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存钱被误导买了保险,怎么办?

JOJO悠


我老婆的哥哥在老家县城,就被银行给坑过。本来钱是存三年的,后来三年到了去取,不知咋变成保险了,银行经理不给取。


正巧我老婆在老家,就直接用自己手机(上海号)打给银行经理说,你这是骗人的,最好把钱连本带息都给我退回来,不然我举报到银监会。


那银行经理看到是上海号码,心想人也在上海,你肯定不会来,具体咋回的,我不记得了,反正没答应退钱。


后来,我爱人就带和我丈母娘直接去银行了,那人一见人来了就慌了。估计是做贼心虚,后面没说多少话,乖乖的把钱连本带息给退了回来。


法律在2010年11月,银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如果当时是保险公司的人在银行帮你办的保险肯定是违规的。就算是银行里面的人给你办,他们也会让你签署一系列的文件,如果你没有签,这也是违规的,最后态度强硬些,大都能要回来。


股海听风


根据你的情况,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你既然已经确定购买的是保险产品了,请不要和银行继续做争论,暂时更没必要动情绪去追究银行的责任,妄想银行可以积极去处理你的问题。请记住,你的目的就是退保并把损失降到最低。在这事件当中的银行只是代销机构,它没有实质的权利处理你退保的问题。如同你在某个商场购买了手机,涉及手机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找到厂家给你出论证,或维修或换新,然后商场按着相关规定照办!而此刻你带着保险合同,身份证件,个人名头开户的银行卡,直接找到保险公司的客服中心(如果不知道在哪里,就打开合同找到客服电话询问)。然后直接要求退保,如果很幸运你的保单有犹豫期,并且还在犹豫期范围内,就可以全额退还保费。顺利解决此事!

二、如果已经过了犹豫期,那就咨询现在退保可以退回多少钱,因为这类保险产品都会有一个“现金价值”也就是所谓的退保金。你了解到退保金以后,与你所交的保费相减就知道损失多少钱了。

三、不管你是否损失,损失多少,我都必须建议你做一件事情。就是先不要失去理智打官司,或者投诉,再或者去做一些过激的行为和方式。而是让保险公司找到专业的客服人员仔细为你讲解你的这份保险,了解它的利弊,并确定这份保险对你是否有帮助!因为很多想退保的情况其实主要原因都是因为再购买前或者购买后对这份保险各方面都不是非常了解导致盲目的投保或者退保。而当你仔细了解以后。很多情况会发现这份保险能满足你某些方面的需求,那就留下吧!

四、如果你经过仔细了解依然想退保的话。

1.承担损失,立即止损,以免日后造成更大损失!

2.如果您真的觉得是被误导或者诱导,就走正常的投诉流程,只要你确定是被误导,保险公司会对你提供帮助的!如果依然不给解决的话,就需要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了。

五、最后一个建议,如果想购买保险,请到正规合法的保险公司,不要去代理机构购买(我在之前的问答中回答过关于银行代理保险方面的较详细的分析,和正确购买保险的教程,请查看)

如果我的解答和建议能为您多一份帮助和支持,就是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愿与您一起分享,共同成长!





话险为简


如果已确定这份保险你肯定不想要的话,有下面几个办法:

1、是否签署了回执,没有签署的话可以直接去银行要求退保,如果觉得去银行太尴尬也可以直接去保险公司。

2、如果签署了回执也没关系,从你签回执那天起一般还有10-15天的犹豫期,在这个期间内,都可以申请退保,只不过有的公司会收取10元的工本费。

3、如果真的过了,回忆一下是否接到过回访电话,一般在签署回执之后会有录音的回访电话。如果没有过回访电话,表示过自己对购买产品清楚了解的话也可以申请退保。

4、如果回执、回访都过了,也超出犹豫期的话,并且银行在销售时有误导销售的话语,可以投诉至银保监,他们会去调去销售时全程录音录像的监控,如果存在销售误导也是可以无损失退保的。

如果你对于购买的保险产品有疑问的话可以私信我咨询。因为并非所有保险产品都是期限很长一辈子的那种,有很多产品远远优于银行存款。具体还是要看公司、看产品、看合同的。


语说贝才


这是很多老年人,或者追求高收益的人最容易掉进去的陷阱,如果真的遇到这样的情况,能不能全身而退呢?有什么办法可以全身而退呢?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犹豫期内和犹豫期后!


犹豫期内如果发现自己买的是保险,并不是银行理财产品时,此时你应当感到庆幸,因为此时退保可以退回来所有保费,对自己没有任何损失,犹豫期从签保单回执那天开始计算,一般的保单犹豫期是二十天,犹豫期又称反悔期,后悔期!

犹豫期后如果发现自己买的是保险,并不是银行理财产品时,此时一般是退保单的现金价值,即退保金,除非能够拿回银行人员误导销售的证据,否则,只有自认倒霉,犹豫期后退保损失惨重,只能拿回部分保费!




