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避免自己的书法落入“俗气"?

我自飞扬66


想不俗可是一种高要求,不是仅仅学写字技法就能避免的!

俗气是给观者的感觉感受,不是外在面貌!人不俗书也会有不俗之气!俗人写的东西就会俗气,从自我内部修养发力方为正道!

哗众取宠者俗(江湖多是),跟风无我亦俗(国展多是),文化底薄写的平庸无异也是俗(一般学书者多是)!

唯有 修心养性,多多读书可能脱俗一二![祈祷][祈祷][祈祷]



善思堂书法


题主好。

我是其人,年近50,自16岁练字,至今30多年了,仍没有什么建树。练书法,纯属喜欢。

今天来针对题主的问题说几个我的看法。

书法怎样不俗?

首先,纠正江湖体,远离丑书

说实在的,江湖体,实在谈不上书法。为了避免被喷得研磨在口水里,我就少说几句。说说丑书,书法,不是卖艺,不是博眼球。有部分明明字写得很好,非要弄几个美女、非要弄拖布针管之类的,只是在博眼球。根本谈不上“脱俗”了,这是在对书法的侮辱,强烈抵制!


走正确的练字之路——临帖

一定要临帖,而且是长期坚持的学习。贴是前人留下的精华,临帖,就是学习前人高雅的字,学习前人是怎样去写字,怎样写好的字。在书法界,有一个流传的话:要想学好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至少临一百遍!这话我本人完全赞同。

多读书,读好书

要脱俗,最根本的还是要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书法是精神境界,一个的气质和修养,决定了他的字,“字如其人”正是这个道理,腹中有书气自华,也是这个道理。一个流氓痞子,哪怕再有天赋也是写不好字的。


其人墨坊


问题:怎样避免自己的书法落入“俗气"?

知俗方能脱俗,竹韵先谈谈对“俗“的认识。

没有自己的风格,过于大众化谓之一“俗”

字形结构,普普通通,给人以司空见惯之感;运笔力度、技巧,和常人无二,平平淡淡;章法布局严守“规矩",一个模板。

只会一种书体,太过单调谓之二“俗”

平生只“攻"一种书体,作品皆为一个模样。一幅便能让人看透“深浅",其他的无需再观。有的人甚至可恰到请别人换体落款,是不是很笨、很俗?!

内容“太烂",全无新意谓之三“俗"。

给人写字,短的一下笔就是“天道酬勤”、“道法自然”、“厚德载物”、“诚信天下”、“上善若水”等;长一些的就是“天居秋暝"、“满江红”、“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不是说这些内容不好,是被人写烂了。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优秀的内容不胜枚举,不一定非要写被人写烂的东西。

看重钱财,枉顾法理,追逐“江湖”谓之“四俗”。

一朝把字写出稍微有点样子,就急于换钱。一说卖钱,就开始有了表演的性质,一表演,就有了媚俗的成分。什么法理规则统统抛于身后,胶尽脑汁大干“江湖书法”的买卖。

文化修养匮乏,缺少创作情感,作品没有意境谓之五“俗"。

因为读书甚少,知识匮乏,对作品内容理解肤浅,章法布局根本无法予以表达,书写也不可能饱含感情,迸发激情,机械写成或弄巧成拙,俗不堪言。

怎么避免以上的俗气?

1、学习前人,潜心临摹,筑牢扎实的基本功,并在汲取前人精华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

2、主攻一种书体,再兼修其他适量书体。各种书体都有各自的特色优点,是可以相互弥补不足的。另外,在无意识的结合融合中,发展创新便有了基础。

3、因为书法的美不是主要给谁看的,而是自我的一种修练和欣赏,用你的天性,用你的笔,表达你对书法美学的理解就够了。别人爱你的字,给几个钱,那是另外一回事,千万不要钻进钱眼里,否则永远看不到书法的广袤天空!

