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死后为什么是窝阔台继位,而不是他最疼爱的拖雷?

柴创6


短短十几年,成吉思汗就把一个原始的部落打造成一个强大的战争机器。毫无疑问,成吉思汗是世界的征服者,配得上“天之骄子”的名号。

不过,就算是英雄也有迟暮的那一天。然而,他却并不服老,60多岁仍然亲自上战场。在一次围猎中,他马失前蹄摔了下来,从此落下重病。

1227年七月,一代天骄去世。在死前,他留下遗嘱,传位于三子窝阔台。

然而,纵使是这样,汗位依旧空缺了两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汗位不等于皇位

在成吉思汗死时,蒙古人刚建国不久,制度还没有那么完善。什么立储制度也没有,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大汗的“遗诏”不顶用。那汗位是怎么来的呢?由忽里台(部落贵族议事会)选出。

而当时人也不全,许多人都在外作战,王公贵族凑齐还需要一定时间。这时有人就可能问了,不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吗?别忘了,那是中原的规矩。在初生的蒙古国这,还不算数。

需要注意的是,蒙古的汗位并不等同于皇位。蒙古虽然建国,但跟帝国还是两码事。在蒙古国的贵族眼里,就连成吉思汗,也只是个领导者,与那至高无上的皇帝,还是有点距离。

说说皇位继承

成吉思汗有很多儿子,其中嫡子有四个,老大是术斥、老二是察合台、老三是窝阔台、老四是拖雷。

和中原人一样,蒙古人也重视嫡子。而重中之重者,并非嫡长子,而是最小的儿子。父亲去世,一般是小儿子来继承所有遗产,而这被称为“幼子守灶”。成年后分家,年纪大的儿子会被安排到远方,而小儿子就留在身边。

而四子拖雷也确实被委以重任,成吉思汗留下的军队基本由拖雷继承,死后(成吉思汗)也任监国。然而,他也仅仅只是个监国而已。

这时,肯定有人会有疑惑,按照蒙古人的传统,成吉思汗该选拖雷为继承者,那又为什么选择了窝阔台呢?

为什么成吉思汗选择窝阔台

老实来讲,领导人最要掌握的能力就是政治。一个不通政事的掌舵人,总会把帝国带向深渊。而拖雷最擅长的便是军事,窝阔台则恰好懂政治。

就成吉思汗来看,他着实是个出色的军事家,这一点拖雷完美地继承了。而就之前蒙古扩张的态势来看,新一任大汗也应该是个出色的军事家才对,那为什么放弃拖雷呢?

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成吉思汗在考虑转型。他也意识到蒙古的未来如果还是不断扩张,早晚会灭亡。那么如果能有一个强悍的政治家领导国家,那么蒙古就能真正地从落后的部落转为一个真正的国家。

从结果上来看,成吉思汗确实选对了人。

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窝阔台积极学习汉文化,设立中书省(虽然与唐宋不太一样),创办国子学。蒙古人是游牧民族,没有城市的概念,但在窝阔台以后,蒙古人开始建立自己的城市,虽然贵族仍然睡在蒙古包里。

而且, 较之之前成吉思汗动不动屠城来说,窝阔台明显仁慈了许多。就拿开封城被攻陷后来说,窝阔台下令不再屠杀平民。

以上种种,都证明窝阔台确实是个不错的政治家,关键是他是带领蒙古走向文明(虽然现在来看还是比较落后)的第一人。不过,我们也不能忽略,他也不仅仅是个政治家,带兵打仗的能力也不缺,当然这里不再赘述。

有点勉强的会议却有着“不意外”的结果

之前也说了,成吉思汗的话并不是圣旨。说谁当大汗就当大汗,这不存在。

当时召开的忽里台极为勉强,事实上,就连窝阔台本人都不是很积极。真正推动这次大会召开的反而是从金国投诚来的耶律楚材。他是汉化过的契丹人,中原那一套他自然清楚。所以,他心里也肯定有“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概念。

