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歡樂喜劇人》一季不如一季呢?

歡樂海灘


就節目整體質量而言,《歡樂喜劇人》還是比較穩定,無論是演員、作品還是製作,都達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水平,當然第三季、第四季、第五季節目質量是有所下滑的,但到了第六季,節目質量還是穩中有升的。

第六季選手來源更廣泛,草根、網紅還有國外選手,這些人背後都有自己的創作團隊,這些新鮮力量的注入提升了節目組的整體創作能力,同時他們都想通過節目打響自己的知名度,表演也更賣力氣,因此節目的可看性還是比較高的。但為什麼觀眾為什麼還是覺得一季不如一季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明星咖位不如從前。

在第一季中,請的基本上都是一線喜劇明星;第二季的時候大部分是二線喜劇明星;第三季多是前兩季的助演或者是已經被遺忘的喜劇演員;第四季的演員多是《笑傲江湖》裡走出來的;第五季的時候,已經很少有觀眾熟悉的演員了。到了第六季,節目組的觀念有了明顯的轉變,演員來源變的廣泛。如果單從演員陣容上來講,確實不如從前,但表演水平其實並不弱。

二、觀眾欣賞能力和笑點提高。

近些年,喜劇節目日趨繁榮,《歡樂喜劇人》《笑傲江湖》《笑聲傳奇》《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相聲有新人》《喜劇總動員》《跨界喜劇王》《我為喜劇狂》等不勝枚舉,喜劇綜藝節目的增多,也意味著觀眾有更多的選擇,經過多年喜劇節目的培養,觀眾的欣賞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對節目的質量要求也就越來越高,因此,節目只要沒進步,就相當於退步,所以像《歡樂喜劇人》這樣的喜劇節目,觀眾也就覺得沒有以前好看了。

題外話:

喜劇綜藝節目的發展確實存在一些問題,近些年國內喜劇欄目的繁榮培養了一批喜劇人才,但發展過快也消耗了大量喜劇資源,導致人才短缺、青黃不接,甚至是江郎才盡,這些問題是目前大部分喜劇綜藝節目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因此喜劇綜藝欄目要想持續發展,建立喜劇人才培養、挖掘機制才是最重要的。


邰振龍



第一季,一次嘗試,直到後半段才摸清套路

作為《歡樂喜劇人》第一季,屬於百花齊放,不管是真正的喜劇人,還是電影演員,只要能和喜劇沾邊,都被邀請參加。可以從參賽選手中,就能看出導演組其實也沒有明確的目標。參照了當時最火的《我是歌手》的模式,一集排位賽,一集淘汰賽。很快就將實力一般的喜劇人淘汰出局了。直到後半段,開心麻花的沈騰和遼寧民間藝術團的宋小寶,形成了雙龍戲珠的局面。最後算是打成平手,沈騰獲得了當季冠軍,宋小寶獲得了最受歡迎喜劇人。現在回想,宋小寶的獲獎更像安慰獎,還有多少觀眾記得宋小寶獲得了什麼獎。


第二季,三足鼎立,岳雲鵬在黑幕中殺出重圍

第二季,開心麻花派出了當時二當家王寧和艾倫,德雲社派出岳雲鵬,遼寧民間藝術團由小瀋陽參賽。怎麼講,由郭德綱來當主持人,黑幕的叫喊聲此起彼伏,已內定冠軍的岳雲鵬,還是用實力打臉那些黑幕噴們。以當時岳雲鵬的實力和人氣,就算小瀋陽一直參賽到完成,也不是岳雲鵬的敵手。更何況王寧和艾倫,在開心麻花團隊中實力和人氣都不如沈騰,就如田忌賽馬,這回德雲社派來的是上等良駒,對戰其他團體的中等馬,自然是岳雲鵬一馬當先。