4、多读书,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书法是一种艺术,有高水平就要有高境界。境界是书卷的流露,书读多了境界就有了,有境界的人就脱俗变雅,书随人走,人雅书就雅。


我就是竹韵


一、取舍万殊,不入俗流。写字是学问,少不了临学借鉴,与人切磋。但书法江湖,三教九流鱼龙混杂,有的可学,有的不可学。应取法乎上,写正字,远邪书,以免误入俗流,自陷污淖。当学圣贤,不自降格。

二、字如其人,须写傲骨。书法的底蕴是文化涵养与性格情怀,学书如做人,要入清流、挺傲骨。字要带感情,也当彰品味,落笔铿锵,收笔从容。要不张不扈,不卑不亢,与世无争,内敛持重。如此,方能入上品。

三、清水芙蓉,务去谄媚。花里胡哨的花书不写,故弄玄虚的乱书不写,自欺欺人的丑书不写。写真情实感,写质朴坦荡,笔墨行处,直抒胸臆。力诫矫揉造作之书、强词夺理之书、拾人牙慧之书、哗众取宠之书。


四、不离法门,自在超脱。临帖而不泥于帖,学古而不食于古。不悖原则法度,崇尚个性风格。力避下笔即知结体的摹玩,每书必假古人的教条,作性情文、写性情字,这样才是真实书法、有灵魂的字。

抱庸闲谈。


抱庸詩書


有时候真不知道书法的俗气,到底是什么?不过人的俗气经常表现在没有风骨,趋炎附势等等。正所谓,字如其人。由此可以看出,不使得书法俗气,那就需要做人不能俗气,坚持原则,不卑不亢,敢于迎难而上,光明磊落。落实在书法方面,那就是认真临帖,好好读书,勤学苦练,提升技能和思想认识,这样才能保持人格独立,思想自由,免于俗气。







赵富忠笔名破石


为了避免自己的书法落入"俗气″,我们临帖范本就选一些高雅的书法作品来临。注意领悟书家的意态情趣,精神层面的领会。

雅在艺术作品中是指美好的、不粗俗的、高尚的作品。

一,古雅的书法。有古典风味。

如王宠《猗兰操》,王世贞评: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

二,典雅书法。庄重而不俗。

如清代梁诗正书法,精致典雅,取法文征明、赵孟頫等人。

三,淡雅书法作品。清淡而高雅。

如弘一法师书法作品,淡雅脱俗。正如他自己所说:"朽人的字所示者,平谈恬静,冲逸之致也。″临写他的作品,注意线条粗细均匀,无多大变化,书写速度尽量放慢。

四,幽雅的书法作品。幽静雅致。

如苏轼《治平帖》,从容幽雅。

行笔轻松自然,行间疏朗。

五,儒雅的书法作品。温和文雅。

如赵孟頫《洛神赋》儒雅清秀,书卷气浓。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敬请包涵。)


神韵轩书法


我是一人。什么叫“俗气”?

关于什么是”俗气“,很多人把”俗气“的定义固化了。”常见的字“并不就是”俗气“,”少见的字"难道就是不”俗气“吗?

什么字是落入“俗气”?

在我们当今的书法圈子,或者说学习过了解过书法的。说到“俗气”可能就是指田蕴章的楷书。

现在网络中说到“俗气的字”,有些人自然就觉得是田英章。

我个人并不觉得田英章的楷书“俗气”,千万不要把常见的字直接就等于“俗气”。

俗气:指世俗间的恶浊气息;庸俗;粗俗。不是一个夸奖的词。

较早出现在《魏书·司马叡传》:“俗气轻急,不识礼教,盛饰子女以招游客,此其土风也。”

有一些人对田英章已经到了充满恨意的地步,俗气已经不是庸俗和粗俗这么简单了。而是世俗间的恶浊气息。

那么如果你认为田英章这样的字“俗气”,那么解决“俗气”的方法可能比较难。

那么你可能要向著名书法家张海的字一样,如下图。

或者要向著名书法家沈鹏的字学习,如下图。

一人有感

田英章的字实在是看得太多, 审美疲劳。我不觉得田英章的字“俗气”,但是我也有点有点乏了。

其实字俗不俗是一个伪命题,难道学得人最多的字就是“最俗气”的字。千万不要把见得最多的字,就说成“俗气”。

“华文行楷”是任政先生编辑修订的字体,这种字体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上图是任政先生手写的字,已经不是“华文行楷”这种“印刷字体”。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印刷字体,如果手写算不算“俗气”呢?

