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與職涯發展證書不是越多也好,有方向且精深是考證的正確姿勢

之前在面試一個剛畢業三年的年輕小夥,他應聘HR職位,但是從簡歷上看到他卻考了很多證,除了本身人力資源領域的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還考基金從業資格證、電商認證(運營、店小二、客服等多個領域)、還有企業的體系內審員資格證等等,在簡歷中的證件上洋洋灑灑有七八個。

面試的時候,我直接問了他,你這麼多證是為了什麼?

他先是說興趣,我說者興趣跨度非常大並且還把每個興趣都用證書來證明會不會耗費太多時間資源沒有把時間高效的用在轉移領域?

然後小夥又說,剛畢業那會怕找不到工作,就像技多不壓身多考幾個證一個方向不好找工作,多幾個方向那麼就會多一些可能。

聽到這,我覺得是實話,但是他也是HR,我就說:那麼你這樣的多方向發展意向,怎麼說服面試官你的職業發展穩定性?你以後很可能想隨隨便便換職業發展方向,作為HR你招人的時候會不會覺得這人比較坑?

最後,面試的因為他的證件太多,並且沒有合理的職業方向思考,導致必然的扣分。這也是很多剛剛進入職場的新人和一些職場人的迷茫,覺得證書越多越好,就像小夥說的技多不壓身,但往往很少記得下一句“藝多不養人”。

跳槽與職涯發展證書不是越多也好,有方向且精深是考證的正確姿勢

關於證書龐雜帶來的問題及思考:

1、職業發展方向的質疑與顧慮

當我們職業發展途徑中或者在求職過程中,證書過多難免會給上級或者面試官留下一個印象:你有多個選擇,做這個方向不開心,你會隨時換另一個方向,這樣的穩定性有風險。就像前面案例一樣,面試中簡歷上寫著自己有很多證書,但凡有點敏感性的HR都會顧慮、質疑並對此發問,顯然是給自己挖坑。

同時,很多人也應該問問自己,為什麼你要考這麼多證,最底層的思考是不是也是想有個對沖風險的機會、想有個這個工作不行以後還能換個方向的機會?如果我們自己都有這樣的想法,求職面試時面試官有質疑就不難理解了。

跨領域的證書還存在一個問題:領域和領域之間對人的能力要求差異非常大,這種大決定了你適合一種職位就很可能不適合另一種職位,這一方面同樣會反應自己對職業發展考慮的膚淺。

比如我在很多年前面試一個人選,那時候還有會計從業資格證,他考了這個證,同時也考了人力資源管理師,拋開職業發展不清晰的問題不管,我問他他覺得自己適合會計還是適合人力,他說都適合,聽到這我就差不多判斷他不太懂HR甚至會計也知之甚少。

財務會計類工作因為面對數字,並且是企業錢財管理者,要求沉著、嚴謹、原則、剛性,甚至性格要比較悶才比較適合,而HR更多是和人打交道需要韌性、親和力、善於處理矛盾,兩者要求幾乎是180度兩個方向。

所以,很多時候這也反應我們沒有真切思考過自己適合什麼,為什麼考這麼多證,僅僅是多條選擇其實並沒有想透適不適合行不行,到時候真去做了又是荒廢幾年。

Ps:額外給個求職面試的小建議,當你已經考了很多證,在面試一個方向的職位時,簡歷上只寫這個簡歷方向的證書即可,多餘的、跨方向的完全沒有必要體現。

跳槽與職涯發展證書不是越多也好,有方向且精深是考證的正確姿勢

2、精力分散,什麼都懂,什麼都不擅長

曾經和一些高層管理者還有很多HR溝通聊人才的問題,聊專才好還是通才好。通才是我們常見的各種證書都有,專才是專攻一個領域,通常情況下,大多數管理者、老闆、HR會更看重專才的人,畢竟離管理越近的人越離企業經營更近,考慮問題會現實:就是你能為企業帶來什麼價值?企業招聘你進來是解決一個領域的問題,你其他領域的能力、增值服務大概率在企業用不著。