长子术斥早已去世,剩下的就是察合台和拖雷。其中,拖雷作为幼子,要说没野心肯定有假。所以,在耶律楚材来找他时,他就面露难色,之后勉为其难才答应参与大会。倒是老二察合台没啥歪心思,听了耶律楚材的建议,爽快答应(带头行礼)。

拖雷肯定是不想交出权力的,为何?他有着整整十万一千的兵啊!而剩下几个兄弟仅各领兵四千。但别忘了,拖雷一个人反对还不行,忽里台大会有那么多王公贵族呢。当时窝阔台再三推辞,反倒是诸王一众推举,他才正式即位,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窝阔台?

之前说成吉思汗考虑转型,才选择的窝阔台。没错,那是主要原因,不过也并不是全部。就当时的王公贵族眼里,他们认的可不是窝阔台未来的潜力,而是实力。

早年间,窝阔台随父成吉思汗四处征战,就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机智与勇猛。在1203年与王罕军队的作战中,窝阔台负伤仅仅止血后就起身再战。在和花剌子模的作战中,察合台和术斥不和,以至于“战无不胜”的蒙古军打了七个月都没攻下城。之后,成吉思汗令窝阔台为全军统帅,这才取得了胜利。由此可见,窝阔台的综合素质颇高,确实有能力担当大任。

接着就是察合台的鼎力支持,即使他是兄长,也极力以臣的身份对待窝阔台。正是因为他的率先表率,拖雷才在大会上表示拥戴窝阔台即位。

参考资料:《窝阔台研究》、《易中天中华史:铁血蒙元》


千百年前


引言:

成吉思汗铁木真一生妻妾无数,子女恐怕连他自己都数不过来。儿女虽多,拥有继承权的人却只有四位嫡子,即由正妻孛儿帖所生的: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托雷。

众所周知,成吉思汗最喜爱的儿子是幼嫡子托雷,而且根据蒙古人的“幼子守灶”传统,托雷有天然的继承权。

但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在选择继承人这件事情上,铁木真并没有让托雷成为汗位的继承人,大汗的继承者头衔却落在了三儿子窝阔台的头上,这是为什么呢?这么安排,难道嫡长子术赤和二儿子察合台就没有想法吗?

01 术赤:劳苦功高,却因身世和蒙古传统与汗位无缘

术赤其实不仅只有嫡长子的优势,在追随父汗铁木真统一蒙古草原的大小战役中,身先士卒,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后来的西征中的战功也十分卓越。


但术赤的劣势也非常明显,大概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勇武有余,但智谋不足,无论是治国能力,还是军事谋略,都不如其他兄弟;

  • 身世存疑,铁木真娶妻子孛儿帖时,孛儿帖被蔑尔乞惕部落掳去,虽然被抢了回来,但孛儿帖生下长子术赤,被人认为是怀了蔑尔乞惕的种。

  • 蒙古有长子要远离父母,自立门户的传统,所以即使是后来术赤被封的汗国,离蒙古本土也是最远的。

而事实上,就算术赤被封为继承人,他也无福消受,因为他比成吉思汗死的还要早。

02 察合台:人缘不好,甘愿做窝阔台的“绿叶”

1219年,成吉思汗在第一次西征前夕曾就继承人的问题招开过会议,席间嫡长子术赤的呼声非常高,就在此时,察合台说了一句话:“岂能让蔑尔乞惕种继承汗位?”

一句话暴露情商,足见这位老二是真够二的。术赤的身世大家心里都有数,但直接说出来就没意思了,别忘了,被掳走的人也是他察合台的母亲,这么说话岂不是连母亲都得罪了?

反正我们可以想象,成吉思汗听到察合台说这句话时是什么反应,老子这顶绿帽子用你小子强调吗?

