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专家曾光:气溶胶传播无论有没有证实都要立刻切断,不能坐等研究结果


疾控专家曾光:气溶胶传播无论有没有证实都要立刻切断,不能坐等研究结果

专家介绍气溶胶传播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是近距离的呼吸道飞沫传播,间接的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冯录召,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所谓气溶胶传播,是指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因为失去水分,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形成飞沫核。飞沫核可以飘到更远的地方,造成远距离的传播。在一些特定的环境里,比如临床气管插管的操作中,可能发生气溶胶传播。在正常的日常通风条件下,空气中不会有新冠病毒。


疾控专家曾光:气溶胶传播无论有没有证实都要立刻切断,不能坐等研究结果

勤消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表示,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有待证实”,意味着已经认真考虑到了这两种传播渠道的可能,但目前既没有证实,也不能排除。主流观点是:即使证实了,也不大可能是主要的途径,因此公众不必恐慌。

曾光强调,公共卫生的一贯原则,是为了保护人民健康,无论已经证实还是不能排除的传播途径,都要立刻切断,切断后继续研究,不能坐等研究结果。

就气溶胶传播而言,2003年SARS流行期间,香港的“淘大花园事件”,以及内地多起气管插管引起的医务人员被超级感染现象,都证实了SARA经气溶胶传播的存在,公众和医务工作者因此加强了防护意识。


疾控专家曾光:气溶胶传播无论有没有证实都要立刻切断,不能坐等研究结果

多洗手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实战中,要实时针对疾病发生的新特点,就气溶胶传播途开展深入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空气微生物学的研究,以得到进一步的结论。

总之,当前要以预防飞沫和接触传播为主,也要警惕气溶胶传播和粪土途径。

已经多次推荐给公众的防护要点包括: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少聚会,警惕在电梯和密闭空间传播等,这些措施不但可预防经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也可以大大减少气溶胶传播和粪土传播的风险。

而医护人员也要格外提高警惕,穿着一级防护,实验室里检测人员除带口罩外要带防护镜,都可以预防气溶胶传播。


都市新闻·橙视频

编审 赵惠 周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