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场景能催化出什么?


内容+场景能催化出什么?

PMTalk产品经理社区是深圳的产品经理Kevin业余时间发起的一个项目,做这个项目之前我和Kevin就认识,也很佩服他的学习热情和执行力,还差点有机会一起共事。看着PMTalk做的越来越大也是很高兴,如果能借助这个平台给产品圈子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分享,也是件好事~

这次分享会的主题叫《量化现实 位创价值》,是PMTalk和深圳数位——一家做室内定位,场景识别服务的公司合办的,所以是以“线下”大数据应用为背景展开讨论的。刚听到这个命题时我是没概念的,毕竟内容类产品,尤其是资讯信息流产品,和“线下”基本没啥关系,也就谈不到有什么可结合的。但仔细一想,正是因为之前都想不到结合点,那何不借这个机会思考下这样的“跨界”是否能碰撞出新的火花?于是就有了这次的分享。

我的思考框架是这样的:想知道“内容和场景如何结合”?先要把这句话补齐,内容和场景,中间缺了一环,就是“用户”。也就是说,结合的关键在“人”。在没有场景的情况下,人是如何接收内容,消费内容的;融合了场景,又会如何?

沿着这样的思路,先拆解下如何让用户看到他喜欢的内容,再思考构成“场景”的要素是什么,把这二者涉及维度绘制在一个坐标系中,交叉点就是结合的思路,也就是如何在特定“场景”下让用户看到他喜欢的内容。

先说第一点:如何让用户看到他喜欢的内容?总结来说三个词:断物、识人、匹配:


内容+场景能催化出什么?

断物。也就是识别内容特征。通常我们是用“打标签”的方式进行。这里的“打标签”有2种处理手段,一种是“归类”,就是将内容分配到预设好的归属栏目中,通常由运营人员手动处理,比如36氪就是指定哪篇文章属于科技频道,哪篇文章属于深氪栏目。第二种则是“匹配关键词”,就是从内容中抽取出能代表其特征的特定词语,比如一篇讲iPhoneX的文章,可以是乔布斯、苹果公司、iPhoneX、手机这样的关键词,提取方式可以是人工,但更多是用机器学习的方式自动进行。最终一篇文章可能被识别出如下图所示特征


内容+场景能催化出什么?

其中的百分比为权重占比,也就是其内容性质更倾向于哪类标签。

识人。也就是识别用户画像。绘制用户画像的方式有很多,这里就不详细展开。我们可以通过识别用户主动行为,以及采用特定媒介刺激的方式,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让画像不断更新,接近真实。下图是常见的用户特征:


内容+场景能催化出什么?

其中的“内容偏好”,就是基于用户对内容的反应情况,将内容标签打到用户身上的结果。通过偏好进行匹配是最常用的手段。

匹配。完成内容特征和用户画像,就可以给不同喜好的用户展示他可能会感兴趣的内容了。具体的匹配规则,有简单的按时间最新倒序,也有稍微复杂一点的按热门程度倒序,以及目前最流行的个性化展示。其中个性化展示方式还有2种,1种是用户主动关注的内容按更新时间排序展示,另一种则是基于画像特征用算法在信息流中推荐内容。无论哪种,都是希望让用户尽可能消费掉展示给他的内容。一个典型的推荐算法模型如下图:


内容+场景能催化出什么?

以上是用户匹配内容的逻辑。接下来我们说第二点:构成“场景”的要素是什么?参考彭兰老师在《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文章中提到的,场景是由:空间与环境、用户实时状态、用户生活惯性、社交氛围这四点构成的:


内容+场景能催化出什么?

空间与环境:包含特定空间相关的环境特征,以及在此环境中的人的行为模式及互动模式,还会分为固定场景与移动场景。

用户实时状态:包括用户在此时此地的各种身体、行为、需求等数据,不仅仅表现为他们自身的数据,也表现为他们所感兴趣的环境信息,与空间和环境密不可分 。

用户生活惯性:理解用户的历史行为模式,通常利用可穿戴设备收集数据 。

社交氛围:对于社交媒体中用户及其相关者的数据的分析,可以为场景分析提供另一个维度的支持。比如和朋友逛街和自己逛街,心情是不一样的。

基于上面对内容匹配和场景要素的理解,我们可以接下来展开第三点:二者如何结合?我画了如下一张图:


内容+场景能催化出什么?

断物+场景化。要提取到数据,就可以不止基于内容文本本身,还有内容所在空间的信息,结合一些结构化数据,把文章和地理位置、和所在场景的实体信息关联,和实体的商业信息关联,可扩展性会非常强。举个例子,还是之前说的写iPhoneX的文章,我们可打的标签就还可以有:iPhoneX的专卖店位置,售卖情况,哪家有促销,谁对iPhoneX感兴趣等等。

识人+场景化。可以让画像更立体,更贴合所在的时空环境。比如在画像上增加用户实时属性,包括:所在位置,所处环境,当前心情,当前身体状况,当前行动目的,是否身边有人陪同等等。

匹配+场景化。把内容和用户叠加立体场景后,可匹配的内容就会更灵活,更贴合实际情况。还是以iPhoneX的文章为例,虽然用户看的是iPhoneX,但如果识别到用户日常兴趣是拍照,身份是普通上班族,当前所在位置是商场,目的是逛街,商场正好有家华为的店铺正在打折,就可以推荐华为的新款拍照手机而不是iPhoneX。这样的营销方式也许能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大概内容,虽然更多只是思考和想象,离落地还有很大距离,但相信随着更多人参与到新技术的应用中,这样的场景最终会实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