所以虽然也是战功赫赫,但察合台的低情商让他得罪了太多的人,他本人心里也有数,所以就没打算去争这个继承人的位置,而是非常情愿的做三弟窝阔台的绿叶。

察合台是窝阔台继承大统的最忠实的支持者,这也决定了最后的汗位归属。

03 托雷:最像铁木真,无奈年幼势单力薄资历浅

相比三个哥哥,托雷可以说是全能选手了,虽然年幼,但无论是军事谋略,还是治国水平,都完美的继承了铁木真,所以铁木真最喜欢托雷,在任何重大场合,都会带他在身边。

托雷的军功也不差,曾在均州三峰山击溃金军主力,被誉为“灭金第一功臣”。


而且开篇提到过,蒙古传统讲究“幼子守灶”,也就是说幼子继承父母最后的遗产。

但显然,铁木真并没有汗位作为遗产给托雷,但却在临死时把自己大部分的嫡系部队交给了托雷。

04 窝阔台:战绩平平,却是最优秀的治国人才

战绩平平是相对于窝阔台其他兄弟而言的,窝阔台的强项是他高超的治国水平,比缺少历练的托雷更胜一筹。

选继承人的时间是铁木真西征前夕,此时的蒙古帝国已经初步建立,再也不是靠骑马与砍杀就能解决一切的时代。


也就是说,蒙古帝国需要的是一位卓越的政治领袖做大汗,而不是善于拼杀的大将。

所以,成吉思汗最终选择窝阔台做继承人,应该说是一代天骄最为理智的选择。

05 汗位继承:过程并没有那么平顺

按说铁木真的决定不应该再有什么异议了,窝阔台只要等父亲去世,就可以接手汗位。

然而,在铁木真1227年离世,他的遗命却有了不小的变化:窝阔台继承汗位,但由托雷监国。

这便造成了不小的麻烦,直接导致1229年,蒙古王公各部决定再次确立大汗的人选。参加会议的人大致可分为两派:

  • 守制派:遵守蒙古旧制,由幼嫡子托雷继承汗位;
  • 遗命派:遵守铁木真遗嘱,由窝阔台继承汗位。

双方僵持了40多天未能达成共识,最终老二察合台明确表示支持窝阔台继承汗位,而此时的老大术赤已死,势单力薄的托雷只好认命。


最终,窝阔台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大汗。

结语:

汗位之争远没有结束,反而变得愈发血腥。窝阔台在成为大汗后的第三年毒杀了托雷,以为这样便可高枕无忧,但是他错了。

在窝阔台死后,大汗之位空悬5年,术赤与托雷的后人再次与窝阔台的后人就汗位的归属再起纷争。

最终,在术赤之子钦察汗拔都的全力支持下,托雷之子蒙哥胜出,于1251年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大汗。

蒙古帝国的汗位传承,从此转到了托雷一脉。


明离子


因为当时的蒙古帝国并不像中原的封建王朝一样,并不是成吉思汗自己打算指定哪一个,哪一个儿子就能够接任他的位置,还需要征求大家的意见。此外,成吉思汗虽然没有传位给拖雷,但是也把最强的实力留给了拖雷。


首先,蒙古帝国当时还没有形成封建制度,谁当继承人需要战功,并且也需要大家讨论同意才行。



大家也许认为成吉思汗创立了蒙古帝国,在帝国里可以一言九鼎,想指定哪个儿子继承自己的位置,就指定哪个儿子。但事实上蒙古帝国之所以能够强大,是成吉思汗带领大家共同取得的成绩。当时蒙古帝国,还像草原游牧部落一样,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一些重大的问题,需要大家在一起讨论通过才行,即使是成吉思汗自己很难做到一言九鼎。



而当时想作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必须要有巨大的战功才行,因为蒙古帝国当时向外扩张,军功是最重要的。只有拥有巨大的战功,才能够成功的被大家推举为继承人。而当时拖雷作为幼子,并没有自己独立出征过,一直是跟随着成吉思汗,所以没有什么战功,很难被推举为继承人,因此成吉思汗的继承人只能在他前面三个儿子之间选择。