第三季,也該輪到遼寧民間藝術團了

第三季,開心麻花派出的是常遠,論作品,論實力,開心麻花都是奔著冠軍而來。德雲社是郭麒麟,純屬讓麒麟來蹭蹭人氣,並無決心奪冠。遼寧民間藝術團已無人可用,派來了文松。上一季中,前半段是小瀋陽,後半段由楊樹林接棒,一季就打完兩張牌。因此這一季,就是前兩季人氣頗高的文松參賽。論最後的冠軍,說沈騰來還第一季的賬,也不足為過。常遠也請來了爺爺,常寶華來壓軸出場。都沒有撼動節目組一碗水端平的決心。第一季開心麻花,第二季德雲社,第三季也該輪到遼寧民間藝術團了。文松撿了個冠軍,常遠輸在了太年輕。


第四季,魚龍混雜,百花齊放,賈冰藝壓群雄

到了第四季,開心麻花派出賈金金和馮秦川的女中豪傑,德雲社姍姍來遲第八期才派出張雲雷和楊九郎的組合,遼寧民間藝術團是派出程野和宋曉峰。老一輩喜劇人孫濤前期坐鎮,後半段玩提前退賽。彷彿退賽成為歡樂喜劇人的特色。賈冰通過笑傲江湖積攢的人氣,以及自身實力的打磨,對小品整體風格的掌控能力,以絕對的優勢,奪取第四季冠軍。打破了開心麻花,德雲社和遼寧民間藝術團的壟斷。但也可以理解為,三足鼎立的局面,各自當家都已經拿到過冠軍,再給任何一家選手,都顯得不和諧。因此,給了有實力的其他團體的喜劇人,以資鼓勵。


第五季,在一片沉默中,落下帷幕

葉逢春來自笑傲江湖,之前也參加過歡樂喜劇人。這一次,他在默劇的表演中,確實爐火純青。可放在競技的比賽場景,默劇更顯不足。很多觀眾看葉逢春登場,就快進了,一句話:看著太心累。張鶴倫和郎鶴炎的相聲組合,單論實力,僅次於岳雲鵬和孫越,可加上人氣,不及後來者居上的張雲雷和楊九郎。沒有拿到冠軍,冤啊。看看第三季的常遠,張鶴倫可以無所謂,心態。論三大團體的喜劇人儲備,開心麻花是最多的,不提已經登場過的喜劇人,馬麗,魏翔,杜小宇,田羽都還沒登場。德雲社是綜合實力最強的,畢竟後面有燒餅,孟鶴堂,沒有登場。遼寧民間藝術團已經打光子彈,總不能讓小超越來挑大樑吧。如果還有第六季,不知開心麻花是否會派出萬眾期待的魏翔,德雲社看樣子會是孟鶴堂,至於遼寧民間藝術團,實在想不出來還能派誰了。


其他喜劇人團體,早已彈盡糧絕

大碗娛樂,愛笑會議室,幾乎在一到兩季,就已經沒有優秀喜劇人可用。張子棟,喬杉,修睿,大潘,佳佳,也是在客串一集,主力一季後,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更不用提郭陽郭亮,葉逢春,盧鑫玉浩這樣回鍋兩三回的喜劇人。命好點如葉逢春,龍套一季,一季冠軍,可以功成名就收山。更多的是像郭陽郭亮,龍套一季,陪跑兩季。只為混個在觀眾面前的臉熟。內地的喜劇人已經如此,港臺的喜劇人就更慘目忍睹。典型表現就是水土不服,演的再好,一張嘴就輸了。觀眾理解不到喜劇的笑點,就無法達到喜劇人想要的效果。吳君如敗了,詹瑞文輸了,陳漢典走了,喜劇不分高雅或者低俗,只看觀眾現場的笑聲。

我們期待第六季,不管第六季是否依舊精彩,利用兩年時間打造起來的《歡樂喜劇人》的品牌,不能倒,會持續對觀眾產生吸引力。至少在國內同檔期的喜劇類型的比賽中,歡樂喜劇人是突出的,短時間內不會被超越。


