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如果说安徒生、格林兄弟,是用文字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童话世界,那么蒂姆·波顿则是通过电影呈现了一个个奇幻的瑰丽童话

,《剪刀手爱德华》、《大鱼》、《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僵尸新娘》、《爱丽丝梦游仙境》、《小飞象》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蒂姆·波顿经典作品。
有人说他的电影荒诞离奇、怪异黑暗,也有人称赞他是好莱坞另类天才,夸张的色彩、怪异的人物、迥异的服饰,都成为了蒂姆·波顿作品的标志,但是在怪异的表象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个简单至极的人物。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蒂姆·波顿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讲述的都是一个个简简单单的故事,但是他的电影画面、色彩应用还有情感表达,都可以称得上是值得人学习的经典。
而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在2005年上映至今已经15年了,但是如今再看它的画面特效,依然还像第1次观看时带给观众冲击力,在这部电影当中既有现实又有奇幻,最重要的是他其实讲述了6对家庭亲子关系。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童话里的现实主义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具有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特点。童话常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想感情。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童话是写给小孩子看的,家长用童话教育孩子,但其实童话远远没有这么狭隘,尤其是在现在电影当中,电影人赋予了童话荒诞的魅力、戏剧的魅力和悲剧的魅力,成年人也可以看童话。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童话的故事一定要是脱离实际的吗?其实也不一定。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其实也有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

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出准确的描绘和体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在电影的一开始,导演其实就是运用现实主义手法交代了故事的发生背景还有人物角色。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威利·旺卡是一位伟大的巧克力发明人和制造商,他有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厂,但是后来竞争对手偷取了他的秘方,使得他将工厂紧闭,拒绝和所有人接触,这也导致查理的爷爷失业。
电影当中对于资本家的描述现实而残酷,当机器能够代替人力时,查理的父亲就失业了,得到奖券的5个孩子当中,家庭背景涵盖了各个阶层,只有查理是一个平凡的欧皇
而在整个电影地图当中,巧克力工厂建在城市当中却与世隔绝,整个城市被雾气笼罩灰蒙蒙的,查理一家岌岌可危的破房子,在周围的建筑当中相当显眼。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还有我们的主人公查理,他家庭贫寒,但是家庭的氛围却温馨,6位长辈都关心呵护他,而查理就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孩子,他的家境比不上别人跑步也跑不过别人,甚至也不比别人聪明,这样一个平平凡凡的孩子,却得到了原著作者和导演的认可,他们都认为这样的查理更加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

而另外的4个孩子,有的贪吃,有的好胜,有的任性,有的狂傲,这些各有缺点的孩子,其实都能在现实生活中看到。有的父母娇惯孩子、有求必应,还有的父母则将孩子当成追名逐利的工具,这些都是真实社会的缩影。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在这样现实主义的背景和人物中,讲述了一个奇幻的巧克力工厂和简单的故事,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实人物才更让观众有代入感。

奇幻的巧克力王国和惩罚之旅

当5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背景都一一讲述完毕,奇幻的巧克力工厂之旅也开始了,而威利·旺卡一出场就颠覆了很多人的想象,他的言行带着纯真和诡异,糖果做成的娃娃本来应该梦幻浪漫,但是烟火之后,这些面目全非的娃娃甚是恐怖,威利·旺卡就这样登场。

工厂外面的城市灰蒙蒙而不真实,而巧克力工厂的内部则是色彩鲜艳的糖果王国,碧绿的草地、造型各异的糖果树和糖果花,还有奔流不息的巧克力瀑布河流,多么奇幻的世界啊!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很多观众在看时也许以为这是特效做的,其实片中的很多巧克力树和巧克力花都是真的,也包括巧克力瀑布和河流,甚至剥松子的松鼠也都是专门训练的,电影团队花了20周的时间才让威利·旺卡的船在巧克力河上飘起来。