其次,窝阔台在三个儿子中最得人心,所以被立为继承人。



成吉思汗的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都有很大的战功,所以理论上都有继承汗位的可能性。但长子术赤,由于他的母亲在生下他之前,曾经被敌人俘虏过,所以很多人怀疑他不是成吉思汗的骨肉。所以在推举继承人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推举术赤。尤其是次子察合台,跟术赤简直是针锋相对。而察合台由于和术赤不合,两个人互相攻击对方,最后谁也无法继承汗位。最后,相对仁慈得人心的窝阔台被大家推举为成吉思汗的继承人。

还有,拖雷虽然没有能够继承汗位,但是他继承了成吉思汗遗留的最强大的军队。



由于拖雷是幼子,所以长期跟随成吉思汗,并没有单独出征过。后来其他三个儿子都有了各自的汗国,而拖雷并没有自己的汗国。但是蒙古有幼子守灶的传统,而成吉思汗在死前根据这一传统,把自己所留下的最强大的军队都留给了拖雷,所以拖雷在成吉思汗死后,事实上是蒙古帝国最强大的实力派。而窝阔台没有继承大汗之位前,一直由拖雷监国,拖雷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行使着大汗的权力。即使窝阔台当上了大汗,对拖雷也是相当的忌惮。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拖雷无法继承成吉思汗的汗位,但是根据蒙古的传统,他又拥有了成吉思汗留下的大量军队,结果导致他和窝阔台之间互相猜忌,间接的导致了蒙古后来的分裂。


平安读历史


孛儿只斤·窝阔台是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第三子,是蒙古帝国第二任可汗,史称“窝阔台汗”。

成吉思汗铁木真共有5个兄弟,分别是: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其中别勒古台、别克贴儿为也速该别妻所生,别克贴儿在年幼之时被铁木真联合合撒儿用弓箭射死。

成吉思汗铁木真共有8个儿子,分别是: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兀鲁赤、阔列坚、察兀儿、术儿彻。其中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是铁木真长妻孛儿帖所生,他们跟随铁木真东征西伐,为蒙古帝国的奠基立下了汗马功劳。铁木真根据四个儿子才能和特长,给他们安排了不同的职务,术赤管狩猎,察合台掌法令,窝阔台主朝政,拖雷统军队。



根据草原游牧民族的继承制度,成吉思汗铁木真去世后,其兄弟儿子都有权继承汗位,而这里最有实力接替铁木真汗位无疑就是孛儿帖所生的四个嫡子。

蒙古人又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就是其他儿子先分家立户,由最小的儿子再继承父亲剩余的财产及社会地位。托雷作为父母幼子,也是诸子中军事能力最强的,深受铁木真喜爱。

此时,蒙古帝国已初具规模,成吉思汗铁木真也自己建立的帝国需要一位具有政治远见的继承人,继续团结蒙古各部,带领大家完成他的未竟之业,而不仅仅是一位攻城略地的军事人才。



在汗位的继承人上,铁木真的四个嫡子无疑都想继承汗位。长子术赤,因怀疑有蔑儿乞人的血统而遭到察合台的坚决反对;次子察合台,与长兄术赤不和,同样在继承汗位上也遭到术赤反对;三子窝阔台,足智多谋,治国理政能力突出,善于处理兄弟关系,与察合台相处融洽,因此得到察合台支持;幼子托雷,军事能力强,深受铁木真喜爱。

最终,从帝国的前途出发,成吉思汗克制了自己对幼子的宠爱之情,量才用人,打破蒙古的旧传统,擢升窝阔台为继承人。



在确立窝阔台为未来继承人之后,铁木真对其余几个儿子进行了分封。

①术赤封地在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包括额尔齐斯河流域和阿尔泰山地区),被称为钦察汗国,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