如果電影


一期下來,不少觀眾都覺得,《歡樂喜劇人》,真心是一季不如一季了!事實上,《歡樂喜劇人》一季不如一季的並不僅僅只是第五期的節目,前四季冠軍們的現狀,也能讓你看出些端倪來。

第一季:沈騰

《歡樂喜劇人》第一季的冠軍,今年他不僅迎來了自己的兒子,事業上也有了一個小高峰,出演的電影十分叫座,在今年的春節賀歲篇中,他史無前例的同時有三部電影上線,雖然春節檔還沒有到來,但是不得不說,今年最大的贏家,非沈騰莫屬了!

第二季:岳雲鵬

小嶽嶽也是《歡樂喜劇人》走出來的明星,現如今,在相聲界,除了郭德綱和于謙之外,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岳雲鵬和孫越的組合了,他長相中自帶的“賤賤”的感覺,也是頗受觀眾的喜歡。雖然沒有像沈騰一樣在影視圈混的風生水起,但是總體來說,岳雲鵬混得也還算是不錯的,出演了電影不說,他的相聲,也是備受觀眾的喜愛。

第三季:文松

一說到文松,很多人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他娘裡娘氣的“賤相”,雖然舞臺上的文松很娘,但是私底下的文松還是挺爺們兒的,留了小鬍子,看起來man了不少。只是拿下第三季《歡樂喜劇人》的冠軍之後,文松似乎就有些淡出觀眾的視野了。

第四季:賈冰

賈冰是《歡樂喜劇人》舞臺上公認的實力派,也為觀眾呈現了不少的精彩作品,能拿下第四季的冠軍,也算是實至名歸的,只是和文松一樣,在奪冠之後,賈冰也慢慢的淡出了觀眾的視野,直到現在,幾乎是了無音信了。

第五季:冠軍葉逢春知道長什麼樣子嗎?

《歡樂喜劇人》畢竟是綜藝節目,就算以比賽的形式,也不可能真正公平公正的,太認真你就輸了。比如2017年的熱門網綜中國有XX,最後還堂而皇之的不顧觀眾智商搞了個票數相同雙冠軍。

《歡樂喜劇人》也是製作方和各喜劇團體的互相利用,互相成就,所以利益共同體都是一夥的,怎麼玩都正常。現在中國主搞喜劇的最著名的團隊無非就是這幾個,開心麻花從話劇舞臺搞到了電影,出了很多明星;德雲社的根是相聲,也一直努力走影視,但電視劇電影沒有一部真正成功的;遼寧民間藝術團(實際上根還是本山傳媒)二人轉表演、電視劇都很成功;賈玲的大碗娛樂也是異軍突起,其他就是演員個人還沒形成太大氣候。

《歡樂喜劇人》來來往往請來很多喜劇人,節目有一定包容性,但最後能長期演出最後奪冠的,還是有根基(後臺、團體)。

德雲社就不用說了,從郭德綱開始當主持人開始,岳雲鵬直接奪冠了,後面郭麒麟、張雲雷來就是來提高人氣的,沒必要奪冠,而且再拿冠軍就太假太不合適了。本山傳媒那邊也差不多,小瀋陽、宋小寶、程野、宋曉峰這些一線全都先後來了,對節目的幫助特別大,奪冠是必然的,最後文松運氣好拿了這個冠軍。

到了第四季,由於剛才說的原因,德雲社和本山傳媒都不應該也不能拿冠軍了,開心麻花、大碗娛樂來的咖位實在不夠,相比之下賈冰的節目倒是還不錯,奪冠有些意外但倒是能讓觀眾接受。