你认真临习历代著名书家的字,只要你认真写,没必要关心是不是“俗气”。因为经常说字“俗不俗”的有些人,他们的字并不好。

很多人连字都没写好,就说谁谁的字俗,那没有必要。绝大多数的字,没有必要思考“俗不俗”的问题。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19年12月31日沪。


一人笔记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还是按照习惯先拜读各位答主的文章,总体上来说,大家给题主提出的避免落入“俗气”的办法,都局限在书法之外,比如:提高个人修为,提高知识学养,不能痴迷金钱,不能被虚荣心迷惑,等等等等。

文房第五宝:笔洗

我想从书法本身谈谈如何避免落入俗气。

1、选择临习古帖的重要性

学习书法,临摹古人作品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可以选择临习什么贴?我的建议是尽量临习古帖,甚至越古越好,比如学习隶书,可以多临秦隶、汉简,吸取其古拙之气,尽量不要临习明清隶书,避免流于形式或外在之美,而不经意间滑入俗气。

秦隶书法

2、墨色变化的刻意设计

书法艺术追求率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率真就是个性,就是范儿!这是极其可贵的书法内在的精神,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表现在作品之中,就是必不能设计,尤其是墨色变化,必不能安排,必不能均匀搭配浓淡、疏密变化,要的就是浑然天成。反之则会入俗而不自知。

3、字体太端庄,尽善尽美并不是书法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楷书这个字体经常会有争鸣?如今的田英章,卢中南,孟繁喜等名家,论书写功力均惊为天人,但他们都常常被人逅病左右,主要原因就是楷书太端庄,太端正,反而让一些人生厌了。王羲之从他的《丧乱帖》开始,创立了欹侧书风,打破端正,又从欹侧求得相对端正,从而实现真正的书法美学效果,后世仿效着众多,都取得了不凡的书法艺术成就,比如黄庭坚、王铎等等。因此,有必要注意,书法最忌端庄周正,否则也会流入另一种俗气。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尽可能五体兼修,主攻其中一两种字体,这样会在实际创作中克服重叠字、落单、首字变化等等实际问题。如能在上述几个方面对自己的书法学习加以约束,我们有理由相信,书法创作绝对不至于滑入俗气。


永书101


书法脱俗还是要从临贴中来,不跟随时风对自己喜欢两三家贴子深入学习,长时间临习,从对临到背临再意临,熟透于胸并把二家贴,最多三家溶到一起并加上自我个性形成个人风格,平常还多读书对古典文学艺术深入了解以拓宽思维。能诗善画使自己有文人气象,特别能有学术专著尤为佳,即正如“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样创作出的书法作品自然脱俗矣!




8914291520356山虎


一,学。就是多读书,增加自己的学养。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土生土长的艺术门类。想写好书法,必须精通传统文化。中华典籍,浩如烟海。

首先,要多读国学经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一定要读,且要读懂。尤其是《老子》《论语》《孟子》《庄子》《大学》《中庸》,这是首要的必读书。有些名句要能背出来。

其次,要多读历史典籍。《史记》《左转》《资治通鉴》《吕氏春秋》,都要读。因为中华文化是历史的积淀。要出口就能讲故事。

再次。多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八大家散文,元曲,明清小说都要读。唐诗宋词出口要能背出几十首。

二,习。学习学习,学是了解别人的东西,习,是照着做。都说“说说容易做做难”。其实做,并不难,只要开始,只要行动,做一点是一点。做就有进步,就比不做强。

“习”的第一步,是思考。比如老子讲的“道法自然”,自然是什么?是山川河流?也是,但这是物质层面的,极其狭义的。老子口中的自然,是自然规律。按照自己的阅历,去思考,去理解。比如“无为”,是啥都不干吗?显然不是。有所为,有所不为。自然而然会发生的,完全可以不为。这就是老子无为的出处。这种“自然”与“无为”,也可以运用到书法活动中的。

“习”的第二步,是做。道理想通了,落实到行动中。比如,《论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到了没?“孝”“悌”“信”……做到了没?

学了是老师的,做了才是自己的。如此,会提升高度,放宽视野,开阔胸襟,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这方面我们最好的榜样是毛泽东。他可谓国学大师,他的胸襟,他的气魄,古今中外,无几人能及!你看他的书法,哪有半点俗气?

“和”,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使自己变得谦和,温和,柔和,脱去性格中的棱角,没有了情绪化,下笔自然雅致。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即此。

三,书法层面。“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古人云:“书不入魏晋,终成俗流”。我们看锺王三人的法帖,哪一帖不是如沐春风的感觉?这就是给人一种“和”的感觉。书法起手,要先立根据地。不建议学唐之后的东西。应该学唐朝,最好是唐朝之前的法帖。当代书家的字,更不可学!取法高古,也是书法脱俗的必由之路。

总之,任何一门艺术或技艺,都象一座金字塔。塔尖的高度,取决于塔身根基的堆垫。塔尖越高,塔身需要堆垫的东西就越多。

所以,书法的雅与俗,更多的在于人本身的修为与文化涵养。——这是个大工程。

一己之浅见,不知读者能否受益,若有不同意见,还请评论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