②察合台封在东至吐鲁番、罗布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地区),被称为察合台汗国,也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

③窝阔台封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之后窝阔台继汗位后,将封地赐给其子贵由,被称为窝阔台汗国,也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

④托雷作为幼子留在父母身边,继承父亲铁木真在斡难河和怯绿连的斡朵儿、牧地和军队。


安定郡小书生


拖雷是郭靖的好兄弟,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

而郭靖在成年之后,内心的民族意识觉醒,自己是大宋的子民,要为守护大宋而流干最后一滴血。

鉴于此,有可能在蒙古大军和大宋面对面的时候,拖雷不能下定决心和郭靖决一死战。所以,为了蒙古的将来,只能是窝阔台即位最合适。

好了,我编不下去了...


贝壳兔兔


因为以蒙古为代表的一些游牧民族有一种特殊的遗产继承制度——“幼子守业制”,制度规定在父亲去世后,其财产在经过分配以后,剩余的全部由幼子继承。

《史集》是这样描述这种制度的:“蒙古自古的风俗,(首领)在期生时,遣其诸长子居于外,分予财产、牲畜属众;其作则尽属幼子。”

游牧民族的“幼子守业制”与中原的“子继父业”是截然不同的,中原的“子继父业”继承的不光是父亲的财产,还包括社会地位、官职、封地、势力等,而蒙古的“幼子守业制”中,幼子继承的仅仅是父亲的财产,不包括父亲生前的地位、封地等。

成吉思汗去世后,按照蒙古的常规,他的大汗之位要通过“大汗推举制”来选出继承者,第三子窝阔台就是经过“大汗推举制”登上汗位的,在当年的忽里台大会中,窝阔台被选为蒙古帝国的新一任统治者;而幼子托雷则由于“幼子守业制”继承了成吉思汗的绝大部分财产,其中包括成吉思汗留下大量蒙古本部精锐军队。

窝阔台曲折多变的登基之路: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之前,听从皇后的建议,决定在四个嫡子中选出第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者。7年后,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在征讨西夏以后身体情况恶化,于是将诸子和兄弟叫来,再次重申众人在他过世后要服从窝阔台的领导。

成吉思汗死后,虽然临终前有遗嘱让窝阔台继承汗位,但是当时的蒙古有“大汗推举制”的传统,规定必须举行忽里台大会,经过推举才可诞生新一任大汗。从1127年成吉思汗去世到1129年召开推举大会,这期间蒙古王位空缺了两年,一直由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监国。

到了1129年秋天,蒙古召开大汗推荐大会,有人就建议立拖雷为汗,反对成吉思汗的遗命。但此时的汗位人选中,长子术赤已死,二子察哈台主张拥立三子窝阔台,幼子拖雷明显不占优势,只得也推荐三哥当汗。从此,窝阔台成为新一任蒙古大汗。


但是当上大汗的窝阔台并不放心,因为他的四弟托雷掌控着蒙古80%的军事力量。身为成吉思汗幼子的拖雷继承了父亲的财产,其中包括大部分蒙古本部的精锐军队,其军事实力比窝阔台这个蒙古大汗还要强悍。

1232年,蒙古攻金时,由于天气炎热,蒙古大军只得班师。在返回的途中,拖雷突发疾病而亡,年仅四十岁。托雷的具体死因历史记载不详,有人猜测托雷的死因与窝阔台有关:

“1232年五月,太宗不豫。六月,疾甚。拖雷祷于天地,请以身代之,又取巫觋祓除涤疾之水饮焉。居数日,太宗疾愈,拖雷从之北还,至阿剌合的思之地,遇疾而薨,寿四十有”。——《元史》

通过元史记载我们知道,伐金北归途中太宗(窝阔台)身体不适,托雷为了给哥哥祈祷而喝了巫师给予的所谓“圣水”,饮下圣水几日后,托雷就突然暴毙,于是有人根据这段史料猜想是不是窝阔台暗中授意巫师在圣水里添了什么。