不過,從演員的檔次和節目質量看,還真是一季不如一季了,下一季真不敢想象,也許這個節目也差不多到時候該停了。

喜劇大家依然熱愛,但現在喜劇人有點黔驢技窮嘍。


大王daiwang


《歡樂喜劇人》這幾年給我們帶來無數次的歡笑。可是這兩年給我們一種一季不如一季的感覺 呢?我發表下自己的看法。

一、我們先從喜劇演員分析:第一季:沈騰、宋小寶/小瀋陽、賈玲、楊金賜、代樂樂/梁超、 李菁、吳君如、曹雲金、喬杉/修睿等;第二季:岳雲鵬、孫越、王寧、艾倫、小瀋陽、潘斌 龍、崔志佳、潘長江、楊樹林、文松、張小斐等;第三季:常遠、郭麒麟、文松、張小斐、張 子棟、肖旭、肥龍;第四季:孫濤、賈冰、孫建弘、賈金金、馮秦川、程野、丫蛋、張雲雷等 ;第五季:張鶴倫、周雲鵬、王成思、小沈龍、金霏、來喜、陳漢典等。不難發現從第四季開 始喜劇人的咖位明顯下滑,喜劇演員從一線一直下滑到三線甚至更低;比賽有輸有贏,演員壓 力越來越大。造成有些喜劇人不敢參與其中。

二、從喜劇作品分析:前三季的喜劇作品競爭力都很強,新的喜劇作品觀眾們笑的面部抽筋, 本人更是笑出了豬聲。每此都是邊看《歡樂喜劇人》邊吃晚飯,明顯飯量見長;有時還喝著酒 看著節目,真是生活美滋滋!再往後的喜劇作品個人感覺老梗比較多,包袱有些生硬,感覺沒 有以前的好笑了。話又說回來了,他們的創作時間過短也是原因之一吧。

《歡樂喜劇人》和其它綜藝類節目一樣都會有衰落期,有的節目的曲線會長些有的可能就短些 ,這都是正常表現。觀眾們的審喜疲勞也是有的,最後還是期待《歡樂喜劇人》有更多的喜劇 演員加入,帶給觀眾更多、更好的作品。感謝喜劇人給我們帶來的笑聲!





大眼兒娛樂


歡樂喜劇人最開始推出的時候是非常吸引人的,人總是對新鮮的東西表現出更濃厚的興趣。這世界上的東西哪有那麼多新奇特的東西?任何的藝術創作都是需要時間去沉澱的,而歡樂喜劇人每期留給演員的創作時間很短,團隊不得不加班熬夜趕貨,難免造成質量的下降。尤其是第六季的《歡樂喜劇人》從陣容曝光開始就註定了不受待見!一線大咖一個都沒來,有的喜劇天團拋出的甚至是小配角,不得不說,等了這麼久,這一季真的有點讓人失望了!

這當然與同類節目競爭日益激烈、喜劇秀節目風頭減弱等環境有關,但賽制模式一改再改、喜劇作品質量下降等內部原因,才是壓垮這檔曾經傲視群星的節目的關鍵所在。

若論《歡樂喜劇人》的前兩季,可以用“人硬、作品硬、看點硬”來形容。雲集了開心麻花、德雲社、遼寧民間藝術團、大碗娛樂等國內最頂尖的喜劇團隊,讓沈騰、賈玲、小瀋陽、岳雲鵬、黃才倫這些最有觀眾緣的喜劇明星同場競技。再加上質量相對不低的製作水準和“笑果”拔群的喜劇內容,失去了《金星秀》、《今晚80後脫口秀》等節目的東方衛視,在這檔節目中確實下了陣地,實現了自己與喜劇人的“雙贏”。

若論《歡樂喜劇人》的前兩季,可以用“人硬、作品硬、看點硬”來形容。雲集了開心麻花、德雲社、遼寧民間藝術團、大碗娛樂等國內最頂尖的喜劇團隊,讓沈騰、賈玲、小瀋陽、岳雲鵬、黃才倫、郭麒麟這些最有觀眾緣的喜劇明星同場競技。再加上質量相對不低的製作水準和“笑果”拔群的喜劇內容,失去了《金星秀》、《今晚80後脫口秀》等節目的東方衛視,在這檔節目中確實下了“血本”,實現了自己與喜劇人的“雙贏”。