所以很多人每個領域都考了很多證,但每個領域卻都只是淺嘗輒止,絕對是達不到每個領域都能獨當一面的段位,這樣的情形這個證書的實際意義又如何?企業不需要、自己也沒學會啥。

所以在選定了一個領域方向後,專攻這個領域的證書才是正解,從易到難,從低到高,從寬到精細逐層去取得一個領域方向的證。

比如做HR的剛開始從人力資源管理師三級、二級往上考,然後經濟師人力資源方向也可以考,做到深處考培訓師、薪稅師等,選擇自己擅長模塊方向深入考,這樣的證就把我們的職業路徑體現得清晰,自己在專業深度上的造詣也很有序很清晰。

時間精力資源有限,清晰專注於一個方向能更有效的深挖自己。

跳槽與職涯發展證書不是越多也好,有方向且精深是考證的正確姿勢

3、“野雞證書”太多,很多含金量有限

剛入職場的新人可能意識不到,很多證書其實“很野雞”,比如在幾年前已經取消了心理諮詢師這個證,但現在市場上還有非常多的所謂心理諮詢師,交了一筆不菲的費用後參加培訓或者甚至就給個線上培訓鏈接就發一個機構自己蓋自己今後或者一些不知所云的章,這種證書完全不受認可也沒有含金量。

類似情況還有很多野培訓師、商務師等等。證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含金量。

作為HR看求職者的證書有無含金量主要來自幾個維度官方證書、行業證書、大公司鑑定證書等。

①官方認定的證書也就是相關部門如人社部等組織考試、鑑定的證書,這樣的考試在【中國人事考試網】中可以詳細查詢,這類證書有權威性,含金量不差。說不差主要是至少是國家認定認可的不會差,只是不同的證書在不同的領域被認可度有所差異,比如HR的人力資源管理師在人力資源領域的認同度並不是很高,因為他既不是上崗必要證書,很多高階人事也並沒有考這個證書,並且證書的水平上和另一個國家考試【經濟師(人力資源方向)】有所重疊,類似情況也有不少證書存在,但是至少不算差。

②而行業證書,就是行業協會等根據行業屬性要求進行的認定也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認可的,比如基金從業資格證、證券從業資格證都是由行業協會所舉辦認證的。這類證書的含金量、影響力需要深度分析瞭解行業屬性才能鑑別,很多行業協會自己搞的認證只是自說自話。

③很多大公司現在也會做自己的一些社會技能鑑定,並且在其所屬領域是有較大影響力的,比如微軟的office技能認證是廣泛得到認可的,通過他的技能考試認證是能夠證明自己的辦公自動化技能的,再比如阿里有辦電商相關認證、百度有辦相關IT技術認證,在領域內都有一定影響力,這類認證主要還是看本身組織認證的公司其影響力,和認證本身是否公平公正有篩選難度。

跳槽與職涯發展證書不是越多也好,有方向且精深是考證的正確姿勢

4、非必要證書不代表能力,只是錦上添花

對於非上崗必備的證書,這個證書只是在求職面試時雙方信息不對等的情況去輔助佐證自己的能力的,並且是非完全必須的一種佐證,也就是說你能力OK的話這個證書錦上添花,但你技術不行、企業要的某些能力不行,但你有這方面證書企業並不會為你的證書而買單錄用你。

甚至於當你進入企業後,你的能力基本上就和證書完全脫鉤了,大家看你和評價你完全和證書無關,只看業績。這就是證書本身的意義。

跳槽與職涯發展證書不是越多也好,有方向且精深是考證的正確姿勢

所以綜上,總結一下,證書不是越多越好,越多的證書會讓求職面試、職業發展過程中被質疑職業發展不清晰,同時自己的時間資源配置上也顯得效率低。

我們應該把有限的時間精力資源配置在專業的方向上,往深處發展,畢竟能力才是自己在職場上昌盛的王道。

跳槽與職涯發展證書不是越多也好,有方向且精深是考證的正確姿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