小七读历史


汗位继承决定着国家兴亡,但这个问题,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开始就没解决好,直到蒙元结束都没很好解决。“元之所亡,谓之内溃”,最高统治权的争夺导致黄金家族四分五裂和骨肉相残。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各项制度都不完善,继承人的选拔制度也没有制定出来。成吉思汗和他的正妻孛尔帖共有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这四个人都非常杰出,被称为“成吉思汗的四根栋梁”。

直到1219年,在西征花赖子模前夕,成吉思汗才把四个儿子和大臣们召集起来,商讨继承人的问题。

成吉思汗先征求了长子术赤的意见,这一举动虽不能表明成吉思汗就想把汗位传给术赤,但至少说明根据北方民族的传统,长子在继承汗位上是有优先权的。术赤的血统虽然有疑,但蒙古抢婚风俗盛行,并不太在意儿子是否亲生。铁木真也没有歧视术赤,没有把他当成庶子看待。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术赤才敢于争夺汗位。

但术赤还没开口,察合台抢先发言,说术赤是蔑儿乞人的儿子,不能继承汗位。言外之意,他察合台才是成吉思汗的真正长子,是继承汗位的的合适人选。

术赤恼羞成怒,当场和察合台撕吧起来。成吉思汗见此,很是恼火,也把他俩排除在外。术赤血统存疑,即便自己不在乎,但不能不考虑其他感受。察合台脾气暴躁,也不适合继承汗位。

其实一开始成吉思汗就主要考虑的是在窝阔台和拖雷之间选谁。窝阔台沉稳老练,拖雷则军事能力突出,又是他最喜欢的儿子。最后,成吉思汗采用折中的方法,让窝阔台继承汗位,拖雷则继承了军队和绝大多数财富。

就这样,窝阔台就被立为汗储。窝阔台提出了以后汗位的继承问题,成吉思汗明确表示汗位永远留在窝阔台一系。成吉思汗的承诺埋下了隐患,窝阔台一系终元一代一直没有放弃夺回汗位的努力。

察合台因最早拥戴窝阔台,两人就结成了联盟。而术赤因受察合台的挤兑,就是和拖雷结成了联盟。这一格局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影响着蒙古汗位的继承,乃至大蒙古国的稳定。

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窝阔台并没能马上即位,而是由拖雷监国二年。除了当时窝阔台身在外地回来奔丧需要时间,召开忽里台大会需要时间外,最主要的原因是拖雷不想交权。

拖雷不想交权的最主要原因是他的军事实力太强大了。成吉思汗死后,拖雷继承的军队人数是十一万一千人,而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各分了四千人。拖雷对汗位也是有想法的,所以依仗着军事实力,一直拖延忽里台大会的召开时间。

由于术赤的早逝,拖雷在政治上势单力孤,加上他本人也不想内讧造成分裂,所以他没有诉诸于武力,而是暂时退让。这样忽里台大会经过四十天的讨论,蒙古诸王一致同意窝阔台继承汗位。

1299年,窝阔台终于成为大蒙古国的第二任大汗。窝阔台登基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汗位的措施,并着力削弱拖雷的势力。拖雷在盛年暴毙,很大可能是窝阔台派人毒死的。

窝阔台死后,在术赤儿子拔都的支持,拖雷的儿子蒙哥凭借武力夺取了汗位,自此汗位一直在拖雷一系。


长江古今谭


公元1227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出征西夏的过程中,病逝在六盘山,其子窝阔台继位,成为大蒙古国的第二任可汗。

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大儿子赤术,二儿子察合台,三儿子窝阔台,小儿子拖雷。蒙古族有小儿子守灶的传统,就是小儿子继承家族首领的私人财产和领地。

为什么成吉思汗死后是窝阔台继位,而不是拖雷呢?