按理說,憑藉前兩季的好勢頭,《歡樂喜劇人》在觀眾中打開了局面,前途可謂是一片大好,只是,觀眾看得多了,審美疲勞了,在此前使出了渾身解數的喜劇團隊們,靈感枯竭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早已不是那個厚積薄發、驚豔連連的創作狀態。特別是第五季搞出了所謂“群英薈萃”的拼盤式喜劇,讓觀眾越來越不耐煩,節目質量越來越難以保證。綜合前幾季情況,《歡樂喜劇人》收視率越來越低個人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低“新”是關鍵;

不管是此前大紅大紫的真人秀、喜劇秀,還是去年引領潮流的演技秀《演員請就位》、《演技派》,都贏在了一個“新”字上,但歸根結底,還是滿足和引領了觀眾的娛樂需求。內容為王才是觀眾口口相傳的根本,即便以前做得再好、口碑打得再紮實,依然難以逃脫觀眾的始亂終棄。如果這個喜劇團隊再不創新,再不突破自己,他們是不會走到喜劇人冠軍終點的。

人氣是王道

《歡樂喜劇人》第六季悄然揭幕。第一期節目已經結束了,作為觀眾和粉絲的我,五味雜陳。這一季,首發沒有了開心麻花團隊的視聽盛宴,沒有了遼寧民間藝術團的純粹喜劇,沒有了大碗娛樂的巧妙構思,甚至愛笑會議室等一些新興的喜劇團隊也集體缺席。甚至很多喜劇明星我都叫不上名字。開心麻花作為第一季的冠軍,其給觀眾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也稱得上是歡樂喜劇人的“人氣王”。遼寧民間藝術團先後派出文松、小瀋陽、楊樹林現無人可用。第一季、第二季攢下了大量人氣的演員都沒有來。

江郎已才盡

大碗娛樂幾乎在一到兩季就已經沒有優秀喜劇人可用。張子棟,喬杉,修睿,大潘,佳佳,也是在客串一集,主力一季後,消失在茫茫人海中。更不用提郭陽郭亮,葉逢春,盧鑫玉浩這樣回鍋兩三回的喜劇人。命好點如葉逢春,龍套一季,一季冠軍,可以功成名就收山。更多的是像郭陽郭亮,龍套一季,陪跑兩季。只為混個在觀眾面前的臉熟。內地的喜劇人已經如此,港臺的喜劇人就更慘目忍睹。典型表現就是水土不服,演的再好,一張嘴就輸了。觀眾理解不到喜劇的笑點,就無法達到喜劇人想要的效果。吳君如敗了,詹瑞文輸了,陳漢典走了,喜劇不分高雅或者低俗,只看觀眾現場的笑聲。

大家都希望第六季會有所改變,如今《歡樂喜劇人》第六季第一期已經悄然落幕,我的評價喜憂參半,勉強及格。我是喜劇節目的忠實粉絲,我希望這檔節目越來越好,但目前我的論斷不是樂觀的。


天亮別叫醒我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影視娛樂圈裡有一句話:誰都不能完全猜透觀眾想看什麼。

就拿辦了五季的《歡樂喜劇人》來說,當初的橫空出世驚豔四方,迅速成為同類喜劇秀節目中的翹楚,一句“搞笑我們是認真的”贏得一片喝彩,甚至一部看起來明顯倉促趕工的同名大電影,還獲得了不錯的票房。

只不過,綜藝娛樂節目從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一代更比一代強”,從第三季開始,《歡樂喜劇人》的勢頭大不如前。

這當然與同類節目競爭更加激烈、喜劇秀節目風頭不再等大環境有關,但賽制模式一改再改、喜劇作品質量下降等內部原因,才是壓垮這檔曾經傲視群星的節目的最後一根稻草。

若論《歡樂喜劇人》的前兩季,可以用“人硬、作品硬、看點硬”來形容。雲集了開心麻花、德雲社、遼寧民間藝術團、大腕娛樂等國內最頂尖的喜劇團隊,讓沈騰、賈玲、小瀋陽、岳雲鵬、黃才倫、郭麒麟這些最有觀眾緣的喜劇明星同場競技。