在电影世界当中还虚构了一个族群: 奥帕-伦帕人,他们身材矮小却酷爱可可豆,辛勤劳动也能歌善舞,他们承担了巧克力工厂的几乎所有工作,甚至还包含心理疏导,当4个孩子一一受到了惩罚之后,他们用滑稽的曲调和歌词来展现作品的内容,让观众觉得既好笑又值得深思。
其实电影几个孩子接受的惩罚颇具有恐怖元素,暴饮暴食又贪吃的奥古斯掉进了巧克力河,又被吸管吸走;功利心和好胜心都很强的薇尔莉特,成为了一个大大的蓝莓,整个人都变成了蓝色;傲慢任性的薇露卡因为想抓松鼠而掉进了垃圾堆;而性情暴躁、自以为是的迈克,跳进时光机当中成为了小人,后来又被抻长变成了筷子一样的人。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这些惩罚其实都是威利·旺卡的考验,他对这5个孩子的性格其实都有过调查,了解这些孩子的缺点,我们设置了考验,如果没考验没有通过就要接受惩罚。
而在整个参观巧克力工厂的过程当中,其实插叙了威利·旺卡的童年,进一步完善了这个角色。
其实在电影当中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小细节,当5组家庭在巧克力工厂等待的时候,只有查理和爷爷是手牵着手有肢体接触的,这体现了他们的家庭关系很亲密,而薇露卡和父亲的距离是最远的,虽然父亲对她百依百顺,但是两人之间甚至都没有达到亲人之间应该有的亲密距离。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家庭亲子关系的思考

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当中,很重要的核心主题其实就是家庭教育,这个电影当中其实主要讲述了6对家庭。
查理家境贫寒,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几乎都是坐在床上,行动困难,父亲也面临着失业的窘境,但是家庭关系却是最和睦的,在他生日的时候,父母会为他买巧克力,爷爷也会为了满足查理的愿望,用自己的私房钱为他买巧克力。当查理获得了奖券时,他最先想到的不是能去巧克力工厂参观,但是想将奖券卖掉贴补家用,他会为了家人放弃巧克力工厂,也能帮助威利·旺卡解开心结,虽然物质是缺乏的,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满足的。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埃瓦格里乌斯·庞帝古斯曾经定义出8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也就是大众说的七宗罪: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和色欲。

奥古斯身上的缺点其实就是暴食,他对于食物几乎毫无抵抗力,在进入梦幻般的糖果制造的环境中,他肆无忌惮地吃着各种糖和巧克力,面容丑陋。母亲对于他的这种行为毫不制止,反而纵容,那也导致了他掉进巧克力河。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薇尔莉特可以说是母亲追名逐利的工具,虽然和母亲的装扮一模一样,但她们却不是真正关系和谐的母女,当薇尔莉特变成一颗胖胖的蓝莓时,母亲的第一反应不是担心她的安危,而是:她这样以后还怎么参加比赛?薇尔莉特的好胜心强也贪婪,她在母亲的教育下事事都要争第一,很难想象在这样的教育下她以后会长成怎样的一个人?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薇露卡就是一个被惯坏的孩子,任性、自我,想要什么就直接发脾气向父母索取,当父亲帮她找到了奖券时,她没有一句感谢,紧接着就说了一句想要一匹马驹。看到松鼠的时候,第一反应也是让父亲帮她买下,当他们走出工厂的时候,薇露卡的父亲第1次拒绝了她的要求。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迈克可以说是缺点最多的孩子,他非常的聪明,父母也管不住他,但是他的身上有着

暴怒和傲慢,而且还自以为是不听劝,任性地跳进时光机,成为了一个小人,他也是受惩罚最重的一个孩子,其他的孩子都变回了原样,只有迈克变成了纸片人。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威利·旺卡和父亲的关系也并不和睦,因为父亲是牙医,所以从不允许他吃任何糖果,两人甚至因此决裂,威利·旺卡也因此对人性有着怀疑,所以当他的工厂有了间谍时,他将所有的工人全部解雇,

他创办巧克力工厂既是梦想也是对父亲的报复。
威利·旺卡离家的时候,父亲曾经说过:我不会等你。而他回来的时候发现房子果然都消失了,但是后来在查理的帮助下,威利·旺卡再次回家,在整个病源上只有一栋孤零零的房子,而他的父亲依然就住在这个房子里。房子的消失与出现,其实就已折射出了威利·旺卡内心对于家庭的看法,当他心中没有家时,家就是虚拟的、消失的,当他重视家庭时,他的眼睛里才会看到房子。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深入分析奇幻与现实下的家庭亲子关系


结语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其实是一部家庭教育片,既教育孩子也教育家长。家长对孩子的纵容其实是来自于爱,对孩子的过度惩戒其实也是来自爱。但是这种爱应该是有节制的,过犹不及,无底线的纵容其实就是在害他;同样的过度惩戒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这种童年创伤是无可挽回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孩子的性格几乎是天生的,但是他们的品行和言行举止却是后天教育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对他的小缺点不重视、不教育,等到他们长大了,很可能就改不过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