首先,大儿子术赤虽然是长子,但是他的母亲曾经被俘虏过,回来之后才生下了他,术赤在蒙古语中是客人的意思,而这个名字是成吉思汗亲自取的,这证明成吉思汗也怀疑大儿子的来历,术赤自然就不在继承者之列了。

其次,成吉思汗在活着的时候问过四个儿子关于继承人的问题,因为术赤与二儿子察合台有很深的矛盾,在出局的情况下,曾言明支持窝阔台成为大汗。察合台一看实力悬殊,也就主动退出了汗位之争,表示支持窝阔台,这样窝阔台的实力更加强大了,成吉思汗也承认了他的继承人位置。

最后,成吉思汗虽然最疼爱小儿子拖雷,但是因为幼子守业的规矩,拖雷在成吉思汗活着的时候就没有自己的封地,只有成吉思汗死后才可以继承他在蒙古本部的私人财产和封地。而拖雷的三个哥哥在西征的过程中获得了大批的领地,势力也扩大了许多,所以说拖雷是四个儿子中势力最弱的,在成吉思汗死后根本不可能马上聚集力量去争夺汗位。

结论:成吉思汗去世之后,实力最强的窝阔台自然而然的继承了汗位,拖雷就算是受到成吉思汗的偏爱,在还没有继承成吉思汗的领地和财产的情况下去争夺汗位,无异于自取灭亡。




且听风吟lx


蒙古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幼子掌家灶,这与中原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截然相反。

成吉思汗有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和拖雷。

一:术赤的血统疑问决定他不可能会继承汗位

术赤的母亲孛尔帖曾被篾儿乞部掳走,一段时间后,在被救回的路上,术赤出生。如此一来,术赤是否是成吉思汗的亲生儿子就成了一起历史悬案。成吉思汗曾经多次公开表示,术赤就是他的亲生长子。

术赤作为长子,在成吉思汗征服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不少汗马功劳。成吉思汗封赏给术赤九千户,察合台八千户,窝阔台和拖雷各五千户。术赤成为了四兄弟中军事力量最强的人。

虽然成吉思汗力挺术赤是自己的儿子,但是血统的疑问,注定了术赤会远离汗位。

二:察合台知道自己能力有限,推荐窝阔台

察合台一直站在术赤的对立面,摄于术赤在军事力量方面的强大,察合台转头支持窝阔台,成为了窝阔台的忠实拥趸。

据《蒙古秘史》记载,1219年,出征花剌子模之前,关于继承人的问题,成吉思汗征求儿子们的意见。首先被询问的就是术赤,术赤还没来得及回答,察合台抢先骂术赤是杂种,二人因此起了争执,并扭打了起来。二人被分开后,察合台首先表明态度,他支持老三窝阔台作继承人。成吉思汗反过头来问术赤,术赤也表示愿意支持窝阔台为继承人。问到拖雷时,拖雷表示,愿意遵从成吉思汗的决定。

1227年,成吉思汗出征西夏受伤,临终之前,他再次强调让儿子们写下保证书,拥立窝阔台继承汗位。术赤此时已经去世,这一次,他主要针对的就是小儿子拖雷。

三:四兄弟之间的微妙关系

从术赤四兄弟的关系来说,察合台和窝阔台关系密切,而拖雷对三位哥哥表面上都很尊敬,暗中与大哥的关系更好一点。

拖雷在蒙古贵族中,口碑是最好的。他常年随侍在成吉思汗跟前,蒙古人有偏向小儿子的传统,成吉思汗对拖雷这个孝顺儿子也特别宠爱。

在成吉思汗驾崩后,按照程序需要召开忽里勒台大会来确认汗位,在大会上许多黄金家族的贵族提出要改变成吉思汗的遗命,遵从蒙古传统的“幼子掌家灶“的原则。最终双方各让一步,拖雷赢得了两年的监国时间,在这两年中,他利用手中监国的权力,继续整合了自己手中的军事力量,为拖雷系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军事基础。