再加上質量相對不低的製作水準和“笑果”拔群的喜劇內容,失去了《金星秀》、《今晚80後脫口秀》等節目的東方衛視,在這檔節目中確實下了“血本”,實現了自己與喜劇人的“雙贏”。

按理說,憑藉前面幾集的好勢頭,《歡樂喜劇人》在觀眾中打開了局面,前途可謂是一片大好,只是,觀眾看得多了,審美疲勞了,在此前使出了渾身解數的喜劇團隊們,靈感枯竭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早已不是那個厚積薄發、驚豔連連的創作狀態。

特別是第五季搞出了所謂“群英薈萃”的拼盤式喜劇,讓觀眾越來越不耐煩,節目質量越來越難以保證。

不管是此前大紅大紫的真人秀、喜劇秀,還是去年引領潮流的演技秀(《演員請就位》、《演技派》等),都贏在了一個“新”字上,但歸根結底,還是滿足和引領了觀眾的娛樂需求。

內容為王才是觀眾口口相傳的根本,即便以前做得再好、口碑打得再紮實,依然難以逃脫觀眾的始亂終棄。

因網絡平臺對網播劇、綜藝節目真金白銀的大舉投入,而逐漸失去了電視劇這個收視率“定海神針”的各家衛視,無疑把綜藝節目看得特別重要。然而,即便實現了採編分離、團隊專業化等一系列嘗試之後,各家衛視已經越來越拿不準分眾化這個大趨勢下,觀眾們的觀看需求和審美品味,競爭變得更加激烈,真正的刺刀見紅。

競爭就是一個此消彼長的過程,監管相對寬鬆、播放更加方便的優勢,已經為網絡平臺佔得了先機,在娛樂領域全面競爭的大趨勢下,衛視的日子越來越艱難,被各種不利因素裹挾之下的《歡樂喜劇人》,即便一季一個新面貌,也不免在觀眾眼中顯得未老先衰了。


得著說


還記得當初《歡樂喜劇人》第一季剛開始播的時候可以吸引了無數的人啊。毫不誇張的說就是掀起了一整喜劇風啊。那個時候記得,每天去閒的第一件事就是問朋友同事有沒有看新播的《歡樂喜劇人》,但隨著喜劇人一季又一季的播出,觀眾似乎越來越失望,這個節目似乎越來越沒有意思了,這是為什麼呢?


1、靈感不是水龍頭,一開就會有的。相信大家都不會喜歡看那種一層不變的東西,自然是會被新穎的東西所吸引,只是新穎又好玩的東西哪是那麼容易就創作出來的呢?這個其實我們看幕後採訪的時候都會知道那些喜劇人在創作的過程中是非常辛苦的,經常因為壓力大而吃不下和睡不著的。而隨著《歡樂喜劇人》一季又一季的播出,自然靈感會越來越少,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後來一些第一季參加的人,後來的時候都沒有參加是,這個是真的壓力大啊。

2、觀眾習慣了喜劇人的搞笑方式。針對不同的演員其實有著其獨特的搞笑方式,像是宋小寶啊,岳雲鵬啊之類。他們的有些招牌動作非常的搞笑,但有的時候看多了自然也就沒有那麼的好笑了,所以喜劇人越來越不好也和觀眾習慣了喜劇人的搞笑方式有關,對於他們的搞笑模式已經不再感到新奇了。

3、真正搞笑的人退出了。其實也不是說那些留下的就不是搞笑的了,只是之前第一季非常搞笑的那些人,他們有著更加豐富的搞笑經驗,後來來的那些人,雖然不是說不搞笑,但其實搞笑經驗是不如之前的那些人的,所以我們也可以看出這個節目的壓力是真的不小啊。

