她事業上有成,財務上自由,在愛情裡理性又堅持平等,不知不覺間,曾經那個備受欺壓的小女孩已然成為了命運的強者。

我高中最好的朋友婷婷,是家裡排行最小的妹妹,還有一個哥和一個姐,她媽媽從小最慣著她,什麼好吃好喝的都先給她。

在她高二的時候母親去世了,爸爸也只知道天天喝酒,而且覺得女生上大學太費錢了,準備讓她退學。最後沒辦法找到了姑姑,才開始重新去讀書。

她有顆上進的心,但是卻沒能有個好的成績,她參加了兩次高考都沒有考上大學,但是她沒放棄,繼續考,在第四次的時候,她考上了清華,一直讀到博士。

她後來對我說:“你吃的所有的苦,終會有一天都會回報給你的!”

特殊時期,再次看《歡樂頌》,樊勝美的職場錯誤,我們一直在犯

5、放棄去耍“小聰明”,追求職場大格局。

樊登曾說“決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

我們的能力,決定了我們能得到什麼;我們的格局,決定了我們最終會走到哪裡。

在經濟學中有個很重要的概念,叫作沉沒成本,就是我們對於自己已投入的時間和精力的估值。

我們常常對生活中的沉沒成本給與過多的重視,美其名曰“堅持到底”“不能認輸”,可是大多數的時候,這只是一種變相地守舊和浪費時間。

所以,與其說我們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還不如說我們是生活在對這個世界不同的理解裡。如何理解,就如何去行動,如何思考,就如何去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