两年后,在察合台的帮助下,窝阔台终于在忽里勒台大会上取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汗位。

四:拖雷之死

1231年,窝阔台在讨伐金国时,突然身患怪病,口不能言,遍寻名医都没有任何疗效。无奈之下,只得请来了一位萨满教长老。一番作法后,这位长老说:“大汗杀掉的女真人太多,被冤魂缠身。需要有一个大汗的兄弟替大汗去死,否则会祸及整个蒙古。“

很明显,这是为拖雷量身定做的一条绝命计。拖雷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在窝阔台百年后,让自己的孩子继承汗位。在拖雷饮下了长老的符水后,窝阔台的怪病不药而愈,而拖雷牺牲性命救蒙古的事迹也不胫而走。

总结:

成吉思汗希望立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或多或少的考虑到了如果拖雷坐上了汗位,以他和术赤系关系的密切程度,察合台系和窝阔台系会面临很大的军事威胁。自己建立的蒙古帝国可能会陷入分裂,这也许就是成吉思汗死后为什么是窝阔台继位,而不是他最疼爱的拖雷的原因吧。


抱影无眠夜归人


蒙古部有幼子守灶的传统,就是老家的财产由最小的孩子继承,这个只是继承财产,并不是继承汗位。蒙古大汗的位置要由部落贵族召开忽里台大会来决定,大汗拥有处置财产的权利,但并不是拥有所有的财产。所以,成吉思汗去世之后,术赤和察合台在蒙古部族继承了少量的人民和军队,他们在西北有巨大的汗国,所以并不很依赖蒙古草原上自己应得的份额。<strong>

按照成吉思汗晚年的局势,其实本来就应该是托雷当大汗,幼子继承制是传统,只是因为托雷年纪尚小不能服众,所以才选了窝阔台,四子中术赤身份存疑,察合台暴虐好酒,窝阔台相对温和且政治智商比较突出,所以就选他了,有一些著作中说托雷是被窝阔台害死的,为此窝阔台还像汉人皇帝一样立了个“罪己诏”,后来窝阔台的继承者参加长子西征没回来,他的妃子乃马真就擅自立了自己的儿子贵由为大汗,自己摄政,废除了成吉思汗时代的很多法令和制度,排挤耶律楚材、牙老瓦赤、镇海等老臣,贵由短命,三年后就死了,由于他生前和拔都(术赤的长子)不和,所以拔都拒绝参加他的追悼会,还在自己的封地召开库里台大会,推举托雷长子蒙哥继承大汗,还说窝阔台的妃子乃马真乱了制度,窝阔台家族没资格统帅蒙古,应该让位,于是蒙哥就上位了。拔都是成吉思汗的长孙,地位应该是最高的,所以说话很有分量。至于蒙哥死后,旭烈兀、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之间的争斗,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总之我认为托雷家族和窝阔台家族的争斗,实际上是蒙古帝国分裂的开始,因为封地太广、各有战功且成吉思汗没按照草原古制让托雷接班,所以纷争不可避免,另外蒙古人因为文化、制度落后,被征服地同化不可避免,到时候四大汗国的后人谁认识谁啊,宗教、社会制度都不一样,不打起来就算好的了。

四个家族中术赤的长子拔都战功最高(第二次西征,即长子西征的统帅),察合台家族没什么实力,但其次子木阿秃干很有实力,是一个竞争砝码,此人是成吉思汗最喜欢的孙子,可惜死在花拉子模。窝阔台继承的合法性就是成吉思汗口谕、四大汗国名义上的领袖,托雷家族的竞争力在于蒙古有幼子继承的传统且托雷在征服中国的战争中有功勋,我认为打下中国比打下中亚和东欧难多了,所以托雷的战功也是他的家族上位不可忽视的砝码。说得很乱,不足之处也很多,具体内容可参见《蒙古帝国史》,此书对窝阔台之后的蒙古政治有较为详尽的描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