4、或者是有內幕。雖然岳雲鵬拿到第二季的冠軍了,但是他爭議比較大。有很多人紛紛懷疑歡樂喜劇人的舞臺有很嚴重的內幕。尤其到第三季的時候,大家似乎對《歡樂喜劇人》已經沒有抱太大的希望了,甚至不再激動於誰會拿到冠軍,他們更加在乎的是能否在舞臺上,看到更多精緻的作品。


娛樂explore


中國的綜藝節目有個怪圈“終三季”、“紅不過三季”。從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到奔跑吧兄弟,都是如此,第一季經典、第二季傳承、第三季中規中矩,到了第四季,不管是收視率還是口碑都遭遇滑鐵盧似下跌。《喜劇人》也是如此,第一季大家都很努力、帶給觀眾很多經典作品,堅持到最後的喜劇人:沈騰、賈玲、宋小寶、喬杉修睿,成了今天喜劇人的半壁江山;第二季紅了岳雲鵬、大潘佳佳;第三季紅了文松;第四季依然有冠軍,但是卻沒有讓觀眾記住。要是還有第五季,觀眾是不是會直接棄劇呢!

本來對《喜劇人》抱有很高的期望,終於有了屬於中國的原創節目,而且精彩。不像好聲音、奔跑吧,都是抄襲國外的節目。但是最後也一樣“紅不過三季”,我覺著主要原因還是節目組的問題。一季成功了,以後所有的都照著這個模式去策劃,就連喜劇人都是沒有太大的變化,“開心麻花”、“趙本山團隊”、“郭德綱團隊”、“賈玲團隊”,不可否認他們是最受歡迎的喜劇團隊。但是要是一直以他們為主,節目肯定不會有發展、喜劇也不會有發展,一個團隊裡的喜劇人風格太像了、甚至有的梗都是一樣的。時代在發展、觀眾的欣賞水平也在提高,不要小看我們的欣賞水平好吧?如果不能更好,就不要扛起喜劇人的大旗,給自己起“喜劇人”的名字,浪費資源。我相信中國真正做喜劇的人才大有人在,是不是應該給他們機會呢?藝術只有百花齊放才能發展,不能只看流量,更不能看後臺……










那清水流年


第一季,第二季已經算是把國內頂級的喜劇人才聚齊了,剩下的除了賈冰,那些都只能算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的喜劇人,只能是說有一些知名度,但是要做到團隊核心還有所欠缺!也就是德雲社的受眾群體多,旗下演員知名度高才能每季推出幾隊出來參加各種喜劇綜藝,但說到電視相聲水平,在德雲社來說也就岳雲鵬可以,其他人的節目完整性,節奏把握,尺度和控場能力都有所欠缺!


帥氣的外表逗比的靈魂


第一,市場變了,好劇本演爛了!

以前的小品,只有過晚會的時候才能看,很多老藝術家為了一個小品,會排練三四個月,本子也是精心打磨。而現在的綜藝,不會給那麼長時間去打磨劇本,排練過場。

第二,鐵打的喜劇團隊,新鮮感過了。

第一季是最經典,無論是賈玲,喬杉修睿,宋小寶,沈騰都是現在喜劇團體的支柱人物。之後的喜劇演員,大多數是團隊中要去力捧的有潛質的人,比如岳雲鵬,文松等,有人給力,有人就尷尬。

第三,不喜劇,愛煽情

喜劇中煽情,是非常膈應人的。觀眾生活壓力大,想看個喜劇放鬆放鬆,結果冷不丁來個煽情,十分的尷尬。

第四,短視頻,直播等興起

觀眾的選擇更多了,你不喜劇,還可以有別的形式。喜歡相聲可以聽書或者現場買票,喜歡開心麻花,二人轉,可以去現場看或者看直播,都不喜歡看,可以看短視頻,直播。綜藝不再是唯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