无论是犹豫期内还是犹豫期后退保,在银行误投的保险如何退保呢?能不能在银行直接退保呢?一般情况,银行只是保险公司的代理,退保的话需要直接去保险公司办理,或者拨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让保险业务员上门代办理退保!


保险保


李大爷去银行存5万块钱,被银行工作人员一通劝说,就变成了每年存1万,五年后给55000的保险。这个现象很普遍,去银行存个钱结果就变成了买保险。那发生这种情况后该怎么办呢?

第一:找保险专业人士或者打保险公司的客服电话

详细的了解一下该保险产品的具体收益情况,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如果保险合同的收益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那可以考虑持有保险合同。比如李大爷想三年后就用这笔钱,但保险合同到第四年给的钱才能和交的钱一样多,那这个保险产品对于李大爷来说就是不合适的,就不如存成三年的定期,三年后到期还有利息收入。

第二,发现保险产品不合适,想退掉,也就是退保。

从保险上来说,退保=违约。因为保险本身就是一份合同,如果想提前终止(退保),就要承受一定的经济损失。符合以下四种情况,可以无损失退保。第1种情况是在犹豫期内,买完保险签收保单后都有10天-15天的犹豫期。在犹豫期内退保,交的保费几乎没有损失。第2种情况回访电话。买完保险签收以后,保险公司都会打回访电话,如果回访电话没有接听,或者不是本人接听,也可以申请全额退保。第3种情况没有签名或者是代签名,有些销售人员操作不规范,自己替客户签名,或者是客户没有签名,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全额退保。第4种情况,就是能够证明销售人员误导消费者。李大爷本来是想买理财,结果销售人员非让他买保险,也没有给他讲清楚两者的区别,那这就属于误导。经过投诉后,保险公司可以全额退保。

如果保单签字后过了很长时间才发现,这是一份保险合同,想去退掉。那就只能退回保费的一部分,就是合同上表明的现金价值。如果不想接受这种损失,就要看一下保险产品是否有减额交清的功能,如果有的话就可以申请减额交清。比如李大爷是5万保额的产品,那么就可以申请把保额降到合同约定的最低值,比如3千,那这份保险责任还是一直存在的,后续费用也无需缴纳。如果没有,只能接受退保损失。


静享财富


如果是被误导,一点都不用怕。按照德先生讲的来做,很快搞定。

1.过去银监会和保监会分别监管银行和保险,导致在银行购买了保险产品,如投诉相互扯皮,互相推诿,有时候解决不了问题。但是现在合二为一了,成了银保监会,解决问题的效率和重视度大大提高。所以首要手段,先是投诉。

2.其实在银行购买保险产品,监管是有着很多严格要求的。如果发现被误导,首先开始的就是向银保监会投诉。

A."双录"也就是录音录像,这是最关键的证据。2017年开始实施,要求保险产品超过一年,银行保存双录资料时间不得低于10年。一旦投诉,银保监会受理后,会要求银行提供此双录资料,资料中应该明确由销售人员向投保人介绍此为保险产品,保险内容如何?并同时录像投保人签字的录像和照片。如果银行不提供,或者经审查内容不符合,会判定银行违规,保险合同失效,退还保费,对银行进行处罚。

B.利用其他证据(宣传材料、电话录音、往来微信记录、沟通录像等)进行投诉。如果银行销售人员没有保险代理资质,违规合同失效。如果宣传资料误导客户保险等同于存款,违规合同失效。如果银行人员承诺保险是有确定收益的理财产品,违规合同失效。只要掌握以上证据之一,积极向银保监会投诉,一般都会全额退保。


3.合理利用保险合同管理规定进行退保。在保险合同正式生效前,是有着回访和犹豫期的,如果刚刚买完想退保,可以利用这两种手段。

A.保险公司必须电话回访,而且其中必须包含:保险无法确定收益,您是否知道您购买了是一份保险合同这些问题。此时可以在回访中明确反对,要求退保。如果不及时退保,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要回访录音进行投诉。

B.不累,是否签署了保险回执,只要没过犹豫期(一般为购买保险后10天内),都可以选择无条件退保。

4.从10月1号起,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划定了多重红线。所以未来此类存款变成了保险的事情将大为降低,将会更加规范进行。其中包括:

A.宣传材料,必须是保险公司统一印制,有着明显的保险标识。

B.保险合同也同银行单证明显区别,不得出现存款储蓄等等字眼。

C.必须做投保人的风险评估,而且必须明确,对应承担风险与保单评估风险一致。

银行为了中间业务高额收益,过去的不规范做法将休矣。

德先生讲金融和理财,由专业变得通俗,如果觉得好,关注我!再多点点赞。


匀枫财技大兜底


被误导了如何快速挽回损失,两招搞定。

01

保险犹豫期

如果在被误导后及时发现,也就是在签订合同之后的十天或者十五天之内,那就可以直接和保险公司进行解约,放弃购买这款保险。

这里需要普及一下,保险合同是签订之日起生效,但是有十天(部分保险公司是十五天)的犹豫期,在这个犹豫期内进行退保是没有任何损失的。

所以,如果不想买保险而被误导买了保险,及时发现了可以直接退保。

02

证据

随着保监会监管的越来越严格,以前那种忽悠人的保险业务员会更加生存不下去。以前只需要在合同上签字就算你同意买了这款保险,但是现在不同,必须进行“双录”也就是录音录像,在明确知道保险产品所有的收益及风险权利及义务之后才会算你的合同生效。

你找直接找保监会投诉,就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骗购买了这款保险,要求全额退款,并返还利息。这种情况下,保监会会要求保险公司拿出当时签订合同的证据,第一个,签字。签字可能就是别人签的,这种情况你肯定会得到保监会的支持;第二个,录音录像,这个就比较难了,以前的产品没有要求,现在的录音录像肯定也会引导你进行他想要的回答。总的来说,他必须提供你完全知情的证据,不然保监会肯定会对他进行判罚的。

综上而言:不管是签订什么样的合同,只要是需要你签字的,必须先了解一下其中的内容,因为你是需要对你签字的内容进行负责的。这是从源头上解决这种误导的发生,如果实在是发生了,那就参照上面两条来解决吧!


挣钱不易,将本求利。我是易将,感谢阅读。欢迎点赞关注,让我们一起学习经济理财知识,变得富起来吧!

易将学财


关于是否属于误导,需要专业的职能部门来认定。判断银行工作人员的行为是否误导储户,应以一般储户的认知水平和识别能力为准。如果该行为足以使一般储户发生误解,即构成欺诈。构成欺诈的,即触犯了法律犯规,应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目前银行的保险销售,属于代理业务。既然是代理业务,那么代理销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银行从业人员必须取得监管机构颁发的保险代理销售资格证,才能进行展业。若机构或个人任何一个没取得销售资格认证,即销售行为不合规。

另外,之前保险公司可以在银行驻点销售本公司的保险产品。但驻点销售发生了许多保险公司人员夸大、隐瞒保险产品功能的不诚信销售行为,以致出现较多客户投诉银行甚至围堵银行的事件发生。银行为了自身声誉的需要,同时也为了规范销售行为,银行要求保险公司人员不能直接在网点销售保险。监管机构也发文要求保险公司人员不能驻扎银行网点进行直接的保险推荐和销售。只能由有保险代理资格的银行机构和有保险销售资质的银行从业人员才能销售。

同时,银行在进行保险柜面销售的时候,要求必须做到每笔销售都要进行录音录像。必须做到给客户推荐保险产品时,一要说明保险产品为银行代理销售的产品,而非银行自己的金融产品,不得夸大或隐瞒保险产品的功能,不得与存款和理财产品混淆。二是必须给客户完整展示《保险销售代理提示书》,让客户明确知晓保险产品的特点、功能、犹豫期、犹豫期后退保的损失等。三是必须向客户出示机构及销售人员的销售资质证书。四是要求必须是投保人亲笔签名。这些要求及流程需在销售过程中进行录音录像保存。

如果客户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自主购买,则无需进行录音录像。自主线上购买,自己对自己的购买行为和结果负责。

如果你是通过以上两种购买方式购买的保险,并且银行履行了相关程序,那就属于正常的合规的销售行为,不属于误导。如果过了退保犹豫期而后悔,那就要自己承担退保所产生的损失。

如果你办理保险的银行机构无代理资质,或销售人员无销售资格,或未充分提示保险代理销售的相关风险,或在网点线下销售未进行录音录像等,都属于销售不合规,你可以向监管机构进行投诉。


宏信


首先,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要先问清产品的性质,不是自己想要的,坚决不买。从根本上杜绝被骗的风险。其次,在购买时,没有了解产品性质,也要看银行给你出具的凭证。如果发现是保险产品,而且你对具体的保险责任又不了解,担心与介绍的收益不符,可以选择退保。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都是有具体的保险公司承保的。保单在正式生效之前,是有犹豫期的。在犹豫期退保,是可以全额退还保费的。这样就不会有损失了。最后,如果买完产品,凭证都没看,过了很久,到用钱的时候才发现被骗了。那就只有诉讼了。而且很难进行责任认定,往往会遭受损失。所以,要么从专门的机构购买专门的产品。要么不要完全听信银行的介绍,一切以合同为准。


猪猪说财经


标题都写的这么明显了,“误导”二字!

只要你有任何可以证明业务员误导的证据,

比如没有风险提示、夸大收益、夸大分红、

或者只用最理想化的收益率给你演算收益、又或者他明显的拿银行存款和你比较,都可以申请全额退保,过了犹豫期也一样。

只要你有被“误导”的证据,就可以申请全额退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