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沒少花,什麼也沒學到:知識付費,怎樣才能不只是一碗雞湯?

“販賣焦慮!心靈雞湯!花了不少錢,什麼有用的也沒學到......”

隨著知識付費的興起,《得到》、《樊登讀書》、《混沌大學》等App在獲取大量用戶的同時,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

對我個人而言,這些App確實幫到過我。分享幾點使用心得,希望也能幫到渴望改變的你。

錢沒少花,什麼也沒學到:知識付費,怎樣才能不只是一碗雞湯?

一、不要過度使用會員權限

之前聽過一個說法: 吃自助餐的最高境界是“扶著牆進去,扶著牆出來。” 很多人在App辦了會員之後,也生怕“吃不回本兒來”。只要是會員能看、能聽的內容,都要過一遍,否則就虧了。

有了這種心態,學習就變成了一種負擔,學習效果自然就會大打折扣。

而且,每個平臺上的內容那麼多,作為普通上班族,時間又那麼有限。如果老怕”吃不回本兒來”,自然就沒時間做總結和深度思考了。最終學習的過程可能就變成,每天學習的時候都覺得彷彿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過上一段時間,當你回顧學習收貨時,發現好像學習了很多東西,但都只是有個模糊的印象,對自己的生活也沒什麼幫助。

錢沒少花,什麼也沒學到:知識付費,怎樣才能不只是一碗雞湯?

二、帶著問題去找答案

學習速度最快、掌握得最牢的方式,是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問題了,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可以把這些APP當成工具書,在你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課程帶給你的啟發,自然會變成你知識、能力的一部分。

說個我自己的例子吧,4年前剛換完工作,負責一塊全新業務,領導要求2周內出一份整體的產品規劃。在這之前,我做的工作大多是在原有功能的基礎上做優化,沒經歷過這種從頭開始、業務方向不清晰的,所以對於這份產品規劃不知從何下手。

因為時間有限,去找相關的書看有點來不及,在網上也沒找到真正能幫上忙的資料。情急之下,我在《得到》上聽了梁寧的《產品思維30講》、許岑的《有效訓練你的研究能力》以及每天聽本書裡的《高效演講》等書籍。是這些課程幫我順利完成了工作任務。雖然因為臨時抱佛腳,任務完成得一般,學得也很倉促,但整個過程對我個人來說確實受益匪淺。

錢沒少花,什麼也沒學到:知識付費,怎樣才能不只是一碗雞湯?

三、找到重點知識,進行深度學習。

對於多數人來說,可能並沒有一個急需解決的難題。購買會員或課程,是想通過提高自己,改善生活,但又沒找到一個明確的方向。這部分人該如何利用好知識付費App呢?

首先,要調整好心態。你聽到的大多數書籍和課程,都不會對改善生活有直接的幫助。在學習過程中,只要有1、2點能真正啟發到你,這個錢就沒白花。所以,聽的時候就當是在聽新聞、聽段子吧,不要有太重的得失心,否則會越來越焦慮,學習效果也不好。

另外,對於真正觸動你的內容,要注意深度學習。聽過課程後,還要做知識總結,看看新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已有知識有什麼聯繫,想想新的知識有哪些場景可以應用。最後,去真正實踐、驗證下你的想法。

其實,這就和我們以前上學時一樣。如果光是聽老師講一遍,你對知識的掌握也就僅限於瞭解。接下來要做大量的練習題,最後還要通過考試來進一步鞏固驗證。即使是這樣,還有很多同學不及格。所以,千萬不要指望著聽幾門課,就學到什麼有用的東西,就能改善你的現狀,後續的努力才是關鍵。

錢沒少花,什麼也沒學到:知識付費,怎樣才能不只是一碗雞湯?

四、以好的課程、書籍為線索,拓展學習資料,深入研究這一領域。

不管是購買課程,還是聽書,講師所講的東西都是高度概括的。如果你想把知識升級成成謀生技能,要學的遠不止這些。

我之前炒了幾年股,因為買了支白馬股,一直拿著沒動賺了些錢。但我自己知道,這只是運氣好,因為我不懂這賺錢背後的邏輯。隱約覺得價值投資才是正道,但是一直不知該從哪裡開始學。市面上價值投資大佬們的視頻,說得也都非常宏觀,沒有什麼可操作性。

2017年,偶然看到薛雲奎教授一篇分析科大訊飛的文章,覺得眼前一亮。然後網上搜索了一下,薛教授居然在喜馬拉雅App上開了專門講價值投資的課程。通過學習這門課程,知道了原來通過財報可以看出企業這麼多門道,我的價值投資之路,才算是看到了門口在哪裡。

之後,通過和這門課的其他學員交流,我又知道了很多價值投資方面有乾貨的書籍,比如《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手把手教你讀財報》、《聰明的投資者》、《原則》等等。通過這些書籍的學習、朋友間的交流、以及自己的投資實踐,我在不斷建立和修正屬於自己的投資模型。對於自己的投資方法,也越來越有信心。

最後,引用一段《精進》中關於學習層次的描述:“求知分為三個層級:信息、知識和技能。最差的學習者只接收信息,貪多求廣;好一點的學習者看重知識,以記憶為目標;高手磨鍊技能,只求日日精進。信息、知識和技能本不衝突,只不過技能是終點,前兩者是邁向這個終點的路與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